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群侠传3攻略武当:张春玉:回应“华文教育 不只是教育华文”的疑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5:50:33
   张春玉

  仔细拜读了《联合早报》7月7日刊登的艾东先生“华文教育、不只是教育华文”一文,也反复读了文章所说的那位中二孩子的文字,尽量通过艾先生的转述,将其在脑海中敷衍成较为完整的文章。的确,无论是电子邮件中探讨问题的切入点,还是作文中小作者对赋予生命的音乐满怀激情的描写,甚至孩子幼小的心灵所流露出来了颇具魏晋风骨的人生感悟,无不让我觉得,眼前这个孩子是一个爱读书、有才情、有个性的学生。

  然而,老师的评语和评分错了吗?以我在中国七年的教龄和本地十六年的教学经验来看,老师的评语和给分并没有错。

  先说电子邮件,题目要求是写信给一位因为CCA而和他的爷爷闹别扭的朋友,或许爷爷不理解CCA(课外活动)对今天的学生意味着什么,也就是说爷爷或许并不了解在今天的教育体系中CCA的重要性,而不理解孙子把很多时间投入到CCA的学习与训练中,因而隔代人之间产生了“代沟”,那么“我”现在要写信帮朋友“支招儿”。

  孩子的切入点是在沟通方式上,这个角度虽然新颖,但并不切中要害,因为“代沟”的成因是缘于祖孙俩对CCA的看法不同,而不是他们之间彼此没有耐心听对方讲话,或者话不投机,彼此无法沟通。所以,关键还是要把“支招儿”的重点,放在如何让爷爷理解CCA的重要性上,而不是仅仅在两代人应该以什么方式消弭代沟上。

  这是孩子在理解题意上出现了偏差造成的,因此老师点出“向爷爷解释课外活动是教育部规定每一位学生必选的一项活动……让长辈彻底明白教育制度下无人可避免选修课外活动”并没有错。

  再来看那篇作文,题目是《一个深深让我感动的学长》,艾先生也说“这类作文应是一篇记人记事的文章”,不错,这是一篇典型的记叙文,那么记叙文的六要素,孩子是否交代清楚了呢?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些要素不是“八股文”,这是写作的规矩,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所以,孩子的这篇颇具文采的文章,因为“不见人名,不见事例,却只见作者用自己的激情笔墨挥洒出这样一位才华横溢,隽永超凡的‘学长’”而文不切题。老师给的分数也是正确的。

  什么叫命题作文?命题作文就是大家都得按照题目的规矩来,在大家都不犯规的情况下进行公平竞争,看谁的主题深刻、立意新颖、文字流畅、有华彩,孩子虽然颇具语文功力,但很可惜,这篇文章他是犯规了。

  我同意艾先生在文末所说的:“华文教育,不只是在教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字词语句,同时还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思维习惯,价值标准,审美趣味”。但是也希望艾先生能注意,学校的华文教学,有它自己的一套教学体系、方法和评估标准,我们不能把按照要求评改作文,一概诬陷为“僵化教条、墨守陈规”,“扼杀了学生的创作灵气”。

  如果真的是出于对孩子的学习负责,就要好好教育孩子,让他一切从基本做起,学会审题、选材,布局谋篇,而不是一味纵容自己的思维,让文字跟着情感毫无拘束地流浪,肆意宣泄。这是很多自以为是的中国孩子在华文写作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需要切记。  作者是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