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坷垃给了谁:外资投行唱空中国银行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6:39:21

外资投行唱空中国银行业

来源:东方早报 2011年07月06日11:28     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究竟有多大规模目前仍未知,不过业界已基本达成共识:政府融资平台规模之大,已使中国银行体系无法靠一己之力解决。  渣打银行中国经济学家王志浩在最新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这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所欠的4万亿元到6万亿元贷款永远不会得到偿还。 
        王志浩说,最后的解决办法可能会是,中央政府承担地方政府5.7万亿元的债务,但他并未说明这个方案要多长时间才会出台。

  王志浩说,到了某个时候,中国政府将不得不介入,政府不能任由宣称数百个地方政府投资平台违约损害银行体系的传言四处散播。

  对此,瑞信经济学家陶冬强调,中国审计报告将地方层面85%的债务归为由地方政府担保或直接承担责任,这点值得注意。

  陶冬说,审计报告将这么大比例的贷款归为“政府债务”,似乎是为政府最终为潜在损失承担责任铺路。

  据渣打估算,加上非正式的贷款担保,这些投资平台共有约9万亿元的债务。中国上周的审计报告将这些实体的债务总额计为4.97万亿元,但这个数字不包括特定类型的非正式贷款。

  大多数非盈利政府平台面临的另一个担忧是,即将到期的大量债务。据审计报告显示,在提供给这些实体的全部贷款中,24%的偿还限期为今年,17%为2012年。

  虽然陶冬在中国国家审计署公布了中国地方债务数据后发表报告便表示,认为中央政府最终需要将地方政府欠银行的债务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剥离出来,并调整银行的资本结构,但陶冬同时指出,未来18个月内预计不会实施政府牵头的救助行动,因为没有迹象显示银行业有迫在眉睫的危机。不过他也说,最近的媒体报道已经暗示出政府在救助银行业方面会采取哪些初步措施。

  尽管境况黯淡,但渣打的王志浩说,此次债务危机似乎是能够挺过去的。他预计,到2015年,若经济增长率保持稳定,中国债务占经济的比例应该会缓和至45%左右。

  穆迪称中国地方债漏报3.5万亿 银行信用或转负面

  就在国家审计署上周一披露了地方政府债务审计结果后,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昨天也给出一份报告称,约有3.5万亿元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没有在国家审计署报告中提及。同时,穆迪表示,考虑到目前尚无解决该问题的明确计划,中国银行体系的信用展望可能会转为负面。

  穆迪副总裁章怡表示:“在比较6月27日国家审计署的报告与另一政府部门的报告时,我们发现国家审计署可能低估了银行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敞口,而低估金额可高达人民币3.5万亿元。”

  6月27日,国家审计署披露了地方政府债务审计结果,截至2010年底,地方政府债务总额达人民币10.72万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6.7万亿元,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2.3万亿元,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他相关债务1.7万亿元。

  基于平台贷款带来的压力,穆迪估计,中国银行体系的经济性不良贷款可能会达到总贷款的8%~12%,同时表示,中国银行体系的信用展望可能会转为负面。

  然而券商出具的报告表示平台贷“风险可控”。

  中银国际多位分析师认为,假定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在10.3万~2.3万亿之间,2010年中央财政的债务负担为6.7万亿元,中国的债务率只有45%,仍在可控范围内。

  根据中银国际的测算,单单凭借财政盈余和项目自身的盈利能力,偿还9万亿贷款需要14~15年。而且,长期的偿债能力取决于宏观经济增长以及项目的盈利能力。

  市场上亦有不乐观情绪夹杂其中,认为地方地方融资平台的不良贷款率一旦升至30%,整体不良贷款率由目前的1.16%上升到2013年的3.9%,那么上市银行2013年的净利润较2010年将下降55%。(每日经济新闻)

  叶檀:地方债务被低估 中国银行业二度危机

  本轮风险主要是债务风险,从欧洲到美国概莫能外。在经济下行周期,泡沫崩溃下的债务危机将带来资产负债表恶化,导致央行不得不维持低利率;反过来,过多的货币流动性将带来巨大的资产泡沫。

  国家统计局公布地方政府10.7万亿元的负债后,有关人士对这一数据提出了质疑,央行与银监会的数据被认为更接近于地方负债事实。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称,在对中国国家审计署和银监会的估算数据进行对比之后,发现3.5万亿元人民币的地方债务。而尹中卿先生认为,原因主要是因为审计署与央行等部门的统计口径不同。审计署在审计时对具备条件的融资平台才纳入融资平台公司的范围,一些比较小的平台,或不符合审计标准的平台,就未计算在内。一些地方故意隐藏的融资平台,如果找不到蛛丝马迹,也难以列入审计范围。而央行和银监会在调查中,把所有发生过借贷行为的地方机构,不管是以公司的名义还是以单位的名义,不管债务数额大小、举债次数,只要发生过借贷行为,都纳入投融资平台公司的统计范围之内。由于央行和银监会是根据每一笔贷款统计得出来的,因而数据有一定的科学性,也更接近实际情况。

  此次地方债务的或有坏账率可能远远超过以往银行不良贷款的规模,考虑到银行不良贷款主要由银行间接融资,因此,中国银行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所受的负面冲击远未过去。这是银行业盲目迷信地方政府、大项目信用的结果,也是在信贷领域行政干预从未根绝的结果,更是中国银行业未能建立正确的激励机制的结果。

  表面上,此次银行风险与2003年银行改革上市之前的危机不同,实际本质相同,即通过行政调控之手进入了低效项目,银行成为成本的主要承担者。考虑到主要商业银行已经上市,投资者将成为银行成本的部分承担者。

  此次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最坏的做法是,重新运用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坏账或者长期挂账的方法,这相当于变相鼓励银行与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此举将极大地恶化中国金融行业的商业生态,未来债务危机将层出不穷。此举还是财富劫掠,在坏账剥离后,通过长期通胀,将地方政府的坏账转嫁到全体国民身上。

  银行的风险只有用市场方式才能解决,并且最大限度地将风险控制在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范围之内。银监会等部门对地方债务进行拆包分解,可以视作市场化解决的先兆。通过拆包分解,银行对各个投融资平台和项目进行了二次尽责调查,对于地方投融资平台的信用心中有数,对于各投资项目的风险也有了大致的估算。银行对于贷款项目的收益与抵押资产的价值心中有数,可以在获得收益的同时,以高估值时期的资产变现作为弥补的手段。

  银行之所以需要在重新尽责调查的基础上,与地方投融资平台签订契约,是因为后金融危机救急时期的4万亿元与常态不可同日而语,资产的估值水平截然不同,必须进行重新定价。为解决负债,主要办法是将地方投融资平台项目的收益纳入银行补偿范围;对于投融资用于抵押的资产进行估算,以最大程度地保证风险敞口不再扩大。

  如果地方国资能够得到高效运营,只要得到有效控制,那么即便地方债务总量达到14万亿元,也不足以动摇根本。

  来看证券市场的大宗交易。上半年为600多亿元人民币,全年应该突破千亿。有业内人士披露,这与地方国资通过减持部分国企上市公司股权,紧急应付地方债务清理中出现的危机情况有关。地方国资总量十几万亿,仅上海一地2009年年底就突破了1.25万亿元,并且在证券化的过程中获得越来越多的溢价。

  地方国资的证券化溢价必须首先用于偿债,而不是进行在赖账基础上的保值增值。不仅国资证券化,国资直接出售同样是解决地方债务危机的好办法,偿债需要的是项目的造血机制,当一个低效的公司通过出售获得更高的估值,有更高效的产出时,不仅可以解决债务危机,更能够在解决债务的过程中,让资产找到符合市场需要的企业家。

  地方债务不应被低估,不应被小视,但地方债务并非无路可走,只要银行与国资都能走上市场之路,只要政府不通过不良资产管理公司有意转嫁坏账,通过证券市场掠夺投资者利益,那么,中国的地方债务危机就能够刺激地方政府的市场化改革。是好事,而不是坏事。(每日经济新闻) 

  社保基金减持银行H股 在港引发跟风卖盘

  上海证券报 记者 时娜

  被香港投资者当成风向标的社保基金近来连续减持银行H股,在港引发跟风卖盘,昨日银行H股几乎全线尽墨,港股沽空榜前列充斥着中资银行股的身影,其他基金公司也加入了抛售银行H股的行列。

  再减工行3500万股H股

  港交所最新股权披露信息显示,继6月14日减持中国银行1459.8万股H股后,社保基金6月份第二度出手,6月28日减持工商银行3500万股H股,套现2.06亿港元。此前,社保基金还于今年的1月份和3月份,分别减持3000万中行H股及4010万股工行H股,今年的四度操作,社保基金共在银行H股上套现6.33亿港元。

  社保基金6月份的两度减持也在市场上引发了跟风响应。昨日银行H股成为投资者卖空和抛售的主要对象。在港股沽空榜上,建设银行名列首位,沽空额达2.75亿港元,占港股当日总沽空额的6.77%;农业银行与工商银行则分别位居第三和第七位。而沽空和抛售打击下,除中信银行外,在香港上市的银行H股昨日全线走低,其中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及民生银行的跌幅超过1%。

  此外,昨日收市后港交所披露的股权资料显示,紧随社保基金,基金公司联博昨日披露,于6月30日减持重庆农村商业银行595.1万H股,套现2717万港元。

  银行H股短期走势不佳

  国泰君安(香港)银行业分析师李伟认为,社保基金在国家审计署披露了地方政府债务审计结果的次日选择减持,反映了其对银行类H股短期走势的不看好。他认为,投资者的担忧情绪并未缓解,银行H股短期走出像样行情的几率较低。

  国家审计署6月27日披露,截至2010 年末,各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额为10.7万亿人民币,其中8.47万亿是银行贷款,低于央行之前披露的数据14.4万亿人民币。但是,审计结果通报不久,媒体相继爆出一些偏负面的消息。而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昨日发布报告称,中资银行不良资款潜在规模或接近压力情景,中国银行体系信用展望可能转为负面。

  李伟认为,机构对于银行H股本来就处于“低配”状态,但由于派息高,很多散户依然是中资银行股的“铁杆粉丝”,媒体和大行对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的渲染很容易使散户的担忧情绪放大,而社保基金最新披露的减持报告将更加剧这一恐慌。

  减持或与战略调整有关

  但是,也有分析人士认为,社保基金的持续减持或是因为其战略调整所致,并非完全因为不看好中资银行股短期走势。

  有香港私募基金经理称,社保基金理事长戴相龙去年7月曾在香港表示,将逐渐提高对外投资比例,而私募股权投资可能会成为未来社保基金境外投资的主要方向,不排除其从股票市场套现部分资金转投PE市场。 (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