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装机兵修改器手机版:兩岸史話-大局逆轉之關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5 06:06:32

兩岸史話-大局逆轉之關鍵

  • 2011-07-02
  •  
  • 旺報
  •  
  • 【郝柏村】

     編者按1947年初,是國共內戰轉捩點。馬歇爾調停確認失敗,國共全面開戰到孟良崮戰役。國軍從軍事優勢到逆轉大翻盤,作者郝柏村解讀蔣公日記,分析當時策略失誤,對戰事的述說也令人屏息。

     1月新局美馬離華和談斷

     1947年1月4日

     整二十六師在魯南向城的損失,是馬歇爾離華前國軍重大的挫敗。其損失的砲五團一○五榴彈砲,為抗戰時駐印軍所屬之新式砲兵團。我服務的砲十二團,亦係同時在印度藍姆伽所成立之一五五重砲團。整二十六師的失敗,蔣公決定撤換薛岳,將徐州綏靖公署,改為陸軍總司令徐州指揮部,顧祝同上將移駐徐州,但鄭州仍歸其指揮。

     其時,砲十二團駐鄭州,我被任為第二營中校營長,但仍兼顧上將參謀職。砲十二團第二營,亦隨顧上將,由隴海路運往徐州駐防。

     1947年1月8日

     馬歇爾離華,並非如昔七上廬山之傳聞。且國共衝突從「邊談邊打」階段,進入「只打不談」階段。此際蔣公內心觀感如何?在以後美國外交之政策上(馬任國務卿),顯然對我不利,尤其借款不成,對我財政經濟影響甚大,導致最後軍事失敗。馬歇爾為二次大戰軍事戰略重要決策者,其先歐後亞固無論矣。而為減少美軍對日作戰傷亡,竟出賣中華民國,與蘇簽「雅爾達密約」。他危害中華民國的責任,不低於羅斯福。馬與麥克阿瑟、艾森豪,同為二次大戰美國名將,而麥帥與艾森豪,則與蔣公志同道合也。

     1947年1月9日

     馬歇爾離華後,蔣公針對陳毅共軍,指示五路進兵的外線作戰方案,但會戰計畫,必須由薛岳所主持的徐州綏靖公署綿密策定,非僅最高統帥之指示完成也。而蔣公指示之前,是否與參謀總長及其幕僚研討,日記未明言。依理,應係與陳誠商議後決定。

     1947年1月.上星期反省錄(1月11日之後)

     馬歇爾回美國,對剿共軍事再無人施壓要求停戰,故蔣公自覺精神解放與自由了。

     1947年1月14日

     所謂「花園決口」是1938年夏徐州會戰後,國軍為阻絕日軍西進,在鄭州、開封間黃河堤花園決口,沿賈魯河形成廣大氾濫區,使日軍無法前進,爭取武漢會戰時間,確保隴海西段不被日軍攻陷。

     抗戰勝利後,於1946年冬,乘黃河枯水時期堵口。當時,我隨顧祝同上將在鄭州,曾親往視察。此際雖枯水期,但決口亦如水壩洩洪,其勢如萬馬奔騰。動員10萬民工以木石一舉斷流,實乃驚險艱鉅工程,閻振興當時是參加工作的年輕工程師。

     1947年1月19日

     軍事調處執行部,原由美方、政府及共方三方面幕僚人員組成,隸屬3人小組。馬歇爾回美後,3人小組已不存在,但美方幕僚仍留在調處執行部,其實已不能發生功能,無論就美方及共方而言,是藕斷絲連。如美國決定撤銷其在執行部人員,乃表示美已完全退出調解,連象徵性也沒有了。

     馬歇爾離華後即調任國務卿,可見受杜魯門的倚重。以蔣馬1年相處情如冰炭,馬歇爾對華態度不言可喻。國共和談基本上破裂。蔣公擬在關內取守勢,建設收復區,實施憲政,而關外似仍採取攻勢。此無論攻守,關內關外均顯兵力不足,實難以兩全。戰略上,不能專注目標是失策。此際,實應在關外取守勢,集中兵力優勢在關內,方為上策。

     1947年1月23日

     因黃氾區以東,豫東與皖北為中共控制區,一旦堵口完成,便於國軍進剿,故中共威脅美方,反對美方支援堵口。

     1947年1月25日

     徐州綏署第三綏靖區馮治安轄整五十九師,師長劉振三(轄二八○、二三○兩個旅);整七十七師師長王長海(轄二十七、一三二兩個旅),負責魯西地區。當準備對魯南發動攻勢時,魯西共軍必牽制國軍,而負責魯西的馮治安,為舊西北軍,抗戰時在台兒莊表現很好,但內戰時顯然官兵的戰鬥意志不若共軍,甚至意圖保存實力,此為對日抗戰與內戰之重大精神分野。

     1947年1月29日

     蔣公未能切實檢討1946年1年中進剿得失的因素,期於今年開始爭取軍事上決定性的勝利,置主目標於關內戰場,而以進剿魯中為根據的陳毅部為主目標,而策定了外線作戰、四路向心攻勢的計畫。

     然而此一計畫在備戰階段,即遭受嚴重挫折。由於鄭州指揮所顧祝同所指揮主力,向豫北取攻勢,反使劉伯承避免在豫北決戰,東渡黃河,重占魯西,南下影響徐州綏署的攻勢,故蔣公痛責顧總司令。但徐州方面,竟使精銳的快速部隊,含一○五公分重砲及戰車突出於向城,先被陳毅以內線態勢,機動集中優勢,擊破一方的內線作戰指導成功,故蔣公深為憤怒,而痛責顧、薛二將也。

     在國大制憲完成,馬歇爾回美國任國務卿後,司徒正式通知,退出3人小組及結束軍事調處執行部,乃宣告美國今後不介入國共內戰。

     此際蔣公願與中共直接談判,遭中共拒絕。其實,毛澤東已深信在馬歇爾調處期間,國軍表面雖在東北及關內收復若干城鎮,但未能殲滅共軍有生力量。而國軍在蘇北、魯西、魯南遭受五十一旅、六十九整編師、整編第三師以及整編二十六師的被殲,毛澤東不但不怕,而且希望打。蔣公以戰逼和的策略完全失敗,而毛澤東以和逼戰的策略反而成功了。

     1947年1月30日

     共軍的機動作戰,常以「你到我家來,我到你家去」,故劉伯承面對國軍攻勢而避免決戰時,則採取向國軍後方突進,而非向共區後方撤退,迫使國軍變更作戰線。作戰線,為大軍大戰從後方基地到第一線的正面垂直線。大軍作戰變更作戰線,是很困難的事。

     1947年1月31日

     蔣公領導風格,事無鉅細,都常詳盡指示或手令。古語云:「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蔣公指示過詳,未必與第一線情況相符,但前方將領對蔣公指示,一向絕對服從,故有強其所難之態度。

     由徐州綏署負責,對魯南陳毅部採取外線作戰合團之攻勢,故參謀總長陳誠赴新安鎮督戰,當時由湯恩伯指揮第一兵團,係主攻兵團。(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