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笔下十大妻子:积累的十年,甚至更久--写在毕业一周年之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6:21:11
发信人: Casey (Casey), 信区: WorkLife 
标  题: 积累的十年,甚至更久--写在毕业一周年之际 
发信站: 北邮人论坛 (Sun Jun 12 22:09:33 2011), 站内 
  
最近猛然意识到,毕业已经整整一年了。这一年,经历了很多人很多事,心智和心态上也改变了不少。刚毕业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写给想跳出IT圈的北邮人》,现在回过头看看,觉得当时太轻狂了,很书生气,今年年初又写过一篇《淡定做人,靠谱做事,务实,感恩》,算是探讨了一些工作后的感悟,也有考虑不周的地方。 
      
     上述两篇文章里写到了一些关于行业、职业和人脉等方面的观点,因此,这篇文章中,我会尽量不重复以往写过的东西。 
  
现在写的这篇文章主要是想回顾一年以来自身心态上的一些变化,以及这些心态上的变化引起的行动上的变化。写此文的目的,一是算作对过去一年的一个小结;二是希望抛个砖,与朋友们探讨些问题,互助互勉;三是希望过段时间自己再看这篇文章时反省一下,同时更加认清自己。 
  
     这篇文章,我会列举一些自己遇到的事情,但有些措辞方面可能还是比较笼统,因为很多东西,不是靠文字能说清的,得加入自身的体会,希望大家多包涵。(平时上论坛不多,有朋友想探讨的话,不妨来我校内踩踩: http://www.renren.com/profile.do?id=247568656 ) 
  
我主要想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展开: 
  
一、    累积--十年甚至更久 
二、    假如再让我上一次大学 
三、    宏观和微观 
四、    心的修炼 
五、    一些杂想 
  
  
一、    累积--十年甚至更久 
  
前几周看过万科王石的一个视频,他在里面的一句话让我很有感触,这也是我这一年来体会得非常深的一点:年轻人要放下身段,抛开浮躁。 
SOHO的潘石屹也说过类似的话:谦卑的力量使我成功。 
  
     咱们的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国家的很多转型之痛都压在了咱们这代人头上,很多年轻人也都想尽快将这种痛苦转为金钱或者房产。刚步入社会的人,想有钱想有权,这个想法本身是很好的,我也很赞同,毕竟,没点儿压力如何去奋斗呢。 
  
     但是,我觉得,对于大多数人,没有十年以上的累积,谈什么都是妄想。 
  
     十年以后,我们这批人才三十出头,想想其实也还不算多老。专业知识的累积、社会关系的累积、社会阅历的累积、精神修为的累积,对于十年这个时段而言,其实才刚刚开始,这十年,是一个不断输入的过程,如果顺利的话,10-15年之后,这些输入都会有所回馈,转为输出。因此,切忌浮躁,要学会忍,学会熬。 
  
     我一从国外回来的好兄弟前两天说了一句更直白的话,我觉得特中肯。他说:这十年,就是我们装孙子的十年,十年之后,我们都要争取变成爷。 
  
     然而,这十年,也并不是一味的输入,我们在输入的过程中,也会有不断看到输出,只是输入和输出的量是正相关的。 
  
在毕业后的这一年,我自身浮浮沉沉了好几次,几乎每次都是遇到或者想到一些事情,于是乎就会变得很浮躁。在发现这份浮躁后,又会想方设法的让自己淡定下来。过了一段时间,又会因为一些更大的事情而浮躁,然后就会变得更加的淡定。 
我觉得,这是一个螺旋式的过程,每一次的 “浮躁->淡定->又浮躁->又淡定”之后,很多内在的东西都会提升,因此,我个人觉得,不要害怕浮躁,浮躁迟早都会来,关键是当它来的时候,我们怎么做。 
  
     再说说我个人的两个小故事吧,算作这一章的结尾。 
  
(1)前段时间认识了一位德隆系的创始人(名字就不方便说了,他老人家当年也是叱诧中国资本市场的风云人物),并且帮他和他现在的集团做了一回中间人。这件事也是一个朋友找到我让我帮忙,如果不是跟这位朋友一年以来的频繁相处,如果没有信任上、关系上的这份累积,我相信,这件事也落不到我头上。这类事情,我近半年还接触过几件,就不一一举例了。想说明的是,回馈很可能就在不经意的一瞬间,而却需要很长的前期累积。 
  
(2)前段时间又因为一些事情浮躁了一次,主要是关于以后职业发展方面的。我找了我们单位的一位合伙人聊了很久,他说的一句话蛮有深意的:对于你现在的情况,你越晚做这个决定,以后选择的机会也会越多。 
合伙人站的高度肯定要远高于我。我想,他的言下之意也是让我多积累些东西再做出决定,否则,现在看上去很好的机会在今后也不会有太大的发展,而且很可能毁了自己。 
  
  
二、    假如再让我上一次大学 
  
前些天看到校内一位朋友写了篇文章,大概的意思是:如果他来设计大学课程,会让学生们上哪些课。看完后,我不禁思考,如果再让我上一次大学,我会如何度过这四年呢? 
  
想了半天这个问题才意识到,想这个问题没啥意义,我还是会做大学里做过的那些事,因为,这才反映了真正的我。 
  
我也想借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下本科阶段我觉得做得最正确的四件事情: 
  
(1)用了几乎一年的时间来思考毕业后的大方向,并且在确定这个大方向后全力以赴的通过各种方法去接近它; 
  
(2)弄清了自己的特点,知道自己不擅长做什么,擅长做什么(这是有先后顺序的)。 
中国有句话:三岁看老。我越来越相信,自己的性格特点,优势劣势等等东西,都是从小就开始养成的,只是年龄越大,显现得越多。我需要做的,只是扬长避短,而种种长短早就已经根深蒂固于心中了; 
  
(3)苦练英语。虽然工作后用英语的机会已经不多,但当年练英语的过程却让我懂得了耐性的重要,同时也让我结识了各个大洲,各个国家的朋友,了解了各种不同的文化宗教等。我最交心的朋友之一也是一个美国人; 
  
(4)谈过一段恋爱。虽然这段感情无疾而终,但这依然是一段珍贵的记忆,我现在依旧认为,对方是我见过的最优秀的女孩儿之一,也希望她这辈子能幸福健康。再过几天就是她生日了,愿她生日快乐吧。 
  
  
三、    宏观和微观 
  
这个题目起得有些大了,我只是想通过这个标题来阐述我理解事物的一种方式,即:看一个东西,得从宏观的角度和细节的方面来着手,这两个方面结合才可以看到更深层次的东西,才能把握住一个事物的本源。这个有点类似于大学里讲的马克思辨证主义,不过马列太高深了,我的思考远没达到那个地步。 
  
     这是一份感悟,同时也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或者感悟没法太详细的描述,举个两个小例子,希望能和大家在这方面有所探讨。 
  
(1)前阵子研究过两家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年报,两家公司的历史沿革,营业模式都很相似,只是主营业务地域有所不同。两家公司都有很高的安全边际,报表长得也比较相似,但有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就是两家公司的应收账款。两家公司应收账款都不大,但一家公司同比增加了3倍,另一家公司则没怎么变,这个数据很小很微观,很容易被忽略,但再拓展到整个行业当中则会发现一个大的不同。这个行业的销售分为直销和渠道,或者叫 零售和批发。批发环节的下游没啥议价能力,账期几乎为零,而零售环节的下游议价能力很强,账期普遍在3个月到半年,A公司应收账款增加3倍,很明显,加大了零售环节或者叫直销的力度,一般情况下,用渠道进行销售,企业的利润往往会被剥一层皮。A公司的这个数据恰恰反映出了其管理层改变销售模式的态度和决心。数据是微观的,而数据背后反映的东西足以影响一家公司甚至一个行业的格局,这是宏观。 
  
(2) 
     去年年底的时候做过一家NASDAQ制造型企业的年审,我从两个方面来着手:一是比较复杂的会计科目,比如可转债和认股权证;二是看他们家整体的经营情况。如果把前者归为微观范畴,那么后者则稍微宏观些。分析这两个东西后,又会将他家的经营情况和行业平均水平以及可比公司对比,这样,经营状况又变成了微观,行业则是宏观。再后来,我把这个行业和整个制造业粗略的对比,那么这个行业又成了微观,制造业则变成宏观。再后来,把制造业的情况上升到拉动国家经济增长的层面,将两个可比国家(中国和印度)的经济模式拿来对比,又会发现,这种国家之间宏观的内在模式的对比可以反过头来印证两家可比公司,或者说两份报表中内在增长源泉的异同。 
  
     所以,由微观不断的推向宏观,再从宏观反过来印证微观,两者首尾相接,互相补充。 
  
     这半年我越来越觉得,很多问题最终都会归于同一个点,只是这一点有许多面,很多时候我们只能看到一个面,却忽略了大局,也有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了许多面,却无视每个面所表述的内容。 
  
  
四、    心的修炼 
  
我想分两方面来写这一章,一是本心,二是兼济天下之心。 
  
(1)本心的修炼 
  
     这里的本心,指的是精神世界或者精神食粮。这一年来用在这方面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多了,倒不是因为物质生活的此消彼长,而是觉得,人不应单单只有工作和生活,也应该有自己的一片精神乐土。在这片土地上,我才能随意的奔跑,才能做到真正的无拘无束。 
      
很热爱读书看报,花了很多钱买各种各样的书刊,读书的时候才能真正感觉到自己的精神是空明的。虽然也很喜欢去酒吧夜店KTV,但狂欢过后留下的往往是更大的空虚。物质生活的提高是应该伴随着精神世界的提升的,否则很可能失衡。 
  
我觉得,人在社会上混久了,需要找个港湾靠一靠,对我而言,书是最好的港湾之一,当然,家庭也是,朋友也是。 
  
(2)兼济天下之心的培养 
  
     可能朋友们觉得这句话挺虚的,我以前也觉得这话很不实在,但某一天,不记得因为一件什么事,突然意识到了,人活着,不应该仅仅只为了自己和周围的人,而应该把心胸放得更宽广,应该把对自己对家人对朋友的爱转化成一种对社会的大爱,虽然现在没法为社会为国家做出啥贡献,但却应把这个种子播在心底,时刻牢记回馈社会,回馈那些未曾谋面的人。我发现,周围一批四十多岁的已经在这个社会上混的很好的师长们,都有着这样的胸襟和气度。 
  
     切忌抱怨社会抱怨国家,原因有三,一、这辈子生下来就是中国人了,无论这个国家这个社会烂到什么程度,我们的心上依旧刻着“中国”两个字;二、我们没有抱怨的资格,即使再有权再有钱;三、社会本来就是不公的。初中的班主任说过一句话,我依然记得很清楚:面对一个大的环境,你要做的,不是改变它,而是接受并融入它。 
  
  
五、    一些杂想 
  
(1)在(金融)服务业或者中介行业,整合资源永远是第一要务,因此,不管在什么类型的单位,都应把它当成一项长期的事业来做。这条同理可适用于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2)没有所谓顶尖的行业,很多行业做到最后都差不多,都在同一个圈子里,关键看你能否享受中间的过程。举个例子,有个朋友,家里有人是一家国内排名前三的券商的董事,每年拿到手的钱跟我们公司中国区排名前几的一个大par差不多,他们也有过很多合作的机会,因此接触的东西也很相似,只是可能角度有些不同罢了。 
  
(3)一个人,只要一直坚持做一件事,那么,未来他取得成就将会是个大概率事件。但问题是,努力执着的人太多了,那么,最后谁会脱颖而出呢? 
     我认为,如果大多数人需要15年才能到达一个阶段,少部分人用十年就可以达到了,那么,最终胜利的会是后者,前者会在10-15年之间的时间段内被淘汰。 
     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什么人可以用十年做到其他人十五年才能做到的事呢?我觉得以下5个条件必不可少(按照重要性依次往下): 
<1>健康的身体; 
<2>够厚黑; 
<3>社会关系的积累; 
<4>能耐得住寂寞; 
<5>专业知识和技巧。 
  
(4)时刻留意身边志同道合的朋友。说得直白一些,十年或者二十年之后,是这一圈人在互相做生意,就像上面第二点里提到的那个董事和那个大par一样。同时,多向四十岁的师长请教,在这社会上混,还是得找已经有些成就的人带。 
  
(5)成功,不一定是要赚很多钱,不一定要有很高的地位。每天开开心心的,并且让周围的人也开开心心的,我觉得也不失为一种成功。 
  
(6)差异化发展/竞争 是决定一个人能爬得多高,爬得多快的重要因素之一。 
  
(7)要学会造势和借势。个人认为,三十岁以前,造势不如借势,三十岁以后看发展而定。当然,这两者要同时累积,只是时间点不同,侧重点也不同。 
  
(8)对周围的人要以诚相待。交朋友,首先想到的应该是给予和付出,而不是索取和回报。 
  
  
最后和朋友们分享三段我最近读过的比较有感触的语录吧,作为此文的结尾。 
  
(1)无为之为是豁达,大度与宽容是一种修养。 
  
(2)人生来就是受苦的,不同的是有的人受苦多一些,有的人受苦少一些。 
  
(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Casey Yu 
                                                                            2011年6月12日           
积累的十年,甚至更久--写在毕业一周年之际 舟曲重生 写在舟曲山洪泥石流灾害一周年之际 —写在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之际 人民日报:舟曲重生——写在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一周年之际 “一切始于世博会”——写在上海世博会倒计时一周年之际 写在抗日战争胜利66周年之际:历史的回望 奋进的力量 为了忘却的纪念---写在鲁迅先生逝世73周年之际 从悲壮走向豪迈的中国奇迹——写在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之际 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 ——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 功夫之王的记忆瞬间——写在李小龙逝世35周年之际 选择的时代---叶檀20110908---写在财经频道开播两周年之际 人民满意的壮丽答卷——写在汶川特大地震两周年之际 两岸携手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写在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 特殊部队的神圣使命——写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成立60周年之际 青春宿迁——写在宿迁建市十周年之际2006.9 写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作中流之砥柱 写在北京天然气管道公司成立20周年之际 征程·五年--写在农村信用社改革五周年之际 征程·五年 写在农村信用社改革五周年之际 永载世界文明史的光辉一页——写在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50周年之际 感想碎片---写在我的图书馆一周年DF 感想碎片---写在我的图书馆一周年 诗歌(原创):梦想,在春风里延伸(写在【蓝梦诗韵】建圈周年之际) - 湘会军的日志 - 网... 9.11十周年之际的“美国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