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传奇:产经纵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5:57:17
低产改造成效好 石竹笋干富林农
发布时间:2007-08-27 09:06:29 访问次数:150 次 浏览字体:打印本页
天坪石笋干因产自淳安瑶山天坪村而得名。瑶山乡天坪村座落在淳安县昱岭山脉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上,终年有一半时间笼罩在云雾中,年有效积温较低,昼夜温差大。天坪村拥有天然石竹林2000余亩,盛产石竹笋。采用传统的生产工艺及制作技术制成的石竹笋干,具有独特的清香品质,石竹笋干肉质厚、味美、纯正,是不可多得的纯天然有机食品,在清朝就已负有盛名,1999年,林峰牌天坪石笋干被杭州市政府评为金奖。
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培管技术,管理粗放,甚至只采收不培管,加上石竹笋干的加工工艺陈旧落后,产品的品牌意识淡薄,天坪石笋干单产每公顷只有45公斤左右,销售价每公斤也仅为10元,石竹林的经济效益很低。天坪村虽拥有丰富的石竹林资源,但仍摆脱不了贫困落后的现状。天坪村是淳安县有名的贫困村,199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518元,比全县平均1606元要低1088元。
针对上述状况,天坪村在县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于1998年邀请有关科技人员上山下村,探索石竹林的高产途径,并组织落实高产攻关,同时,改进石竹笋干的加工工艺和制作方法,设计新的产品包装,打响天坪石竹笋干的纯天然有机农产品的品牌,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
首先是深挖垦抚,清理竹园。在每年的4~5月石竹笋采收后,对石竹林进行一次深挖铲抚,清除石竹林中的杂草;10月中旬,清理竹园,砍去竹林中的杂灌和二年生以上的老竹、小竹及劣竹,每公顷留母竹9000~1.2万株,再结合铲抚一遍,做到土松无杂草、杂木。
其次是增施肥料。为探索石竹林的低改技术,提高石竹林的产笋量,根据天坪村土壤特性和土壤养分含量,有关部门特配制了石竹林专用配方肥,据试验,施用专用配方肥的石竹林其产笋干量为每公顷939公斤,是未施用专用配方肥的12.5倍。每年一般施冬肥和催笋肥二次,第一次作为冬肥,在11月结合竹林铲抚后,撒施石竹专用肥450~600公斤/公顷。第二次作为催笋肥,在次年的2月底,撒施石竹专用肥450公斤/公顷。
再次是增加客土,割草铺园。如条件允许,给石竹林每年增加一些客土,以增加竹林土层厚度,同时进行割草铺园,增加竹园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保温保湿能力,从而改良土壤,提高石竹笋产量。另外,改拔笋为挖笋,以提高石竹笋的加工品质。在石笋干的制作工艺和制作方法上也进行了科学的规范。采收石竹笋时一般长度控制在25厘米以内,做到分批分期采收,确保石竹笋长度一致,大小均匀。做到当天采收当天剥壳当天烧煮,最长不超过12小时,不留残壳。烧煮时锅内不放水,每50公斤石竹笋放盐1.5公斤,放一批笋撒一层盐,煮至锅底残留少量水时即可,然后退火焖煨。锅内残留盐水不可再利用,从开始煮笋到出锅,时间控制在4~5小时。将烧煮好的笋干坯理直,焙烘至2~3成干时,再用压扁工具压扁,重新用木炭火焙烘,直到干燥为止。这样制作出来的石竹笋干,长度一般在15~17厘米,笋干颜色呈金黄色,外表无盐粉。装入专用食品袋密封包装后,再装入礼品盒出售。
天坪村经过一系列的技术改进,石竹笋干单产从1997年的每公顷45~75公斤左右提高到2001年的525~645公斤,至今年稳定在612公斤。加工工艺改革后,单价从1997年的每公斤5元提高到2003年的每公斤26元,今年又上升至每公斤36元。低产竹林经改造后,单产提高10倍,产值增加25倍,石竹林低改的成效十分显著。昔日野生为主、管理粗放的低产石竹林,如今成为天坪村脱贫致富的新兴产业,小小的石竹笋干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摇钱树”。2003年度天坪村农民人均收入增至2312元,是低改前的近4.5倍,缩短了和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差距,一个贫困的小山村,终于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目前,天坪村林农发展石竹林、加强石竹林培管的积极性很高,近二年新发展了石竹林近千亩,初步形成了石竹笋干的产业化经营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