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分析师的待遇:村支书:凝聚人力,凝聚人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19:18

  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的新一代村支书已经成为村民们心中真正的主心骨

  在媒体的视野里,中国最底层干部——村支书的平凡故事可能不构成新闻,所以人们对他们的了解甚少。然而,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纪念日里,我们却惊喜地发现《东方早报》不惜用100版的版面,浓墨重彩地描写散布在全国各个不起眼的村落里的村支书。

  对于平生从未抛头露面的村支书来说,当他们的彩色照片以占据半版的篇幅出现在报纸的建党纪念版时,他们可能会觉得这是一辈子最大的荣光;而对于我们这些在大城市生活的读者来说,读着他们个性鲜明的人生经历,我们不禁感叹万分:正是那些坚守在农村最基层岗位上勇敢而智慧的人们,为亿万中国农民的幸福生活在辛勤地奔波和操劳着。这些村支书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石。

  如果把新中国成立后的历代村支书做一个对比的话,我们会发现改革开放前后,村支书的角色发生了很大转变。改革开放前的村支书,其主要职责是坚决贯彻来自中央和上级的各种行政指令,同时指挥和管理具体的农业生产;而改革开放后的村支书,除了贯彻好各种政策之外,更重要的任务是带领村民摆脱贫困,为农民创造幸福生活开拓致富之路——他们更像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事实上,新农村建设虽然有许多硬性指标,但最重要的建设还是因地制宜,开创最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经济。这是摆在每一位村支书面前的重大课题。

  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有这种魄力和智慧,能寻找到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道路呢?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两点:第一,赢得村民的信任和支持;第二,在农村与外界的关联中寻找机会。

  在100个村支书的故事中,我们发现不少赢得村民信任的村支书曾经是生意场上的成功人士。正因为他们是村里先富起来的人,所以村民们对他们寄予了厚望,希望他们也能带领全村人一起致富。然而,面临这种角色转换,并不是所有“成功人士”都自告奋勇当村支书,也并不是所有“致富能手”都舍得放弃每年几十万元的收入。最终,那些受恩于家乡土地、家乡人的乡村精英还是毅然决然地担负起家乡的重任,这其中的艰难抉择只有他们自己感受最深:有些人不仅损失了巨额财富,还失去了妻子的理解;还有些人不仅放弃了自己的财路,还倒贴给村里数百万元帮助渡过难关。也正是因为他们的艰难和执著,换来了老百姓对他们的真诚信任。

  一个人致富不易,让一个村的人都致富就更不易了。在100个村支书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有些人还在披荆斩棘中挣扎与探索着。不过,从那些已经取得一定佳绩的村支书身上,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共同点: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对家乡的状况非常清楚,他们也深知老百姓的需求;同时,他们又有过丰富的工作经历,头脑灵活,谙熟商道。

  最重要的一点是,与一般农民相比,他们眼界开阔,能够跳出农村找出路,广泛收集外界信息,把农村与外面的世界相关联,在这种内外关联中找到自身发展的机会。比如,有些村支书选取一些适合自己村种植的蔬菜品种,发展大棚蔬菜,供应城市菜场和超市。他们把农村的发展嵌入到城市的需求与发展中,把自己村里的优势资源纳入到城市产业链中,让城市的快速发展带动农村脱贫致富。

  不过,他们的思路再开阔,也需要得到村民的大力支持,通过全村人的实践才能真正达到致富目的。而普通农民的思想封闭保守,他们虽然希望村支书能开拓新路,但自己又不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冒风险尝试新鲜事物。所以,在实践方面,我们看到的还是村支书身先士卒,动员村干部或者胆子大的村民先干起来,在初见成效之后再推广,这样就能增强农民的信心,得到他们实实在在的支持。还是举蔬菜大棚为例,一旦选取少数优良品种试验成功,并且建立起稳定的市场销路,就得全村人一起种这几个品种,才能形成规模经济,保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的新一代村支书已经成为村民们心中真正的主心骨,他们不仅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更怀着一种深厚的乡情和奉献的热忱,凝聚人力,凝聚人心,带领自己的乡里乡亲走向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