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兰四件套:企业家:要警惕“伪忠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1:16:15

企业家:要警惕“伪忠臣”

 2011年08月22日10:08  来源:牛津管理评论 

  孔子:我们儒家跟您一样是追随天道的。可是,似乎我们儒家崇尚的,您都不以为然,对仁义、智贤、孝慈、忠君等等都持十分负面的看法,甚至可以说是还很反感。要不是您的《道德经》写在我的《论语》之前,我还以为您的这些看法是冲着我来的。忠臣是否得志,主要取决于最高统治者的清醒与否。而对于清醒与否,法律是毫无办法的。这样的统治者,不论清醒与否,都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最终必然走向昏庸。

推荐阅读 卢星宇:不喜欢别人叫我卢美美(组图)当乔布斯遇见稻盛和夫
  • 张茵:企业最关键的是要定好位
  • 郭美美报案:事业之需或寂寞作祟
  • 解密IPO倒金字塔分成模式
  • 全球收入最高的名人眷侣(图)
  • 李彦宏:黑马是怎样炼成的
  • 危机公关:中国企业的脆弱之踵

  孔子:我明白了,您认为,我们在根本上要效忠的不是任何统治者,而是天道。对任何统治者的效忠不应该高于对天道的效忠。

  老子:完全正确。在违反天道的政体之下,说极端点,忠臣奸臣都是奸臣,只是程度的差异。因为他们都是只忠于暴君而不忠于天道。忠臣是忠于昏君、暴君之臣的简称,不是指忠于天道之臣。君与道不发生冲突的时候,对忠臣来说,无所谓是忠君还是忠道。君与道发生冲突的时候,只有忠于君的臣才是忠臣。所以,我根本就主张取消君王,除非是虚君。我向往的是共和。只有实质性共和的政体,才可能是合乎天道的。

  要是我界定的话,忠诚的终极对象只能是天道,而不能是政府、政党或政治人物,甚至不能是民意。我认为,忠诚的最高境界是:“忠诚的反对。”即忠诚于天道,反对一切违反天道之人、事和制度,尤其反对**。

  天道章句之十八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统治者背弃天道欺压百姓,才提倡仁义;统治者智诈欺世巧取豪夺,官场才流行虚伪;家中六亲不和睦,才号召孝慈;专制者昏庸乱来,暴君才亟需忠臣。

  老子:你说的对,我真的不是冲着你去的,因为我是早就有言在先。我也的确对你所提的这几条不甚以为然。其实,我也不是反对这些,只是认为它们都是天道畅行以后的副产品。如果天道得到了落实,仁义、孝慈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我反对的是倒果为因,把天道抛在一边,去孤立地追求什么仁义、孝慈。如果恪守天道,这些是不需要特别提倡的。如果抛开了天道,越提倡仁义与孝慈,仁义与孝慈越短缺!

  我并不是不讲仁、智、孝和忠,而是主张应该在遵循天道的基础上谈这些。仁义忠孝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那种药方。几千年来的临床结果证明,这些药虽能暂时缓解症状,却无法除去病根,是治标不治本的。不守天道,才是最严重的背仁弃义。真正的“仁”是执政者关爱百姓,真正的“义”是执政者为民谋利。执政者若真想施仁义,根本用不着去倡导别人行仁义,自己做到轻徭薄赋、无为而治就是最大的仁义。民众有了生存的条件,自然会对老人尽孝,对子女慈爱。如管仲所言: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为什么忠臣斗不过奸臣?

  不管是跨国企业还是本土企业,我们总能碰到一些职场奸臣。但与童话故事中最终恶有恶报的结局不同,现实中的职场奸臣却往往是得胜的一方,而且混得还相当不错。

  一位被人称呼为王总的公司副总裁就是这么个职场坏人。他几乎具备了历史上那些奸臣所有的禀性:对上拍马逢迎,对别的同事或下级,采取的不是拉拢就是拼命排挤。尽管这位王总在工作能力上得到大家的正面评价至多是口才好,很会作秀,但那么多年来,凭着他国营单位出身的阶级斗争背景事实上他从不提这个背景,他总是把在合资公司工作的经历说成是世界500强企业的他依然稳稳地坐好了副总裁的位置,而且帮派成员还愈来愈多。

  这位王总所在的公司,与大多数内资企业一样,老板也属于从战略到针头线脑什么都要管的人。如果是按真正的权力来说,王总远不如同是奸臣的魏忠贤或是和珅。尽管理论上,副总裁的职责也要监管诸如行政部之类不痛不痒的部门,但就算是这些不痛不痒的部门,也大多习惯了向老板直接汇报,而且绝大多数的报告,也是要老板签字才会生效。

  这种组织架构混乱,汇报关系混乱的事情在内企是很普遍的现象。中国市场经济创建的时间只有短短十几年,而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元素自由企业的管理制度,也才刚刚过了胚胎期。我从跨国企业到内企工作,也看到不少跨国企业制度的狂热分子拼命地向内企灌输系统观念,制度观念。做法上,他们并没有做,但在实际效果中,过快的变革,效果却往往适得其反。因为他们忘记了系统和制度的首要前提是受过严格职业训练的经理人(甚至也包括内企通常由老板亲自担任的总裁)和员工,而这正是内企最匮乏的资源。

  训练具有职业素养的员工和经理人都是需要成本的,如果企业还不足够大,这种训练成本就会过于高昂。企业的老板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他们有颇具中国智慧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像诸葛亮一样事必躬亲,把自己的价值观和处世之道尽可能地传递到每个管理阶层。为了传递的便利,他们也往往会越过副总裁、总监甚至是经理层。因为在大多数老板的概念中,职位只是个符号,归根结底他们都是自己的员工。另外一种方法,便是把大大小小的签字权都集中在自己手中。哪怕是营销天才的宗庆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连公司的扫帚都要亲自签字,在一次央视对话节目中他说道,不签字怎么算个老板呢?

  一揽子到底的管理风格,它会造成员工,尤其是管理层员工对权力的失落感。而权力欲却是人天生的,尤其身在职场,权力几乎就是一个人的成就感。好在职场除了行政权力之外,还有另外一种权力的存在,那就是潜在组织的领导权。它使用的并非是直接的行政力量,而是影响力。影响力的造成,可以是互惠,也可以是统一阵线或是职场权威。它的另外一个说法就是职场帮派。

  王总尽管手中并无实权,但他却是这个公司整个灰色组织的大头目。他在这个组织上所花费的精力远超过正常的工作,并且显示出了杰出的影响力才能。首先是他影响到了人力资源部门,尽管每个人的招聘还是都需要老板点头,但他把握了前面的一关,并且让每个人都知道了之所以能进来,都是他举荐有功。招聘本身就是一个职场的暗喻,它意味着谁招聘就是谁的人。通过人员进出的新陈代谢,王总逐步提高了在整个公司的影响力。对于原先的老员工,只要是老板身边的人,他采取的策略就是拉拢,这和历史上所有的奸臣都要拉拢皇帝身边的太监的实质是一样的。帮派对于提高执行力也的确是有好处的,但仅限于这个灰色组织的内部,对于别的异己分子, 就是排挤和抗拒的斗争了。王总总能在这种不断壮大帮派的过程中获得职场斗争的快感,这也是另一种权力欲得到满足的体现。这种满足甚至会越来越增强他斗争的正义感。

  换个角度,老板是否需要这样的奸臣呢?对这样的职场帮派,哪怕初期是阴暗的,但老板也总能觉察出他们的存在。问题在于,老板也有自己的权衡,尽管奸臣会把一些人才排挤出局,但他们总能团结到更多的人。中国的历史早就教会了老板们御下之术。你不是奸臣吗?我就再培养些和你作对的忠臣。老板总是陶醉在那种冷眼旁观职场斗争的游戏里,就像猫看着两只自己打斗的老鼠。

  但为什么忠臣总是斗不过奸臣呢?那是因为忠臣们总是鄙视奸臣们的那些做法,总觉得暗地使坏、打小报告、背后拆台不是君子所为。他们还总妄想通过忠于职守来息事宁人。但他们这样的心平气和哪里抵得过充满着战斗感的王总们呢?奸臣早已尝到斗争的甜头,几乎把这种甜头当作了一种快感,在一次次地蹂躏对手,一次次地排挤异己分子的过程中,他们已经把杀死对手当作了一种职场最大的成就。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忠臣?

  积小忠而成大奸

  忠于公司或忠于老板,这原本是没有错的,但关键在于,不少企业家把“忠诚”片面理解成了有血缘关系和朋友关系或者是跟在自己身边很多年的人,并且想当然地认为,有这样关系的人才是靠得住的,才是忠臣。

  然而我们看下中国的历史,朝代的祸乱大多出自外戚和宦官(宦官是皇帝最亲近的人了吧?他们本身已被阉割,也不可能对皇帝有取而代之的想法),汉代的祸乱出自宦官,并且中间新朝的王莽也是外戚。明代的魏忠贤,对明的覆灭负有很大的责任,他也是宦官。

  及至满清,外戚和宦官之乱基本已被制住――这也是满清吸取前代教训的结果――但是近臣的祸害却又起来了。乾隆朝的和珅,是个通过现今电视剧家喻户晓的人物。在历史上,他全然不似王纲所演的那样肥头大耳,而是一个仪表堂堂、知识渊博的干练之臣。和珅深得乾隆皇帝的宠爱,并且从历史书籍的研究中,我们也的确相信和珅是非常忠于乾隆的,除了后来他的贪污腐败。

  但是和珅的贪污腐败,也正是乾隆皇帝对和珅的“忠诚”的肯定所造成的。真正的大奸之人,不会在一开始就表露出来,他们一开始甚至比一般人还要更忠诚,但是积小忠不一定会成大忠,和珅们的例子,就是积小忠为大奸的典型。

  我们经常在一些民营企业看到这样一些人:老板的亲戚、老板的朋友或者是从创业之初跟在老板身边的人。他们仗着老板对他们的信任,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欺上瞒下,其实人人都知道他们已经是奸臣,但是唯独老板还是把他们当作可以信赖的人。老板的“当作”是始于创业之初他们的小忠,事实上他们中的一些人也像和珅一样,积小忠成了大奸,到了企业大发展之时,不仅没有做他们的忠臣,反而成了大奸之徒。

  企业需要警惕“忠臣”

  根据清朝的实录,雍正皇帝有一个宠爱的戏子,有一天这个戏子问雍正皇帝,扬州的巡抚是谁?雍正帝勃然大怒,“你怎么问这个问题!”于是就把这个戏子拉出去杀了。乍一看,雍正皇帝似乎手段过于毒辣,事实上这个问题却很大。一个平常玩玩的戏子,居然问到地方的长官是谁,显然是有人在暗中托了什么事。雍正皇帝的手段固然过于严厉,但是看看历史上这些关于宦官为害的可怕事情,就非得这样不可。

  当一个企业家渴望获得员工忠诚的时候,他首先要问自己的是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自己是不是“明君”?虽然大多数的老板对此深信不疑,但是在基层员工心目中这个比例却要少许多,而“群众的眼睛始终是雪亮的”。

  第二个问题:自己对“忠臣”的理解是不是片面?忠臣究竟是那些让自己的领导与管理感到最舒服的人呢,还是那些真正能为企业创造绩效的人?

  第三个问题:这些所谓的“忠臣”究竟是抱着企业的大树好乘凉呢,还是真的忠于企业,忠于职守?

  和珅曾是乾隆皇帝感到最舒服因此也最为信赖的人,但是他却贪污了比朝廷国库更多的银子。企业有没有这样的人?或者,你有没有算过隐性的损失?你所最亲近的秘书、司机等等,往往是你觉得最忠心,最值得信赖的人,但是一旦这些“宦官”、“內臣”当政,恐怕你也会犯乾隆皇帝的错误。不久前听到一位朋友向我抱怨他们公司的权臣当道,某“市场总监”专注于拉帮结派,把市场费用全部当作好处给了“帮”內兄弟,并且对打击异己分子不惜余力。但是老板却非常信任他,原因在于他曾忠心耿耿地替老板做了多年的车夫,对老板的生活起居也无一不细心打点。但是作为一位市场总监,他却始终无所作为,并且在市场大机会来临之时,光等着老板发话,自己却无一点主意。这种和珅式的忠臣,在企业并非少数,他们无疑会让员工觉得“奸臣当道”,让老板最后感叹“有苦衷”,而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一位好的老板,他用的必是贤臣而不是忠臣;一位好的老板,他必是时刻会提防企业内是否会形成“外戚”或是“宦官”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