铁臂阿童木之歌:企業需要什麼樣的忠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9:33:33

企業需要什麼樣的忠臣?

    慎子曰:忠未足以救亂代,而適足以重非,何以識其然耶?曰:父有良子而舜放瞽瞍,桀有忠臣而過盈天下,然則孝子不生慈父之家,而忠臣不生聖君之下。故明主之使其臣也,忠不得過職,而職不得過官。
慎到是戰國時期的一位道家人物,這是他論“忠"中的一段話,意思是說,任何一個時代,並不希望出一兩個特別的忠臣,忠孝過分了就是毛病。他說,忠臣並不足以救亂世,後世的歷史不止一次證明了這點,岳飛、文天祥都沒能挽救沒落的朝代。在漢唐宋明開國的輝煌時期,都沒有出過有名的忠臣,原因在於,一個健康和諧的朝代,有好的領導人,好的同僚,他們就不過是一個賢臣。所以老子也說過,國家混亂才有忠臣。  
積小忠而成大奸  
我從跨國企業到本土企業工作,感觸最深的一點是,對“忠"這個字的理解,跨國企業和本土企業有著截然不同的觀點和看法。在跨國企業,很少提到“忠"這個字,但是會講到“忠於職守";但是在本土企業,“忠"卻經常被提及,“忠於公司"或者乾脆就說“忠於老闆"。  
忠於公司或忠於老闆,這原本是沒有錯的,但關鍵在於,不少企業家把“忠誠"片面理解成了有血緣關係和朋友關係或者是跟在自己身邊很多年的人,並且想當然地認為,有這樣關係的人才是靠得住的,才是忠臣。  
然而我們看下中國的歷史,朝代的禍亂大多出自外戚和宦官(宦官是皇帝最親近的人了吧?他們本身已被閹割,也不可能對皇帝有取而代之的想法),漢代的禍亂出自宦官,並且中間新朝的王莽也是外戚。明代的魏忠賢,對明的覆滅負有很大的責任,他也是宦官。  
及至滿清,外戚和宦官之亂基本已被制住――這也是滿清吸取前代教訓的結果――但是近臣的禍害卻又起來了。乾隆朝的和珅,是個通過現今電視劇家喻戶曉的人物。在歷史上,他全然不似王綱所演的那樣肥頭大耳,而是一個儀錶堂堂、知識淵博的幹練之臣。和珅深得乾隆皇帝的寵愛,並且從歷史書籍的研究中,我們也的確相信和珅是非常忠於乾隆的,除了後來他的貪污腐敗。  
但是和珅的貪污腐敗,也正是乾隆皇帝對和珅的“忠誠"的肯定所造成的。真正的大奸之人,不會在一開始就表露出來,他們一開始甚至比一般人還要更忠誠,但是積小忠不一定會成大忠,和珅們的例子,就是積小忠為大奸的典型。  
我們經常在一些民營企業看到這樣一些人:老闆的親戚、老闆的朋友或者是從創業之初跟在老闆身邊的人。他們仗著老闆對他們的信任,結黨營私,拉幫結派,欺上瞞下,其實人人都知道他們已經是奸臣,但是唯獨老闆還是把他們當作可以信賴的人。老闆的“當作"是始于創業之初他們的小忠,事實上他們中的一些人也像和珅一樣,積小忠成了大奸,到了企業大發展之時,不僅沒有做他們的忠臣,反而成了大奸之徒。  
企業需要警惕“忠臣"  
根據清朝的實錄,雍正皇帝有一個寵愛的戲子,有一天這個戲子問雍正皇帝,揚州的巡撫是誰?雍正皇帝勃然大怒,“你怎麼問這個問題!"於是就把這個戲子拉出去殺了。乍一看,雍正皇帝似乎手段過於毒辣,事實上這個問題卻很大。一個平常玩玩的戲子,居然問到地方的長官是誰,顯然是有人在暗中托了什麼事。雍正皇帝的手段固然過於嚴厲,但是看看歷史上這些關於宦官為害的可怕事情,就非得這樣不可。 
    當一個企業家渴望獲得員工忠誠的時候,他首先要問自己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自己是不是“明君"?雖然大多數的老闆對此深信不疑,但是在基層員工心目中這個比例卻要少許多,而“群眾的眼睛始終是雪亮的"。
    第二個問題:自己對“忠臣"的理解是不是片面?忠臣究竟是那些讓自己的領導與管理感到最舒服的人呢,還是那些真正能為企業創造績效的人?
第三個問題:這些所謂的“忠臣"究竟是抱著企業的大樹好乘涼呢,還是真的忠於企業,忠於職守? 
前面講過,和珅曾是乾隆皇帝感到最舒服因此也最為信賴的人,但是他卻貪污了比朝廷國庫更多的銀子。企業有沒有這樣的人?或者,你有沒有算過隱性的損失?你所最親近的秘書、司機等等,往往是你覺得最忠心,最值得信賴的人,但是一旦這些“宦官"、“內臣"當政,恐怕你也會犯乾隆皇帝的錯誤。不久前聽到一位朋友向我抱怨他們公司的權臣當道,某“市場總監"專注于拉幫結派,把市場費用全部當作好處給了“幫"內兄弟,並且對打擊異己分子不惜餘力。但是老闆卻非常信任他,原因在於他曾忠心耿耿地替老闆做了多年的車夫,對老闆的生活起居也無一不細心打點。但是作為一位市場總監,他卻始終無所作為,並且在市場大機會來臨之時,光等著老闆發話,自己卻無一點主意。這種和珅式的忠臣,在企業並非少數,他們無疑會讓員工覺得“奸臣當道",讓老闆最後感歎“有苦衷",而阻礙了企業的發展。  
一位好的老闆,他用的必是賢臣而不是忠臣;一位好的老闆,他必是時刻會提防企業內是否會形成“外戚"或是“宦官"當政。  
在法制社會和自由市場經濟之初,職業化制度尚未完全成熟,老闆對人才的考驗與對忠誠的要求,是合理和可以接受的。但是,對“忠誠"和“忠臣"的理解,卻需要深思熟慮,你不能靜止去看待這件事。  
事實上人與人之間――當然也包括企業家和經理人之間,皇帝和大臣之間――的信任與忠誠,都是相互的,劉備三顧茅廬,才換得高傲的諸葛亮出山,並忠心耿耿地幫助他確立三足鼎立的蜀漢天下。正如曹操所感慨的那樣,“周公吐哺,天下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