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五个十字星:比较日中两国的院士制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16:04:16

 比较日中两国的院士制度

 桥本隆则/文

   中国的院士又要推荐评选了,从今年的候选名单中看有很多官员与企业家涉足,这样又要引发各方面的议论。我认为大家重视知识这是一件好事,从文革时代的臭老九到现在的趋之若鹜,这说明时代在进步,但是中国事很多都会走极端,就拿官员的学历来讲,从80年代开始很多干部从小学,中学到函授大学,现在省部级的领导的学历没有大学以下,大家相互攀比领导越年轻学历越高,有的领导甚至有双硕士学位,不知道是领导自己拿的还是领导的秘书拿的。现在这股攀比风刮到了院士那里,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章程》和《中国工程院章程》的规定,“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其中有一个大家没有注意的地方,如果被评为院士的话,在行政级别上相当于副部级,这样对于有些人是一个令人诱惑的地方,这些人不缺钱就缺名,当选为院士后可以永远享受副部级的待遇,又不象那些在学术单位工作的教授,副教授,每年都被要求发表多少文章,而且是最高的法定学术权威,一句话顶万句话。同时,中国各地开始盛行院士抢夺风,为了装点门面,纷纷开出高价吸引院士前去落户,有的地方开出车马费,有的地方开出送房送车,更有的地方开口就给100万的研究经费。就连中国很多地方的上星广告中,很多假冒伪劣的药物,或者假文物都有所谓的院士出面,真可谓扯起虎皮做大旗,呈现一片乱象。

   那么日本是如何看待所谓的院士的呢?在日本有比较相近的日本学士院,它的前身是日本帝国学士院,成立于日本的明治维新时期,开始时是模仿欧美的院士而建立,对于日本的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政府把帝国学士院改名为日本学士院,最初设想只是一个学术会议,作为日本议会的下属机构的存在,直到1956年日本学士院法的公布,日本学士院作为日本文部省的特别研究机构被定位下来。但是相对于欧美院士制度,日本学士院更像是一个荣誉机构,因为在日本的学士院内部的有个共识:到了这个阶段已经不是开始研究的阶段,只是一个对以前研究的一种肯定。这个也有点与日本职业棒球的最高殿堂相似,这个殿堂不是对现役选手一个赞扬,而是对已经退役的选手的一种肯定。虽说日本学士院是名誉机构,可也是每个月会召开定期的研究学会,并且把这个成果发表出来,这就是《日本学士院纪要》。能够登载在这本学术刊物上是所有150位学士的一种光荣,这样可以让外界知道这些被推选的学士不是徒有虚名,而是学术研究上一直有精进。那么这些日本学士的待遇如何呢?是不是像中国那样一变成院士就有钱有名,日本学士院院士的收入有两种:一是在学士院内部发表成果这样根据发表的内容可以获得:恩赐奖,日本学士院奖,恩杰巴拉奖,日本学士院学术奖励奖,这些奖金并不多,一般是100万日元左右(约合7万人民币)但是荣誉的成分更多。另一个是对于全体日本学士院学士,在退休以后,在原本的退休金基础上,每年再给与每年约250万日元(约合18万人民币),并且还要征税,这个要比其他的政府机构的追加退休工资要少,如日本文部省每年评选出的文化功劳奖就要超过日本学士院学士的退休金,那些文化功劳奖的对象有演员,作家等,换句话讲有些演员的退休金要超过院士。

                             

日本学士院授奖情景

    日本的院士一般都是由各个委员会推选出来,如物理学会,化学学会,日本历史学会等等,经过内部投票选出,这些结果都是各个学会的学术代表,如果选出一个滥竽充数的话也是这个学会的悲哀。因为日本的学士院院士们都是兼职,不从学士院直接获得经济利益,所以、很多人一般都是在名片上标某某教授,同时再标注学士院院士,这是为了说明正式的职业是教授,而院士只是一种锦上添花的名誉称谓,一般开学术讲座也是两个同时并列没有沽名钓誉之事。虽然是终身荣誉,还有一个现象很多日本获得诺贝尔奖科学家并不是日本学士院学士,不是学士院水平低,而是那些获奖者很多不是日本各个专门协会成员而没有被推荐。

  反观国内很多人把院士看作是获取名与利的捷径,目的是通过这个捞取更大的好处,更多的利益,这也说明中国的院士不是名誉职位而是实际的官职,这才会造成各方人士不择手段地抢院士的局面,为了还学术的本来面目,我个人建议:把社科院,工程院的院士变为名誉职位,不涉及职务与经济利益,而是给与退休后的一种优惠待遇,这样学术腐败可以避免,否则不久的将来或许会出现用几亿元来买院士的事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其他国家好的科研制度可以得到借鉴,否则中国的科研不但出不了大师,而且还会出很多东郭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