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雄心4加资源秘籍:绘事后素(艺苑掇英) ——读马健培画有感 辛冠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07:07:23
绘事后素(艺苑掇英)
——读马健培画有感
辛冠潔
《 人民日报 》( 2011年07月17日   08 版)

图为马健培中国画《山水》。

图为马健培中国画《山水》。
我看过健培若干绘画作品后,留下了一个十分明确的印象,就是他在绘画上的一切成就与建树,都是在自觉不自觉地秉持着“绘事后素”这一文化传统。
大约在十七八年之前,我结识了健培,最初的印象是,他身材伟岸,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副聪敏的头脑,却不知道他还有一腔精于绘事的睿智。直到最近几年,才知道他是中国画坛上新文人画派的重要一员。起初我在中国新文人画派的一本画集上,看到过几幅他的画作,颇觉别致,这才有意识地关注他的画艺。接着看到了他题名《累了·歇歇——马健培水墨画集》,这是一部大写意间夹现代东方艺术气派的花鸟画专集,在集子的前言里作者说用“累了就歇歇”作为书名,是想说集子里的画都是画着玩的,过把瘾就知足。这番语言与集子里的画,似乎与中国文人派绘画风格有些“风马牛不相及”。我不知道“新文人派”之名是如何界定的,但顾名思义,他应该是传统文人派的新生,可集子并非如此。正疑惑间,又看见健培的题名《箑风雅韵》的山水扇面专集。整集除一幅工笔奇石外,全是皴擦有加、富于古风的山头画。细看每幅山头,尽皆有笔有墨,布局轮廓明晰合度,皴擦点染无不扎实厚重,与时下一些轻狂讨巧之士笔下的那些无笔无墨的作品迥然不同。看得出,健培笔下的山石是很讲究法度的,画石注意三面,画山注意三远——虽然只是山头。在皴擦点染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披麻皴、解索皴、折带皴、云头皴穿插使用,十分得当,尤其是雨点皴,用得最充分,很得黄宾虹点皴真谛。有的山头,干笔雨点皴,看来何止三层五层十层八层?后来才知道,他有时候一幅画竟然皴点近万笔,由此看到了健培新文人画的端倪。去年初又得了由刘二刚先生题名,并由刘先生与王和平、王孟奇先生作序的健培新作《老马的山头》。这本画集有相当规模,收画95幅,在画的空当中还刊载了健培极具风趣的近40篇笔记散文。这可能是健培的一部阶段性的绘画结集。
如果说《箑风雅韵》的20幅扇面山水画,只展示了泰岳一角的话,这本《老马的山头》则可以说是显示了“老马”的“庐山”真面目了。对这本画册我爱不释手,反复拜观,并在记事簿上写了这样一段话:健培无愧于新文人派画家,通观他的《箑风雅韵》与《老马的山头》可以知道他的确在继往开来、继承发展这条路上走得很稳,并且得到很大成功。他笔下的山石,皴擦点染繁而不乱,林壑布置爽朗有致,用墨干湿相济,变化多端,极富逸致与韵味,落墨淹润而不腻,行笔凝重而不板。画面或清丽幽雅,或工致秀润,或浑莽淋漓,或色调明亮,或沉雄古逸。健培所以走到这一步,大概与他潜心摹古大有关系,这就是“继往”、“继承”了。更与他的别出心裁分不开,这就是“开来”、“发展”了。健培的画,看来经历了一个由放任不羁到回归传统,从“放心”到孟夫子的“收放心”,再到融古自创的过程。健培的“继往”、“继承”主要还不在前贤的“良能”上,而在前贤的“良知”上。良知来自“学养”,学养很大程度上得自“读书”。健培为了把画画好,把新文人派的画风推向画坛前沿,多少年来一直埋头读书,书画的、文学的、史学的、哲学的;东方的、西方的,只要有空,便夜以继日地读。通过临摹(当然还有游历写生)获取前贤的“良能”——笔墨真谛;通过读书(当然还有切磋琢磨),焕发潜在的“良知”——人性规范,这样便奠定了健培能画善画,能继承能创新的基础。可惜,健培所走的这一回归传统、继承传统,进而陶铸前贤自成一家的路,这一以加强文化素养、焕发文人良知,为画好画打牢基础的路,没有引起应有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