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群侠传x令狐冲药材: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总结(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2:42:32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总结(二)   第三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一、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

  ①主体:是指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着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②客体是指作为主体的人进行实践和认识的对象,认识客体也是实践客体

  2、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主体和客体不是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两种关系,即改造与被改造,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性作用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在实践中产生的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指导实践服务于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4、认识、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但是,实践和认识又是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又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二、认识的本质

  1、认识的本质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或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任何认识都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2、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在认识的本质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①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②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物主义路线。

  3、辨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原则区别。

  ①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外界的对象。

  ②辨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一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这就产生了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人对世界的反映能力也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4、认识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极其相互关系。

  ①感性认识是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其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性。

  ②理性认识是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离不开理性认识的指导;在现实的认识活动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互相渗透的。

  ④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哲学史上表现为经验论和唯理论(经验论和唯理论也有唯心和唯物的区别),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5、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①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实现这一飞跃的条件:第一,必须占有丰富真实的感性材料;第二,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②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这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这是因为:只有通过这次飞跃,才能使认识变为现实,使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理论必须被群众掌握,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6、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①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它在认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

  ②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有:第一,指导作用;第二,解释作用;第三,预见作用。非理性因素对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的作用。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同时也承认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全面分析了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积极作用和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

  7、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①由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及发展过程的无限性,因此,认识的发展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②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决定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和历史的。

  ③认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不断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使我们的思想和理论不断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8、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这是人类认识的辨证发展过程,也是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及其客观性、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

  1、真理

  ①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②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是一元的。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③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是全面的,真理是历史的。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的具体性

  ①绝对真理的含义: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②真理的相对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人们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

  ③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结、相互包含的,辩证转化的。

  3、真理和谬误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①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真理是正确的认识,谬论是错误的认识,

  ②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

  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②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同客观联结起来,从而检验人们的主观是否同客观相符合。

  5、实践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①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绝对性即指: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②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即不确定性是指:一定历史阶段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

  二、真理与价值

  1、实践活动的真理尺度

  实践的价值尺度,是人们在实践中以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特定的实践目标。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哲学上的价值由两反面构成;一方面是主体的需要和利益;另一方面是客体的某种属性或性能。

  2、价值的及其特点

  ①价值具有客观性。②价值具有主体性。③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④价值具有多维性。

  价值评价的功能

  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这表现在:①价值评价作为人们对自身的客观需要和要求的自觉反映,是推动实践不断实现价值的精神驱动力量。②价值评价作为实践的主体尺度是实践发展的规范因素。③价值评价作为实践活动的目标是实践活动发展的导向因素。

  3、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①价值观是人们对人和事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②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③正确的价值观是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

  6、真理和价值的辨证统一关系。

  ①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

  ②真理原则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价值原则是客观事物对人的需要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