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村万斋拒绝阴阳师三:中华文化精华:四大古典戏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8:16:47
 

中华文化精华:四大古典戏剧

 

中国四大古典戏剧为《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 

《窦娥冤》

《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亦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的传统剧目,也是中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其悲剧剧情渊源取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

《窦娥冤》是一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广泛群众基础的名剧,据统计,中国约八十六个剧种上演过此剧。

《窦娥冤》写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全剧四折一楔子。剧情是: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绫、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 

《西厢记》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它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可以说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

《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名德信。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元大都(今北京市)人。他一生写作了14种剧本,《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是他的代表作。该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书生张珙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后来张珙赴京应试,得了高官,却抛弃了莺莺,酿成爱情悲剧。 

《牡丹亭》

《牡丹亭》,原名《还魂记》,又名《杜丽娘慕色还魂记》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创作于1598年,描写了大家闺秀杜丽娘和书生柳梦梅的生死之恋。与《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并称为“玉茗堂四梦”,也称“临川似梦”。

此剧描写了南宋时期的南安太守杜宝独生女杜丽娘一日在花园中睡着,与一名年轻书生在梦中相爱,醒后终日寻梦不得,抑郁而终。杜丽娘临终前将自己的画像封存并埋入亭旁。三年之后,岭南书生柳梦梅赴京赶考,适逢金国在边境作乱,杜丽娘之父杜宝奉皇帝之命赴前线镇守。其后柳梦梅发现杜丽娘的画像,杜丽娘化为鬼魂寻到柳梦梅并叫他掘坟开棺,杜丽娘复活。随后柳梦梅赶考并高中状元,但由于战乱发榜延时,仍为书生的柳梦梅受杜丽娘之托寻找到丈人杜宝。杜宝认定此人胡言乱语,随即将其打入大狱。得知柳梦梅为新科状元之后,杜宝才将其放出,但始终不认其为女婿。最终闹到金銮殿之上才得以解决,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长生殿》

清初的剧坛有两颗耀眼的星星,那就是被人称作“南洪北孔”的洪升和孔尚任,他们分别以一部著名的剧本《长生殿》和《桃花扇》奠定了在文坛的地位。其中《长生殿》比《桃花扇》还要早10年。洪升一生钟情于《长生殿》,为了它魂牵梦绕、反复增删,历时15年方才最后定稿。而后又因为这本书获罪下狱,“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洪升的死也与《长生殿》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他把他的灵魂都交付给这本书了。

《长生殿》是一部以“安史之乱”为背景、以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爱情为核心的巨著。全本共50出,一方面演绎了一段发生在皇宫内苑、帝王之家、帝妃之间的刻骨铭心、生死不渝的爱情,表现了作者的爱情理想,另一方面则再现了“安史之乱”期间社会动荡的局面,寄托了兴亡之感。作品场面壮丽,情节曲折,结构精美,人物性格鲜明,心理描写生动细腻,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洪升(1645-1704年),字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浙江钱塘人。洪升出身于一个日趋没落的官宦名门。

他的曾祖父洪瞻祖在明朝曾官至右都御史,他的父亲也是“才绝时人,文倾流辈”,外祖父黄机是当时有名的学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洪升的家中藏书丰富,素有“学海”之称,是当时有名的书香门第和官宦人家。按说洪升生长在这样的人家应该是很幸福的,可事实恰恰相反,他的母亲在怀他的时候正遇上明末的战乱,辗转逃难,洪升一生下来就在无衣无食的状态中煎熬。他显赫富有的家境并未给他的一生带来好运。

洪升秉承家学渊源,小时候聪慧好学,提笔即能成文。15岁时便做得一手好诗。他先后拜毛先舒、陆繁昭、沈谦、朱之京等人为师,同时又与中下层文人、优伶、隐士、僧道等有广泛的联系。这些人或有儒道正气,或有故国之思,或有宦海沉浮的慨叹,这些都对洪升的创作和人生态度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他24岁时游历北京,怀才不遇,又亲眼目睹新贵的豪华和没落贵族的衰颓,更使他有一种悲凉的兴亡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