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电视剧主题曲:以讹传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20:12:31
        我们山东老家有一个风俗,“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尽管头发已长得跟艺术家似的,我也一直忍到农历二月初二,才去理了个“龙抬头”。我这样做,倒不是迷信,只是为了照顾舅舅的情绪。将心比心嘛,我如今也是做舅舅的人,如果我妹妹正月里给她女儿理发,我知道后,也会很生气的。

  近来查了一些资料,找到这个风俗的出处。据1935年版的《掖县志》卷二《风俗》篇中记载:"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体制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曰'思旧'。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嗨!原来,什么"死舅",原来正月不剃头是为了"思旧"啊。看来,以讹传讹,的确害人不浅。

  语言在使用、传播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误差,误差不断积累、重复,就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势力。这类似于物理学上所说的“蝴蝶效应”,日本的蝴蝶振一下翅膀,北美就会刮起一阵飓风。

  汉语的每一个字都有来历,对一般人来说,没必要搞清楚每个字的来历,但如果了解文字的渊源,肯定能避免好多语言错误。比如,很多人把“景阳冈”、“井冈山”误写成“景阳岗”、“井岗山”。其原因就是不知道“冈”和“岗”字的区别。“冈”是一个象形字,本身就有山的意思。“岗”字是一个“重形俗体字”,是不符合造字法的,因为“冈”字本来不需要加上“山”旁,也有山的意思。但“岗”以讹传讹保留了下来,结果造成很多人反而不敢用 “冈”了。

  汉语中有不少成语来自于一些专业术语,如果不了解这些术语的本义,很可能会误用,以至于以讹传讹。比如“压轴”这个词吧,许多人都以为是指最后一个节目,其实不然。按照《辞海》的解释,“压轴”指的“一台折子戏演出中的倒数第二个剧目。”最后一个节目,术语应该叫“大轴子”。

  汉语中最容易误用的是成语,起初有人望文生义,其他人以讹传讹,久而久之,正确的用法反而没多少人掌握了。比如, “侃侃而谈”这个成语,出自《论语》,本指从容不迫地讲话,暗含理直气壮的意思。但很多人看到这个“侃”字,以为是“侃大山”的意思,就把“侃侃而谈”当作“很能侃”来用了。久而久之,以讹传讹,不管什么人在什么场合,都“侃侃而谈”起来。说起这个词,顺便表扬一下《南方周末》。《南方周末》去年头版曾有一篇文章《襄樊官场》,提到一孙姓官员不重视文物保护,被媒体曝光,随后文章中写道:“不久,中央某大报就受托发表了一篇报道,称襄樊市历来重视文物保护,其中孙在报纸上侃侃而谈,只有成绩,没有过错。”这个成语用得十分准确!如果记者们都这样写文章,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以讹传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