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毛线鞋视频教程全集:“赶集网”微博事件反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57:58
“赶集网”微博事件反思(2011-07-14 10:36:10)转载 标签:

it

杂谈

赶集网

分类: 工作

    这是不寻常的几天,不眠、不安、不解、不淡定。思考许久,在整个事件还没有完全冷下来之际,希望对这次微博事件做一个全面总结。分三个部分:事前、事中、事后。虽然对已经发生过的事件进行总结,会掺杂主观因素,尽量做到客观,把自己抽离出来,以一个旁观者得身份来看待这段事件发生的所有事情。

 

事前:

Coco姐姐谈到了动机,那就先从动机开始。写这篇长文出于以下几个目的:对自己的实习经历进行总结;发泄一下心中的不满。前段时期过得很糟:VA的进程被搁置了,用心准备IBM蓝色之路(为这个软件工程基本交了白卷,挂了科)二面(S&D)被莫名其妙地鄙视了,和同学相处出现了问题;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找到志同道合的北邮人,减少自己追求理想时的无助感。

长文的材料来自40多天的工作日记,我选择了北邮人论坛和人人网作为发布媒介。

充分领教过北邮人论坛的威力,上个学期我作为北邮OPhone技术俱乐部的负责人和亚嵌主动联系过,对方同意针对全校开展一期培训。我们选择了传单和论坛发帖两种方式进行宣传,吸引了200余人。在讲座开始前我做过调查,到场4/5的同学通过北邮人论坛获得了活动讯息,而600张传单只吸引了7个人。由此看出传单较论坛极为低效,这个也是我们项目的一个切入点。

原文由八个部分组成,基本上每天一次更新。首先,我得花大量在地下室看书、复习,每天傍晚在下铺的床上接上网线做一次更新;其次,一次刊完的影响力小于分次刊完的影响力,我希望这个长文的影响周期能持续长一些。

每一次都会在职场人生版发一个新话题,也因此得到了5个精华帖。后来被版内大大们提醒,把更新集中在了一个帖子中(关注度的确小了)。最后为方便大家阅读,撤出了电梯将八篇文章合到了一起。

期间认识了许多北邮的朋友,也获得了许多中肯的建议,尤其是某学长。离开北京的前一个早上发现帖子进了论坛的近期推荐文章,以上这些是自己可以预料到的。

回家后,没有关注这件事了。叫老妈看文章,阅毕,她让我删帖,并且提醒我这样做不好。

第二天打开QQ,发现有清华的学长加我,附加信息是水木转了我的文章。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找到了发帖人并且让他及时删除原帖。

晚上在俱乐部里一面之交的学长告诉我我在新浪微博里火了。

第一段总结放在这里。

我是一个懂得感激的人,感谢原来的公司特别是GL给我的机会,我没有好好珍惜这个机会,写这篇文章出于冲动,对产生的后果没有进行充分的预估,对GL我表示深深的抱歉,在我心目中,你是一个有理想的佼佼者,永远是给我第一份工作的boss

赶集是一个快速成长的优秀公司,任何优秀的公司都存在它自己的问题。对于成熟的公司,稳定是前提,完全关注问题的解决是有破坏性的。况且,赶集网吸纳了众多大牛,它定会日臻完善,留下一个个里程碑。

对于58同城,许多方面在用户看来可圈可点,但我相信问题不会比赶集少。二个月前,看到了姚总的一篇文章“分类网站只会留下一家”,我觉得这个观点有点绝对。首先你们还不是第一;其次不断竞争才会带来更大发展,不同网站满足的是不同用户的需求,按照您的逻辑,是不是可口可乐早就应该把百事可乐给收拾了。

希望大家不要通过一篇文章评判一个人,这篇文章不是我;希望大家对事不对人,对事不偏不倚。

 

事中:

新浪微博里,大家积极进行人肉。姓名、邮箱全部出来了,后来有人把我的照片和电话也挖出来了,刚刚注册了之乎也被发现了。

我是微博的轻度使用者,除团队间交流外基本不使用微博。粉丝数突然开始大幅上升,就构成来看,以业界人士居多,还有一些北邮的校友,风险投资人。

浏览了一些评论(包括@)和留言,其中也有记者和编辑。评论的内容一点点在妖魔化,诸如什么“未来的扎克伯格”这种评价,自己实在担不起。在媒体中,我已经不是我了,成了噱头和一些人炒作的对象,当然不少人也在炒作他们自己。

QQ被逐渐加满,直接导致P4台式机死机,猎头们也加入了其中。更有甚者(房屋中介网),希望交流如何抓取竞争对手的数据,这件事让我感到极度不爽。后来就不再理会更多的请求,计划已经被打乱了,复习计划也被搁置了。

早晨开始陆续接到陌生人电话,也有一些海外的,傍晚顶不住压力,直接关机。

第二段总结放在这里。

自学过传播学和广告学,但还是百思不得其解。

分析到信息传播的大致路径,无法定位那些缔造这个风潮的少数人。起因可能仅仅是转帖这个小动作,然后大家了解到了一些我的所谓的“天马行空”的行事方式。这些方式仅仅是有些与众不同,就效果和效率而言未必是好的,况且我是一个连入门都算不上的人。这个事情被扭曲了,失去了他本来的面目,造成了现在这个局面。

感受到了新浪微博的强大威力,作为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由衷地赞叹这个产品的艺术和美感。也重新认识了QQ这个即时通信工具,不管是腾讯成就了QQ还是QQ成就了腾讯,从某个层面上看腾讯都是一个很棒的公司。

微博作为新兴的大众媒体,可以发挥巨大的众播作用,这个也是我们的项目一直在追求的目标。事出偶然,切身感受到了微博巨大的商业价值,它可以把网络营销发挥到极致:对于用户而言,各取所需;对于公司而言,这是一个联系用户、充分收集反馈、进行价值沟通的超级桥梁。

微博特别是本土微博的成熟需要时间,等待的过程是快乐,充满期望的。

还登录了其他微博,个人认为新浪微博是其中最好的,从UI,到用户体验,到内容,新浪微博都是完胜。“希望”这两个字的所有含义致以新浪微博。

是否可以找到一种方法,让微博的价值倍增,发现引爆流行的规律,让商家可以借助这个平台高效率地传递价值?这个尝试有人在做了,玛撒网的丁齐先生,希望你取得成功。

还要感谢这个学期匆匆面试过的十多家公司给我的反馈。

事后:

事件还没有结束,一点点冷却,大家嚼着嚼着就淡了,像蜡了。

互联网产业充满了希望,变革始终来自创新。如同洋务运动,盲目的模仿只会让我们失去方向,垄断、模仿会扼杀希望,我们更需要共生,我们需要自己原创的完备的模式。

中国互联网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何时会到来?让这个行业的更加规范话,从业者的工作更加创新化,让这个人口大国变为互联网技术的强国,让一次次浪潮涌向世界。这些希望寄予李开复、雷军、李彦宏等前辈,同时留给我们这些年轻人。

XX姐姐、JK前辈、百度的朋友们给了我许多中肯的建议,我应该沉淀下来,让生活回到它本来的位置。我需要什么,如李彦宏先生所说,我的目的地在哪里,我还没有找到。

希望有自己的空间和充分的时间,继续我热爱的市场营销,追寻IT这个属于梦的行业,调研一家家实体店,认识一个个平凡却可爱的店主。

有人说我,102月就开始创业了,这是有预谋的炒作,你可以这样想,可以感受到你发表意见时的爽快感。除了文章是我写的,整件事与我无关。我不会现在创业,也没有打算工作,我会继续读书、考研,向着人民大学冲一次,冲不上再冲,学习对于我来说更为重要。是否适合创业,或许几年后才会知道答案,现在硬件条件还很差。

我们的团队——VA,希望这个30多人为之努力的项目可以找到一个答案,但不是现在。

希望能和张翔、张思一同成长。张翔,我最最好的朋友,7年了,只有你没有走散,你会是清华的骄傲,会是一个顶呱呱的COO;张思,短短4个月,你让我震撼得不知所措,你是一个令人敬佩的姑娘,生命充满了张力,你会有最广阔的舞台,你会成为最棒的CEO

“此心不变,随机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