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铁板桥功:"想得到的都得到了"之后:成功人士的生命困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3:30:28
成功,是无数人的梦,但成功之后的人生,又是什么样子呢?“他们空虚、孤独、无聊、焦虑……”广州朴实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的首席培训师舒俊琳描述一些成功人士的生活说,“感觉就像生活在地狱当中。”

 

 

但是,这并非必然是一种生命的倒退,相反,这是生命中需要进一步提升的前兆。

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一、性、饮食等生理的需要;二、安全的需要;三、归属的需要;四、尊重的需要;五、自我实现的需要。

舒俊琳说,多数成功人士前四层需要得到了满足,这四层的内容很难让他们再满足,这是他们“空虚、孤独、无聊和焦虑”的最重要原因,因为“想得到的都得到了”。接下来,他们应向自我实现的层次发展,那是解决成功人士的“后成功时代人生困惑”的唯一良方。

但是,在迈向自我实现之路时,成功人士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断裂:要走向成功,他们掌握的人生规则———如权力、控制与征服等是外在的;要走向自我实现之路,他们必须掌握内在的规则。然而,因为外在方面太成功了,成功人士经常忽略内在规则的重要性。他们容易以为,自己既然已经站到社会的巅峰,他们掌握的人生规则就是最正确的,甚至唯一有效的钥匙。

怎么处理后成功时代的这个断裂,是成功人士走向自我实现之路的关键问题。

“人生有三个命题:与自己的关系、与亲人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东莞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企业家胡先生(本版中的成功人士均为化名,并且,为尊重文中人物的隐私,也改变了他们的一些身份细节,请勿对号入座)对记者说:“比起普通人来,成功人士只是比较好地解决了一个命题———与社会的关系。他们只是拥有了更多的社会资源。如果他们以为,自己解决了人生的所有命题,那么,他们就会忽略到另外两个命题,并因此遭遇到很多麻烦。”

曾拥有两个加工厂、一个IT公司的胡先生概括说,在他认识的多名富翁中,让他羡慕的一个都没有,因为他们几乎都被共同的四个问题所困扰:

1.空虚。以前,他们最在乎成功。现在,他们成功了。结果,人生反而失去了方向,“最想要的都得到了,还追求什么呢?”

2.孤独。金钱给亲密关系造成巨大冲击,很多人处理不好这个难题。而且,成功后,他们对人际关系的信任度急剧下降,无法分辨亲朋好友是在乎他们自己,还是在乎他们所拥有的财富。结果,他们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朋友关系都变了味,从而失去了亲密关系对一个人最为重要的感情支持。

3.恐惧。胡先生所认识的亿万富翁里,多有“原罪”———他们钻过法律的空子。他们担心靠山不知什么时候倒下,担心自己的财富被剥夺。

4.焦虑。吃喝玩乐等等带来的快乐享受够了,不能再满足他们。要么,他们寻找极端的刺激,譬如吸毒,譬如比赛包情人,譬如赌博。要么,他们感受到内心的自我实现的冲动,但是,对于习惯了外在评价系统的他们,要找到自我实现的突破口并不容易。于是,他们常被莫名的焦虑所困扰。文/记者武志红

困扰中国亿万富翁们的五种负性情绪

①抑郁:“对什么都没兴趣”

31岁的四川老板张力拥有三个工厂,主要生产服装和鞋子,经营状况良好,估计拥有数千万身家,是典型的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

但是,一个多月前,张力却走进了向日葵心理咨询中心,他对咨询师胡慎之说,他现在不知道活着是为了什么,他好像对什么都丧失了兴趣。甚至,他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来看心理医生,“可能,我只是想找一个人说说话吧。”

张力出生在四川一个农村,下面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家境贫寒,小学三年级时家里一时凑不起学费令他险些辍学。他不爱学习,从小就立下志向“一定要挣很多很多钱,让人们瞧瞧。”因为这个志向,初中毕业后,张力就来到了珠三角打拼。和他一起出来的还有几个伙伴,但张力从不和他们联系,他也不回家,因为他的目标是“等我挣到第一个100万后,我再找到他们好好款待一下。”

四年后,年仅21岁的张力如愿以偿地挣到了第一个100万,他“衣锦还乡”,在生日那一天请村里的父老乡亲看了一场美国大片,还摆了村里人从来没有见过的盛宴款待每一个愿意来的人,“大约花了几万块吧,以前从没人给我过生日,这是这辈子第一次过生日。”

早已是千万富翁的张力对生活要求很低。住的,是一栋两室的房子;吃的,他不讲究,吃一顿妈妈做的咸菜泡饭就很满足了;穿的,没有一件是名牌;行的,是一辆20多万的轿车。

张力的女朋友小琴也是老乡,小他两岁,自从10年前来广州两个人就一直在一起。张力说,他从未背叛过女友,但她倒是常令他伤心。小琴贪图享受,爱玩,和别的男人发生过性关系,但每次都主动向张力认错,所以张力都原谅了她。

对亲人,对女友,张力好得没得说。唯有对父亲,张力很抵制。他拒绝让父亲来广州,而是让父亲一个人孤独地待在家里,每个月给他寄500元的生活费,这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九牛之一毛”。

成功后的感觉很快乐吗?张力根本感受不到,相反,“事业越来越大,我却越来越小”。他解释说,“小”就是“渺小”的意思。他觉得自己越来越没用,“挣这么多钱有什么意思呢?”在这种自我怀疑中,他的情绪也越来越低落。

2002年,强烈的抑郁情绪袭击了张力,他不出门,不和任何人联系。持续一个月后,他的情绪又好转过来。但从此以后,每隔一段时间,抑郁就会复发一次。现在频率越来越频繁,每两三个月就会重复一次。就在看心理医生前不久,他把自己关了整整一个星期,不出门,不接电话,不和妈妈说话。

胡医生说,张力是典型的抑郁症,他的情绪全是灰色的,没一点亮色,什么都唤不起他的兴趣。他曾去澳门赌博,想让赌桌上的大起大落考验一下自己的承受能力,结果发现,自己一点都不在乎赢多少输多少。发现这一点后,张力对赌博也失去了兴趣。

胡医生形容说:“他的镇定、从容与冷漠就仿佛是沙漠,而且是没有一丝风的沙漠。”

②失落:我从没为自己活过

“成功人士最后常发现,”舒俊琳说,“成功并不是他们想要的生活,这一点令他们很失落。”

王芳今年40岁,是广州附近某市“呼风唤雨”的人物。她最早做过一家五星级酒店的总经理,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她进军暴利的房地产业,聚敛了大量财富,资产早已过亿。

但是,她对舒俊琳说,这种整日花天酒地的生活“根本就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几年前,她就开始想,“我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从来都没有为自己而活过,一辈子都是为父母、老公、孩子和员工而活。”

王芳说,她乐意为任何人着想,她的下属总是对她交口称赞,说很难会遇到她这样的老板。她也极力地维持家庭与工作的平衡。但是,这个平衡还是被打破了。两年前,因为受不了太太比自己强,丈夫提出了离婚。离婚后,分了她不少财产的前夫很快找到了比她更年轻漂亮的夫人。

这对王芳的刺激很大。从此,王芳陷入了对男人的极度不信任,虽然有不少追求者,但她总怀疑他们是为了她的财富,而不是为了她的人,所以没有接受过任何人。“一个人的日子也挺好。”王芳经常自我安慰说。

既然成功“根本就不是我想要的生活”,那么她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呢?王芳的回答是,譬如开一家花店、书店或干洗店什么的,可以维持生活,又很轻松,而且不会因为太强势惹得老公受不了闹离婚。

③抱怨:家里究竟怎么了

女人成功了,丈夫受不了。丈夫成功了,也容易抱怨妻子“跟不上形势”。罗刚和罗太太就是这种情形。

罗刚现在是广东一家集团公司老总,年仅42岁,已拥有数亿资产。

年轻时,罗氏夫妇堪称珠联璧合,罗刚是哈佛大学毕业生,罗太太则是北京大学的双学士,以前在国务院某部门工作。十年前,自从罗刚的事业急剧发展后,罗太太放弃了在国务院令人艳羡的工作,做起了家庭主妇,专心相夫教子。并且,因为从北方来到南方,又没有什么交际,罗太太的社会圈子日益狭窄,最后丈夫和儿子就成了她的一切。她不仅对丈夫看得很严,对儿子的教育也非常严格。

但现在,两个人的关系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罗刚的事业如日中天,经常和国内外最有名的大公司合作,也经常出席高层的会议。这个时候,罗刚觉得,妻子的形象和气质已经配不上跟他出入这些场合了。罗太太意识到了罗刚的变化,反应非常激烈,因为她觉得自己为罗刚付出了一切,他现在居然忘恩负义。

这种局面也不只是他们两个人造成的。日益成功的罗刚成了家人争夺的对象。他的父母想控制他,看到儿子越来越成功,“母以子贵”,婆婆的霸气越来越足,对罗太太越来越挑剔。并且,罗刚的兄弟姐妹和亲戚也加入了这场战争,罗太太在家里感到越来越受排挤,越来越孤独。

不过,罗太太也有自己的支持者:儿子罗甫。婆婆控制丈夫,有点天经地义,她这个做妈妈的控制儿子,也是天经地义。她对儿子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但罗甫14岁了,进入了心理上的叛逆期,越来越不听妈妈的话,罗太太只好再次加入到对罗刚的争夺战中,而这个豪门的冲突也日益强烈。

德国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说,孩子是家庭的保护神,如果家庭失去平衡,孩子会“牺牲自己”来保持家庭的平衡。罗家的关系越来越混乱,而罗甫开始“牺牲自己”。一天,他突然失明,但去医院又检查不出任何问题,最后心理医生诊断说,这是癔病,是罗甫的潜意识“不想看到家庭冲突”。心理医生假装打了一针特效药,实际上只是生理盐水,把“失明”治好了。但最近,罗甫又几次喊肚子疼,而且在床上疼得死去活来,浑身冒汗,但医院又是检查不出任何问题来,去心理医生那里,又被诊断为癔病。肚子疼又被“特效药”治好了,但心理医生警告说,如果他们的家庭关系不改善,这个孩子会发展出新的癔病来。

这个孩子成了家庭的保护神,现在,全家人不再围绕着罗刚转,而把注意力转移到罗甫身上来。

④恐惧:担心被剥夺财产

恐惧也是中国成功人士,尤其是那些亿万富翁们常见的情绪陷阱。按照马斯洛的理论,中国富翁们的生理需要、归属需要和尊重需要都得到了满足,但安全需要却比较匮乏。

他们首先担心露富。譬如王芳,尽管有上亿身家,但她不敢买喜欢的女性跑车,不敢买喜欢的名表,不敢穿名牌。之所以这样做,不是节俭,而是担心家里人被人绑架。她的一个朋友,小孩曾被人绑架,赎了巨金,但好在保住了孩子的性命。

其次,他们担心财产被剥夺。胡先生说,如果他的事业想再上一层楼,他就必须寻找一个靠山,但这相当于把自己的命运和自由交给对方,所以,他绝对不会这么干。然而,就他知道的一些亿万富翁,他们的“第一桶金”不清白,这样的富翁是不敢见阳光的。他们非常担心靠山万一倒塌,自己的非法财产也会被剥夺。

再次,中国目前也存在着一些无序竞争,其中发挥作用的不全是市场规律,潜规则发挥着重大作用,他们很担心自己被潜规则玩垮。胡先生说,某市一个房地产商,赚了数亿。该市政府想开发一个比较荒僻的区,指令他去投资,他不乐意但又不敢抗命,只好贷了几十亿去投资。贷款的利息不低,压力极大,虽然市政府保证说,这个区一定会繁荣起来,他的房产一定会卖得很火,但他心里一点底都没有,非常担忧自己竹篮打水一场空。

⑤内疚:“我是不是罪人”

舒俊琳说,内疚也是中国富人的一种常见心理。在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他们的钱如果来得不清白,他们尽管不公开说,心中也会深知这一点,知道自己是“掠夺者”、“小偷”,所以会有内疚,“这是部分富人的原罪。”

有了恐惧和内疚怎么办?舒俊琳说,精神境界高一些的转向了宗教信仰,低一些的就变成了迷信。促成他们这样做的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们觉得不是自己靠自己发展起来的,“有那么多机遇,有那么多运气,是不是有冥冥之中的力量?”

譬如,在福建的一个佛学会上,舒俊琳看到,两个非常有名的男性富豪在那个会上做清洁工,扫地洗碗刷盘子。他们以为,这样做是一种赎罪。

解决之道:走向自我实现之路

生命中的三个命题需要不同的规则:与社会的关系,发挥作用的是权力规则;与亲人的关系,发挥作用的是珍惜规则;与自我的关系,发挥作用的是自我实现的规则。

舒俊琳说,成功人士只是有效地解决了生命中的一个命题,要想解决生命的另两个命题,达成一个和谐、平衡而充盈的人生,他们必须去学习,而不要认为,自己是成功人士,自己在各方面都是对的

一、亲密关系,学习珍惜

亲密关系的混乱是富豪们的一大难题,胡先生说,亲子关系和两性关系是让富翁们最头疼的问题。

14岁的罗甫用癔病暂时保住了罗氏夫妇的婚姻。但他和舒俊琳都表示,40多岁的成功男人“换夫人”几乎成了一个定律,他们认识的这个年龄段的多半成功男人离了婚。

如果僵持着不离婚,很多富翁会“包二奶”,作为报复,他们的太太会去养“小白脸”,而丈夫对此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似乎成了一种默契。

“金钱挑战了亲密关系,”舒俊琳说,“令他们根本不懂得珍惜。”

一个上海的富翁,他在广州某贵族学校读高中的儿子因为和女朋友分手威胁要自杀。他和太太专程从上海飞过来,希望舒俊琳给他们的儿子做一次个人心理咨询。

但是,刚一开口,他们就说“我们很忙”,希望舒俊琳能快点解决儿子的问题,“钱不是问题”。他们的注意力仍然集中在工作上,他们觉得这是事业中的一个小插曲。他多花点钱,心理医生多用点心,就可以把问题解决。

舒俊琳说,他对这种态度很不满,故意晾了他们一小时,再去理他们。

他说,成功人士的这种态度,他见得太多了。他们总觉得,这种事件是一个偶然,从来没有想过,这里面有必然性。他们以为,有了钱就可以赢取一切,他们给孩子提供了好学校、好条件,现在还花一个小时1600元的费用为儿子请了好的心理医生,他还有什么好挑剔的。

“但是,”舒俊琳说,“他们就是不明白,孩子缺的是爱。我给他们讲爱,讲珍惜,他们不明白,最后总是回到一个公式上:爱=钱。”

放下控制欲望

舒俊琳说,富翁的一个共性是对亲密关系的信任度很低。富翁们会怀疑,身边的亲朋好友“到底是爱我这个人,还是爱我这些东西”。

结果,夫妻间出现隔膜,友谊变了味道。多数富翁非常寂寞,但他们又和普通人一样需要值得信任的人际关系。

他发现,一旦这些富翁发现有人只把他们当成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富翁来看待,与他们人格上平起并坐,既不艳羡他们,又不敌视他们,他们就很容易会对这个人产生强烈的依赖,愿意为这个人做巨大的付出。

然而,舒俊琳说,成功人士很“我执”,意思即现在流行的一句话“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他们对自己掌握的以控制为核心的权力规则很自得,而且这个权力观必然会令他们的内心更加冷漠。他们可能已经先放弃了珍惜的原则,甚至还会将本应该珍惜的亲密关系踩在脚底下,目的只是为了更迅速地在权力世界里奔跑,“没有他人羁绊的人跑得更迅速”。

怎样做到珍惜呢?

舒俊琳说,就是不仅要重视自己的尊重需要,也要重视别人的尊重需要。他们自己获得的尊重足够多了,他们应反过来也去尊重别人。

更核心的珍惜是爱。在夫妻、亲子等关系上,成功人士如果不想让自己在这方面乱七八糟,就要学习爱。他们赢得了地位,但赢得地位的规则是权力,这并不能帮助他们获得爱的能力。他们应放下“我执”,拿出当年学习权力规则的劲头去学习爱,学习珍惜的规则。那样,他们势必会拥有一个更平衡,更不同的人生。

舒俊琳引用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受。成功人士陷入孤独,一方面是因为能理解并在这个基础上接受他的人越来越稀少。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优势是控制别人,但控制永远无法令一个人抵达理解并接受另一个人的境地。

二、自我关系,重视内心

权力规则可以帮助成功人士赢得世界,但却不能帮助他们达成内心的和谐,两者甚至是背道而驰。

通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太重视外在的钱权名利,他们不是“做自己想做的”,而是“做自己应该做的”。

并且,为了在外在这条路上快速地奔跑,把别人拉在后面,他越坚决越果断越冷酷越好。他们也必须时刻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用钱权名利来衡量自己奔跑的速度。

但是,在内在这条路上,这样做是完全行不通的。

国外的企业家经常有自己一套完整的哲学,但国内的企业家很少有。舒俊琳说,他很少发现,中国的企业家能有自己一套清晰的价值观,这和中国的国情有关。社会变革很激烈,人的价值观也变化太快,我们的企业家不容易有清晰的价值观。

富翁一掷万金学爱

不过,给很多大公司做过管理咨询的舒俊琳说,他感觉到,中国企业家到了心灵集体苏醒的阶段了。他们愿意花很多的钱和精力去学习。譬如,台湾一个机构在大陆开展了一系列昂贵的培训,一周收费达1~2万。而且,培训务虚不务实,不谈成功学,不是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人际能力等竞争能力,而是讲爱,讲生命哲学。但每次培训都爆满,其中的学员三分之一是千万富翁和亿万富翁。舒俊琳说,这无疑表明,这些成功人士意识到,人生不能仅仅成功,生命中还有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其他事情。

但困难的是,他们拥有的外在资源太强大,外界对他们的赞许和崇拜令他们难以看到内在的重要性。

一些富翁干脆放弃了内在这条路,他们就停留在尊重需要上,停留在这种外在评价系统上。甚至会停留在更低级的生理需要上。

胡先生说,他知道某市一个富翁俱乐部,其成员以包养年轻的女明星为荣,“但这已不是性的需要,而是变态的尊重需要”。胡先生说,这些富翁希望以此证明,他们可以得到别人得不到的。在这种攀比中,他们的尊重需要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但是,因为不向自我实现的层次上发展,他们的能量过分集中在这个层次上,所以容易变得异常变态,并停留在尊重需要上“胡作非为”。

舒俊琳说,富翁群体的比富心理,就是在尊重需要层次上的“胡作非为”。山西一些煤矿主,比赛购买悍马车、豪宅,比赛谁包养的情人更多更年轻漂亮,他们其实寻求的是尊重,寻求的是其他人的关注。

但是,一旦这些富翁找到了内心的出口,从尊重需要中走出来,踏入自我实现之路。那么,他们势必会发现,尊重需要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他有一些更美好、更刺激、更有意思的事情去追求。

胡先生几次提到万科集团的老总王石,他说,王石是中国企业家中的偶像,更是他心目中的偶像,就是因为,他已经不再为那些低层次的欲望所羁绊,他踏入了自我实现的领域,而且走得异常坚定异常成功。

三、警惕金钱“放大器”

舒俊琳说,全社会都在谈论成功,衡量成功的标准有很多,而金钱无疑是最简单、最量化的一个。

在这种社会崇拜之下,金钱最终成了一个放大器,放大了成功人士对自己的评估。一个人挣钱越多,他的自我感觉就越良好。结果就是,虽然他只在这一方面非常棒,但他却越来越认为,自己在每一方面都是对的,都是权威。于是越来越听不得反对意见。

其结果就是,成功人士部分丧失了自知力,并降低了他们对失败的承受能力。他说,很少有亿万富翁能在破产后东山再起,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失去金钱放大器后,他的自我评价一下子降到最低谷,以至于无法承受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