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丝发带的系法图解:品德课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20:54:24

品德课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思考

[日期:2010-01-04] 来源:  作者:马家店中学 杜俊英 [字体:大 中 小]

 

 

新课程改革打破了思品课的传统教学模式,2007年思品课考核形式的变化又对政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也为之开辟了更广泛的天地。广大政治教师更加勤奋地挥洒着汗水,更加尽情地展现自身卓越的才华。作为一线政治教师,我目睹了政治学科变化的全过程,积极尝试、实践,我认为如何在思品课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非常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一般来说,不同学生的智商是有一定差别的,但差别并不太大。然而,他们的学习成绩却可能相差很大,即使是同一个学生,其成绩在不同阶段也可能会有较大差别,在不同学科之间也常有较大差别,这些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是非智力因素发展滞后引起的。

我校地处一新兴的工业园区,是一所普通的中学。近年来,随着园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机会的增多,许多文化素质不高的农民也富了起来。不少人就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没有文化也能挣大钱,从而影响到在校学生,使他们觉得学不学文化并不重要,尤其是政治改为会考科目后,学不学思品课更是无所谓。因此,许多学生上进心不强,求知欲不高,学习兴趣不浓。这些负面影响严重困扰着思品课的教学工作,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挖掘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下面是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此问题的几点浅显的思考。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发挥其动力作用。

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动机是人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学生的学习也总是被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它是学习的动力。

在品德课教学活动中,激发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最主要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学习品德课的目的和重要意义,使学生对品德课具有浓厚的兴趣和学好的信心。一个学生如果没有对品德课良好的学习动机,他无论如何是学不好的,而动机的强弱程度又必然会造成学习上不同的表现和效果。相反,学生只有认识到当前学习品德课的重大意义,才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因此,政治教师应特别注重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尤其在学生对品德课学习不感兴趣的情况下,更应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发挥鼓励的魅力,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一位科学家曾经说过:“亲切鼓励的话语,能使原来处于静止或休眠状态的分子活跃,从而加快了它的新陈代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多表扬,充分调动内因,从而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第一堂课,运用鼓励很重要。首次亮相,学生对新老师充满好奇,他们听课一般都很认真。这时,你应对他们的表现大加赞扬:“我班纪律很好,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也很高,这是每一个同学平时严格要求自己的结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会使这学期的思想政治课学习结出丰硕成果。”鼓励增进了师生间的理解和信任,消除了师生间的心理障碍,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第一堂课的成功,可以为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学生的作业,教师也要特别重视并给予鼓励。布置作业要适量,最好能事先提示,不致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学生很重视作业本上的批语,在学生作业本上写上一些没有训斥却富有赞美,没有压抑却富有鼓励,极具启发性和感召力的批语,可以使学生在这些批语中获得自信,受到启迪。所以,教师在批改时要不吝惜笔墨,认真、清楚、优秀、希望能始终如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等批语都可以成为鼓励的武器。讲评时,对作业完成质量较好的同学要进行表扬,面可以广些,对极少数有差错的同学课前先一一指出,课堂上轻轻带过。此外,对学生的鼓励,除了语言外,很多时候也可以用无声的鼓励,如眼神、手势、体态等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发展“情绪效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爱国情感。

情绪是“奇妙的窗口”,学生思想认识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一种理性活动过程。但情绪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积极情绪,调整学生的消极情绪。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遭受了特大地震灾害,党和国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国军民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壮丽的抗震诗篇。我组织学生观看了英模报告会,面对活生生的英雄事迹,许多学生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这时我趁热打铁,提出问题让大家思考:这是场毁灭性的灾难,而我们为什么能够取得抗震救灾的最终胜利?学生们不难由此认识到:有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了广大官兵这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四、实施“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人生中难免会遇到许多挫折,面对挫折仍能坚忍不拔,是一个人成就大事业不可缺少的。这里讲的实施“挫折教育”,实际上就是培养承受挫折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那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呢?

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挫折的客观存在,让学生认真分析导致挫折的原因,冷静地、理智地对待挫折,不把挫折看成是一种打击,而是要把它看成是对自己的一种考验、一次磨砺锻炼的机会。,教师可以选择适当时机给学生设置障碍,让他们体验挫折,如通过一些有难度的思考题或让他们完成一些比较艰巨的任务等,锻炼其坚强的意志。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形成为了自己的理想而不畏挫折、战胜困难的韧劲。如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野外生存训练”、“徒步旅行”等集体活动,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

再次,要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对待挫折,我们不但要在精神上战胜它,更重要的是,要在行动上战胜它,这就要我们掌握一些战胜挫折的具体方法,如自我疏导、请求帮助、总结反思、扬长避短等。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可通过“了解学生的需要、性格、正确评价学生”等途径来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我们要时刻牢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努力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练意志、自尊、自信,严格自律。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使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相得益彰,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 18
  •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