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基础教程奏鸣曲:梁发芾:超乎想象的中国税收成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3:34:31
梁发芾:超乎想象的中国税收成本   梁发芾 财税史学者

  税收的奉行成本可能比征管成本更高

  6月下旬的一期《南风窗》刊登了对国家税务总局前副局长许善达的专访,披露了很多信息。比如,我国现在的征税成本高达5%-6%,远高出国际水平。一些税收根本不考虑征收成本,比如农业税废除以前,北京市能征收8000万元的农业税,而征收成本却达到6000万元。

  征税成本这个问题,人们比较陌生。大致来说,征收成本也叫征管成本,是税务机关为征税而付出的成本。为了征管,要组建税收机构,雇用征收人员,要发工资,要盖房子,要买车子,要配备硬件软件设施,要养退休人员。如果征收成本为6%,那么,国家一年征收8万亿元的总税款,征收成本就达到4800亿元,与一年的个税总收入一样多。

  《南风窗》的文章没有提到税收的奉行成本,其实奉行成本或许比征管成本更高。征管成本与奉行成本实际上构成税收运行成本的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征管成本是从国家征收的角度进行的观察,而奉行成本则是从纳税人服从的角度进行的观察。国外研究指出,纳税人的奉行成本要远远高出税收机关的征管成本,只是因为奉行成本被分散的千千万万个纳税人分摊,看起来不是那么明显。

  奉行成本的内容复杂,比如纳税人要学习了解税法,要付出时间成本;要雇用员工专门做账,管理税收事务,与税务当局打交道,有工资支出;要配置电脑,购买软件,甚至连发票也需要购买,都需要花钱;一些纳税人因为弄不清楚复杂的税收,怕被税务当局罚款,甚至触犯法网,而忧心忡忡,担惊受怕,这种心理负担也是难以估量的巨大成本;更不用说,一些税吏故意刁难敲诈纳税人,索拿卡要,纳税人不但要在心理上忍受屈辱,还得花钱打点,这些都可以归入奉行成本中。但非常遗憾的是,这些成本,没有得到研究,没有得到关注,没有引起重视。

  纳税人奉行成本的现状不明,那么,我们可以看看历史。

  中国历史上,税收运行成本应该是很高的,但是,统治者十分聪明,他们将征收的成本,尽量转化为奉行成本。比如说吧,历史上税收长时间是实物税,缴纳的是粮食绢帛之类实物,这类赋税比起今日的现金来,有极其繁重高昂的运输和保管成本。人们知道,历史上交通运输条件非常落后,仓储保管也不科学,统治者要把税征收上来,保管起来,其难度是很大的。但统治者想出一套办法,将这一切成本统统直接强加给纳税人。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要求老百姓亲自将粮食或绢帛运送到指定的地方,有不少粮食绢帛甚至被要求从遥远的地方直接运送到首都。对于老百姓来说,运输赋税的任务,往往要比负担赋税本身还要沉重。

  在历史上,农民非常沉重的徭役,除了兵役外,主要就是在农村进行赋税的分配、组织征收和运送,当差的农户因此往往倾家荡产。衙前、里正、甲首、粮长、乡书手等,主要就是为分配、组织征收、运送和保管税收而设立的无偿差役,当差的农民完全放弃自家的农业生产劳动;遇到强势大户抵抗纳税的,当差的还得自家补赔亏空;而运输途中遇到沉船、抢劫等损耗,当然也得当差的赔偿。

  不但农民承担无偿差役为征税服务,就是官府那些其核心工作就是征收管理钱粮的胥吏,没有工资,其收入往往来自征税时对纳税人的敲诈勒索。这一切都应该属于纳税人的奉行成本。宋朝神宗时期,曾有衙前(一种职役)为了向皇帝的金库缴纳7钱黄金,不远千里来到京城,却受到库吏刁难,一年多不能回家的事。宋神宗因此决意进行役法改革,由无偿派役改为有偿雇役,但是,雇役费用来自向老百姓加收免役钱,免役钱又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根本来说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作为赋税的实物在运输和保管中一定有损失,这种损失,应该属于管理成本,由政府承担,但是官府在征收时就预收各种耗损,所谓仓耗、鼠耗、雀耗之类,农民纳税人得在纳税正额之外缴纳,而这类所谓的损耗又往往比正额还多。在明朝逐步以白银代替实物纳税的时候,征收者又发明了叫做火耗的加派,意思是农民缴纳的细碎银子在熔铸的时候会发生损耗,需要纳税的农民预先缴纳这种损耗。更可笑的是,即使实物已经折变成白银,那种鼠耗、雀耗之类的加派仍然不能取消,仿佛老鼠和麻雀也会吃银子一样。

  与历史相比,纳税人的奉行成本已经大大降低,但是,企业,尤其小企业的纳税奉行成本仍然非常高,降低这种成本也应该是税改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