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群侠传3攻略秘籍:内向者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58:52



  彬彬有礼更受欢迎

  礼貌和礼节是一封通向四方的推荐信。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

  原壤是孔子的老朋友,为人不拘小节,有一天跷着二郎腿坐在孔子要经过的路旁,以此蔑视孔子所提倡的礼。

  孔子经过的时候对他说:“你小的时候不懂得尊敬兄长,长大后又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事,真是败坏礼俗的害群之马呀!”说着,就用手杖去打他的腿,以警示他的恶习。晓梅在礼仪书中说,打动人心的是细节,而细节就体现在你的一举手一投足中,良好的礼仪修养,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和自信,让自己成为一位温雅而有魅力的人,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的人们所追求的修养境界。内向者要想成功社交,其中重要的一课就是要学会社交礼仪。礼仪是一种典章、制度,包括人的仪表、仪态、礼节等,能规范人的行为、举止,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一)正确的交谈礼仪

  自古就有“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说法。在人际交往中,交谈的艺术性体现在:尽管人人都会,然而效果却大不一样。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正是说明了交谈的好与坏,直接决定着交谈的效果。汉高祖刘邦年轻时很轻视读书人,有一次召见郦食其议事,他故意坐在床上,叫婢女帮他洗脚,以此来羞辱郦食其。谁知道郦食其看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很有礼貌的向刘邦行礼,说道:“您若想真想推翻秦朝,就不应该以这种方式接见客人。”刘邦听后非常惭愧,马上请郦食其上座,恭恭敬敬地向他请教治国之道。若郦食其与刘邦同样无礼,结果会怎样呢?是否还能见到隔天的太阳?这就是著名的故事《作揖还辱的郦食其》。因此,内向者只有把握了交谈的礼仪才能无往而不胜。

  我的同事,2008年奥运礼仪顾问,外交部礼宾司礼仪顾问,中国人民大学金正昆教授认为,在社交应酬中,关于谈话的技巧就是我们说的谈话礼仪。大体上而论,谈话的礼仪主要涉及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态度决定一切,始终要有礼的思想;第二个问题,语言本身,要得体,还有你的发音清晰不清晰,你的语言标准不标准,你的礼貌用语是不是使用到位,都很讲究;第三个要点,交际内容,语言是要表达思想的,所以要有内容;最后是形式,交流的形式和方式。

  对于交谈的态度,金教授认为:日常交往和工作之中,每个人和别人交谈,大体上来讲以下五点要注意,称之为五不谈。这其实就是态度问题,有几个要点:第一不能训斥别人;第二,不能挖苦别人;第三,不要纠正对方;第四,不随便去质疑别人;第五,不要随便去补充别人。对内向者这不难办到,相反外向者则更热衷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关于谈话的形式,有三个要点:第一,谈话要文明;第二,说话要礼貌;第三,说话要规范。关于谈话的内容,金教授认为,谈话内容要注意:不能谈什么和应该谈什么。不能谈的内容有:第一,不能非议交往对象;第二,不在背后议论领导、同事;第三,不谈论格调不高不雅的话题;第四,不谈论个人隐私问题。

  内向者谨记以上几点,在现实交际中你就有了分寸,从而可以很自然地发挥自己埋藏于心的真知灼见。

  (二)合适的交往距离

  叔本华说:社交的起因在于人们生活的单调和空虚。社交的需要驱使他们来到一起,但各自具有的许多令人厌憎的品行又驱使他们分开。终于,他们找到了能彼此容忍的适当距离,那就是礼貌。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刺得对方怎么也睡不舒服。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又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度又不至于被扎。这就是著名的刺猬理论,它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应该像刺猬一样保持适当的距离。距离产生美,但如果过分保持距离,也会使双方变得疏远,甚至互相遗忘,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亲密有间,疏而不远就是最合适的交际距离。

  在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礼仪就是保持合理的距离,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心理距离效应”。因为每个人的观念、文化、知识、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必然会影响自身的处世态度和交际方式。如果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过于亲密,这时的个性差异就会突显出来,就免不了会发生碰撞、摩擦。因此保持适当的距离,会减少不必要的摩擦,使彼此少受伤害。

  心理学上的几个有关距离的概念——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共距离,内向者应根据情况把握,在实际交往中,分场合使用。

  亲密距离一般间隔在15~45厘米之间。处于这一距离中的两人,很容易就能接触到对方的身体,所以,这一距离只适用于情人、夫妻、父母与子女或绝对要好的朋友之间。可想而知,这种距离是绝对私人化的,是绝对禁止外人进入的。

  个人距离一般在45厘米至1米之间。处于这一距离中的两人,不容易接触到对方的身体,只有握手时才可以接触到对方。这一距离通常是用于熟人的朋友。如果想向对方表示一种亲近感时,也可以采用这种距离。

  社会距离比较灵活,可近可远,可在1米左右,亦可在3米以上。这种距离通常适用于关系一般的人际交往,处于这一距离中的两人,通常隔几步远打招呼或寒暄几句便又分开。

  公共距离一般都在3米以外。人们在公共场合经常采取这种距离,如公园散步、路上行走等。这种距离经常被演讲者和教师采用。

  内向者一般不太与人亲近,在社交场合与别人之间保持什么样的距离,对心理距离会产生相应的影响,这一点是绝对的。我认为,距离有一种“自我矛盾”——远与近的矛盾,解决好这一矛盾,把握好若即若离的度,心理距离才能真正发挥其审美功能。

  (三)造就文明礼仪

  社交礼仪是人际交往的规范和准则,被誉为步入社会的“通行证”、沟通人际关系的“立交桥”,内向者步入社交场,必须要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

  1.仪表

  仪表是指人的容貌和外表,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一个人的卫生习惯、服饰与打扮,与保持端庄、大方的仪表有着密切的关系。

  (1)卫生: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不管长相多好,服饰多华贵,若满脸污垢,浑身异味,那必然会破坏一个人的美感。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入睡起床洗脸、脚,早晚、饭后勤刷牙,经常洗头又洗澡,讲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扫个人卫生”。比如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这些行为都应该避开他人进行,否则,不仅不雅观,也不尊重他人。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声音不要太大,不要对人口沫四溅。

  (2)服饰:服饰反映了一个人文化素质之高低,审美情趣之雅俗。具体说来,它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服装不但要与自己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还必须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即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并努力在穿着打扮的各方面与时间、地点、目的保持协调一致。有少部分内向者不太注意自己服饰,认为这是外在的东西,因而穿着随便,甚至有些邋遢,这对别人是不尊重的。

  2.言谈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礼貌: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2)用语:多用敬语、文明语言,不用粗俗语言,装腔作势也是被人讨厌的。

  日常交际中多使用“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麻烦别人称“打扰”;求给方便为“借光”;托人办事为“拜托”,等等。要努力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所谓礼多人不怪,但一定不要做作,礼貌要发自内心,亲切而自然。

  3.仪态举止

  (1)谈姿:谈话的姿势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和文明素质。所以,交谈时,首先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否则,会给人心不在焉、傲慢无理等不礼貌的印象。

  (2)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势,是一种静态的美。站立时,身体应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挺胸、收腹、收颔、抬头、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站立时不要歪脖、斜腰、屈腿等,在一些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那样不但显得拘谨,给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仪态的庄重。

  (3)坐姿:坐,也是一种静态造型。端庄优美的坐姿,会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确的坐姿应该:腰背挺直,肩放松。女性应两膝并拢;男性膝部可分开一些,但不要过大,一般不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场合,入座时要轻柔和缓,起座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乱响,造成尴尬气氛。不论何种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钟”。若坚持这一点,那么不管怎样变换身体的姿态,都会优美、自然。

  (4)走姿: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动作,走姿是一种动态的美。“行如风”就是用风行水上来形容轻快自然的步态。正确的走姿是:轻而稳,胸要挺,头要抬,肩放松,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自然摆臂。

  4.见面礼仪

  (1)握手礼:握手是一种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与他人握手时,目光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与人握手。在正常情况下,握手的时间不宜超过3秒,必须站立握手,以示对他人的尊重、礼貌。握手也讲究一定的顺序:一般讲究“尊者决定”,即待女士、长辈、已婚者、职位高者伸出手来之后,男士、晚辈、未婚者、职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应。若一个人要与许多人握手,那么有礼貌的顺序是:先长辈后晚辈,先主人后客人,先上级后下级,先女士后男士。

  (2)鞠躬礼:鞠躬,意即弯身行礼,是对他人敬佩的一种礼节方式。鞠躬前双眼礼貌地注视对方,以表尊重的诚意。鞠躬时必须立正、脱帽,郑重地,嘴里不能吃任何东西,或是边鞠躬边说与行礼无关的话。

  (3)致意:致意是一种不出声的问候礼节,常用于相识的人在社交场合打招呼。在社交场合里,人们往往采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脱帽致意等形式来表达友善之意。

  一般而言内向者不知如何与人相处,但学会礼仪后就会知道怎么和人交流,如何和身边的人相处,学会礼仪心里就有了底气,自然就有了自信心。

  在交际中令人讨厌的八种行为:经常向人诉苦,但对别人的问题却不予关心,从不感兴趣。

  唠唠叨叨,只谈论一些鸡毛小事和肤浅的话题,无自己的见解。

  态度过分严肃,不苟言笑。

  言语单调,喜怒不形于色,情绪呆滞。

  缺乏投入感,悄然独立。

  反应过敏,语气浮夸粗俗。

  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感受。

  过分热衷于取得别人好感,一味奉迎拍马。人是社会的动物,人际交往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种需要。在恰当的人际交往中,内向者真诚地去与别人交往,将体验到交往带来的快乐。我常这样比喻:俩人互相交换一个苹果,还是一人一个苹果,俩人互相交换一个主意,一人就有了两个主意,这个例子是交往内涵的一个很好体现。此外,交往的意义还在于增大个人的心理空间,减少彼此的心理距离,建立“我们感”。这些都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社会需求,融入集体中去,就更能被他人接受。

  胡邓法则

  社交礼仪是内向者突破自我的一把钥匙!内向者掌握了基本的社交礼仪,在任何地方都不用怕自己做不好,惹人笑话。有了底气才有付诸实践的勇气,如此一来,你的自信就找回来了。只要抓紧这把钥匙,加上自身独有的优势,你也能成为一个成功的社交高手。

  多和陌生人说说话

  如何发挥语言的魅力,是现代人由沟通走向成功的必然。

  ——戴尔·卡耐基

  蛇、兔子、蜘蛛、蜈蚣几个好朋友在家里吃饭、喝酒、聊天、侃大山。没多久,酒没了。大家商量让谁去买酒。

  蛇说:“我没脚,爬得慢,我不去,让兔子去。”

  兔子说:“蜘蛛八只脚,比我的多,让蜘蛛去。”

  蜘蛛说:“我的脚再多也比不过蜈蚣大哥呀,让蜈蚣去吧。”

  蜈蚣无奈,出门去买酒……一个多钟头了,两个钟头过去了,还不见蜈蚣买酒回来。

  于是大家急了,也有些担心,让兔子出去看看,兔子一出门就看见蜈蚣在门口坐着,兔子问:“你坐这干什么呀?酒呢?大家都等着呢。”

  蜈蚣也急了,说道:“废话!你们总得等我穿好鞋吧!!!”当然,这是个笑话,在与陌生人交往中,如果总是考虑哪个脚多,怎样穿好鞋,那永远没法迈出第一步。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经典理论之一,它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生理的需求指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等关乎生理机能正常运转的需求。

  安全需求是指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财产所有性、家庭安全等。

  社交需求是指友情、爱情等。马斯洛认为,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心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尊重需求是指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

  自我实现的需求有道德、创造力、自觉性、公正度、接受现实能力,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其中,社交需求位于中间,是人类需求从低级过渡到高级的必经阶段。每个人在满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后,也就是能吃饱睡好,人身安全有保障后,都会产生社交需求,内向者也不例外。

  内向者比外向者更容易羞怯,所以面对形形色色的陌生人时他们更习惯用冷漠把自己包裹起来。内向者要提高自己的社交水平,首先应该学会与陌生人接触。

  (一)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我做多年的咨询发现,内向者与陌生人初次见面,总是下意识地不把自己真实的性格展现给对方,不想让对方看透自己,觉得对方发现自己的弱点是个糟糕的后果。可是,这样做的效果是内向者束缚了自己,也不可能畅所欲言、自由表现。有一只袋鼠是动物世界里的著名雕塑家,它想,自己的雕塑技巧虽然很高,但是,肯定不够完美,不足的地方会有许多,有必要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以便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雕塑技巧。

  于是,袋鼠将自己认为做得不错的一尊雕塑放在了路旁,并在雕塑旁立了一个牌子,在牌子旁边准备了一个画笔。它在牌子上面写着:谁发现这尊雕塑有缺点,请在有缺点的地方涂上黑色。

  一群猴子走了过来,它们发现了雕塑和牌子。大家都说雕塑作品很成功,但是,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于是,每只猴子都在雕塑上涂了一笔。当最后一只猴子涂完后,袋鼠惊异地发现,这尊雕塑已经全部变成了黑色。

  袋鼠很无奈,心想,难道整个雕塑没有一点可取之处?

  袋鼠决定换一种涂抹方式。它将雕塑洗净,在牌子上写上:请在雕塑有优点的地方涂上白色。

  恰好那群猴子又来了,它们又认真地观察了雕塑一番,并按要求涂了一遍。结果,整个雕塑又变成了白色。

  除了猴子,还有斑马、兔子、角马、野驴、企鹅等动物经过这里,它们也按牌子上写的要求涂抹雕塑,结果是一样的——如果让涂缺点,不一会儿,整个雕塑全被涂成了“缺点”;如果让涂优点,不一会儿,整个雕塑全被涂成了“优点”。

  袋鼠只能无奈地放弃了这个计划。很有意思的小寓言,它提示了人的眼光各异,认识的结果不尽相同。让所有的人认可一个人,让所有的人认可一件事情,那都是不可能的,因此,没有最完美的人和事,也没有一无是处的人或事。

  其实,即使是再好的夫妻或朋友之间也会有矛盾和彼此讨厌的地方,初次见面的两个人更是如此。我觉得,为对方做到周到的礼节是必须和应该的,但也不要奢求百分之百地被人接受和喜欢,就像上面小寓言中的袋鼠一样,如果你偏要逞能想得到所有人的认可,结果往往是可悲的。别人对你的评价是别人的事情,作为你自己,只要把你的人品和能力全部调动起来,尽量表达自己的诚意就可以了,把自己性格的真实一面展示给对方,就是一次成功的交际。

  (二)做真实的自己

  对于与陌生人交谈时的患得患失,台湾一位心理专家认为,内向者应该树立这样的观念,每一次见面都可能是“永诀”,所以我们不必担心给别人留下什么坏印象,而是充分、真实地表现自己。同时珍惜与大家相处的机会,主动与人交往。

  我常在上课时讲一个笑话:蜈蚣一边走一边看着自己的脚,生怕自己的某只脚磕着碰着,结果,它反而总是被绊倒。和陌生人讲话,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多刻意讲究,只要照平时那样自然地去说就行了。我们每个人说话都有自己的特点,因而怎样才算说话自然随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我们也不可能从正面去定义解释,我认为,不刻意伪饰,不刻意模仿,保持常态,这就是内向者和陌生人交谈时最重要的一个原则。

  内向者觉得在陌生人面前即使要保持常态和自然随便地讲话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那么可以试试以下技巧:

  第一,调整自己的呼吸状况。说话每时每刻都要利用肺部呼出气流,一旦由于紧张而引起呼吸紊乱,就会使说出来的话颤巍巍,或者轻重不均匀,给人一种支离破碎的感觉。所以如果你觉得紧张,可以在说话前有规律地深呼吸几次,调整一下心情,等呼吸稳定以后,再开口说话,声音就不会发颤了。同时深呼吸也可以帮助你摄入足够的氧气,使你头脑清醒,保持敏捷的思维。

  第二,精神集中,心无旁骛。说话的时候不要走神,让大脑高速运转起来,佳词妙句就会源源不断自动喷涌。听话的时候更要专注,努力捕捉对方的眼神表情,积极做出回应,如会心的微笑、赞同地点头等。这不仅让对方觉得受到重视,因而情绪高涨,而且也会让自己的紧张情绪烟消云散,全身心投入到兴致盎然的会话中去。

  第三,不要雕琢词句。和陌生人交谈,并不需要故作高雅,平时用什么词现在还用什么词。这不是说要口无遮拦,怎么想就怎么说。在说话的内容上,我们需要斟酌;可是在说话的方式上,我们可顺其自然,一些高雅的词汇,也许可以为你的话语增色,但是如果因此耗费了大量的心理能量以至于无法集中思考说话的内容,却可能会得不偿失地出洋相,一旦读错了一个音或说了一个病句,就会给心理上带来巨大的压力,如果再造成紧张的恶性循环,就会洋相百出了。

  第四,不要过分客气,使用太多的敬语。在初次见面的自我介绍中,可以使用一些敬语,但一旦谈话深入下去,“谢谢”、“请”、“您”这些词就不必总挂在嘴边了,否则就会显得很见外,双方的关系很难进一步发展起来。礼貌是必需的,但太礼貌比不礼貌更容易让人不自在。

  第五,不要故作幽默,要看场合和氛围。很多“口才兵法”上都说,“幽默”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可以缓和紧张的气氛。这话没错,可“幽默”是一种很高级的交际技巧,需要灵活的思维、有趣的内容再加上语气、语调、手势、身姿等的密切配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对于害怕和陌生人交际的人来说,远不具有这些交际能力,所以千万不要故作幽默,以免弄巧成拙。

  (三)抓住对方兴趣点

  人与人之间只有未曾认识的朋友,从不曾有陌生人!内向者和陌生人做朋友本来就只有一心之隔,心与心的距离是最远的也是最近的。当心与心还未发生碰撞时,我们是未曾相识的朋友;当心紧紧贴在一起时,我们就是无话不谈的朋友。古人说:“话不投机半句多。”在与陌生人交往中,只要抓住了对方的兴趣点,不仅不会“半句多”,而且会千句也嫌少,越谈越投机,越谈越相好。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有这种本领。一天,在竞选前的一次宴会上,罗斯福看见席间坐着许多陌生人,如何使这些陌生人成为自己的朋友呢,支持自己呢?他找了个熟悉情况的记者,从他那里把自己想认识的陌生人的名字、兴趣、爱好、专长等情况打听清楚,然后主动走过去,叫出他们的名字,谈论他们所感兴趣的事。此举大获成功,罗斯福一下子就赢得了他们的喜欢,前一分钟还互不相识,转眼间就成了很好的朋友,并最终成为罗斯福竞选总统的有力支持者。“先了解对方”,“谈对方感兴趣的事”,是罗斯福成为交际高手的最大秘诀。他每每与陌生人交往前,都要想方设法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甚至专门花费时间阅读、研究来访者感兴趣的话题,因而,他不管与谁都能谈得来,都能成为朋友。学习这些交际方法,不能仅仅停留在“知”的层次,最重要的在于“行”。要把这些方法融进你的生活,切实运用这些方法。只要能够这样,就能大大提高你的交际本领,大大改善你的人际关系。

  内向者不能总是拒绝任何聚会,如果有机会去参加一个有许多陌生人在场的集会,你首先要去寻找哪怕唯一的比较熟悉的人。这对于消除你的紧张心理、稳定情绪很有好处,万一找不到一个熟人,你也不必紧张。此时要做的事是先别忙开口,而只用耳朵和眼睛去听、去看,去仔细打量每个与会的陌生人。如果你发现在场的陌生人中,有一个和你一样没有熟人而且比较胆怯的人,孤单单地坐在一个角落里,你要立即抓住这个机会,可以主动坐到他跟前去,向他做自我介绍,同他低声交谈几句。一般情形下,你这时准保会受到他的欢迎,最重要的是,这时无论他,还是你,都为摆脱了当时的窘境和孤单而感到高兴。有了这块小小的“根据地”,再设法慢慢加入全体的谈话,就不是很困难的事了。

  对于如何与陌生人建立关系。交际专家总结了很多方法,以下几点很重要:

  (1)不要说得太多,想办法让别人多说。

  (2)对于话题的内容应有专门的知识。当你和对方谈到某一件事时,你必须对此确有所认识,否则说起来便缺乏吸引力,不能让对方发生兴趣。

  (3)充分明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真理。有许多事即使做法不同,但道理是永不能改变的,这种“永不能改变”的道理,自己要常常放在心里。

  (4)能够利用语气来表达你自己的愿望,不要使人捉摸不定。有些人以为态度模棱两可是一种技巧,其实是相当拙劣的。真正懂得运用应酬技术的人,都会让自己的立场迅速公开。

  (5)常常保持中立,保持客观。按照经验,一个态度中立的人,常常可以争取更多的朋友,甚至你的“死党”,你也不必口口声声去对他表明,只要事实上是“死党”就行。

  (6)对事物要有衡量种种价值的尺度,不要只是坚持某一个看法。

  (7)对事情要保密。一个人不能保守秘密,会在任何事件上发现很多过失。

  (8)对人亲切、关心,竭力去了解别人的背景和动机。

  内向者不如想一下以上几点自己是否做得到,不要急于否定自己,去试试就知道了,或许在简单的“你好,可以交个朋友吗?”,“你对什么比较感兴趣呢?”问句之后,别人很愿意与你交流,你就会发现成为交际高手其实不难。

  胡邓法则

  多想与人交朋友的乐趣,以热情的态度和陌生人交谈,即使很紧张但是这也是跨出了第一步,有第一步才会有后面的无数步。相信自己并且一定要付诸行动,可以事先在脑海里演练一下,这样更有利于你的发挥。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历,所以跟陌生人交谈是有收获的。

  经历了自然圆融

  口才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会从天而降,就像剑术需要实战,骑术需要竞赛一样,口才是在社交中锻炼而成的。

  ——大仲马

  一棵苹果树,经过几年的花落花开,终于结果了。

  第一年秋天,它结了10个苹果,9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开始拒绝成长。第二年秋天,它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这棵苹果树心理平衡了,但很快纠正了自己的态度,决心从此后好好成长。于是,它吸收阳光雨露,拼命地从大地汲取养分。第三年秋天,它结了100个果子,被拿走90个,自己得到10个。虽然自己还是得到10%,但实际的量却是前两年的10倍,它感到很欣慰,决定来年结出更多的果子。我觉得这棵苹果树转变得很聪明,其实,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苹果树在成长!成长就是最大的收获!

  1955年,美国心理学者约瑟夫·卢夫特(Joseph Luft)和哈瑞·英汉姆(Harry Ingham)提出了分析人际关系和传播的“约哈瑞窗口”(Johariwindow),他们将“我”分为四个象限,包括:“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我,称为“公众我”;“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我(譬如,刻意想隐藏的秘密,或其他隐私),称为“私密我”;“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的我(譬如,我有一点驼背,自己可能不知道,别人看得很清楚),称为“盲目我”;以及“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我(譬如,还没开发的潜能),称为“潜能我”。

  不同的人的四个方块的面积是不同的,有些方块对某些人来说可能很大,对另一些人来说却可能很小。对于内向者来说,在交际中要努力缩小其他三个方块的面积,扩大公众我的面积,使其成为信息交流的主要窗口,不断增强信息的透明度、公开度和诚信度。当你开诚布公的时候,对方可能也正在为你打开心扉。

  胡邓认为,在人际交往中,内向者开放自我的区域应越来越扩大,盲目与隐藏自我的部分会越来越小。换句话说,建立关系的关键就在于扩大开放自我的部分,一方面学习开放自己,和别人分享关于你的事情(缩小隐藏自我),另一方面虚心接受别人给予我们的意见(缩小盲目自我)。

  在开放自我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内向者因此就重新缩回自己的“壳”里是不足取的。不过,凡事都有经历和过程,等苹果树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那些曾阻碍它成长的力量都会微弱到可以忽略。所以,内向者没必要在乎交际中一时一刻的得失,仅仅一次的社交不成功完全不需要“自责不已”,只要不忘记成长的历程,那么“失败就是成功之母”。

  (一)圆通处理第一印象

  对内向者来说积累多次见面的经验也是十分重要的,没有人可以只靠理论就成为交际高手,不断的实践和充足的准备可以让你在初次见面时秀出自我风采。

  与人初次见面第一印象十分重要,那要如何提升第一印象呢?内向者往往会因恐惧而导致慌乱、脸红、手忙脚乱。其实,内向者只要调整好情绪,掌握一些赢得好印象的基本套路,80分的第一印象并不难。

  1.表情

  眼睛和嘴角的表情都能流露出笑意的话,就能给人好印象。

  第一印象的好坏决定于初见时的第一眼感觉,而人与人初次见面时,表情就是决定印象好坏的最大因素。心理学认为“微笑”就是“接纳、亲切”的标志,也就是说当你微笑时,等于告诉对方“我不会害你”、“我对你并没有敌意存在”。第一次见面时若没有笑容的话,会让对方感到紧张,以为你在拒绝他,难与你亲近。嘴角上扬、连眼神也在笑的表情就是一种好感的表示。当你一直微笑地看着对方时,就能消除对方的警戒心。

  2.服饰

  穿着类似能拉近距离,差异太大则会形成距离。

  服装打扮也是第一印象的决定因素,我们能在一瞬间就断定出这个人与那个人的差异,也能马上感受到谁与自己是同类,谁与自己是异类,而且从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就大概可以知道这个人的个性如何。也许你觉得这样的断定太过主观,不过这就是所谓的第一印象。一向对颜色敏感的内向者就会看对方的衣服颜色做出印象判定;而对流行敏感的人则会用时尚或美服来打扮自己——这样的人多半是外向者。如果品位相同就会有亲近感,品位不同当然就有疏离感了。

  3.姿势

  由姿势的开放度来决定开始交谈的时机。

  微笑首先能给人安心的感觉,再加上品位也一致的话,接着就是要交谈了,能不能开口交谈,则取决于姿势。肯接受对方,自己也表现出接纳开放的态度,从见面到开始交谈的时间就会缩短。如果你以轻松的站姿,正面面向对方,那么对方就会感觉你容易亲近。相反的,如果你将手交握于后面或双手交叉抱于胸前,都会让人有隔阂感。如果把包放前面拿着,面对对方,虽然双手没有交叉抱着,但还是会让人有距离感。包最好背在肩上,才能给人留下容易亲近的第一印象。

  (二)圆润的口才赢得世界

  内向者也许认为口才不重要,不需要去花费大量精力学习,可是现在从社会发展的要求看,口才训练非常必要,你不需要伶牙俐齿,但要表达到位,说得贴切。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裘利斯·恺撒》一剧中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极好的例子。公元前44年3月15日,罗马,伟大的裘利斯·恺撒在元老院被罗马元老贵族刺杀。主谋是曾深受恺撒信任的勃鲁托斯。作为阴谋策划者,勃鲁托斯开始为自己的罪责开脱。他跑到街上的公共讲坛上,大谈唯有恺撒的死,才可以还给罗马以自由;同时,又信誓旦旦地把自己装扮成罗马自由的捍卫者。听了勃鲁托斯的演讲,不明真相的群众沸腾了,他们认为杀死恺撒是件大快人心的事,勃鲁托斯是民族英雄。

  然而,玛克·安东尼却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说服国民接受他的观点。

  面对勃鲁托斯蛊惑人心的演说,面对群情激奋、不明真相的市民,安东尼心里清楚,在此时此地,他如果一上讲坛就歌颂恺撒攻击勃鲁托斯是不明智的。于是,他开场便说:“我是来埋藏恺撒,而不是来赞美他的。”接着,他又开始赞扬勃鲁托斯,称他为“尊贵的勃鲁托斯”、“正人君子”。这样的开场白无疑是最适合当时的气氛的,不会引起听众的反感,也不会遭到他们的反对。然后,他抓住机会,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市民的心拉向自己的一边。他说:

  “现在我得到勃鲁托斯和另外几位的允许——因为勃鲁托斯是正人君子,他们也都是正人君子——特地到这儿来,在恺撒的丧礼中说几句话。恺撒是我的朋友,他对我是那么忠诚公正;然而勃鲁托斯却说他是有野心的。他曾经带许多俘虏回到罗马来,他们的赎金都充实了公家的财库,这可以说是野心者的行径吗?穷苦的人哀哭的时候,恺撒曾经为他们流泪,野心者不应当是这样仁慈的,然而勃鲁托斯却说他是有野心的,而勃鲁托斯却是一个正人君子。你们大家看见在卢柏克节的那天,我三次献给他一顶王冠,他三次都拒绝了,这难道是有野心吗?然而勃鲁托斯却说他是有野心的,而勃鲁托斯的的确确是一个正人君子……”

  安东尼摆出一个个的事实,来讴歌恺撒的丰功伟绩,一层一层地剥去勃鲁托斯身上的伪善面具,在场的市民被安东尼的话打动了,他们开始回忆起恺撒曾经带给他们的光荣,并认为恺撒死得冤枉。这时,安东尼已由守变攻,不失时机地改变着自己的被动地位。他拿出一张羊皮纸,那是恺撒的遗嘱。在宣读遗嘱前,他走下讲坛,叫在场的市民围绕在恺撒的尸体四周。他揭起恺撒尸体上的外套,把剑刺的洞孔一一指给大家,当他指到勃鲁托斯刺的伤口时,他说:

  “好一个心爱的勃鲁托斯,恺撒的安琪儿!啊,这是最无情的一击!这是刺穿心脏的一剑!挨了这一剑,伟大的恺撒就蒙着脸倒下了……残酷的叛徒却在我们头上耀武扬威……”

  安东尼的话音刚落,讲坛下面呼声四起,“烧掉勃鲁托斯的房子!”“打倒阴谋者!”安东尼见时机成熟,开始宣读恺撒的遗嘱,对勃鲁托斯发出最后的一击:

  “恺撒给每一个罗马市民75德拉马克,并把台伯河这一边他的花圃和果园赠给你们,永远成为你们世袭的产业,供你们自由散步和休息之用。这样一个恺撒,几时才会有第二个同样的人?”

  市民们再也听不下去了。他们奔走相告,抓起凳子、桌子,堆成了一座巨大的火葬柴堆。他们把伟大的恺撒的尸体放在上面,并点着了火。当柴堆熊熊燃起,他们抽出燃烧着的木头,向阴谋者的房子冲去……安东尼用一张嘴改变了一个国家的政治走向。人生中败于口才的事屡见不鲜。孔子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述,他劝人们严肃郑重地对待说话,要用正直真诚的态度谈话。既要有坚强的信心,又要用比喻的方法来启发,用分析比较让人明白,要热情和善地把宣讲的内容传送给对方。这就是所谓能够使自己所珍重的东西也受到人们的重视。

  内向者有着超强的耐心跟毅力,只要认定的东西一定会坚持到底,从一个人的修养上看,加强口才训练非常重要。口才并不像某些人所认为的那样随便可以学到的。历史上有作为的人,都把口才视为必备的修养之一。我们中国历史上,也出现过许多杰出的口才家。春秋时,孔子的弟子中不乏擅长辩论的人。战国纵横家苏秦原来不善口才,到秦国游说碰钉子,回家后苦练论辩本领,终于说服六国合纵抗秦。

  口才可以增加彼此的感情,即使意见不同,也会使对方乐于接受。真正的口才是在社交中锻炼出来的,真正的社交口才建立在五大基本原则之上:互惠、平等、信用、相容、发展,卡耐基将精彩演说的要素归结为三点:谈自己熟悉而确信的东西;谈的时候一定要投入;好的人格,能帮你说话,增加说服力。

  内向者要想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一步一步地来。就像小孩子要先学爬,再学走,最后才能跑。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欲速则不达,要有耐心。知易行难,人际交往中有许多技巧,不是仅仅靠一次两次的重点学习就能掌握的,不要指望一口吃个胖子。只要是在人际交往中比以前有进步和提高,就应该感到高兴和欣慰。

  胡邓法则

  在社交中,准备再好也不见得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积累与人初次见面的经验很重要。内向者不用做好一切准备,只要咬牙硬着头皮,迈进社交圈,不要在意结果如何,只要知道这是自己的一个突破就够了。

  没有宿命,也不相信宿命

  决心即力量,信心即成功。

  ——列夫·托尔斯泰

  一个马戏团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前来观看,其中一头大象的演出,令人拍案叫绝。有一个少年甚至特意跑到马戏团的后台,想看看这头聪明、多才的大象。他到处寻找大象,最后,他发现那只大象被一条普通的绳子缚在一根木桩旁。

  少年很好奇。他问驯兽师:“先生,你们只用一条绳子便能制服这么巨大的象,难道不怕它用力一拉便能逃走吗?”驯兽师微笑着回答:“我们从小把这头象养大,在它小的时候,我们用大铁链把它锁着,每次它想逃走,只要一拉便痛得动弹不得,久而久之,每次它想到用力拉就有痛的经验,最后便不再尝试了。所以,现在我们只需要用一条普通绳子缚着它,它也不再相信自己可以逃走了。”很多时候,阻碍我们前进脚步的,往往是我们自己,“不可能”的自我设限,让小小的绳子成了缚身锁。

  我多年研究发现,性格内向者比外向者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我给内向者画了一个性格面具,看看你具有哪些:他们往往喜欢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更愿意接受别人的低估评价而不是高估评价;由于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而喜欢独自反省;对自己要求较严,总是自我怀疑;因为对自己的不足有较多的了解,从而更觉得自己不够好,容易形成消极自我评价的恶性循环,对自己越来越没信心……

  其实,内向者的问题许多时候恰恰就来自于他们对内向和自我的否定,这使他们越想克服内向反而就更加内向、更加自卑,其原因在于他们犯了“路线方向”的错误。他们缺乏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自己先在思想上否定了内向,否定了自我,自己为自己制造了一个思想的枷锁,就像上面寓言中的大象一样。

  (一)自信是内心的粮食

  一天,一个士兵骑马给军队的最高统帅拿破仑送信,由于马跑得太快,在到达目的地时猛跌了一跤,此马就此一命呜呼。接到了信后,拿破仑立刻回复,并把回信交给那个士兵,吩咐他骑自己的马,迅速把信送去。

  士兵看到这匹骏马强壮有力,身上装饰无比华丽,再加上听到是拿破仑的马,便说:“不,将军,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兵,实在不配骑这匹华美强壮的骏马。”拿破仑则严肃地告诉他说:“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是伟大的法兰西士兵所不配享有的。”像这个法国士兵一样的人,世界上到处都有,他们以为自己的地位太低微,自己太不起眼,别人所有的种种幸福,是不属于自己的,自己是不配享有的,以为自己是根本不能与那些伟大人物相提并论的。这种自卑自贱的观念,往往成为不求上进、自甘堕落的主要原因。

  我遇到很多内向者往往会这样想: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不是自己这样的人所应享有的。人一旦有了这种心理后,当然就不会有出人头地的观念。我的一些高学历的学生,本来可以做更适合自己的大事、立大业,但他们为了户口和所谓的“铁饭碗”,甘愿去做那些与他们所学不符的事情,过着平庸的生活,倒不是因为内向,主要是发自他们内心的自卑,他们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缺乏坚定的自信,怕苦怕累怕失败,所以难免沦为平庸。

  某些内向者常常埋怨社会埋没人才,其实,他们更多的是自我埋没,由于缺乏信心和勇气,又自卑、懒惰、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从而在自己设下的框架里走不出来。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约拿情结”,其代表的是一种在机遇面前自我逃避、退后畏缩的心理。约拿是《圣经》中的人物,据说上帝要约拿到尼微城去传话,这本是一种崇高的使命和很高的荣誉,也是约拿平素所向往的。但一旦理想成为现实,他又感到一种畏惧,感到自己不行,生怕失败,于是打起退堂鼓,一心想回避即将到来的任务,想推却上帝降临的荣誉。这种成功面前的畏惧心理,心理学家们称为“约拿情结”。

  约拿情结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我们既想取得成功,但面临成功,总是伴随着一种心理迷茫,下意识地逃避成功。看到别人成功,有些人还会出现忌妒,心理巴不得别人倒霉。这种情结,在内向者身上表现的其根本原因是他们不够自信。美国的企业家笛福森,在45岁以前一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职员,和其他大部分人一样,不犯什么错误也没什么创新。周围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毫无发展前途的庸人,甚至他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然而,在他45岁生日那天,他受到报上登载故事的刺激,遂立下大志,决心改变现状,成为大企业家。从此,他前后判若两人,用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顽强毅力,破除无所作为的思想,潜心研究企业管理,终于实现理想,成为一个颇有名望的大企业家。这是一个不服命运,改变自己的好例子。其实,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会不爱自己,没有人会不认同自己,在感性的层面,谁都愿意看好自己。如果内向者能多给自己一点刺激,多一点信心、勇气、干劲,多一分胆略和毅力,就有可能使自己身上处于休眠状态的潜能发挥出来,创造出连自己都吃惊的成功来。这样,内向者才能走出自我的界限,去面对大千世界里的芸芸众生。如此,你看清了,也觉悟了,那你的世界就开朗了。下面,试着来测一测你是否自信吧,根据你自己的想法选择:

  (1)别人批评你,你会觉得难过吗?A.是;B.否。

  (2)你很少对人说出你真正的意见吗?A.是;B.否。

  (3)对别人的赞美,你持怀疑的态度吗?A.是;B.否。

  (4)如果店员的服务态度不好,你会告诉他们经理吗?A.是;B.否。

  (5)你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差吗?A.是;B.否。

  (6)你认为自己的能力比别人强吗?A.是;B.否。

  (7)你时常欣赏自己的照片吗?A.是;B.否。

  (8)一旦你下了决心,即使没有人赞同,你仍然会坚持做到底吗?A.是;B.否。

  (9)参加晚宴时,即使很想上洗手间,你也会忍着直到宴会结束吗?A.是;B.否。

  (10)在聚会上,只有你一个人穿得不正式,你会感到不自然吗?A.是;B.否。

  (11)你是个受欢迎的人吗?A.是;B.否。

  (12)你认为自己很有魅力吗?A.是;B.否。

  (13)目前的工作是你的专长吗?A.是;B.否。

  (14)危急时,你很冷静吗?A.是;B.否。

  (15)你与别人合作无间吗?A.是;B.否。

  (16)你认为自己只是个寻常人吗?A.是;B.否。

  (17)你经常希望自己长得像某某人吗?A.是;B.否。

  (18)你经常羡慕别人的成就吗?A.是;B.否。

  (19)你为了不使别人难过,而放弃自己喜欢做的事吗? A.是;B.否。

  (20)你会为了讨好别人而打扮吗?A.是;B.否。

  (21)你勉强自己做许多不愿意做的事吗?A.是;B.否。

  (22)你任由他人来支配你的生活吗?A.是;B.否。

  (23)你认为你的优点比缺点多吗?A.是;B.否。

  (24)你希望自己具备更多的才能和天赋吗?A.是;B.否。

  (25)你经常听取别人的意见吗?A.是;B.否。

  (26)在聚会上,你经常等别人先跟你打招呼吗?A.是;B.否。

  (27)你的个性很强吗?A.是;B.否。

  (28)你是个优秀的领导者吗?A.是;B.否。

  (29)你经常跟人说抱歉吗?即使在不是你错的情况下。A.是;B.否。

  (30)如果在非故意的情况下伤了别人的心,你会难过吗?A.是;B.否。

  说明:选择“是”得1分,选择“否”为0分。分数为21~30:说明你对自己信心十足,明白自己的优点,同时也清楚自己的缺点。不过,在此提醒你一声:如果你的得分接近30分的话,别人可能会认为你很自大狂傲,甚至气焰太盛。你不妨在别人面前谦虚一点,这样人缘才会好。

  分数为11~20:说明你对自己颇有自信,但是你仍或多或少缺乏安全感,对自己产生怀疑。你不妨提醒自己,在优点和长处各方面并不输于人,特别强调自己的才能和成就。

  分数为10分以下:说明你对自己显然不太有信心。你过于谦虚和自我压抑,因此经常受人支配。从现在起,尽量不要去想自己的弱点,多想想自己的优点;自己看重自己,别人才会真正看重你。

  (二)坚信自己就是宝藏

  由于性格内向者会按照自己在特定心态下附加的联想意义来解释外界事物,因此,他们比较习惯于沉浸在个人的精神世界中,久而久之,便逐渐养成了沉稳踏实、喜欢思考、耐心谨慎、自制力强、平易近人、坚韧文静的性格,但有时也有敏感多疑、心绪消沉、胆小软弱、固执拘谨、因循守旧、精神怠惰、行动迟缓的特性。我觉得,内向者要充分认识自己,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在,充分利用优势,巧妙规避劣势。战胜了负面心理,内向者必定能够走向成功。1859年5月22日,柯南·道尔出生于英国北部的一座城市——苏格兰首府爱丁堡,9岁时他被送入耶稣预备学校学习。1875年,16岁的道尔已经对天主教产生了厌恶情绪,于是他离开学校成为一名不可知论者。1876~1881年间他在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毕业后作为一名随船医生前往西非海岸,1882年回国后开业行医10余年,然而其收入却仅能维持日常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他并没有放弃希望,而是努力尝试着挖掘自己的优势,终于,他找到了“第二职业”——写作。1891年,32岁的道尔弃医从文,开始写侦探小说——福尔摩斯系列作品。结果,柯南·道尔成了“英国侦探小说之父”,成为世界最畅销书作家之一。那些诺贝尔奖获得者,无疑都是取得杰出成就的人士,总结其成功之道,除了超凡的智力与努力之外,他们善于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不能不说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他们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把握住了关键的一条,就是根据自己的长处决定终身职业。当你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思考,对自己的兴趣以及思维、知识结构等方面的长短处有所认识后,就不妨扬长避短,按自身优势来进行职业生涯定位。如爱因斯坦的思考方式偏向直觉,他就没有选择数学而是选择更需要直觉的理论物理作为事业的主攻方向。

  在美国,有一个关于成功的寓言故事,一直被职业经理人广泛流传。这是一本取名为《飞向成功》的畅销书,作者之一便是著名心理学博士唐纳德·克里夫顿。这个寓言故事讲的是:为了像人类一样聪明,森林里的动物们开办了一所学校。学生中有小鸡、小鸭、小鸟、小兔、小山羊、小松鼠等,学校为它们开设了唱歌、跳舞、跑步、爬山和游泳5门课程。第一天上跑步课,小兔兴奋地在体育场地跑了一个来回,并自豪地说:“我能做好我天生就喜欢做的事!”而看看其他小动物,有撅着嘴的,有沉着脸的。放学后,小兔回到家对妈妈说,这个学校真棒!我太喜欢了。第二天一大早,小兔蹦蹦跳跳来到学校,上课时老师宣布,今天上游泳课。只见小鸭兴奋地一下跳进了水里,而天生恐水、不会游泳的小兔傻了眼,其他小动物更没了招儿。接下来,第三天是唱歌课,第四天是爬山课……学校里的每一天课程,小动物们总有喜欢的和不喜欢的。这个寓言故事诠释了一个通俗的哲理,那就是“不能让猪去唱歌,兔子学游泳”,要成功,小兔子就应跑步,小鸭子就该游泳,小松鼠就得爬树。我认为,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功,最主要看他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便是一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成功的重要依据。

  爱迪生说:“我最需要的,就是做一个能够尽我所能的人。尽我所能,那是‘我’的问题,不是拿破仑或林肯的所能,是尽‘我’的所能。我能够在我的生命中贡献出最好的,抑或是最坏的,能够利用我能力的10%、15%、25%,抑或90%,这对于世界,对于自己,都可以生出很多差异来。”

  人与人之间本来只有很小的差别,但这很小的差别却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巨大的差异当然决定了是成功、幸福,还是平庸、不幸,而原本很小的差异就是对自我的认知。内向者应该坚信,没有天生的外向精英,也没有注定的内向平凡。内向者没有宿命,有宿命的是那些不知进取,自甘平庸的人,只要不抛弃、不放弃,未来将无限美好。

  胡邓法则

  内向者要多给自己做点心理暗示的“心灵体操”——想象自己会赢、会成功,想象成功之后带来的喜悦与动力,转移一些消极的想法。通过训练,相信自己不久就会有变化,努力之后能够拥有自信;另外,要仔细想想如何经营自己的长处,让它们不断“成长”、“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