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装豪情武则天种子:大宗商品:“盛宴”还是“幻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7:06:10
今年上半年,国际贵金属市场上白银价格走过一波过山车式的行情:到4月底,银价在短短3个月内暴涨至每盎司近50美元,涨幅达80%;此后银价急速下探,几周便跌去30%。放眼望去,银价这波行情成为一段时间以来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的生动写照。国际大宗商品到底是一场盛宴还是幻影?为此我们连线专家进行解读。
大宗商品:“盛宴”还是“幻影”(时事聚焦)
本报记者 杨子岩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07月12日   第 06 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
张连城教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潘慧峰副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翟东升副教授

在印度新德里,民众拉着一辆轿车,抗议政府6月25日再次上调燃油和天然气等大宗商品价格。

6月30日,芝加哥期货交易的农产品期货价格出现集体暴跌。玉米和小麦双双跌停。
大宗商品为什么震荡
问:国际大宗商品今年上半年呈现巨幅震荡行情,从4月创下两年多高点后急剧掉头下挫,后来又回至2月份中旬水平。是什么原因造成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巨幅震荡?
张连城:今年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呈现的震荡行情,反映的不是世界经济基本面的变化,而是与资金面的变化和人们对未来经济增长的预期相关。2010年世界经济进入复苏期,美国又推出了第二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加上新兴经济体经济的高速增长,使人们产生了过于乐观的经济增长预期,从而导致了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飙升。
但发达经济体中美国公布的实际经济数据大大低于人们的预期,并且美联储退出刺激经济的计划,以及受到地震冲击日本很多工厂停产,对石油等大宗商品的需求减少等原因,加上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中国为抑制通胀不断推出紧缩政策,又使人们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悲观的预期,甚至有些人认为世界经济有二次探底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大宗商品的价格急剧掉头向下就是不可避免的。此外,在缺乏基本面支撑的条件下,前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过猛,也是导致此轮大宗商品价格调整的一个重要原因。应当说,这是一种价值回归。
潘慧峰: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的直接原因是:2011年二季度中国经济运行速度有所放缓,市场预期到大宗商品需求会下滑,巨幅震荡来源于需求因素与金融因素的相互强化,在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当经济复苏时大宗商品会暴涨,当经济疲软时,大宗商品价格会暴跌。大宗商品的巨幅震荡深层次的原因是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全球都处在危机的应对之中,实体经济在全球经济的再平衡过程中表现出了复苏的乏力,以美国为代表的消费为主的增长模式和以中国为代表的制造为主的增长模式要进行调整,美国消费的下滑导致中国外需的减少是不可逆转的,而内需在短期内难以较快提高,这会打压大宗商品的需求,从而导致价格的下跌。
翟东升:大宗商品价格的震荡主要表现为3月上中旬和5月上旬的两次急跌和6月份的疲软。之所以出现冲高回落和震荡整理,一是全球市场对几大经济体基本面的预期出现反复。尤其是美国复苏势头和美联储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欧债危机发酵、日本危机后复苏前景以及中国的抗通胀紧缩政策,这些基本面因素中的巨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构成了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的反复震荡格局。二是上半年国际局势中突发因素比较多,比如说所谓“西乱东震”。中东北非的乱局和日本的大地震对某些大宗商品比如能源的价格形成了不小的冲击。三是某些品种上积累的泡沫今年上半年已经到了相当脆弱的程度,比如白银在此前9个月内受投机因素影响暴涨了175%,5月初暴跌三成,带动不少相关商品价格急跌。
世界经济不能承受之重
问:国际大宗商品的这种巨幅震荡对本已脆弱的世界经济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张连城:应当说,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是一种价值回归,这种价值回归对于未来几年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是一件好事。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产品成本会随之下降,价格也会相应下降,这会刺激世界总需求的增长。而总需求的增长会进一步拉动经济复苏。从历史上看,任何一轮经济复苏几乎都是在产品价格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实现的。当然,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对那些出口型国家的经济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但这些国家即使出现经济衰退,对世界经济增长也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潘慧峰:大宗商品巨幅震荡会造成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大宗商品巨幅震荡的重要原因是大宗商品具有金融属性,从而获得投机资本的青睐,当投机资本在大宗商品市场获利了结后,资金必然会进入其他市场,巨额投机资本的流入流出也会带来其他市场的不稳定性,造成资本市场、生产原材料价格的巨幅波动,这会给企业融资、企业生产带来困境。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大宗商品的巨幅上涨会增加实体经济的生产成本,其后果就是通胀甚至滞胀,这将严重放缓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目前,各个国家都纷纷开始步入通胀和经济增长乏力的双重危险境地,“滞胀”苗头开始显现。
翟东升:商品牛市的终结可能会影响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它们在过去10年间受益于原材料出口价格的持续高涨,贸易条件持续改善,由此带来大量的贸易盈余、财政盈余和资本流入使得亚非拉广大地区的经济增长率普遍高于西方。但是假如大宗商品价格陷入较长时期的低迷,那么它们的经济增长前景将大打折扣。商品价格的较大幅度调整对于美日欧中等工业化世界的影响相对要小一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美欧。原料价格下跌,尤其是能源价格下跌非常有利于美欧经济复苏,也有利于减小美国对外贸易逆差,这又会反过来刺激美元重新走强,从而有可能使世界经济进入一个新的自我强化的趋势。
中国之策
问:目前,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权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如此巨幅震荡的价格对中国经济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中国应如何应对?
张连城:目前,我国已成为国际上许多大宗商品的最大买家。但由于我国在世界定价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接受者,导致我国大宗商品特别是能源、原材料等在国际市场上经常是高价买入,而买后价格随之下跌,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短期内,中国还无法掌控大宗商品的定价权,目前能够做到的是,由政府牵头,加强行业管理,避免在购进大宗商品时的无序竞争。同时,厂商和货币当局应当善于利用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的有利时机进行资源的战略性储备,包括在国家外汇储备中减少外币储备,增加黄金储备。中国有大量的外汇储备,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我们需要避免的是,在大宗商品处于高价位时进行囤积,要吸取2007年时的教训。
从长期看,我国应当在提高行业集中度、进行管理体制改革以及培育国际定价中心方面做出努力,争取在大宗商品的定价方面具有一定的话语权。
潘慧峰:西方国家可以通过定价权来控制产业链和价值链转嫁成本、攫取高额利润,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主导地位,中国虽然制造业产值大、贸易规模大,但附加值很低,在国际分工体系处于被剥削的地位;在定价权缺失的情况下,中国会成为世界风险的承担者,比如在次贷危机中,美国可以通过美元贬值来使中国的外汇储备缩水。
获取定价权的关键是使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中国应通过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建设提高人民币的地位,推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适应人民币离岸的趋势,建立离岸的清算中心。另外,应利用中国需求的力量,抓紧建立和完善重要战略性资源的期货市场和战略储备,企业应学会对大宗商品价格进行套期保值。
翟东升:大宗商品的定价权根源于以下几个要素:一是大宗商品交易的计价和储值货币。二是由特定商品的供给和需求结构所决定的议价地位。三是各国所掌握的商品交易市场是否具有国际影响力。就以上几个标准来看,中国完全可以掌握部分定价权。所谓经济大国,就是指国际价格曲线的主动塑造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中国在经济总量持续扩张、产业技术层次不断爬升的基础上,正在越来越成为经典意义上的“大国”。大刀阔斧重组国内钢铁行业,坚决改革稀土出口政策,稳步扩大能源储备,多管齐下确保本土粮食产量,持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所有这些战略性举措都指向这样一个目标:按照我们的需要参与塑造全球市场的价格曲线。
大宗商品价格普遍回调和震荡,对于中国而言整体上是好事。商品牛市的结束有利于我们控制通货膨胀,经济紧缩周期将提前结束,对消费者和厂商都有好处。
当然,大宗商品的价格并非越低越好。作为世界市场上最主要的原材料买方和工业品卖方,我们的根本利益并不要求原料价格的绝对低廉,而是希望它们能在合理价位长期稳定。
理性回归还是经历寒冬
问:有数据显示,在上一轮经济上升期,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RB)翻番用了7年,从2001年11月最低的181点涨到2008年7月初最高的614点。最近CRB仅仅用两年半时间就翻了一番,从2008年12月最低的322点涨到2011年4月最高的691点。但现在有一观点认为大宗商品会经历寒冬。对此,您怎么看待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未来走势?
潘慧峰:最近一次翻番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原因在于金融危机期间大宗商品跌幅较深。比如,石油价格从最高150美元跌到73美元左右,这一轮的快速上涨部分是复苏带来的需求增加引致的,更重要的是流动性过剩情况下资金的逐利行为所导致的。从目前的情况看,大宗商品是否经历寒冬取决于中国经济是否会硬着陆,但中国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力较强,硬着陆的风险不大,中短期内,由于中国经济复苏的乏力及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不可持续性,大宗商品市场价格会呈现疲软或者震荡下行的态势。
张连城:上一轮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翻番用了7年时间,是因为当时的世界经济正处于经济周期的扩张期,但扩张期的时间比较长(2000~2007年),在这一期间,物价水平的上升,包括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是伴随扩张期的发展而逐步上升的,只是在扩张期的后一阶段即繁荣阶段,物价水平的上升才呈现迅速上升的趋势。最近的CRB仅用两年半的时间就实现翻番是不正常的,这与各国普遍大幅度刺激经济计划的政策有关。
世界经济在2009年完成了筑底,2010年进入新一轮扩张期,伴随经济面的好转,大宗商品在未来6—7年中都将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但这种总体上升的趋势是在波动中完成的。因此“寒冬”之说不能成立。
翟东升:在构成CRB指数的各类商品中,石油、铜、银以及在一定程度上黄金等品种是2009年以来大牛市的主力。其背后的根本推动力是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大量剩余流动性溢出到体系外围国家,上述品种的金融投机属性超过了它们原本的商品属性。
未来一两年内大宗商品价格整体走势,我认为CRB指数较大可能会在600点和700点之间宽幅震荡,某些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探底550。但是期望它进入持续深跌的“寒冬”则恐怕不太可能,主要是因为全球流动性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太容易迅速消退。反过来,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大幅快速上涨的概率也不是很大,主要是因为美元有可能从今年秋季开始进入一轮中长期反转。当然,具体到不同的商品,价格走势可能会出现较大分化。黄金很有可能沿过去数年的上升通道继续上行,而其它一些商品价格则逐步回归供求基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