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配什么字取名字:谁家周刊最给力(三)??三月目标:《环球人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8:34:10

谁家周刊最给力(三)  三月目标:《环球人物》

(2011-05-10 14:19:33)转载标签:

杂谈

谁家周刊最给力(三)

 

本期目标:《环球人物》

 

 

是“俄罗斯”,不是“苏联”

◎杨昌俊

    2010年出版的第29期《环球人物》,刊有《“人民币先生”的应战》一文,其中说到美国紧逼人民币升值,“他们希望人民币汇率能够完全放开,甚至提出中国应效仿当年苏联对经济实行的‘休克疗法’,将人民币完全市场化”。这就张冠李戴了,当年对经济实行“休克疗法”的是俄罗斯,而非“苏联”。

    俄罗斯是苏联的继承者。“苏联”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简称,它曾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随着东欧剧变,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政府纷纷宣布脱离苏联而独立。1991年底,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同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的总统签约,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取代苏联。苏联在此时已经名存实亡。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次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最后一项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家底。

    “休克疗法”这一医学术语,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被美国经济学家杰里·萨克斯引入经济领域。叶利钦认为,零星改革断送了苏联的前程,俄罗斯要避免重蹈覆辙,就应该大刀阔斧地改革。1992年初,一场以放开物价、大规模快速彻底私有化为主要内容的“休克疗法”改革,在俄罗斯联邦全面铺开。这套激进的经济改革,完全背离了俄罗斯的国情,失败是必然的。叶利钦被迫在1994年2月的国情咨文中,宣布放弃“休克疗法”,并在1996年大选时承认“过去在改革中试图抄袭西方经济的做法是错误的”。

    苏联并没有搞过“休克疗法”。

 

“用箭”误为“用剑”

◎梁  凯  大 新

    《李敖父子坦陈国事家事》一文,是对李敖父子的访谈文章。文中,李敖先生在谈及《阳痿美国》一书时,引用了杜甫《前出塞》中的诗句,他说:“杜甫曾有一首诗说:‘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此处的“用剑”,当是“用箭”。

    古代的“剑”,由于在格斗中其功能以推刺为主,故又称“直兵”。在东汉以后,剑的实战作用逐渐降低。到了唐代,剑则主要作为王公贵族和文武官员的佩饰品。“箭”,又名“矢”,是中国古代借助于弓、弩发射的具有锋刃的远射兵器。箭由箭镞、箭杆、箭羽组成。箭镞用于射击目标,箭杆用于撑弦承力,箭羽则使箭在飞行中保持稳定。有弓必有箭。古代有所谓“强弓硬弩”之说,再配之以长箭,由膂力过人的好汉操持,则极具杀伤力。杜甫说“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意谓使用弓箭,应当挑选强弓和长箭,这样杀伤力才强大。从修辞上看,如果把“用箭”改为“用剑”,则不但与上句“挽弓”不呼应,也使下句的两个“射”字顿失依凭。

 

骆驼祥子拉的是三轮车吗

◎李荣先

    第6页《本刊驻外记者连线》一栏,载有该刊驻法国记者的一篇报道:《巴黎,坐三轮车上班》。报道中说:巴黎的公交车、地铁司机跑到街上游行,这可害苦了上班族,他们只能各显神通。不过,也有人看到了商机。“前两天,我在巴黎看到了一个更有意思的现象:有人操起了骆驼祥子的生计,蹬着带篷的三轮车,专拉上班族。”报道的上方还配有一幅图片——一个年轻的女人力车夫,正坐在一辆三轮车上等客。笔者感到不解的是:骆驼祥子当年拉的是“三轮车”吗?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名著《骆驼祥子》里的人物。小说讲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祥子从乡间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创造新的生活。他试过多个工作,最后选中了拉洋车。洋车不同于三轮车。广义上看,三轮车和洋车均属于人力车范畴,但二者又有着明显的区别。顾名思义,三轮车有三个轮子,是一种脚踏、手摇或机动的有三个轮子的车辆;而洋车又叫“人力车”或“黄包车”,是旧时一种用人拉的车,有两个橡胶车轮,车身前有两根长柄,柄端有横木相连。三轮车的车身之下,有着传动装置——链条;而洋车则无。再者,三轮车是20世纪30年代才出现在上海街头的;而洋车要早得多,是19世纪从日本传入我国的。

    图片中的法国“女人力车夫”,所操的并非骆驼祥子的生计。

 

 

既说“驾鹤西归”,何来“双目未瞑”

◎饶中源

    《梁启超之孙的“苦行僧”生活》一文里有这么一句话:“……‘中国民间环保领袖’梁从诫先生,走完了他78年的人生旅程,在北京世纪坛医院驾鹤西归,双目未瞑。”这话说不通。

    “驾鹤西归”源于典故“驾鹤”。据汉刘向《列仙传·王子乔》载,王子乔从浮丘公学道,30余年后,有人见其乘白鹤停留在缑氏山的山巅,数日而去。后因以“驾鹤”比喻得道成仙;以“驾鹤西归”美誉逝者在人世修炼圆满,了无牵挂地潇洒升天。上述文章称梁从诫先生的逝世为“驾鹤西归”,即“仙逝”,照理说应该是走得很潇洒、很安详的。这一说法也表达了作者对梁先生的崇敬和美好祝愿。但奇怪的是,文章紧接着转而又说梁先生“双目未瞑”。前后用语反差太大,极不协调,令人难以接受。“双目未瞑”也就是死不瞑目,多谓死者是抱憾而终的,其去世时的心情自然不可能是轻松的,更谈不上什么潇洒了。

    阅读全文,文章作者的用意还是可以揣摩得到的。梁先生被赞誉为“具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去世时还挂念着生前为之奋斗的环保事业。只是有所牵挂,而非有什么冤仇未了。既然如此,那么,文章说梁先生去世时“死不瞑目”就显得极不贴切了。

 

俄罗斯哪有“国家杜马上院”

◎黄典荣

    《铁腕市长空降莫斯科》一文,介绍的是俄罗斯独立以来的莫斯科市第三任市长谢尔盖·索比亚宁。文中写道:“1996年,索比亚宁进入俄国家杜马上院——联邦委员会。”按照句中破折号所示,“国家杜马上院”和“联邦委员会”系同位概念。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杜马”是俄文Дума的音译,原是沙皇俄国时期的中央和地方咨议机关的名称。从1993年12月起,俄罗斯联邦议会下院也称“国家杜马”。1993年俄罗斯宪法规定:俄罗斯实行总统制的联邦国家体制;联邦议会实行两院制,由联邦委员会(上院)与下院组成。联邦委员会由俄罗斯联邦每个主体,包括直辖市、共和国、边疆区和州等,各派1名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1名国家权力执行机关代表组成,应有议员为178名;下院由450名代表组成,其中半数由全俄划分出的225个选区各选出1名代表,另一半则从参加竞选的党派和社会团体中产生。可见,当今俄罗斯联邦议会上院即其“联邦委员会”,称之为“国家杜马上院”是说不通的。

    查资料可知,谢尔盖·索比亚宁1958年6月21日出生于秋明州别廖佐夫斯基区的一个小镇,仕途一帆风顺。1996年1月进入俄罗斯联邦议会上院。他没有进入过什么“俄国家杜马上院”,因为这是一个子虚乌有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