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针编织儿童背心裙:南海,一战而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1:48:06
作者:于勤
阅读量:3394次

近几个月来,有关南海能否保持稳定的担忧不断加剧,逐步升级演化成越南勘探船和我国巡逻船之间的一系列冲突,我国和菲律宾之间的口水战也日益恶化。  我国自1990年就南海主权问题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以来,历时20年,越南从蚕食过渡到鲸吞,愈演愈烈,令国人气恼。对于当下的南海形势,“搁置争议”不能成了纵容的借口,“共同开发”也不能只停留于口头。如何将这八个字以符合我国的利益形式付诸行动,落到实处,才是最值得关切的问题,当然这也是考验决策层的外交手腕和政治智慧。
利益与安全之争
在1968年联合国有关资源机构发表南海拥有丰富石油资源的报告之前,南海的形势可以说非常平静,有关国家也承认南海主权属于中国。但在这一报告提出后,南海周边国家却纷纷提出对南海岛屿的主权要求,并采取行动占领岛屿,如此才发生了与我国的领土争端。当年越南正是出动了军队,才得以鲸吞29个道教,而中国也是通过武力才夺回了7个礁盘的驻军权。近年来,随着国际油价一路走高,南海冲突也越来越频繁。
据资料显示,越南将南沙海域划分为上百个油气招标区,近年来,越南与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等不断签订勘探、开采石油与天然气合同,这里俨然成了一个国际合作领域。这种模式已有多年。至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周边国家已经在南沙海域钻井1000多口,发现含油气构造200多个和油气田180个。从1981年至2002年,越南已从南沙海域的油田中开采了1亿吨石油、15亿多立方米的天然气,获利250亿美元。南海石油已成为越南国民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2004年,越南出口原油的总价值56.6亿美元,仅石油这一项为国民经济带来的收入,就占当年国家预算的30%。2010年越南产油约1750万吨,基本上来自南海,其产值竟占越南全国GDP的30%,在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高企的情况下,越南侵占南海的诱因更大。在此情况下,我国如果没有较为强烈的反应,只是停留于“自古以来……”的叙说和宣传,越南官员今后可能会更轻易的提出任何要求,我们也只会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空军少将乔良近日就在经济观察报上发表文章认为,中国和越南的冲突从根本上不是意识形态原因,而是利益。为了利益可以打仗也可以坐下来谈。互相讨价还价。但我们必须让对方明白(不管是越南还是菲律宾,或者别的什么国家),共同开发尚可利益均沾,如果非要把中国逼到墙角,他们将鸡飞蛋打,什么也得不到。这一点不光要靠军演来传达,在谈判桌上,也必须向各方讲清楚,哪怕发出最后通牒。当然,最后通牒有没有效果,还要看军队这张底牌硬不硬。你硬,他就可能坐下来跟你谈,你不硬,谁也不会理睬你。关键在于你如何传递“硬”的信号。这需要政治智慧。
很显然,南海争端的发生缘于有关国家觊觎那里的油气资源。但随着事情的演变它却并不仅止于油气资源。“中国威胁论”大行其道,以及美国的介入等都令南海问题更加复杂化。
选网学人丁咚就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和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中国在东南亚的利益不断扩大,不可避免的要加强与这一地区国家的关系,特别是在被越南视作市里范围的有关国家,中国的经济、政治乃至军事影响力与日剧增。事实上,越南长久以来一直对话心存芥蒂并十分警惕,防范中国的势力扩张,因此,越南在南海加剧紧张局势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牵制中国在整个东南亚的战略布局,削弱中国在该地区的势力影响,维持其在地区格局中的战略地位。
选网网友黄靖撰文认为,大国迅速崛起,周边国家产生焦虑,也很正常。如果有领土争议或历史纠纷,则在焦虑之外更有不安全感,由此产生躁动甚至寻衅,以求一逞。最近的南海纠纷,便是显例。越南、菲律宾等国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其焦虑不安可想而知。加之两国国内政治派系缠斗及经济困难,在南海滋事可以将祸水外引,并在国内得分。而美国以“巧实力”强行介入,更是居心叵测。最近越南在南海问题上反复表示不惜一战,并煞有介事地搞军演,实际上也只是半夜里在离海岸40公里的内海放了几炮而已。明显是为国内政治所为。
彭博通讯社认为,中国南海周边国家之所以比意外更为激进,主要是因为受到了美国的鼓动。对于菲律宾政府借美国之力抗衡中国的做法,菲律宾媒体表示赞赏。5月26日的《菲律宾星报》撰文称,斯普拉特利群岛(即南沙群岛)不仅仅是中菲之间的争端,美国的利益在此也有呈现。《菲律宾每日询问者报》认为,美国海军“卡尔·文森”号核动力航母停靠菲律宾是提醒中国,菲律宾与美国有牢固的军事伙伴关系,两国有共同防御协定。
除此之外,针对越南的激进行为,丁咚认为此次中越南海风波再起的原因还有:一是越南高层新近大换血之后,在领土问题上主张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的鹰派占据了上风;二是,越南认为中国现在深陷“维稳”思维,不仅对内将维持社会稳定放在第一位,而且在对外交往中,也将“维稳”作为重大战略目标,不大可能以武力手段反击外界挑衅;三是,由于南海是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其诸多岛屿也被地区很多国家视为领土,中国在这一地区的举动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动用武力手段,将会引起诸多国家反弹,中国将被指责为大国沙文主义和具有扩张主义意图,陷于群起而攻的被动境地。在越南看来,防范不够透明、发展方向也不够明晰的中国,是地区有关国家以及亚太大国的共同心愿。虽然没有人会赞成其做法,但从心里来说则未尝不是另一种想法。而其更深的考虑是,一旦中国动武,美国将不得不介入,导致南海局势复杂化、国际化,这正是越南所希望的。因此,对于越南来说,在南海问题上采取进攻路线,逼中国亮出底牌,增强其在南海的话语权,甚至收获更多实际利益,不失为一项好选择。丁咚该文的观点获得诸多网友的关注,文章刊登仅半个月点击量就将近一万,网友留言有七十条。
是战,还是和?
6月23日,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在《环球时报》上发表题为《南海争端,中国克制是种自信》的文章,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选网网友留言就达25条。文章认为,中国政府所表现出的克制,是一种自信。随着中国的崛起,我们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会多起来。这是必然的,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面临这些挑战我们一定要冷静观察,通盘考虑。切忌意气用事,切忌用战争与革命时代的旧思想来处理今天的问题,那样会犯时代错误。
对此有网友评论,我国的南海南沙和藏南及钓鱼岛已经被敌国侵占很多年头了,外交谈判是毫无希望收回来的,再不强硬地使用武力军事收回,继续采取软弱无力的政策,必然严重损害中国的领土领海和主权完整,必将损害中华民族的感情,必将更加失掉民心,而成为历史罪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是极其错误的。
在很多人看来,过去多年,我国致力于南海和平与稳定,表现克制,在有关争端上多为口头抗议,缺乏实际行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可欺的被动局面,也令越来越多的民众不满。
而针对目前我国的应对策略,丁咚的另外一篇分析文章也引起了较大的关注。该文题为《美国一出马,南海风平浪静》,自6月28日刊登以来,仅一天之内点击率就达到三千多,投票率达11.3%。文章认为,美国批评中国在南海的行动加剧了区域紧张,因此要求中国采取对话方式解决当前的南海问题。美国的这番表态,就像大哥教训小弟,我是与人为善,希望你好的,你自己要好自为之!中国特使不惜远赴异国,与美国特使举行此次会谈本身就说明,中国接受了美国在南海地缘战略格局中的仲裁者地位,愿意与美国合作,共同努力推动区域和平与稳定。中国警告美国切勿在南海煽风点火,其实正说明了美国的强势表态发生了作用,让中国感到了疼痛,因此才疾呼美国住手。文章认为,从通过这个例子,我们也可以知道,从战略角度来说,中国在国际大格局中仍处于劣势,因此总体上受制于人;从策略角度来说,中国对内忧的焦虑,远甚于对外患的担心,因此对外以和为贵,不惜血本,求得外部和平,以确保内政稳定。
解放军空军少将乔良则总结了我们过去多年的应对策略认为,这些年来我们逐渐缺失了一种动员民众的方式。当年,通过传达文件,可以让大家学习和了解上面的精神。而现在上面和民间几乎不沟通,像南海纷争这样的大事,不是仅仅通过新闻联播或者请几个专家在电视上亮亮相,就能解决老百姓的认识问题。应该有一种内部的、只对自己国民的解释:政府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哪些问题是想让老百姓知道的(因为对领土和国家主权问题,老百姓有起码的知情权)?哪些东西是民间的误解?要把这些问题向老百姓讲清楚。
他认为,像南海今天的问题,即使不可能像有些网民所希望的那样去解决,起码也应该把“投鼠忌器”的理由说给大家听。除非万不得已,中国是不会在南海与各国兵戎相见的。中国的第一艘航母还需要几年才能形成战斗力。即使我们被迫自卫还击,在南海这个地方,也不适合航母战斗群的展开。
针对民意的不满,另一位军方人士海军少将尹卓则认为,武力夺取的说法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不周全,因为南海岛礁基本上没有海拔高度,易攻难守,无法有效防御,一旦夺下,反而将背负一大包袱;即使要夺取,也应是“夺而不驻”,“别人再夺、我再打”,或采取机动防御的方式守卫,而非被动守卫。
选网学人高人则建议,我们应该少搞些惊世骇俗华而不实的作秀工程,少干些豪华奥运世博赔本赚吆喝的买卖,切实反对“三公腐败”,用节省下来的钱,加强海军空军和南海诸岛的基础设施建设,驻军,巡逻,对侵犯者适当还以颜色,比什么都实际,也能挽回些民心——“不战而屈人之兵”固然好,但远水解不了近渴,那是若干年后中国真正崛起的事情。
网友刘金华认为,南海问题不在南海。根本问题出在中国政府的外交方针上,丢掉了毛泽东的三个世界战略思想,离开了中美关系第一个上海公报,搞什么“韬光养晦”,“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搞什么“中美国”,与狼共舞,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自我消失,能不丢了南海,不丢东海?
有海军战略但无海洋战略
有国内民间智库认为,就最新的形势,南海争端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如果情况走到这一步,我们应该怎么办?在政治表态之外,显然需要其他方面做好战略和战术的准备。如果单从军事角度来看,动武是一种可能的结果。首先针对越南,震慑菲律宾,但这个方案可能导致陷入长期军事冲突的风险;另一个方案是首先针对菲律宾。至于美国的因素,该智库专家认为,只要战略配合得当,美国因素也可能并不突出。现在问题的核心主要在我国的战略决心方面。过去,这方面的犹豫不决已经导致我们失去了南海为数不少的岛屿,如果继续犹豫不决则可有失去大部分南海利益。
当然,战争启动容易,但收拾局面困难。战争是政治的一个组成部分,最终的政治解决方案是什么,必须预先有所准备,否则不能启动战端。其实这里面最为关键的问题是,我们的海洋战略是什么,至今似乎都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思路。美国詹姆斯敦基金会就曾评价“中国有海军战略但无海洋战略”。
我国在周边海域行为显得飘忽不定,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因为我们缺少一项统合各种国力手段的海洋战略。力主中国制定此类战略的海军信息化专家认为,“中国没有清晰的全国性海洋战略”。一些侧重经济发展的部门制定了战略,当然海军也有自身的海洋战略考虑,但这都基于各部门的行动,不是全国性的,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中国对海洋事务的做法有时自相矛盾。
海洋战略不限于海军战略。它涉及对海洋拥有职责的所有政府部门,涵盖的不仅有海军,还有海洋执法部门和海洋学机构等。对海洋国家来说,如何驾驭不同机构是一大挑战。美国也是直到2007年才发布其首个真正的海洋战略。
我国外交正着力塑造友善的大国形象,这等于给了他国一把标尺,用以衡量我国的海上行为是否违反其所宣示的目标和意图。据称,中央政府正在制定一项海洋战略,而且很快会公之于众。如果是这样,我们将可澄清立场,它在周边海空域的行为可能趋于稳定。
那么中央政府将根据什么原则制定首个海洋战略?归根结底,我们的所作所为应一切都围绕争取国家海洋利益,同时避免不计代价的武装冲突。没有人想打海战,我国尤其如此。武装冲突不仅危险,且会无谓地浪费资源,即便打赢战争,也可能刺激落败一方寻求报复。但不能将武力排除在海洋战略之外。
如果说未雨绸缪是决战制胜的关键,那么和平时期较量的决定因素则是实力和技能的战士。我们运筹军力并以言论配合,使对手不敢挑战或反对中国。只有言辞、实力和行动三管齐下,我们才能达到不战而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