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群侠传x斗转星移:河北省省会的变迁历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22:06

河北省省会的变迁历史

 

河北省简称“冀”,是由古冀州而来,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尧,诞生于河北省顺平县,后建都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亦为古冀州之地)。曾在今河北省中、南部活动,顺平县、定州市、唐县、望都县、隆尧县的地方志中,都有关于帝尧活动的记载。东汉(公元25至220年)时有一部推究事物命名由来的书叫《释名》,它在解释“冀州”这个地名的由来时这样写道:冀州位于北方,这里居住过帝王,这个地方有险有易,纷乱希望得到治理,贫弱希望变得富强,荒歉希望获得丰收。“冀”是个多义字,在汉语里有多种含义,其中有一义是“希望”的意思。在汉语的书面语言中,就有“希冀”、“冀望”、“期冀”这些词。《释名》解释冀州这个名称的含义,就是在“希冀”这个意义上使用的。这样,冀州,就是寄予希望之州,那么,如今简称“冀”的河北省就是寄予希望之地了。

  河北省在清朝叫直隶,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的1928年才改称河北省。直隶总督府设在保定,1870年以后,由于直隶总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所以总督一般是夏天在天津、冬天才回到保定办公,这样一直延续到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了北京和天津后才改变。北洋政府时期,直隶总督在天津办公。设省后1928年10月省府官员迁到北京办公,两年后又迁回天津。1935年,省府又由天津迁到保定,并确立保定为河北省省会。随着日本侵略者的入侵、抗日战争的开始、解放战争的进行,当时的省政府如风雨飘摇中的一叶小舟,不断的变换地点,还曾一度流落到陕西。

  1949年7月,华北地区大部解放,河北境内解放区连成一片。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推进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及支援全国的解放战争,中共中央决定恢复河北省建制,随后,华北人民政府发出了调整行政区划的一五0号通令。通令决定,撤销原各根据地性质的区划,恢复河北省建制,省会驻保定。7月12日、8月1日,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政府相继在保定成立。从河北省恢复成立到现在,由于种种原因,省会经过了数次搬迁,最终长驻于石家庄。

  全省现设石家庄、唐山、邯郸、秦皇岛、保定、张家口、承德、廊坊、沧州、衡水、邢台11个地级市。市下辖172个县(市、区),其中23个县级市、115个县、34个市辖区。全省共有1970个乡镇,一个县辖区,50201个村民委员会。

  河北省石家庄市是河北省省会,是河北的行政中心,河北省文化中心为保定市、邯郸市,经济强市为唐山市、邯郸市。

  河北省是个多民族的省份,除汉族外,还有满族、回族、蒙族、壮族、朝鲜族、苗族、土家族等5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数人口的4%。河北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现有6个少数民族自治县。2009年3月31日,全省常住人口达到7000万人。

  一、1954年,第一次省会迁石计划搁浅

  建国伊始,新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造,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完成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经济建设成为国家工作的中心。河北省省会驻地何处,也是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中心工作而展开际酿、讨论的。

  从1951年开始,河北省委就对省会驻地问题进行了多次研究讨论。1954年1月8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向中共中央华北局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请示认为:河北省自建省以来,省会就设于保定市,该市虽经几年来的恢复与发展,但由于建设工业的条件缺乏,将来也很少可能成为工业城市。而国家已进入社会主义工业化有计划建设时期,省的领导重心必须转向城市特别是转向工业城市。省会设于保定,实难适应新的领导任务。

  我省石家庄市,地处平汉、正太两铁路干线的交点,工业比较发达,也将是全国重要工业城市之一,且为军事要地,在国家建设发展中,该市势必成为全省经济文化中心。为了便于领导工业推动全省建设工作,特呈请将省会迁往石家庄市。同时提出:省会搬迁,势必要新建房舍,而石家庄系新兴城市,住房缺乏,所以要进行建设。按省级党政机关编制3800人(时实有3745人)计,需建房115950平方米,投资亿元(旧币)。为不影响国家预算,资金可从年税收超额留成中解决,并采取逐年建设的方法,到1957年正式建成。1954年,经华北局和政务院批准,同意搬迁。为省会搬迁,省委、省政府早在1953年就成立了河北省省会迁移筹备委员会,开始了前期准备工作。1954年,根据石家庄城市规划,确定省府建在桥西,并进行了部分的建设工作,如地基勘测、征地及部分的工程建设。后因国家计划委员会和中央建筑工程部提出不同意见,认为车站、仓库、市中心聚在一起,形成三位一体的矛盾,于防空不利;铁路贯穿市中心,人声嘈杂,车马拥挤;炼焦厂、化学厂等有害工厂,对卫生影响很大等。于是,确定变更原计划,省府驻地由桥西改为桥东。从1953年开始,全国进人“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5年7月,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由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正式通过(1953-1957年),河北省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1955年9月正式通过,此时距五年计划的完成只剩下两年的时间,省会迁石需占用经费、精力等问题,使得此事要重新考虑。

  1955年8月,经省委多次研究,为贯彻中央“厉行全面节约,反对一切浪费”,集中一切力量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精神,决定:河北省会暂缓迁石,停止迁建工程,节约出的资金用于粮棉增长。第一次省会迁移工作无果而终,河北省省会仍驻保定。

  二、1958年,河北省省会由保定迁天津

  1949-1958年2月,天津市是河北省境内的中央直辖市。但早在1956年就有将天津市与河北省合并为一个建制,并以天津为河北省省会的建议。1958年2月,经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议,将天津划归河北省。4月18日,河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根据河北省人民委员会提出的决议,决定河北省省会由保定迁往天津。其时,“大跃进”的狂涛席卷中国大地,河北省也不例外。省会搬迁也大打“大跃进”需要的旗号,天津市划归河北省后,河北省委就省会由保定迁往天津召开了多次座谈会,成立了搬迁委员会,作出了搬迁的各项安排,指出了省会迁往天津的诸般好处:“(河北省)仅依靠中央调拨和我省现有工业,不能解决生产大跃进的需要,有天津这样一个大工业城市作为依托大有好处,1956年春合作化后,没有省级大城市的依靠是很困难的;农业跃进,工业也要跃进,合并一处,工农业可以更好地同时并举”等等。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河北省省会由保定市迁往天津市。

  三、1966年,因战备再次内迁保定

  1966年,美国扩大了侵略越南的战争,并把侵略矛头指向我国;同时,中苏关系恶化,战争危险加剧。为此,毛主席提出了“备战、备荒、为人民”的重大战略指示。鉴于此,河北省委决定将省会出夭津迁回保定。因为天津市地处沿海,是国防第一线,一旦打起仗来,天津将有可能成为主战场,这样不利于省委、省人委更好地掌握全局,指挥作战。迁回保定,也有利于更好地面向农村,尽快把粮食生产搞上去,以便于执行“备荒”的方针。所以,省会迁回保定,不是消极疏散,而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积极措施。1966年1月25日,河北省委决定将省委、省人委及所属机关由天津迁回保定市和京汉铁路一线。河北省委认为,这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备战措施,而且通过搬迁,要更好地解决面向基层,面向前线,实行精简,改进领导,促进省级机关进一步实现革命化这个问题。同时,通过搬迁,使省委、省人委逐步成为亦工亦农的机关,从而扎扎实实地领导好三大革命运动。这次制定的省会搬迁的原则是:大分散,小集中,省委的几个部,省人委的几个委(办),省军区搬保定市;部分厅局搬保定周围各县;部分厅局搬到所属的基层事业单位。搬迁时间从4月份开始,搬迁顺序:省委、省人委、省军区等领导机关先搬,其他单位根据实际陆续搬迁。同时,保定市的地直、市直的许多单位,也相继迁移到了农村,并先在新城、定兴、定县搞了三个试点。1966年5月1日,省委、省人委及省直各机关等先后搬回保定。

  四、1968年,河北省省会正式迁驻石家庄

  河北省省会迁往保定市后不久,便开始了“文化大革命”。1966年5月,省人委被非法夺权,河北省地方政权进人了无政府状态。

  1968年1月,北京军区在北京召开河北省革命委员会筹备会议。会议认为“石家庄市的文化大革命走在全省的前头,工人阶级队伍比较坚强,又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可以形成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议河北省省会由保定市迁至石家庄市。1968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批准成立河北省革委会。2月3日,河北省革委会在石家庄成立,石家庄遂成为河北省新省会。

  实际上,省会迁石应该还有客观的因素:

  (一)、省会刚从天津回迁保定才一两年,工作等还没有完全安定下来,容易继续搬迁;(二)、到1967年底,包括地、市委的保定两派矛盾激化,冲突四起,社会环境极其混乱,也严重影响了作为省会领导全省开展“文化大革命”的作用。因此,才有了迁石之举。省会迁石后,到1970年后半年,河北省革委会又有迁回保定的动议。9月29日,毛泽东主席到南方视察路过石家庄,找省革委负责人李雪峰等谈话,问及河北省会设在石家庄好,还是设在保定或天津好?李出于战备考虑,回答说石家庄离太行山近,太行山很深,认为还是在石家庄好。到1971年1月,当时的省革委会领导人刘子厚等向中共中央请示,认为何北省省会还是搬回保定为好。

  但这个问题经中央政治局讨论时,周恩来总理批示,河北省省会不要再迁。于是,刘子厚在3月24日的河北省批陈(陈伯达)整风会议上传达了河北省省会不再搬迁的决定。从此,河北省省会便一直设在石家庄,直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