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无双2霸者篇药王谷:汉高祖的“蓝歌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0:53:47

汉高祖的“蓝歌会”

丁启阵

 

据报道,红歌运动掀起者有个理论:红歌可以唱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在我看来,这理论真的是非常新颖。因为,我读古书得来的知识正好与此相反:唱歌一事,无关民族生死,无关政权存亡,无关国家兴衰。

证据是:中国历史上两个最强大的帝国王朝,汉朝和唐朝,它们的开创者,一个以实际行动证明,大唱蓝调歌曲,丝毫无损于王朝的长久兴盛。另一个,明确地从理论上阐述,唱什么歌跟国家兴衰王朝存亡没有关系,有关系的是人心的悲喜向背。前者是汉高祖刘邦,后者是唐太宗李世民。刘邦开出200多年(加上东汉则有400多年)的天汉基业,李世民开出280多年的大唐基业。而且,这两人开创的王朝,都是当时世界上强大到莫与争锋、富庶到万国来朝的帝国。

唐太宗的理论,我已经在多篇文字中说到过了,这里不再重复。这里要说一说的是,刘邦大唱忧伤歌曲的情况。参照今天的“红歌会”,姑且称之为“蓝歌会”。

根据文献记载,刘邦的蓝歌会,前后举行过三次。

第一次在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地点是垓下(在今天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刘邦的汉军把项羽的楚军围困在垓下,四面唱起楚歌。所谓“楚歌”,据东汉著名学者应劭说,就是《鸡鸣歌》。《鸡鸣歌》大约是指一种民歌曲调形式,当时汉军所唱的楚歌,具体歌词已经不得而知。但是,从项羽听后的反应——以为汉军已经尽得楚地、不敢恋战以至于兵败如山倒等情节——看,那很可能是楚人思念家乡的歌曲。众所周知,四面楚歌引出的项羽的绝唱《垓下歌》及其宠姬虞姬的和歌,是英雄末路、美人绝望之际,无比忧伤的歌曲。

第二次在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也就是刘邦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地点是他老家沛县的沛宫。当年十月,刘邦亲帅大军在会甄击败谋反的淮南王黥布。班师回朝,路过沛县时,刘邦心生感慨,写了首被后人称为《大风歌》的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诗写成后,在当地找了120个会唱歌的人,让人教会他们唱这首歌。然后,在招待父老乡亲的宴会上演唱。表面上看,这首歌是表现刘邦战争取胜、衣锦还乡的得意之情。但实际上,更多更深沉的感情是开国帝王独有的忧虑:得到天下之后,却没有可以信赖的勇士替他守卫四方。

第三次也在汉高祖十二年,地点是长安城未央宫。刘邦晚年宠爱戚夫人,屡次欲废刘盈太子(即日后的汉惠帝),另立戚夫人所生赵王如意。打败黥布之后,回到长安,刘邦身体每况愈下,这个念头就更加迫切。一次宫廷宴会上,太子刘惠在旁侍立,均已年过八十、德高望重的商山四皓(因其须眉皆白而得名)跟随在刘盈身后。祝酒过后,四人离去。刘邦一边目送他们离去,一边叫过戚夫人,指着他们背影对戚夫人说:“我一直想换掉太子。但是,那四个人辅助他,他羽毛已经丰满,动不了了。”戚夫人听罢,立即痛哭流涕。刘邦让她跳起楚舞,他自己唱起歌来:“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无可奈何的情怀,溢满字里行间。刘邦驾崩之后,赵王如意和戚夫人先后惨遭吕后毒手。我想,彼时彼刻的刘邦是有所预料的。因此,他内心的痛苦,一定是很深沉的。

跟今天红歌会不同的是,刘邦的三次蓝歌会,除了第一次是唱楚地(包括吴地)民歌之外,后两次都不是唱老歌,而是唱他自己即兴创作的新歌。我不认为,刘邦的胜利,是因为他的蓝歌会。四面楚歌,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动摇项羽军心的作用,但一定不是他打赢楚汉战争的法宝。同时可以肯定,《大风歌》、《鸿鹄歌》,刘邦的这两次蓝歌会,也没有唱衰他的大汉王朝的基业。

《葛天氏之歌》的“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司马相如《上林赋》),大约是赋家的一种夸张说法;即使属实,似乎也没有迹象表明,葛天氏凭藉这种类似今天红歌风格的歌曲,开创出了多么伟大的时代。

不论是红歌蓝歌,歌曲只是歌曲。藉以表现一下喜怒哀乐之情,调节一时心情,娱乐一下,以示庆祝,乃至隆重庆祝,都是没有问题的。假如上纲上线,把它当作救国振族的金方良药,恐怕就太脱离实际,过于一厢情愿了。

                                                  2011-7-5

分享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