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米线:中轴线上的地下联络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7:44:40
中轴线上的地下联络站 北京频道 ( 2011-07-04 15:10:25) 稿件来源:北京晚报

    从鼓楼向南一百多米,在地安门外大街东侧的帽儿胡同里,有一处私人院落。这座小院曾经是我党北平地下工作的联络站,我在这里生活近六十年,目睹小院的变迁。目前小院已经拆迁,变成了玉河的河道。然而逝去的一切仍让我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这个院落几经更名,早期是帽儿胡同52号后门,又改为河沿胡同,最后划归东不压桥胡同11号。我于1950年出生在这里。儿时常常听父母谈起小院的历史,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的父母都是解放前在刘仁同志领导下,北平城工部华北上层联络部的地下工作者。父亲1938年参加革命,一直在隐蔽战线工作,日伪占领时期公开身份是日伪“庸报”报社的记者,由于身份的便利条件,父亲经常活动于日伪高层之间,为我党搜集和获取了大量的日伪高层情报。母亲则从事着情报传递工作,就连我的姥姥、姥爷也担负着站岗放哨的工作。当时的小院充满危险和神秘的色彩。

    那时购买这个小院完全是出于工作的需要,父母卖掉了慧照寺宽敞的四合院,选择了这个地处中轴线热闹非凡的地安门大街附近,闹中取静隐蔽性极强的院落。这可能也是大隐隐于市的想法吧。院落不大,地理位置作为联络站极佳。院落四周:北边是棺材铺、西边是煤铺、东边是个大庙和私人开的剃头棚,北边门前是一条如同龙须沟一般的小河,小河可经过后门桥直通什刹海。在交通上东边可以通过豆角胡同、雨儿胡同等分别进入锣鼓巷、鼓楼东大街和地安门东大街,西边则可以通过三条小巷进入地安门外大街。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成为这个联络站长期生存下去的一个条件。

    小院坐北朝南,一拉溜儿北房六间。整个院子三米多宽,呈长方形。院门在东边,门上书写着“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对联。院西边两间西厢房分别是厨房和厕所。院内有一棵香椿树和一棵丁香树,应时按季父母总让我们摘些香椿芽和丁香花送给邻里。北房檐下四个大花盆分别养着两棵石榴和两棵夹竹桃。南边院墙上爬满了爬山虎,院中放置着一个大荷花鱼缸,里边游弋着几尾金鱼。北平和平解放后,小院的地下联络站功能也随之结束。

    我出生后记忆中的院落是充满温馨和宁静的。每天早上听着拉儿童车的叔叔一声呼叫,我和姐姐开始了一天幼儿园的生活。周日父母休息常带我们去周边玩耍,鼓楼后边风味小吃、杂耍戏法、茶馆评书令人流连忘返,有时去北海划船、照相,最让我们难忘的是那些小吃:豌豆黄、芸豆卷、艾窝窝、驴打滚,还有冰激凌、雪花酪、杏仁豆腐和酸梅汤。当时儿童的娱乐生活比较单调,几乎没有什么玩具和游乐场所,我们自己玩时无非是弹球、抽汉奸、滚铁环和拽包,有时为了看小人书在租书店一呆就是半天。即便如此也是欢乐无比。夏天我们全家经常坐在院内香椿树下纳凉。一次我问父亲为什么我们家用来扫房的鸡毛掸子(是一根两三米长的鸡毛掸子)总是竖立在大门边上,院外看着像插着面旗子?父亲笑着对我说这里有故事。原来这里作为联络站时,这是一种告诉外边来的叔叔和阿姨安全的信号,常年以来已经习惯了。这把掸子似乎是在告诉人们,现在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安全、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