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手机电池卫士:[实践智慧]浅谈上高桥中学的现状与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37:33
[实践智慧]浅谈上高桥中学的现状与发展作者:刘华猛 发布日期:2009-07-2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党和政府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教育经费的大量投入,各级各类学校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师资在得到加强,条件在逐步改善,规模越办越大。这些都着实令人高兴,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所企盼的。在这喜人的形势面前,虽说教育要均衡发展,但我们也必须看到一些偏远地区的小型农村中学却越来越显现出其办学的艰辛,发展的困难。特别是在师资、生源和办学条件等几个方面都成为制约小型农村中学发展的瓶颈。学校2008年春季学期学生362名,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11名,开设七个班级。教师4月16前为20名,后为19名,回、汉食堂各一个,男、女住校生公主幢楼。7月借出一位教师到大关县人民政府工作,2008年秋季学期学生423名,开设9个班级,因教师和教室原因,合并为7个班级, 教师10月前为19名,现为26名,借进一位教师,招考五位特岗教师,康复一位教师。教师全员上课。二00八年聘请保卫一名,宿管员一名。学校有教学楼一栋,综合楼一栋,, 综合楼有教室14间,正在设置实验室3间、仪器室和行政办公室及图书室各一间。但学校实验桌在雪灾中已受损,学校仅有1463册图书。“农远工程”专用教室两间,配备多媒体课桌凳66套,现学校已正常使用,办公计算机机三台,复印机等教学设备已具备。有学生宿舍楼和汉族学生食堂、修建的回族学生食堂接近竣工,有一个准篮球场、两个乒乓球台及准单双杠,现已修建了一条跑道。学校仅有一幢学生宿舍楼,共12间宿舍,调出教室一间作为女生宿舍,购置学生床80张。男女生一直共住一幢宿舍楼,现居住303名学生,男生203名,女生100名,且无卫生间,给学生生活、工作带来不便,安全隐患较大,学校管理也成困难。作为这样一所农村中学的校长,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自然引发个人内心的忧与思。
     
            一、师资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动力,没有一支“善战”的教师队伍,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将都成为空话。可我校师资队伍的状况如何呢?26名教师,从年龄结构上看,年轻化;从住址上看,家在本地农村的占四个;从学历上看,专科15人,本科11人,学历明显偏高;从能力上看,教师有热情,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有工作激情,但又缺乏相应经验, 求平持稳,缺乏创意;从心理上看,外系统或者本系统社会各界多我们一直就有看法,。无形中教师则“身在曹营心在汉”向往着城镇的学校的条件和私立学校优厚的待遇或者公务员等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农村中学条件差,新教师、好教师不愿来,来了也留不住。这样一支教师队伍,维持学校生存都很难,当然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二、生源
     
          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学校的生命力。任何一所学校缺少学生或学生素质偏低就难有旺盛的生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中学的生源也显示出了新特点。
     
          其一是生源不足。我校地处农村,招生范围地广人稀,经济比不上城镇发达,居住比不上城镇集中,学校生源显得不足。我校每年招生两百多人,招生来源本身就不足,再加上部分家长、学生向往城区中学好的办学条件而千方百计地转学,因父母外出打工而到异地就读,使生源本就不足的学校生源更加紧张。
     
          其二是生源不稳。学生进校不易,留住也难。我校学生的流失历来居高不下,既有学校自身原因,也有一定的社会原因。有的学生向往城镇条件好的中学而“走”失;有的学生为家庭脱贫就业而“流”失;有的学生自认学不好,读不进,不是读书的料,对上学是一个“烦”而莫名其妙地“消”失;有的学生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将他们留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学生是人在学校,“心系”社会,到校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似读非读,老师一查即病而形成一种“溜”失。
     
      其三是生源素质偏低。众所周知的城乡差别,使进入我校的新生除了个体成绩参差不齐之外,整体水平明显偏低。比如,现在我们的部分学生是我们学校读完七年级或者八年级辍学在家代课教出来的准小学毕业生,这些也制约着农村中学的发展。
     
      其四秋季学期家庭丰收了,学生生源多一些,春季学期家庭忙于耕种,学生是劳动力之一,或者外出打工挣钱为家庭耕种成本垫支。
     
          三、办学条件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对文化教育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学校硬件设施的滞后形成矛盾,我校的办学条件依然如故,一幢三层12间教室的教学楼,一幢三间三层的综合楼。其余则为一溜一色砖木结构的平房。建筑面积严重不足。住校教师每人一间小房都不够,更谈不上“单元”了。综合楼一楼不得不用作学生宿舍。全校26名教师挤在一间教室里办公,且这样的大办公室还得兼作会议室,大型活动的活动室。微机室、电教室、实验室勉强可用。至于阶梯教室、语音室、音乐室、阅览室……就只有以后再说了。由此可见,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也制约着农村中学的发展。
     
      思
     
          智者不惑,仁者无忧,勇者不惧。上面讲到我校的发展所受到三个方面的制约,是为了说明现状,不是叫苦,更不是畏难,也不是说小型农村中学前途一片黑暗,不能发展,发展不了。作为这样条件学校的校长,如何面对现实,如何采取相应措施,如何从不利因素中找到有利于工作,有利于农村中学发展的切入点,这需要我思考,需要我探求,我认为这个切入点就是固本培源谋发展。“谋”是寻找,是探究,是计划,是打算,是措施,是策略,事在人为,同样事在人“谋”,如何“谋”?就是要固本培源。
     
           一、固本
     
           固本,就是要加强学校基本建设,给师生营造一个较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学校条件也应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同步。在今天,老讲农村穷、条件差,要师生艰苦奋斗是苍白无力的,不能让人信服。要不断更新、完善、兴建必要的设施。使学校建筑和硬件条件向城区兄弟学校看齐。有的会说这真是坐着说话不知站着说话的腰酸。谁不知道这样做?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用什么做钱?是的,经费从何而来,这就要“谋”。
     
          首先向上级反映,争取政府支持。反映学校发展的需求,反映学校安全隐患,反映师生对现代教育的渴求,争取上级支持,争取财政拨款。我们在这方面作了努力,也得到了回报,上级已把我校宿舍纳入危改项目。
     
      第二向社会呼吁,争取社会帮助。找学校毕业的精英,激发他们的爱校情结,同时对在校学生也是一种激励。找社会名流,激发他们的家乡情结,赤子情怀,为家乡教育添砖加瓦,献计献策。找与学校有往来的单位,像建筑商,工程完工后,要求帮学校修条路;像眼镜店,帮学校做个宣传橱窗等。
     
      第三,向内部挖掘,开源节流。在学校倡导节约光荣,浪费可耻,从节约一滴水,一支粉笔,一张纸,随手关灯等做起,收集废品,变废为宝,解决班费不足。近两年,我们用上面的拨款和募集的资金,解决了一些急需做的事。学生宿舍已交付使用,刮风下雨学生担惊,老师受怕已成为过去。校园道路全面硬化,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脚泥已成为历史。完善学校用电设备,规范线路走向,既安全又美观。植树种花,绿树成荫,四季飘香,环境熏陶造就人。更换教师的办公桌椅,改善师生的工作环境,使他们坐得舒适,办公开心。添置必需的文艺体育设施和器材,丰富师生的文娱体育生活。城区学校是闹中取静,我们地处农村,则静中取闹,用活动的开展留住师生的身,栓住师生的心。
     
      “酒香不怕巷子深”,“花香自有蝶飞来”。随着学校环境的改善,要求来校的教师多了,要求转校的学生少了,师生乐意来校工作、学习,学校也就活了。
     
          二、培源
     
          如果说固本是必需的话,那培源就是我们学校发展的必要。培源,就是要致力开发发展的源泉和发展的动力。学校发展需要培什么“源”?我认为师源、生源,是学校培源的重点。
     
           一培师源。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动力。培师源,就是要从精神上、业务上提高教师素质和工作能力。精神上要求教师用“五以”(即以超前的意识引领人,以渊博的学识信服人,以流利的口才吸引人,以高尚的师德带动人,以个人的魅力感染人)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用模范的榜样去激励他们,用组织的关爱去感化他们,以追求进步的思想去鼓舞他们。使他们振作精神,爱岗敬业,热爱学校,关爱学生。打造一支思想过得硬的教师队伍。
     
          首先就是要 “走出去”。让本校教师到外校外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新的好的教学方法,把外地外校先进教育教学经验与本校实际相结合,形成适合我校的教育教学方法。
     
      二是“请进来”。请外校外地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上观摩课,对上级组织的听课、说课、评课活动更是积极参与。
     
      三是形成合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以骨干教师带动其他教师,形成一种互教互学共同进步的良好教研氛围。
     
      四是强化措施。要求中青年教师要加强文化学习,凡学历不达标者,一律去参加各种形式的函授学习,学校给予相应的奖励,并同评优、评模、师德考评挂钩。
     
      五是形成学校的文化学习氛围,交流学习心得,畅谈学习体会,定期主办学习期刊。
     
      六是利用上级对农村中学的倾斜政策,引进新鲜血液,补入一定的年青的教师。总之,致力打造一支业务上叫得响的教师队伍。
     
      二是培生源。学校办学水平是通过教育质量来体现,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没有学生就没有生命力。没有良好的教育就没有优质的生源,没有优质的生源就难以形成优质的教育,两者相互依存。如何培生源?
     
      作为校长首先要有明确的办学思想——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子女,在社会是个好公民。为了做到这“三好”,还必须做到“三个”提高:提高明辨是非能力,提高适应生存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校的课程设置、时间安排和活动的组织,除了严格按上级的要求之外,也要充分体现校长的办学思想。
     
      二是要关注学校招生范围的新生生源。农村人口分散,范围广,班级学生数少,按规定的师生比所配置的教师就显得不足,加上小学教师本身素质的差异,我们就必须打破中小学教师“老死不相往来”的旧局,开展手拉手的教学活动,派教师到小学参与教研,共同打造品学双优的生源。
     
      三是要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当前日益增多的留守生,我们建立留守生档案,定期同家长沟通,点对点的心理辅导教师要动态跟踪留守生,把学校办成学生热爱、依恋的第二家庭。
     
      四是不能仅盯着学生的今天,还要关注学生明天,要一切为了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倾尽全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只要我们善于谋划,能从不利因素中找到有利于工作的切入点,并努力付诸行动,我们的学校就能发展,我们的学校就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