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龙钓线:红军过草地付出极大代价减员人数“难以计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9:20:35

红军过草地付出极大代价减员人数“难以计数”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10日 13:38  华西都市报 周恩来为日干乔大沼泽题的词

  ●为纪念红军长征走过的草地,周恩来总理将其命名为红原

  ●过草地红军付出了极大代价,减员“难以计数”

  ●随着震后道路的全面恢复,今年红原旅游人数有望突破50万人次

  昨日,“重走长征路”第三路记者来到红原县日干乔大沼泽,红军长征中最艰险的一段路程“过草地”,就发生在这里。1935年7-8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相继从这里经过。如今,红原县最后一位老红军已去世,要想还原这段历史的细节,已经越来越难。

  周恩来总理命名红原

  “驻牧之境,则路断人稀,险阻尤甚。”这是史书中,对阿坝红原地域道路情况的描述。而日干乔大沼泽更被称作“死亡之海”。在小学课本里,《金色的鱼钩》中老班长的故事,正是发生在这里。

  76年前,红二、红四方面军从阿坝进入红原县内,渡过白河(噶曲河)、穿越了日干乔大沼泽,到达红原色地乡,然后前往包座。张闻天夫人刘英在回忆录中说,这段路走了7天,她穿越草地后的第一感觉是“从死亡世界到了人间”。

  “日干乔大沼泽有12万公顷,海拔在3600米以上,昼夜温差大,天气变化快。”红原县副县长马骞说,现在日干乔大沼泽的大部分区域依然泥潭密布,即使是专业队伍进入,都要面临极大的危险。

  1960年,中央政府决定在红原地区建置县制。为纪念这片红军长征走过的草地,周恩来总理将其命名为红原。今天,在日干乔大沼泽的边界上,还立着周恩来题写的一块石碑:“红军长征走过的草原。”

  过草地红军减员严重

  红原县县志记载,红二方面军在过草地时,由于筹粮不易,连野草尚难觅食,红军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红四方面军曾三过草地,1936年6月再过草地时,人员已由南下时的8万余人降至4万余人。

  “两方面原因,战斗减员和自然条件。”红原县委宣传部的吴本智介绍,在红军进入红原县境内后,曾在龙日坝地区遭遇数千骑兵的阻击,伤亡严重。进入草地后,则因饥饿、陷入泥潭、高原反应而牺牲。

  红军在过草地时到底减员多少?至今没有明确的答案。在几乎所有的有关这段历史的记载中,有关减员的情况都会用到“难以计数”这个词。阿坝州党史研究室的研究认为,红军三大主力在爬雪山过草地期间,非战斗减员在万人以上。

  最后一位老红军去世

  “去年,红原县的最后一位老红军去世了。”红原副县长马骞说,如今红原县境内已经没有老红军在世,那段历史的见证者已经越来越少。

  马骞所说的这位老红军,本名叫侯德明,原籍湖南长沙。1935年,他跟随父母过草地时,还不到13岁。当时因脚部溃烂,不能行走,被寄养在藏民家中。藏民给他取名罗尔吾,意思是“宝贝”。罗尔吾长大后,过上了牧民生活,并在红原县的瓦切乡下哈拉玛村成家立业。

  2005年,侯德明的亲人从长沙赶到红原认亲,侯德明才知道自己的父母已经在长征中牺牲。

  这里已成为旅游胜地

  昨日,华西都市报记者来到下哈拉玛村。这里已经建起了牧民定居点,政府给每家牧民补助2.5万元,建房子和发展牧业。

  村里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太阳能,道路上安置了风能和太阳能结合的高科技路灯。如今的下哈拉玛村民,已经不再只以畜牧业为主,因为离红原著名风景区月亮湾只有一公里的路程,当地发展起了生态旅游和特色商品。

  “我家有3000多亩草场,养了120头牦牛,家里还可以接待自驾游的旅客。”村民佳华珍说,过去大多数牧民都住在自己用红柳条和牛粪搭建的房子里,依水草而居,生活十分不便。近年来,随着退牧还草和轮牧制的推行,她家每年会收到政府1000多元的补助,并且在放牧的同时,还开设了家庭旅馆,收入比以前提高了很多。

  去年,红原县接待的旅客达35万人次。马骞说,随着震后道路的全面恢复,今年旅游的人数预计将突破5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