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兽之剑:第四单元反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3:19:38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首献给地球的诗,它包含着对地球无私奉献的赞美,更包含了对地球美好未来的企盼。全文以“总起——分述——总结”的结构,列举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说明了人们只有精心保护地球,地球才能更好地造福我们的的子孙后代。其教学的重点应是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只有一个地球”以及“珍爱我们的家园”的道理。在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根据教材特点,采用了变序教学的方法,抓住“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一句中心句直奔主题,再辐射全文,避免了琐碎的、按部就班地讲解课文,同时让学生自主读书,边读边划,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的、自由的与文本直接对话的空间,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与思考,所以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发表的意见也比较全面和独到。

     2、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适时地补充有关知识:我国的森林资源危机及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这使学生心灵上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对文章的感悟,接着我出示我国生态环境的几个数字及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144个国家的排序,这更让学生深深地感悟到宇航员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的意义了。这时学生在前面深刻感悟的基础上,感情的抒发水到渠成,同时自然地引用课前阅读的资料故事发散地从我们身边环保、生活实际来谈体会,这一环节给予了学生开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因而“我们只有一个家园一一地球,精心保护它吧!”终于成了所有学生的呼声。最后的拓展延伸,让学生整理搜集到的有关地球奥秘的资料,办一份小报,这样不仅拓宽学生的课外阅读,而且也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我从题目入手让学生完成“(   )的土地”练习。学生们的有的答“辽阔的土地”、有的答“富铙的土地”、有的答“神圣的土地”……从而揭题。理解“神圣”的意思。提出问题:“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呢?

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句话在课文的的反复出现难以理解。我适时的在这里补充介绍了文章的背景: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美国西部的印第安人领地。本文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西雅图对白人很友好,为了纪念他,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为西雅图。白人居民还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纪念碑。这样一介绍学生们就理解了这是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自己这片土地的无比眷恋和热爱之情。全文就围绕这个宗旨展开。

第二步引导学生围绕“神圣”,理清文章脉络,思考:课文围绕“神圣”讲了哪些内容?阅读,想象,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

第三步,针对“面对这片神圣的土地,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个问题,引发了新一轮的讨论,让学生再次研读文本,通过品读、吟读、想象等途径,引导学生透过优美的语言,去领略这片土地的可贵。同时渗透: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情感充沛,是本文的最大特点。课文大量运用了拟人、比喻等表达手法,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当成自己的兄弟朋友,字里行间处处充满着对这片土地的珍惜与热爱。要善待这片土地上的河水,善待空气、善待动物……

最后引发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重点理解: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引发学生的计论,升华主题。

结尾时我用了艾青的《我爱这片土地》中的歌词“为什么我的眼睛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激发了学生对大地的热爱,进一步了加强了环保的意识。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返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首先要学生课前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环境,开课播放相关音像资料,在此基础上引导性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了解文章内容。

    本节课以“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为线索,通过质疑、朗读想象等途径,认识到老人的不易,从大环境和小环境两方面引导感悟,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全篇中心句——“青山是不会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