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十二平均律:人生规划师:「萬物可觀,積極人生」- 黃成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0:00:06

人生规划师:「萬物可觀,積極人生」- 黃成智

睡在紙皮箱和「豪宅」的童年
父母在50年代從大陸逃難到香港,他們學識不高,爸爸只有初中程度,媽媽則是文盲,她連幼稚園也沒讀過,因而他們只能在香港做一些小販買賣。直到1960年初,我爸由朋友介紹進入地產公司做文員,同時,媽媽也在爸爸的介紹下來到他公司做清潔工作。因我家是做小販買賣,全家人包括外公外婆都住在灣仔太和街的樓梯底。我還記得,我三、四歲時曾睡過一個紙皮箱,事實上,全家六兄弟姐妹全都睡過那紙皮箱。到後來有了床,但住宿環境仍然十分複雜,我們睡的床是經常有老鼠走過的。
1963年,我們搬進當時戲稱的豪宅居住。那「豪宅」其實是個施工中的地盤,我爸負責在那地盤做看更,我媽則負責地盤的清潔工作。那時,我們一直隨著地盤往上建而往上搬家,地盤一直建到天臺我們就住到天臺。屋子建好了,那時的老闆建議我爸分十年期把屋子買下來,於是我爸就用分期付款的方式把天臺買了,直至現在,那裡還是我們的家。

幫媽媽「打工」的時光
1970年初我爸不做看更,考了一個駕駛師傅牌,開始教車生活;媽媽仍做清潔工,雖家庭的生活開始好了,但因家中有六兄弟姐妹,生活還是挺拮据的。大家姐中學畢業後出來打工,二、三家姐讀完書出來做護士,我和弟弟讀完書後出來工作,後再讀大學。我爸生活穩定了,姐姐出社會工作後,後面的小孩生活就好了,沒必要急著出來賺錢養家,於是小妹就可以直接進去師範學校讀書。

我在中學階段仍然每天幫媽媽做清潔工作,如洗樓梯,逐層檢垃圾,到垃圾站倒垃圾等。雖高中的學業繁忙了,但我仍堅持幫母親工作,甚至我在理工讀第一個文憑課程時,仍要幫媽媽幹活。後我和弟弟完成學業都出來工作了,我媽才不需要再做清潔工作,家庭的生活更穩定了。

學會心中滿足、學會珍惜的童年
說到童年最深刻印象是必定是住在天臺和跟媽媽一起做清潔工作的日子,這樣的生活大約過了十年(1970—1980)。那段時間雖然辛苦,但很開心。因為那時我們經常會撿到意想不到的玩具,因而感到非常滿足。而且,鄰居很多時候都會把衣服、好吃的東西送給我們。那時我們覺得很多東西都是寶,是不可以浪費的,雖然我們不是很富裕,但我們卻很珍惜所擁有的東西。

這種童年經歷對我現在的從政工作也是有影響的。因我在童年學會滿足與珍惜,我並不太著重金錢的價值,我覺得金錢夠用、生活安定就可以就可以了,不需賺那麼多。因此我不投資,不買股票不炒樓,一家人能夠開開心心吃一頓飯就是最滿足。其實在社會上有很多中低階層人士也是一樣,他們雖然貧窮,但他們懂得滿足。由小到大我都回教會,教會中的人教導我們要照顧別人,我和兄弟姊妹自小便沒想過要發達,相反我們都覺得我們要服務社會,關心有需要人士,所以我們的事業都以社會服務行業為主。我和弟弟一讀完中學就去當社工,姐組當護士,妹妹當老師。我們越做能力越高,越做越開心。後來我做社工久了,發覺社會問題的根本是建制上出現了問題,因而80年代初決定與朋友一起踏上從政之路。

「萬物皆有可觀」,欣然接受每件事
中六讀過蘇軾的《超然臺記》,這文章所倡導的思維與我的個性很相近。「萬物皆有可觀」,意思說萬物都有他值得欣賞的地方。
既然每件事都有它可欣賞的地方,那我們在面對事情時,就該從喜樂的方面去欣賞它。

舉例說,最近社會上有很多對我的抨擊,當然一開始我是很不開心的,但我獨自在不開心是沒用的,這樣下去是沒辦法把事情解決。於是我重新把事情定位,慢慢發覺這些抨擊也能為我帶來正面的影響。我最初是沒有人認識的,但家暴條例讓報紙天天都大條幅寫著黃成智,於是他們在罵我的同時也在幫我提升知名度。我不需要感到不高興,因為我並沒有犯上什麼罪,我只是立場上太過堅定而已。我需要做的只是坐下來想解決的辦法,在家暴條例這事件上繼續做下去,慢慢做好它,讓市民覺得我是用心做、是爲了整個社會的利益而付出的。現在的我願意接受批評,因為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幫助,而不是壞的影響。

積極的想法才是解決問題的路
對於一個條例的推行,社會上一定有不同意你的聲音,但這不要緊,重要的是鞏固支持你的人,慢慢將你的政見擴展開去,令反對你的人也認同你的原則。我沒有罵過批評我的人,也沒有逃避批評,我會接受批評並反省檢討,再在我的立場上不斷做,不斷鞏固支持我的人。
我對自己很有信心,我面對困難的心態是坐下來靜心想辦法。2004年選舉失敗了,我靜下心來,從新計算我這幾十年的資源、網絡、能力,我會想辦法重新組織我所擁有的資本,讓我重新找到工作。面對挫折的態度應該是積極想辦法解決,而不是怨天尤人。

書中自有人生屋
十多歲時一個牧師給了我兩本書,一本是《Positive Thinking》,它教人如何正面思考,做任何事都要從可行性角度考慮,如果老是往死胡同裡面鑽,很容易想不到出路而自尋短見。第二本書是《欣賞人生》,這書與《超然臺記》有異曲同工之妙,書中說這世界上每件事情都有它值得欣賞的地方,即使你身邊很愛的人去世了,你也要學會欣賞這件事。光是埋怨事情的不幸對自己是沒幫助的,你應該回想這個人過去對你的恩情,回味過程中也是一種樂趣。接著,你就該想想怎樣將這種恩情放在另一個層面上,讓這種恩情發揚光大。這樣,即使你心愛的人離開了,但他的恩情仍留在你心中,他的影響力仍能繼續在你生命中發光發亮。
當然,這種想法能得以延續下去,這和我爸媽對我的關懷、鄰居對我的幫助是有很大關係的。今天我還是一樣︰一樣地願意幫助別人,一樣地願意接受別人的感謝。人家感謝我而請我喝茶我會很高興,高興的不是我貪他請的茶,而是我喜歡這種感恩的感覺,實在令人感到很溫暖!

訪問/撰稿:謝慶生 趙斐然
鳴謝︰黃成智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