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克丝出装顺序s6天赋:高人:也说“独特文化”与“民主不可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1:49:55
  高人:也说“独特文化”与“民主不可行”作者:高人来源:作者赐稿来源日期:2011-7-5      一

  “民主在中东和中国可行吗? ”以反问的句式,表达的是肯定意思:不可行!

  文章称:中国不能、也不需要走向西方的民主,原因除了中国现有的模式相当成功、有效,以及民主转型的代价和风险极为高昂之外,还在于独特的中国文化本身。

  二

  文章述及了“中国文化”以下的诸多“独特”,现摘录原文如下——

  一是,首先它是一个家庭伦理本位的社会,整个社会就是家庭的放大,中国传统上就没有公民社会的空间(不是强制取消,而是没有必要),其次“几乎没有宗教的人生”(梁漱溟语),以道德替代宗教。

  二是, 中国以伦理组织社会,则消融了团体与个人两端,一切的核心是责任和义务(上是负责、下是服从), 也就是说中国从本质上讲不存在社会与个人的对立;谈到权利,往往待对方赋与,而谈到义务,则出于自身;通俗的讲,西方是相争,中国是相让,所以从本源上讲,西方的民主制度不过是它们对立性社会结构的反应罢了,怎么可能适合中国这种追求和谐、消除对立的国情呢(所以公民社会是陷阱之论,从这个角度讲是有道理的)?

  三是,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化,产生的另外两个重要的影响是:人情社会与缺乏公德,显然在一个人情和私德至上的社会(不是法制社会)怎么可能套用西方脱离不开法制与公德的民主制度呢?要想成功移植西方的民主,充分条件则是须移植西方的文化,单把这个制度移植过来是行不通的。

  以上,便是该文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分析。

  三

  我的态度和观点是——

  1、对“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中国现有的模式相当成功、有效”和“西方的民主”的解读,见仁见智,人人言殊,此文不予讨论。

  2、“中国文化”古今一脉相承,但有着“传统”和“现代”之别:

  中国传统文化,当指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文化,也是“专制文化”——“上是负责、下是服从”,“谈到权利,往往待对方赋与,而谈到义务,则出于自身”,正是其本质的写照;

  中国现代文化,系鸦片战争以降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文化——“马克思+秦始皇”便是它的形象描述,并且一度成为主宰社会的主流文化。

  这两种文化,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必须加以改造,而唯有施行民主政制,才是“改造”的不二法门,舍此,别无它途。

  3、所谓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不存在社会与个人的对立”,有着“追求和谐、消除对立的国情”,中国文化的核心是“相让”云云,只是标榜,其实不然——故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一书中,有“文治胜过武功,成为中国政治上的传统,只不过口头如此歌颂,事实发展却不尽然”之语,读者当掩卷深思。

  4、与中国大陆一样,日本,南韩,台湾,都是“泛神”的国家或地区,不是没有宗教,只是没有“国家宗教”,但这并不妨碍其民主制度的建立,换言之,“宗教”并不是“民主”的必然条件。

  5、以“缺乏公德”的丑陋,作为拒绝民主的理由,如此“拿着不是当理说”,讳疾忌医,岂止荒唐?

  6、同理,“中国传统上就没有公民社会的空间”,乃是专制制度所造成,怎能因此竟然说“没有必要”,乃至“公民社会是陷阱之论”“有道理”?

  这般诋毁公民社会,近似歪理邪说,不知其可也。

  7、既然认同民主脱离不开“法制(治?)与公德”,也承认中国“不是法制社会”,那就应该或者“移植西方的文化”,或者改造自己的“独特文化”,怎可坐而论道“怎么可能套用”和“行不通”也么哥!

  总之,中国不仅国情“特色”,连文化也“独特”,意在以“特”对“同”,即以“个性”对抗“共性”,以说明民主在中国“不可行”,可谓强词夺理,有些甚至到了荒诞无稽地步。

  四

  需要指出的是,红朝建政之后,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实是“共产”,釜底抽薪,已经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经济基础破坏殆尽;而“马克思+秦始皇”的政制,也早就取代了“中国以伦理组织社会”。

  如今,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中国加快了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把亿万农民从土地上解脱出来,加上市场经济不断深化,一切向钱看的价值取向,电视、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彻底转变了人们的家庭婚姻等伦理观念,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也已经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在事过半个多世纪的今天,还抱着“家庭伦理本位”的老黄历,岂不是如同“刻舟求剑”一般的滑稽?

  五

  严格地说,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便踏上了改革开放的不归之路——尽管是从“被动”到“有选择的主动”,其间还不乏诸多的进退失据和反复,但跌跌撞撞一路行来,中国才得以从胡适所说的“百事不如人”,发展到如今GDP世界排名坐二望一,中国人民也从而享受到了西方先进的物质和精神文明。

  ——这就是17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近现代历史。

  揆诸这段历史,应认清“发展”须与“开放”互动并呈正比,树立双向“开放”的观点:既要让“世情”符合“国情”,也要让“国情”适应“世情”。

  六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当今世界,民主潮流浩浩汤汤不可阻挡,鼓噪“独特文化”“特色国情”以负隅顽抗,是为螳臂当车,可笑不自量,有道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不如及早自觉主动融入人类文明,这才是人间正道。

  七

  突尼斯和埃及的“茉莉花”革命,系对民主的正义诉求,乃是该两国人民的选择,我们不必妄说什么可行不可行;广场的血腥,乃是独裁者的暴力镇压所导致,不可不分青红皂白,笼统以“代价和风险极为高昂”论之;两国人民以流血和牺牲,不但把总统赶下了台,也迫使其他专制政权如古巴,不得不采取一些“让步政策”,以讨好人民,纾缓民怨,维护政权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