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群侠传x商店:金融危机对中日两国经济的影响与两国危机对策的比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6 20:31:17
 

 

金融危机对中日两国经济的影响与两国危机对策的比较


刘昌黎

 

日本研究,2009.3

 

内容提要:美国金融危机对中日两国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和影响,中日两国都采取了积极的危机对策。由此,中国经济率先摆脱危机,实现了内需拉动的经济复苏,日本经济形势虽依然严峻,也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由于中日两国危机对策的背景、危机对策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危机对策的内容不同,凯恩斯主义对中日两国经济的有效性也不同。尽管如此,日本危机对策仍然有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之处。

关键词:美国金融危机  中日两国  对策  比较

一、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前的中日两国经济形势

(一)中国经济过热和适度偏紧的货币政策

以加入WTO为契机,中国经济从2003年开始了新一轮高速增长,当年GDP增长率从上年的8%提高到9.1%,2004-2007年又一直保持10%以上的经济增长,其中2007年增速高达13%。伴随高速经济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生产迅速扩大,导致了原材料能源需求迅速增大并遇上了国际市场石油和铁矿石价格暴涨的瓶颈。与此同时,伴随国民收入和消费的增加而猪肉等部分农产品供给减少,一直平稳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2007年提高4.8%,2008年又提高5.9%,出现了通货膨胀的趋势。另外,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在2007年前都出现了价格暴涨的局面。在上述背景下,中国政府从2004年起一直实行适度偏紧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6个月—1年的贷款利率由2002年2月的5.31%提高到2004年10月的5.58%以后,2007年12月又提高到7.47%,2008年9月仍为7.20%。另外,中国人民银行在2007年1月—2008年6月,还连续12次上调了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累计上调了6.5个百分点。正是因为连年实施适度偏紧的货币政策,因此,在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尽管2008年上半年深圳、东莞等地已经出现了加工贸易受阻、企业破产和失业增加的局面,但政府却一直未能采取及时救助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于房地产公司因房价下跌销售面积减少而陷入的资金困境,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救助措施。结果,GDP增长率从2007年第三季度开始连续下滑,2008年1-9月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其中第三季度增长9%,四年来第一次出现了个位数增长。

(二)日本景气衰退和日本政府的紧急对策

日本经济自2007年10月结束战后持续时间最长(69个月)的景气以后[1],因景气发展不平衡、中小企业和地方没有活力、家庭和个人没有得到景气好处的状况一直难以改变,再加上美国经济减速、日元升值、出口受阻以及全球性通货膨胀特别是石油暴涨的影响,当年11月就转为了景气衰退的趋势,主要经济指标全面恶化。其中,GDP增长率由2007年第一季度的3.4%下降到第四季度1.9%以后,2008年第一、第二季度先后下滑到1.4%和0.7%,第三季度则再次出现了下降0.2%的负增长。在经济增长下滑的同时,工矿业生产急剧滑坡,企业经营明显恶化,破产企业和失业人数大量增加,失业率不断提高。面临景气衰退的局面,日本政府在2008年8月11日出台《实现安心的紧急综合对策》,并动用11.5万亿日元的公共资金刺激经济复苏,其主要内容是:①扩大雇用机会,增加医疗、养老保险、老人看护以及育儿、教育等方面的投入,消除国民忧虑,稳定人心;②改善居住环境,提高防灾减灾能力;③提高中小企业活力,振兴地方经济社会,促进优势农林水产业发展,增强经济成长力;④推进低碳社会建设,进一步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

二、美国金融危机对中日两国经济的影响

(一)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由于金融国际化自由化程度低,金融机构购买美国有价证券有限,因此,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除股票市场在暴跌的基础上继续暴跌之外,中国在金融方面受到的直接冲击较轻,主要是实体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影响,主要表现在:

1.出口大幅度减少

由于美国金融危机很快引起美国经济危机,美国国内市场迅速萎缩,从而使中国以对美国为中心的出口迅速减少。2008年10月,中国出口额同比增长19.2%,11月则迅即出现了下降2.2%的负增长,2009年上半年,出口额更出现了下降21.8%的负增长,其中2月和5月下降的幅度最大,分别下降25.7%和26.4%。

2.对华投资大幅度减少

2008年,外商对华直接投资虽然达到了创纪录的924亿美元,同比年增长23.6%,但12月同比只增长5.7%,比11月的36.5%回落30多个百分点。2009年1-3月,外商对华直接投资额同比减少20.6%,4月和5月又分别减少22.1%和17.8%,6月仍减少9.6%。结果,上半年投资额同比减少了17.9%。

3.工业生产急剧滑坡、GDP明显减速

因出口受阻,以出口产业为中心,中国工业生产急剧滑坡。2008年9月,工业总生产(GDP)同比增长率由上月的12.8%滑落到11.4%以后,10月又滑落到8.2%,11月和12月进一步滑落到5.4%和5.7%,2009年1-2月更滑落到3.8%。GDP增长率在2008年第三季度减速为9%以后,第四季度骤然减速为6.8%,2009年第一季度又进一步减速为6.1%,是多年来的少有的最低增长率。

4.企业经营恶化,雇用形势严峻

因出口受阻、生产滑坡,企业经营明显恶化了。以经常利润为例,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有企业和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的经常利润总额在2008年1-8月同比增长19.4%,而1-11月则迅即滑落为4.9%,这意味着9-11月企业经常利润已经出现了负增长。2009年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经常利润总额更出现了同比减少37.3%的负增长,其中,国有企业减少59.2%,外资企业也减少39.3%。在企业经营明显恶化的情况下,加工贸易型出口企业破产大量增加,农民工大量失业,雇用形势越来越严峻了。2009年2月,外地农民工找不到工作者多达1100多万人,占外地农民工总人数的8%,超过了城市登记失业率的4.2%。

(二)美国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日本金融国际化自由化水平虽然很高,但由于在新世纪初消除不良债权的过程中加强了金融监管,银行业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改组合并,因此,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没有出现大型金融机构倒闭的事件。换言之,除股票市场与美国同步暴跌外,日本在金融方面并没有出现危机的局面,主要是实体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影响,主要表现在:

1.出口受阻,工矿业生产大幅度下降

2008年9月,日本出口额还维持了同比增长1.5%的增长局面,但10月就减少7.8%,11月和12月又分别减少27%和35%,连续更新了战后以来月份减幅的最高纪录。2009年第一季度,日本出口又出现了更大幅度的下降,同比减少46.8%,其中2月减少49.4%,4月仍减少39.1%。在出口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下,工矿业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幅度下降,2008年第四季度制造业销售额同比下降16.3%,2009年第一季度更大幅度地下降了31.4%。

2.GDP连续出现减幅最大负增长

因工矿业生产大幅度下降,2008年第四季度实际经济增长率为-4.3%,仅次于“石油冲击”后的1974年第一季度,是战后以来第二个减幅最大的负增长。2009年第一季度,在景气严重恶化的形势下,又出现了战后以来降幅最大的负增长,实际经济增长率为-8.7%。

3.日元升值使企业经营利润大幅度减少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尽管欧元、英镑等主要货币以及东亚各国货币普遍贬值,日元却再次出现了大幅升值的局面。其中,2008年9月为1美元=106.75日元,12月为1美元=91.28日元,2009年1月22日一度达到了1美元=87日元。由于日本大多数出口企业对日元升值的承受能力都不超过1美元=100日元的限度,因此,日元大幅升值就使日本企业的经营利润大为减少了。例如,丰田汽车按新设想的1美元=100日元的汇率计算,日元每升值1日元,其营业利润就会减少400亿日元[2]。结果,面临日元升值的新局面,丰田汽车2009年3月末的年度决算就出现了5000亿日元的赤字,这是其经营70年来的第一个赤字。日本其他汽车厂商以及主要IT企业的2008年度决算也都出现了巨额的经营赤字,其中,日立的经营赤字高达7951亿日元,是其创业99年以来规模最大的赤字[3]。从制造业的总体情况看,2008年第四季度的营业利润总额和经常利润总额分别比上年同期减少87.8%和93.2%。2009年第一季度,制造业合计的营业利润和经常利润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赤字,赤字总额分别为35410亿日元和22460亿日元。

4.企业设备投资减少,破产增加

因经营恶化,全产业设备投资在2008年第三季度同比减少4.0%以后,第四季度又减少11.8%,2009年第一季度更减少了20.5%。相比之下,企业破产则迅速增加了。2008年12月,破产企业数和破产负债总额同比分别增加29.7%和44.7%;2009年1月和2月,破产企业数分别增加30.2%和21.0%,破产负债总额分别增加22.2%和41.5%。

5.失业增加,消费趋冷

因经营恶化,很多企业不得不裁减人员,2008年12月完全失业人数已达270万人,完全失业率提高到4.4%,有效求人倍率则下降到0.72倍,回到了1997年的水平。由于企业纷纷公布裁员计划,其中仅派遣劳动者在2009年3月前就裁员8.5万人,3月完全失业人数增加到335万人,完全失业率也提高到了4.8%。与此同时,2008年人均月工资同比只增加0.3%,2009年3月则减少6.8%,是多年来少有的大幅度下降。因失业增加,工资水平下降,家庭和个人实际收入减少,原本就低迷不振的消费进一步趋冷,2008年12月全国商业零售额同比减少2.7%,2009年2月又减少5.7%。

三、中日两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政策措施

(一)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政策措施

面对外需减少出口受阻的局面,为率先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并确保8%的经济增长,中国政府以4万亿元投资计划为中心,及时采取了扩大内需的政策,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政策措施如下:

1.扩大内需的10大措施和4万亿元投资计划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采取如下10项措施扩大内需:①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②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③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④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⑤加强生态环境建设;⑥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⑦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⑧提高城乡居民收入;⑨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⑩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为实施上述10大措施,国务院决定到2010年底实施总额为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其中,国家投资1.18万亿元。根据国务院扩大内需的举措,各地方政府争先制定各自的投资计划,全国很快形成了总额超过18万亿元的投资建设项目。

2.积极的财政政策

为帮助企业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务院及时出台了所得税减免和出口退税等政策措施。为在税收减少和实施减免税、出口退税的情况下确保财政支出,国家财政预算安排7500亿元的赤字,并且为各地方政府发行2000亿元的地方债提供担保。2009年1-5月,财政支出22497亿元,同比增长27.8%,完成全年度预算总额的29.5%。

3.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从2008年9月16日,把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从9月25日,把中国工商银行等主要银行以外的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以此为契机,金融政策从紧缩转向缓和,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了对企业的资金供给。2009年1月,全国银行业新增贷款达到创月纪录的16000亿元,1-4月新增贷款共为51700亿日元,一举超过了2008年的41900亿元。由此,虽然带了了不良债权增大的风险,却大大缓和了企业资金不足的困境。

4.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为推动对国计民生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产业的发展,确保8%的经济增长,国务院在2009年1月—2月间连续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1月14日);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1月14日);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计划(2月4日);设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2月11日);船舶工业振兴规划(2月11日);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2月19日);轻工业调整振兴规划(2月19 日);石油化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2月19日);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2月25日);有色金属产业振兴规划(2月25日)。上述十大产业有占上市企业总数近60%的900多家上市企业,就业人数超过1亿人,涉及到3亿多农民的生计,除物流业外,其余九个产业都是工业部门(其中有7个是重化工业),其产值约占全国工业部门GDP的80%,产品大都以国内市场为主,其振兴和发展有助于中国经济走上扩大内需的轨道。为实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国务院从2009年3月起陆续公布120项政策规划,并要求在一年内落实相关政策措施,三年内完成规划提出的76项任务。

5.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保民生保就业保稳定

面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看病难”、“买房难”、“上学难”、“就业难”等国民最关心的问题,中国政府近年来一直强调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中国经济发展遭遇严重困难的情况下,为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利益,国务院进一步加大了改善民生的力度:①完善促进就业和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落实最低工资制度;②继续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全面加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③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力度,解决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问题;④解决4800多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⑤促进教育公平,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⑥稳步推进医药卫生改革发展。

6.开拓国内市场,扩大内需

为解决出口减少造成的产品积压,国务院出台有关政策措施,努力开拓国内市场,扩大内需:①提供财政部贴,促进家用电器产品向农村扩大销售,促进小型卡车以及农机具、化肥的销售;②财政预算追加补贴资金70亿元,促进汽车、家电“以旧换新”。

7.继续促进出口,开拓国际市场

在国际市场萎缩、出口大幅减少的情况下,为发挥外需拉动经济回升的作用并支持出口产业发展,中国政府通过扩大外贸企业融资和提高出口退税率等措施,继续采取了促进出口的政策。2009年5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又提出了进一步稳定外需的六项政策措施:①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2009年安排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840亿美元;②完善出口税收政策;③大力解决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④进一步减轻外贸企业负担;⑤完善加工贸易政策;⑥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走出去”以带动出口。

8.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

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地区经济结构,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从追求数量扩张转变为追求质的提高,从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转向内需主导型经济增长,这既是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期任务,又是当前克服金融危机冲击和影响、确保8%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美国金融危机爆发虽然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和挑战,也为中国加快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了机遇和条件。因此,以扩大内需和4万亿元投资计划特别是“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为中心,中国政府一直强调要努力推进结构改革,加快转变增长方式。

(二)日本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政策措施

金融危机爆发后在美国以及世界各国纷纷救市的情况下,日本政府也先后实施了《生活对策》(2008年10月30日)和《保卫生活的紧急对策》(2008年12月9日)。其中,《生活对策》的资金规模为26.9万亿日元,《保卫生活的紧急对策》的资金规模为43万亿日元。如果加上《实现安心的紧急综合对策》11.5万亿日元并扣除政策重复部分,则共为75万亿日元(见表1),按美元换算超过8000亿美元,堪称世界之最。其中,财政政策方面的支出为12万亿日元,约相当于GDP的2%,政策力度也超过了美国的1.1%、英国的1.4%和欧盟的1.5%。[4]

 

表1  日本政府应对经济危机的政策措施

财政措施:12万亿日元

金融措施:63万亿日元

1.实现安心的紧急综合对策      约2万亿日元

2.生活对策                    约6万亿日元

3.生活防卫的紧急对策          约4万亿日元

1.中小企业金融(融资和贷款担保)        约30万亿日元

2.扩大政府对民间企业参加资本的规模      约10万亿日元

3.充分发挥持股机构的作用,强化其机能    约20万亿日元

4.扩充政策金融“应对危机业务”          约3万亿日元

      资料来源:日本内阁府《麻生内阁的经济对策》,2009年1月。

1.《生活对策》的主要政策措施

(1)安定国民生活:实施紧急家庭支援对策;强化雇用安全对策;实施确保生活放心的对策。

(2)确保金融与经济安全:稳定金融资本市场;扶持中小企业;进一步增强经济成长力。

(3)挖掘地方潜力,振兴地方经济社会:进一步推进地域活性化对策;充实住宅投资,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继续扶持地方公共团体,推进地方改革,提高地方活力。

2.《保卫生活的紧急对策》的主要政策措施

(1)财政方面的政策措施是:①稳定雇用对策支出1.1万亿日元,其中,住宅与生活对策300亿日元,维持雇用对策500亿日元,支持再就业对策2200亿日元,减征雇用保险费6400亿日元,增加雇用保险给付1700亿日元;②增加地方交付税1万亿日元,用以振兴地方经济社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③新设紧急经济对策预备费1万亿日元,用于增加雇用、扶持中小企业和社会公共投资;④修改税制,减税1.07万亿日元,其中,国税减税6900亿日元,地方税减税3800亿日元;⑤继续落实《生活对策》的政策措施,包括补充预算在内,确保6万亿日元财政支出。

(2)金融方面的政策措施:①把政府向民间企业参与资本的规模由原定的2万亿日元增加到12万亿日元,一旦紧急需要,立即对主要金融机构追加10万亿日元的公共资金投入;②充分发挥金融持股机构的作用,强化其资金能力,把政府担保借款的上限提高到20万亿日元;③发挥政策金融的作用,扩充危机对策业务,当部分大企业或中坚骨干企业陷入经营困境、需要政策投资银行或商工组合中央金库提供贷款时,由日本政策金融公库提供总融资规模1万亿日元的融资担保,并新增应对危机融资担保2万亿日元;④扩充住宅金融支持机构“市街建设融资制度”的对象事业,把扶持住宅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的融资规模扩大到2000亿日元。

3.追加经济危机对策经费

针对第一季度前所未有的负增长,为防止日本经济进一步探底,日本政府在2009年3月27日通过2009年度财政预算、多年来第一次把公共投资增加5%之后,4月27日又通过财政补充预算,追加了总额为146987亿日元的经济危机对策费。由此,2009年度财政预算的岁出总额由原来的88.58万日元一举增加到102.47万日元,比2008年度增加23.4%,堪称日本经济史上规模最大的财政支出。新追加经济危机对策经费主要用于下述八个方面:

(1)雇用对策费12698亿日元,其中,支援再就业、能力开发7068亿日元,创造雇用岗位3085亿日元,失业救助44亿日元,特困阶层住宅、生活费补助2500亿日元。

(2)金融对策费29659亿日元,其中,扶助中小企业资金筹措15454亿日元,支持中坚骨干企业与大企业资金筹措7174亿日元,充实住宅建设房地产开发金融7031亿日元。

(3)低碳革命费15775亿日元,其中,太阳能发电6081亿日元,新能源汽车与节能产品开发8665亿日元。

(4)健康长寿与生育经费20221亿日元,其中,改善地方医院基础设施提高医疗技术8207亿日元,充实看护设施改善看护人员待遇8361亿日元,生育、教育补助3652亿日元。

(5)挖掘内在潜力与社会基础设施经费25775亿日元,其中,推进农业改革挖掘农林水产业内在潜力10131亿日元,支持尖端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与扶持中小企业7932亿日元,加强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4263亿日元,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2827亿日元,增强日本经济软实力624亿日元。

(6)振兴地方经济社会经费1981亿日元,其中,鼓励民间投资建设地方居住圈550亿日元。

(7)建设安全放心社会经费17089亿日元,其中,充实社会保障2293亿日元,防灾减灾、确保交通安全11711亿日元,整顿社会治安体制2973亿日元。

(8)支持地方财政、搞活地方23790亿日元,其中,公共投资临时交付金13790亿日元,经济危机对策临时交付金10000亿日元。

日本政府在追加财政补充预算的同时,还追加了78423亿日元的财政投融资,使2009财年财政投融资总额由原计划的158632亿日元增加到237055亿日元,增加49.4%。追加的财政投融资主要用于支持中小企业资金筹措等的政策金融,为61203亿日元,占总额的78.0%,其余是政府保证债13300亿日元,产业投资3920亿日元。

4.日本银行继续实施超缓和的金融政策

为消除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长期停滞和通货紧缩的局面,日本银行在1999-2006年间曾先后施了以“零利率政策”和“数量宽松货币政策”为中心的超缓和金融政策。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后,面临日本经济严重衰退的局面,日本银行配合日本政府的危机对策,在连续向短期金融市场注入大量资金的同时,2008年10月把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由0.75%下调到0.50%,12月又下调到0.30%,略高于实施零利率期间的0.10%,再次实施了超缓和的金融政策。

5.中长期对策

2009年1月16日,日本政府公布《经济财政的中长期方针与10年展望》,提出了推进日本经济发展的当前任务、中期任务和长期任务。其中,当前任务是以应急对策为中心,全面运用各项经济社会政策克服金融危机的冲击,对紧急事态采取积极而果断的政策措施,并加强国际协调与国际合作,与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危机,消除“恐慌的连锁反应”。中期任务是以重建财政健全财政为中心,进一步推进税制改革,提高国民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安心感,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内需持续扩大的经济增长。长期任务是以结构改革为中心,继续推进日本经济社会结构改革,充分发挥日本经济的潜力和优势,提高经济运营能力和产业国际竞争力,探索先行一步的发展模式,既克服当前的金融危机,又为今后的新发展奠定基础。

四、中日两国应对金融危机政策效果的比较

(一)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效果

1.扩大内需的效果。

(1)固定资产投资增大。由于扩大内需的政策和4万亿元投资计划,以及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再加上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实施,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受到了有力的推动(见表2)。2009年1-7月,全国城镇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932亿元,同比增加32.9%,比上年同期增长的27.3%高5.6个百分点。从各方面的具体统计看,除住宅投资增长明显低于上年同期、第二产业投资增长略低于上年同期、中央项目投资增长与上年同期持平外,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地方项目投资、第一、第三产业投资、新建投资、扩建投资和改建投资的增长率都高于上年同期的水平。

表2   2009年1-7月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实际完成投资

比重(%)

上年同期

金额

(亿元)

同比增长

(%)

金额占比

上年同期

同比增长

(%)

金额占比

(%)

综合统计

合计

95932.01

32.9

100.0

100.0

27.3

100.0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41191.85

40.1

42.9

40.7

20.9

42.9

住宅投资

14804.94

11.1

15.4

18.5

32.6

17.7

按投资项目统计

中央项目

8370.16

25.3

8.7

9.3

25.3

9.4

地方项目

87561.85

33.7

91.3

90.7

27.5

90.6

按产业

统计

第一产业

1748.51

62.5

1.8

1.5

61.9

1.2

第二产业

41657.79

27.8

43.4

45.2

27.9

45.0

第三产业

52525.71

36.5

54.8

53.3

26.0

53.9

按投资性质统计

新建

44747.41

39.6

46.6

44.4

25.2

45.2

扩建

16018.01

31.4

16.7

16.9

23.1

17.5

改建

12539.58

48.8

13.1

11.7

34.5

11.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月度统计》,2009年8月。

(2)社会消费增加。由于保民生保就业保稳定以及开拓国内市场等政策措施的实施,2009年前七个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1-7月合计增长15.0%(见表3)。而且,除2月份增长率偏低、3月和4月增长率不足15%以外,其余各月都增长了15%以上。与上年同期增长21.7%相比,增速虽然回落6.7个百分点,但在经济大幅度减速的情况下,其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率1倍以上,仍然是值得称道的增长。

表3  2009年1-6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情况

(前年同月比,%)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1-7月

上年同期

合计

18.5

11.6

14.7

14.8

15.2

15.0

15.2

15.0

21.7

18.3

10.1

13.7

13.9

15.0

15.1

15.1

14.5

22.3

20.9

14.9

18.0

16.6

15.6

15.2

15.7

16.7

22.5

县 以 下

17.9

14.8

16.4

16.7

15.7

14.9

15.2

15.9

19.1

批发零售业

18.2

11.1

14.2

14.4

15.1

15.0

15.2

14.8

21.6

住宿餐饮业

21.6

15.9

18.7

17.9

17.2

17.0

16.8

18.0

24.3

其    他

3.8

1.4

3.4

3.1

3.8

2.5

2.6

2.9

4.4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月度统计》,2009年8月。

表4  2009年1-7月中国工业总生产(GDP)增长情况(%)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1-7月

上年同期

合计

3.8

8.3

7.3

10.7

10.7

10.8

7.5

16.1

其中:轻工业

6.5

8.5

8.2

10.2

10.2

9.2

8.1

13.5

重工业

2.7

8.3

6.9

10.9

10.9

11.3

7.2

17.2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1.0

2.7

2.3

5.7

5.7

7.4

2.5

12.6

私营企业

15.6

18.7

16.9

19.7

19.7

19.9

17.1

23.1

集体企业

4.3

5.1

7.1

8.9

8.9

12.4

6.7

9.8

股份合作企业

4.8

10.9

7.0

15.5

15.5

14.0

10.2

14.3

股份制企业

6.4

10.7

9.4

13.0

13.0

13.4

9.8

18.5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3.6

3.0

1.7

5.3

5.3

5.0

1.6

13.9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月度统计》,2009年8月。

2.中国经济率先摆脱危机,走向复苏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次中国经济循环的谷底是在2009年1-2月之间。从3月开始,工业生产已经开始回升,1-7月合计增长7.5%,其中5-7月增长率已经提高到了10%以上(见表4)。特别是重工业,在汽车工业产销两旺的带动下,增长率由1-2月的2.7%一举提高到3月的8.3%,4月增速虽然回落为6.9%,5-6月即提高到10%以上,7月又提高到11.3%。伴随工业生产回升,GDP在第二季度增长7.9%,比第一季度提高1.8个百分点,上半年增长7.1%。由此,中国在世界上率先摆脱危机,走向了经济复苏,增强了全年实现8%经济增长的信心。

3.中国率先走向内需拉动经济复苏的轨道

2009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7.1%,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7.6%,最终消费拉动经济增长3.8个百分点,贡献率为53.4%,净出口拉动GDP增长-2.9个百分点,贡献率为-41.0%。由此,中国不仅在世界上率先摆脱了经济危机,走向了经济复苏,而且还率先实现了内需拉动的经济复苏。

(二)日本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效果

1.日本内阁府测算的政策效果

根据日本内阁府的测算,作为日本政府采取的经济危机对策的经济效果,一是能够把实际GDP增长率抬高2个百分点左右,二是可创造出40-50万个就业岗位。[5]由此,日本经济在下降到谷底后可以摆脱最坏的局面。关于抬高经济增长率的政策效果,根据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的分析,2009年日本经济很可能出现6%乃至7%的负增长,比发达国家平均的负增长高2-3个百分点。日本内阁府的预测认为,由于经济危机对策可望从2009年第三季度产生预期的政策效果并一直持续到2010年3月,因此,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以太阳能发电、新能源汽车和绿色家电的需求扩大为中心,工矿业生产会强力反弹,家庭和个人收入也会缓慢增加,从而走向民间需求主导的经济增长。关于失业率,在景气急剧恶化的情况下,失业率很可能出现比以往最糟糕状态还坏的局面。该预测认为,如果采取金融措施避免企业破产,再加上扩大内需创造40-50万个工作岗位,就可以避免更坏局面的出现。

2.日本经济形势依然严峻

由于第一季度出现战后以来降幅最大的负增长,日本内阁府在4月27日6月26日都把2009年度的实际增长率由年初预测的零增长下调为-3.3%。鉴于第二季度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又是下降7.2%负增长,日本政府今后还不得不继续下调2009年度的经济增长率预期。从目前情况看,受中国经济率先复苏日本对华出口回升的影响,日本经济已经度过了2009年初最为困难的时期。尽管如此,日本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前景不容乐观。日本内阁府9月新发表的《月份经济报告》,也承认景气仍然处于非常严峻的局面,只不过最近出现了若干复苏的迹象而已。[6]根据日本内阁府的分析,当前日本经济形势的基本特点是:出口和生产有所恢复;企业收益虽仍然是大幅度减少,但减速有所放缓;设备投资继续减少;雇用形势进一步恶化,失业率达到了以往的最高水平;个人消费出现了恢复的迹象。[7]

3.内需不足继续拉动GDP实际增长率下滑

由于出口受阻大幅减少,外需从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一直拉动日本经济下滑,其中,2008年第四季度拉动GDP增长率(实际经济增长率,下同)下滑2.7个百分点,2009年第一、第二季度分别拉动下滑3.9个百分点和2.3个百分点(见表5)。针对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出口受阻大幅减少的局面,日本政府虽然采取了前述应对危机的政策措施,增加了公共投资,但由于民间需求继续减少且减幅增大,内需不足在2009年第一、第二季度分别拉动GDP下滑了4.8个百分点和4.9个百分点。从日本国内需求的具体情况看,日本政府前述应对危机的政策措施实施后,公共固定资本形成在2009年第一季度才增加了0.3%,对GDP增长的贡献度为零,直到第二季度增加15.8%,才拉动GDP增长了0.5个百分点。相比之下,由于相关政策措施对企业设备投资、家庭消费和个人住宅投资的作用不大,民间需求在2009年第一、第二季度分别减少6.5%和7.0%,明显超过2008年第四季度减少的1.9%,分别拉动GDP下滑4.9个百分点和5.5个百分点。其中,企业设备投资分别减少20.5%和23.4%,分别拉动GDP下滑3.9个百分点和3.5个百分点;家庭最终消费支出分别减少2.8%和1.0%,分别拉动GDP下滑1.6个百分点和0.6个百分点。

表5   日本各季度GDP实际增长率及各需求要素的贡献度

(2008年第二季度-2009年第二季度,单位:%)

 

2008年

2009年

4-6月

7-9月

10-12月

1-3月

4-6月

增长率

贡献度

增长率

贡献度

增长率

贡献度

增长率

贡献度

增长率

贡献度

GDP

0.6

 

0.3

 

-4.3

 

-8.7

 

-7.2

 

1.国内需求

-0.7

-0.7

-1.1

-1.1

-1.6

-1.6

-4.8

-4.8

-4.9

-4.9

(1)民间需求

-0.6

-0.4

-1.1

-1.0

-1.9

-1.4

-6.5

-4.9

-7.0

-5.5

最终消费支出

0.3

0.2

0.7

0.4

-0.3

0.2

-2.8

-1.6

-1.0

-0.6

  家庭最终消费支出

0.3

0.2

0.7

0.4

-0.3

-0.2

-2.9

-1.6

-1.0

-0.6

个人住宅投资

-16.5

-0.6

-5.5

-0.2

11.7

0.3

0.5

0.0

-10.1

-0.3

企业设备投资

0.5

0.1

-4.1

-0.7

-11.8

-1.7

-20.5

-3.9

-23.4

-3.5

库存增加

 

-0.2

 

-0.4

 

0.1

 

0.5

 

-1.1

(2)公共需求

-1.2

-0.3

-0.8

-0.1

-0.8

-0.2

0.6

0.1

2.7

0.6

政府最终消费支出

0.1

0.0

0.4

0.1

0.2

0.0

0.6

0.1

0.9

0.2

公共固定资本形成

-8.3

-0.3

-6.6

-0.2

-4.6

-0.2

0.3

0.0

15.8

0.5

公共库存增加

 

-0.0

 

0.0

 

0.0

 

0.0

 

-0.0

重复:总固定资本形成*

-3.6

0.1

-4.7

-0.9

-7.2

-1.9

14.7

-3.9

-16.0

-3.4

2.货物与服务纯输出

 

1.4

 

0.8

 

-2.7

 

-3.9

 

-2.3

货物与服务出口

5.9

1.0

4.4

0.8

-12.6

-2.3

-36.4

-6.5

-29.3

-5.2

货物与服务进口

-2.0

0.3

-0.0

0.0

2.9

-0.5

-15.6

2.7

-17.3

2.9

[日]内阁府:《2009年第二季度GDP速报(第二次速报值)》,2009年9月11日

五、结论与思考

如前所述,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使中日两国经济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影响,中日两国政府也都采取了积极应对的政策措施。然而,与中国经济率先摆脱危机走向复苏相比,日本经济仍然处于非常严峻的局面。尽管如此,就像不同患者就医治疗效果不同、不能简单地根据治疗效果来评价不同医生的医术高低一样,并不能根据当前中日两国经济的不同表现,来判定中日两国政府应对危机对策孰优孰劣。为此,应该在比较中日两国克服金融危机的背景和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中日两国应对危机对策成败的基本原因。

1.中日两国危机对策实施背景的差别

从美国金融危机前中日两国经济形势的比较看,中国是在持续经济过热的情况下连年实施了适度偏紧的货币政策。2003年以来,面临中国经济再次出现两位数高速增长的局面,以“十一五计划”年均增长7.5%的目标为标志,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思路一直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温家宝总理在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出的目标也都是实现8%左右的经济增长。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中国政府提出确保8%的经济增长,乃是在非常形势下所做出的一个非同寻常的决定。正是因为这种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基本思路,再加上2007年高达13%的高速增长,所以,尽管2008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明显减速的迹象,宏观经济政策仍然坚持适度偏紧的货币政策,没有对那些陷入经营危机的企业采取救助措施。由于这种适度偏紧的货币政策直到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才开始转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作用要有一段时间差,而这段时间差恰恰是美国实体经济危机使出口开始急剧减少之际,中国经济在2009年初也就陷入了最困难的境地。从第二季度开始,由于扩大内需政策的作用开始显现,中国经济也就很快走上了复苏的轨道。

相比之下,日本经济是在周期循环进入衰退阶段的情况下遭遇美国金融危机严重打击的。从2007年11月开始,日本经济已经走向下坡路,第三季度已经出现负增长,日本政府也已采取了《实现安心的紧急综合对策》。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日本政府虽然又连续采取了新的危机对策,日本银行也再次实施了超缓和的金融政策,但由于景气的下坡路刚刚开始,并没有结束,因此,即使危机对策发挥作用,也只能减轻日本经济恶化的程度,避免景气下滑到谷底后出现更坏的局面。这是日本经济在2009年初陷入最困难境地的直接原因。

2.中日两国危机对策发挥作用基础的差别

中国虽然发展很快,经济总量已经接近日本的规模并可望在今后一两年内超过日本,但总体上说,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处于经济发展的赶超阶段,无论工业化还是城市化以及其他各个方面,都有广阔发展的空间。如果以田径比赛的百米赛跑来比喻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则中国过去的成绩是12秒,经过刻苦训练,现在很快提高到了11秒,今后继续刻苦训练。还将很快的提高到10秒5乃至10秒。与百米赛跑成绩经过刻苦训练可以很快提高的道理一样,中国作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经过举国上下团结一致的刻苦努力,也可以很快地实现经济赶超。相比之下,日本作为发达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前已经实现了经济赶超,工业化与城市化基本完成,90年代后开始经历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转折。如果以田径比赛的百米赛跑来比喻日本经济的发展水平,则日本现在的成绩是10秒,已经是世界水平。尽管百公尺赛跑的最新世界纪录是9.58秒,日本要把10秒的成绩提高到9.9秒也是很困难的。从日本经济发展的实践看也是这样。自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就陷入了长期停滞的局面,新世纪初虽然实现了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景气繁荣,GDP年均增长率也只为2%左右。这意味着日本经济已经进入了缓慢增长阶段,好容易才能维持正增长,一遇风吹草动,就会陷入经济滑坡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大规模”的危机对策往往不起作用,充其量也只能使景气恶化避免更坏的事态,这在上世纪90年代前期已经充分体现出来了。现在面临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日本堪称“世界之最”规模的危机对策发挥不出预期效果,也就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了。

3.中日两国危机对策内容的差别

毫无疑问,中日两国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冲击的对策都是根据本国经济社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制定和实施的。就中国而言,由于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各种经济社会问题只有靠发展才能解决,而出口减少打击出口产业又是影响重化工业发展进而导致经济增长减速的直接原因,因此,作为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首要目标,就是通过公共投资和产业振兴以及财政出动与金融缓和,来确保8%的经济增长。与此同时,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看病难”、“买房难”、“上学难”、“就业难”等问题都直接涉及到社会低收入阶层的切身利益,而经济减速造成的失业增加、收入减少又使社会弱势群体面临最直接的威胁,因此,“保民生保就业保稳定”就成了中国危机对策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正因为是优先保增长并通过保增长来保民生,所以,从需求方面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就保持了比上年同期还高的增速并成为拉动经济复苏的最大动力。同时,社会最终消费支出的增速虽然比上年同期明显回落,但两位数的增长仍然是拉动经济复苏的又一动力。

就日本而言,在新世纪初堪称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景气中,企业特别是大企业通过裁员增效,获得了非常丰厚的利润,其中制造业企业销售额经常利润率甚至超过了高速发展时期的水平。然而,国民特别是工薪阶层却没有得到长期景气繁荣的好处,工资水平和家庭收入都没有多大的提高和增加,致使家庭和个人的消费水平下降、消费支出减少。由此,家庭和个人消费不足、住宅投资不旺,就一直是影响日本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美国次贷危机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后,因企业破产和失业增加,国民生活又受到了更为严重的威胁。正因为如此,不仅《实现安心的紧急综合对策》、《生活对策》和《保卫生活的紧急对策》的首要目标是保障广大国民的基本生活,而且“追加经济危机对策经费”中直接与国民生活相关的支出超过1/3以上,超过扶持企业发展金融对策费的20.2%,其中,雇用对策费占8.6%,健康长寿与生育经费占13.8%,建设安全放心社会经费占12.1%。尽管如此,保障国民生活的支出却弥补不了家庭和个人收入的减少,支持企业发展的金融对策也改变不了企业经营继续恶化的局面。结果,家庭最终消费支出特别是企业设备投资大幅减少所导致的内需不足,就成为拉动日本经济下滑的最重要因素。

4.凯恩斯主义对中日两国经济的有效性

从中日两国危机对策的基本内容和实施的实践看,可说中日两国都采取了凯恩斯主义扩大有效需求的政策。其中,中国的危机对策不仅更为明显地体现了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特征,而且还获得了明显的成效。这意味着凯恩斯主义扩大有效需求的政策符合中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有政策运用的空间和政策回旋的余地。究其原因,乃因为中国在工业化、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过程中,13亿人口的潜在大市场迅速转化为现实的大市场,产业投资和社会基础设施投资的需求非常大。以高速铁路为例,中国在建的高速铁路不下10条,今后再建设10条也未必能充分满足需要。相比之下,日本工业化和城市化在上世纪80年代已发展到了世界先进水平,90年代后发展已经非常缓慢,同时,伴随少子高龄化人口增长缓慢乃至减少的趋势,日本国内市场日趋饱和,运用凯恩斯主义扩大有效需求政策的空间和余地都越来越小了。以新干线为例,日本南北建一条就基本上满足了全国需要,再建一条就过剩了。正因为如此,日本危机对策中公共设施建设方面的支出很少,投资建设的公共设施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也不大。

5.日本危机对策仍然有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之处

改革开放之初,包括宏观经济管理在内,中国曾认真研究和学习了日本各方面的经验,为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然而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日本政府对泡沫经济崩溃后的形势判断屡屡失误,接二连三的大规模的景气对策也不见成效,再加上中国经济走上了迅速发展的快车道,一些人对日本经验的重视程度开始下降了。特别是当前,由于日本政府的危机对策未能改变日本经济在发达国家中的最差表现,自民党在“选择政权”的众议院大选中又惨遭失败,一些人更容忽视学习日本宏观经济管理经验的必要性。从表面上看,日本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对策确实是麻生政府制定的,而麻生政府现在已经被日本国民淘汰了。但不要忘记,日本宏观经济政策并不是日本执政党的少数领导人自己制定的,而是在政府各经济管理部门的经济官员的配合下并充分吸收经济界、学术界以及其他各方有识之士的经验和智慧的基础上制定的。日本政府各经济管理部门政务次官以下的经济官员大都出身于日本知名大学的高材生,他们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而且工作比较稳定,并不因领导人或政权的更迭而变换。因此,任何忽视日本宏观经济管理经验的想法和做法都是要不得的。就日本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各项对策而言,其以安定国民生活为中心制定危机对策的经验,以及推进经济社会结构改革、振兴地方经济社会、扶持中小企业、支持尖端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支持新能源开发、推动低碳革命等方面的经验,都是值得中国参考和借鉴的。

 



[1] [日]经济社会综合研究所:《暂时确定第14次景气循环的波峰》,2009月1月29日

[2] [日]野口由纪雄:《日本经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学人,2008年12月16日,第77页。

[3] [日]读卖新闻:《日立2009年3月末的决算赤字7951亿日元,2010年3月末也将出现巨额赤字》,2009年5月12日

 

[4] [日]内阁府:《麻生政府的经济对策》,2009年1月。

[5] [日]内阁府:《经济危机对策的经济效果》,2009年4月1日

[6] [日]内阁府:《月份经济报告)》,2009年9月8日

[7] [日]内阁府:《月份经济报告)》,2009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