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彼岸为何没人:“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一首咒骂奸臣董卓的民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9:11:38
              吴  双   江
       这首民谣出自《后汉书·五行志》。 歌词中“千里草”、“十日卜”合起来是董卓的名字,“何青青”、“不得生”则深刻地表达了东汉末年广大老百姓对误国权臣董卓的极度痛恨,都希望他早日死去。这首民谣是东汉人民对董卓整个人生的基本评价,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董卓对东汉末年政治和社会的消极影响。
        董卓(?-192),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东汉末年少帝、献帝时权臣,西凉军阀。官至太师、郿侯。原本屯兵凉州,于灵帝末年的十常侍之乱时受大将军何进之召率军进京,旋即掌控朝中大权。其为人残忍嗜杀,倒行逆施,招致群雄联合讨伐,但联合军在董卓迁都长安不久后瓦解。董卓放纵士兵在洛阳城中大肆剽虏财物,淫掠妇女,称之为“搜牢”。又虐刑滥罚,以致人心恐慌,内外官僚朝不保夕;与此同时,他又为党人恢复名誉 ,起用士大夫 ,企图笼络人心。 后被其亲信吕布所杀。
        董卓的亲信吕布为什么要杀董卓?
       王允想杀董卓是很容易理解的,他和他所代表的士大夫集团早就对董卓的倒行逆施不满,处心积虑,一直在等待机会铲除董卓。而吕布和董卓的情况却和王允截然不同。吕布和董卓“誓为父子”,在董卓的一手栽培下已经成为中郎将、都亭侯,仕途可谓一帆风顺。为什么他会听从王允的摆布杀掉董卓呢?难道真的是与卓侍婢貂蝉私通,恐被发觉就和董卓反目成仇进而把董卓杀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吕布和董卓的关系十分密切。在这一点上,正史、野史上倒是非常一致的:《三国志•吕布传》说:“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后汉书•吕布传》说:“卓以布为骑都尉,誓为父子,甚爱信之。稍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但是,因为吕布手下拥有张辽旧部,有一个以吕布为首的并州小集团。董卓对吕布“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并且“誓为父子”,明显带有很强的政治意图:安抚和利用这个以吕布为首的并州小集团为自己卖命。等到董卓地位巩固、外部威胁减少以后,对吕布的态度有所改变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董卓虽亲爱吕布,然时醉则骂,以刀剑击之,不中而后止。”董卓此举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不应该单纯地理解为董卓“性刚而褊”。  吕布和董卓的关系其实属于相互利用。在这种前提下,两人的关系随时会因为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也就注定这种关系是非常的不稳固的。从史料分析可以看出,吕布和其手下的并州官兵在董卓的阵营中是非常受排挤的,而且矛盾比较激烈。董卓对吕布也是不放心的,把吕布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身边,根本不让吕布有在外独立屯兵的机会。  吕布对董卓的暗中不满,以及内心的“益不自安”,对并、凉两支军事力量之间的矛盾来说,更起了直接激化的作用。 既然矛盾和敌视都存在,董卓为什么还要继续使用吕布呢?可能是董卓在判断上出了问题。在他看来,吕布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赐予的,吕布乃一介武夫,政治头脑简单,就算对自己有什么不满,都不会闹到刀兵相见的地步。而且他没有想到自已信任的司徒王允一直对自己心怀不满。司徒王允的出现,使得这个原本就已经是一触即发的矛盾愈演愈烈,终于酿成了最后吕布联合王允杀掉了董卓的结果,这是董卓最大的失策。
             这一次杀董卓也的确是造福于民,有功于社稷,是吕布立的一次大功,是为民做了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