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豪门太子二部:玉门拳罡元桩 松静桩及辅助功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22:14:03

玉门拳罡元桩

玉门拳罡元桩是玉门拳的一个很重要的桩法,我们练习玉门拳之前都习惯先练习一下这个桩法在练拳法。它是我们玉门拳练习出整体力的很重要的功法。
姿势:两脚打开于肩同宽或者略宽于肩,大概有两个半脚掌就可以了。两膝盖微屈,臀部如坐在一张板凳上,命门略后贴。身体正直,面对正前方,两手臂合抱于身体前面,高低可按自己的功力来定(我个人练习的时候习惯于肩同高)。手心面对自己的身体。肩部要放松,肘部要坠,简要来说就是要做到沉肩垂肘。头部端正,目视前方或者轻轻闭上。
姿势指要:站的时候两脚掌指向前方,两膝盖略内靠,跟脚掌方向一致。膝盖弯曲程度跟两脚打开的宽度成正比,就是说你双脚打开越大,膝盖弯曲就越大。命门后贴是这个桩法很重要的一个要求,不过重要归重要,但不要刻意去做。其实只要做到“臀部如坐在高板凳
上”就能自然而然的达到。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刻意去做。不然就无法放松的
这个要点做对后会觉得腰部会自然的往后绷。
要点:修炼的时候一定要放松,姿势大概对就可以了,最主要的是放松。练习这个桩到一定程度后,双手环抱于胸前,手臂会产生一种绷劲,这种绷劲是内家拳法用于搏击的一种很重要的劲力,这种劲力练出来了,对方向自己攻击时,我方根本不用用什么招数来防守,可以

松静桩及辅助功法(体验版) 



一、 姿势要领

身体正直站立,全身放松。

两脚平行大约与肩同宽,脚尖指向前方(可微微外八字),体重大部分在前脚掌。

一般人开始体会放松时,容易出现低头、猫腰、驼背、窝胸等情况。因此必须保持头部端正,脊椎正直,如同登山看海,放开胸怀(但不要挺胸)。眼神平视远方,略抬一寸,则精神领起,身体会自然挺拔。切勿看地面,否则易上火。可以闭目养神。

两臂自然放松下垂,手心贴裤线,如立正式。

下颌稍微内收,如路遇友人,点头示意。

膝盖略曲,保持弹性,不要挺直,但也不要刻意蹲低,追求所谓强度。

自然呼吸,不要去刻意追求腹式呼吸或逆腹式呼吸。

不要加气功法中的周天、丹田之类的意念。

如果大脑中杂念纷呈,就体会两臂如脱臼般挂在锁骨外端,体会手头产生的沉坠感,一念代万念。

如中老年人感觉双臂松垂强度太大,则可将两手反背,贴在腰后,手背贴住两腰眼,松握空心拳,此势对补肾阳、强腰腿有良效。

如果开始心静不下来,可以听点轻柔舒缓的音乐。

收功:站桩结束后,两臂侧平举,手心向上。然后保持肘不动,小臂继续向上划弧,两手经过眉间,中指相对,手心向下,经开口、胸、上腹压至小腹。然后散散步,或练习一会“乌龙摆尾”,即可随意活动。

二、时间与强度的掌握

初学者开始站松静桩,一定要贯彻放松的要点,以舒适温养为主,要求保证每天练习一次,多则不限。

站桩应在饭前或饭后一小时左右开始,不要过饥或过饱。

站桩时周身汗毛孔打开,容易出汗,注意不要吹冷风,警惕风扇、空调、过堂风,预防感冒。

练功结束后适当喝一些温水,不要立刻接触凉水,如果出汗比较剧烈,水中要加糖盐。

每次站桩的时长以自己能坚持住为度,收功后以精神饱满,身体无过度疲劳感为上。初练的时间不用太长,5-10分钟即可,可以多练几次,不要追求大强度训练,耗散元气。松静桩以固本培元为宗旨,不是锻炼肌肉块和肺活量的方法,千万不要南辕北辙。此外,桩法对于周身各部皆有要求,随着功夫深入,会逐步增加锻炼的内容。但在入门阶段,则是心理和身体负担越少越好,因此切勿加入“九要”、“十要”、“二十四法”等拳经上的要领。

当然,作为体育锻炼,也不必过于谨小慎微。站桩中出现出汗、抖动、摇摆、酸痛、热胀等情况,都属正常现象,不必在意。无论是为了什么目的练功,疲劳关都是横在初学者面前的第一道难关,必须克服。练习者有基础之后,每天至少在一次训练中,尽可能地冲击一下自己的时间极限,每次增加一点练功时间,即使增加数十秒也可,这样才能达到练功的目的。

第一阶段,时间量达标就是胜利。一般情况下,学员应该在三个月时间内使自己的站桩时间达到40分钟左右,然后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深化训练。

三、辅助功法:乌龙摆尾

以松静桩姿势站立,全身放松,以胯为动力源,左右水平旋转,躯干像一扇旋转门,脊椎为轴,带动两臂甩动。

要认真体会胯部带动脊柱转动。切勿用两肩带动身体。脊柱像拔浪鼓把,两臂如绳,两手如鼓槌。手甩到头时,正好一手敲自己的腰眼,另一手敲自己的腹侧,力度不要太大,觉得如按摩捶敲打般舒服最好。

此势可以松肩,通气血,活腰胯,强壮丹田和腰肾。对肩周、颈椎的病症也有改善作用。

最好站桩前做100下,站完桩再做100下。

近来有些学员反映有膝盖疼得现象。现在我就这个问题给大家讲讲。

1、关于松静桩的要领“敛臀”,松静桩要领中有“敛臀”一项,但我发现很多学员做成了收臀,这完全是两回事。敛臀不是臀部在原基础上往上抬起徕,而是在先往下放开后,再往前,往上敛起,这是在尾椎有感觉,放开后才能做得到的,建议初级学员在最初的6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可不做这一要领!大家注意!因为这个要领做不好,很可能牵扯到膝盖姿势不正确!

2、关于正确的下要领。很多学员其实不知道怎么样蹲低。有很多学员是直接窝腰啊、弯膝盖等等蹲下去,这样力量完全集中在膝盖上了。正确的下蹲要领是胯部放松,尤其是胯窝部分,然后双腿循着下跪的感觉弯曲下去,这样膝盖就会是放松的,这个过程中,允许出现身体前俯的现象。弯曲到自己感觉不能弯曲的时候,保持住就好。

3、现阶段初级学员只要求大家保持:肩部、胸部的放松,这是最初级的。然后就是坚持时间。其余的,希望大家不要过多追求。

:松静桩该如何站?


近来有很多新老学员朋友通过各种方式联系我们,反映说自己练了很久,功夫也下得不浅,但是没有什么进展或者说感觉,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这个问题不算什么新鲜,是老问题了,当年的狸猫和灵山,也问过家师。

那么,这个问题该如何理解和解决呢?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你认为如何是进展,如何算,坦白而言,算成就?

这个问题其实不好回答,因为很多学员并不清楚拳术是怎么回事,站桩是为了什么。有些是为了练而练,有些认为其他人(学员)的种种感觉就是功夫的标准……

更有甚者,有些学员认为譬如几个月时间就要有如何如何的功夫出来等等,我说,说好听点你这叫强人所难,说难听点,你这是痴人说梦。你以为内家拳是什么?内家拳首先是门拳学,是学术,要尊重科学规律的,不是义和拳的神功,当下请得祖师爷上身,就刀枪不入了。

这些都是错误的观念。

那么,如何正确的认识松静桩(或者说内家拳)呢?首先,我们要清楚,炎龙功法,是以养练为主,也就是武林所谓文火练法。这种功法是以内养,简单说就是通过优化营养的吸收来自然养壮人的身体;而不是用外功的强化,就是利用人体过度修复的本能来强化身体。这种练法的好处是易操作,不易出偏。缺点就是功夫出得慢些。而这个慢,也是相对而言的。虽然不可能3、5年培养出一个高手来,1、2年有一定自卫能力还是没有问题的。当然要结合其它功法的训练。而这里面的原理,正是我们下面要谈到的。

第二,松静桩到底是什么?

松静桩,大家在我们的介绍中都知道,它来源于无极桩,是无极桩的简化版。这是为了方便远程教学的。但是,松静桩绝对不能被误认为一个“快餐桩”,虽然它简单,但绝不是速成。这个桩,还是和其它所有传统桩功一样,是要贯穿一个人习拳生涯的始终的,是无止境的。也就无所谓什么成就了没有,因为你总是一天比一天更好,更进步。拳学就是如此,没有什么到头了一说。

那么,有的学员就问了,那我们不是没法练了,怎么都摸不到门啊?也不是这样说。虽然所谓成就高手没有速成,学以致用,每个阶段还是有标准的,有可操作指标的。

在这里有必要再强调说明一下这个“速成”的概念,或者说是强调说明一下这个“成”的概念。很有些学员认为练了内家拳,练了某种功法就是高手了,3、5个月,不说刀枪不入,也该不惧拳脚了。1年半载,不说一代高手,也该能打仨携俩了,3、5年呵呵,不得了,即便不能外气发放,也得能搭手飞人了。狸猫评曰:您老睡醒了么?!这些也不能全怪学员,也是武侠影视书籍作品,尤其是一些虚假广告的影响,也说明对真正的武术,我们的宣传还很不到位。真正的武术,还是要回归到实际的东西,还是人与人的比斗,身体的素质和能力,是其根本,所谓的各种神功绝技,还是身体能力到了一定程度,再辅以技巧和经验的东西,那不是短期能成就的东西。我们能给予大家的,只有拳术修炼的根本和基础的东西。

第三,松静桩的根本。

也可以说是松静桩的核心乃至内家拳的核心。就是一个“松”字,放松,是永远不变的核心练法。没有放松,就永远也开发不到该锻炼的部位,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身体能力。所以要放松。放松并不会造成无法上强度,并不等于不累,相反,真正放松了,是很吃功夫的。这个大家要了解。其次就是“静” 字。静,可以说是精神层面的修炼,心要静,心不静,就不能对身体的放松有所把握和体悟。而且,关键的神经敏感的锻炼,更无从谈起,呼吸的锻炼等等内里的东西,也就没法进行,所以,松静二字,大家一定要抓住。

以上属于理论和心法的东西,大家要知道。就具体操作来说,对于练习松静桩的初学者来说(初学者指刚参加练习和练了1年左右的学员),松静桩教程中的要求,并不能要求大家全部做到,而且,也不可能全部做到。我们介绍桩法,当然要把全貌介绍给大家,而在具体操作练习时,则要大家循序渐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跟踪教学,要求大家写练功日记的原因。

对于初学者来说,在松静桩的练习时,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即可:

1. 注意体会“松”“静”的要领。松是身松,静是心静。明白这个,大家就不要再问我们可不可以听着cd或者看着电视站桩这样的没营养问题了。

2. 把握住身正的要领。身是身体这条脊椎,这个要正。还体会不到脊椎的学员,能把握住从咽喉到小腹这个部分的正直就是成就,头部自然要正,但是,由于有收下颌的要领在,很多学员其实不能做好。注意我说的,【能做到身正就是一大进步】,这不是我们要求低糊弄人,而是因为,身体的正,实在是后期发力和身步变化的基础和根本,没有这个,您就是说您站桩都站得通了大小周天了,也是白搭。

3. 放松的初步体会。一开始就能全身放松,那是胡说八道,这样的天才,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所以我们要逐步慢慢来。【一开始,只要注意肩部的放松和心口窝的放松就好】。肩部的放松,能很快地活开两臂,为以后一些初级动功打下基础,如鞭劲发力,开合力等等。而,心口窝的放松,则是呼吸法练习的基础。这两点一定把握住。

4. 手头沉重的体会,这是稍微有点难度的要求,跟第三点是相辅相成的。即肩部放松作正确了,就会有,反之则没有,所以不必刻意追求,功到自然成。

5. 其余松静桩要领,不必苛求全部做到,把握住以上几点即可。尤其是翻胯的要领,不要一开始就做。至于膝盖的问题,注意不要为了蹲桩而蹲,站桩时,要有浑身歇在桩上的感觉,这样双腿才是放松的,而你一上来就抱着好比站马步的心态来,那无形中你的精神都是紧张的,身体如何放松?还要注意,不要把体重都压在膝盖上,逐步体会脚掌承重,这都要在放松的根本要领下体会。


身体的放松,相对而言是好做到的。精神的放松,是最难的
譬如,站桩时一直想到要放松,放松……
其实这就是一种紧了,
精神一紧,身体其实不能真正的放松。
呼吸和精神,这是最该放松,也最难放松的。
正确的作法,就是什么也不想,好像歇在那里那样,慢慢体会身体的感觉,切忌去刻意寻找什么感觉。

心窝的放松,主要靠呼吸来调节:气息绵长,若有若无,气能下行,不至于到胸隔膜就上反,这些能做到,就是心窝放松了。

问:最近小腿以及靠近脚踝部位又硬又痛又胀,走路都非常容易累,如何调节啊?

答:这说明这些部位过于紧张使力了。尽量把那些负担放到地低下去。

最近又有学员问:我已经按照教材姿势标准做了,为什么没有进展?而且不是时间问题,每次都能站到1小时以上。又有一些学员,已经把教材要求的标准姿势全做出来了,却没功夫进展,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要问,你是站桩,还是站姿势?站桩,是要在保持桩的大形(你甚至可以理解为大致外形)的基础上,保持松静地要领,说是站桩,其实你甚至可以理解为就是站松静。你平时有多辛苦的去琢磨姿势,保持姿势,调整姿势,坚持时间,你应该把那些精力和功夫用来追求松静!所以这个桩才叫松静桩,抓住松静才是抓住桩的根本了。一切功夫,都是松静中出来的!
这就好比你种树,桩形是种子,松静才是保养和肥料,是阳光雨露。这个树它不发芽成长,你是从别处去插枝插叶(刻意追求姿势)啊,还是给它施肥浇水啊(保持松静)?!空胸圆背、肩胛贴平等等,是在松静地基础上慢慢出现的东西,不是要你们上来就做到的。这根给树木修剪枝叶是一个道理,那得是树木枝繁叶茂后,才修剪的,不是还没发芽就干的,上来就套个模子,老兄,你这种方形西瓜呢?!

  1. 菩提道次第说:

    狸猫老师的这篇文字,和我这个阶段的体会非常吻合

    灵山老师和龙魂老师的很多说法,实际上表达的是类似的意思,但是很容易让我们这些[一个月前的我],比较急于求成的选手,把两位老师提出来的各种要领,硬做出来,经过一个很长时间的试错过程,我发现硬做出来的要领练不出来东西

    狸猫老师提到的松,身正,歇在桩上[超高桩你才能歇],不仅仅对于初学者合适,可能对于真正的大高手,也一样是这个道理,他们站桩的时候肯定就是这么几件事情,别的都不管,自生自灭

    我觉得几乎所有其他要领,都是自己出来的,包括了重心移到前脚掌,自己出来的要领,和硬做出来的要领,感觉完全是两个东西

    不揣冒昧,胡说一个我认为可能效率比较高的入手思路,对于刚开始的选手,可能把自己的训练时间分成单双数[或者一周一个阶段],单次训练,严格按照龙魂老师的照片调整自己,然后耗着,双次训练,就管这个:松,身正,歇在桩上

    对于已经搞了三五个月的选手,其实完全可以把单次的内容忽略掉,因为前面几个月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势,对各种要领都有一点感受了,这个时候把难度放低,松[肩],身正,歇在桩上,然后重新等着各种要领回来,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我甚至于觉得心静也不应该追求,像我现在这个阶段,想静也静不下来,身体上面各种东西层出不穷,这个时候也不需要静,等到要领都出完了[估计那个时候已经是高手了],自然也就安静了

    越想静越烦燥,正常人都是这样的

    另外,不知道是不是我个人的原因,我觉得教材和很多文章里都提到的对腿部姿态形成的描述,主要两个比喻,一个是跪下去,一个是立定跳远起跳,我觉得只要我想到这两句话,腿就紧了,连带着全身都紧

    ————————————
    守成知谦说:

    呵呵,立定跳远?想想立定跳远的前半个动作——双腿微屈,身体下沉——的瞬间,那个时候是完全放松的。跪下去也是一个瞬间,那个时候也是一个字,松,不松你跪得下去么?

    另外,其实静心不是求出来的,是心神反复巡查全身各部,寻找松与紧变化生灭的时候附带出来的,心神全部关注在体会桩上,怎么会有余情胡思乱想?久而久之,观知止而神欲行,自然心神安稳

    越站越高这个理是对的

    ——————————————

    菩提道次第说:

    守成知谦
    ————你说的和我说的是一个意思
    我的意思还可以引申一下,跪,立定跳,都在往一个潜在前提引导,就是腿弯的幅度比较大
    是不是改成“只要弯了就可以了,然后集中精力把大腿上方的肌肉松开,追求一个大腿上方肌肉不用力还能勉强维持立着的状态”,这个说法好像不容易误解一些。

    ——————————————

    守成知谦说:

    站桩就是找结构,找结构的前提就是放松,在有一定负载的情况下寻求放松之道,进而体悟调整结构的妙处。下跪、跳远等诸般设喻,无非是希望站桩者能因指而见月,并非简单模拟其动作。菩提兄说的不错,不过可以再体会体会,找找更本质的东西。

    ——————————————————
    菩提道次第说:

    守成知谦
    有一定负载的情况下寻求放松之道
    ————这句话属于最容易让人误解的部分之一,实际上腿弯一点点之后,上半身的负载就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负载了,完全不必追求弯的角度多大

    ————————————————

    守成知谦说:

    弯的大小,以舒适为度,自己找适合自己的度数。不一定要追求大或者小

    ————————————————

    菩提道次第说:

    守成知谦
    ————舒适又是一个不容易定量的词

    你看看我的想法如何:
    大腿根前方,大腿最粗的那个肌肉和大腿根的联结点
    这个点的紧张和放松,比较容易体会清晰

    腿的弯曲程度,定义成这个点能够放松的那个点

    仿佛比较好操作,就我个人感觉,至少在刚入门一年多的时间段里面,这个点都只有一个点,一个很固定的角度。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至少在我个人的身上,这个问题上面绕的弯路最多,我觉得如果我还是站弯曲程度比较大的桩的话,可能还是和以前一样没什么进展

    最近几天又开始感觉到强度了,不过这个强度已经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是在超高桩,要领少的前提下自己出来的强度,我觉得可能应该把强度分成两种,一种是因为主动作要领,腿弯曲带来的强度,这种强度好像没什么大用场;还有一种是按照狸猫老师的思路,轻轻松松的逐步把松的感觉往全身发展,自己出来的强度,这种强度在外表上看可能一点强度也没有,全是身体内部的,这种强度才是真的内家

    龙魂和灵山老师关于训练强度的论述,特别容易让人理解成作要领和弯腿,这种类型的强度是刚开始训练就有,并且加几分钟大几分,而按照狸猫老师的说法,可能刚上手的选手,几天就能冲过两个小时,头两三个月都应该感觉不到什么强度,但是等到腿上腰上逐步松开,要领自己长出来,还是超高桩,强度就慢慢来了,这两种思路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问:怎样才可以大腿不受力啊

    答:这点开始比较难做到。如果说呢,就是胯窝放松,膝盖放松。全身沉下去。身体的份量沉到脚底。这个要边站边体会的。
  2.   
  3. 问:站桩的时候,大腿会收紧。怎么让它处在一个放松的状态?毕竟下肢承受着重量。是上虚下实吗?

    答:这是循序渐进的东西。另外,如果你每次能站到1个小时以上,浑身发抖发颤,即使这样还能坚持站着,等自动抖完颤完之后,再继续坚持15分钟以上,就能体会到松了。那时你想紧身体都紧不起来了。

    松是体会出来,站出来的,不是我告诉你,你做出来的! 

  4. 松静桩练习满月小结

    心旅

     从决定参加炎龙内家功夫远程教学练习宋氏形意站松静桩起,就给自己规定了一个任务:每天要写练功日记,满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一年都要写下小结。既是记下练功的过程,也是自我修正的需要,还算是心境的磨练吧!
      一、练功缘起
      幼时好武,可惜是无师自玩,只混了个勉强体健身活。杭城求学,始初知武术之皮毛,得一二散打练法。工作之余,以健身为主,倒是基本做到了天天锻炼,二十年不辍。因为对武术练习的认知,基本上是“拉韧带增肢体活动范围,练肌肉求力量与速度”的境界。所以,练习时全力施为,空击、打沙袋唯恐少力,致肢体多处隐伤。年岁日增,力量日减,虽较常人精神旺健,却常有力疲身乏之感,百思不得其解。
      多年收集各种武术资料,常见内家拳异于一般武术之论述,然大都系神奇功力之描述,或传统阴阳五行八卦之拳理,此功力如何修得,无具体之法。我能见到的内家拳术,最为流行的太极拳多为体操类套路,没有兴趣;八卦掌,看其套路之繁复,不敢一试;年初赴沪,觅得《逝去的武林》,可谓一大发现,形意拳还保留了内家拳术的修炼法门。
      于是向友人请教,因其不是形意门人,仅知五行拳架的练法。我学了劈拳,其起式就是三体式,落翻劈拳也似三体式。因此就天天练劈拳,每天1个多小时,练了48天。收获是“精力明显胜前”。问题是“发力练法极易疲劳和膝盖疼”。问友人,他也不知其所以然,当时传拳人说“每天劈,连劈三个月,必有效果”(好象这样的教法蛮多的!!!)。
      在网上搜索查找资料时,发现了《炎龙在线》的几个贴子,拜读之后,深为所动,逐寻来《炎龙》,细细研读各贴,有茅塞顿开之感,决定加入。
      停止练劈拳,开始站桩!!!
      二、练功时间
      起始时间:2007年3月16日——4月15日。
      站桩天数:31天。
      站桩次数:48次。
      站桩时间:3066分钟,平均每天98.9分钟,每次63.9分钟。一次站桩最短45分钟,最长82分钟。
      三、练功目的
      最高目标:练出点内家功夫。
      最低目标:练不到功夫上身的程度,也要有好的健身效果。
      四、练功方法
      1、把《教程》要领,分解成1、2、3、4……等步骤,熟记在心,练习时按步骤调整;
      2、练功前稍作活动,感觉到全身的放松;
      3、练功后散步,直到感觉到轻松为止;
      4、散步后写下练功日记,记录练功过程、体会感觉和遇到的问题。
      五、练功效果
     1、精力充沛,精神饱满。以前也是长年坚持锻炼,也觉得自己的身体状况是比较好的,但总会出现疲劳感,白天老打呵欠。还一直在奇怪呢,我每天坚持锻炼,怎么老是觉得精力不足。站桩一个月的状况是:精力充沛,精神饱满,浑身轻松。现在的状态也让我领会了“打呵欠是提醒你:该充电了!”
      2、消除和减轻隐疾。2005年发觉颈椎常有轻微酸痛,2006年下半年俯卧时有腰酸情况,现在这两种情况不再出现。原来慢性鼻炎一睡觉就塞住鼻子,现在症状明显减轻。应该是内壮的效果。
     3、消除了以前站马步时产生的“站桩恐惧”心理。练武术基本功时,站马步,脚距与肩同宽,挺胸收腹塌腰,大腿与地面平行。那个累啊!3分钟后就开始大抖了,只要教官转过身去,大家马上膝一直,偷会懒,可总有人倒霉被抓到,罚——加大训练量,应了一句老话“偷鸡不着蚀把米”。开始几天反应挺厉害,上楼梯还好,下楼梯一不注意就坐阶梯上了。刷牙只能弯腰不能弯膝,一弯就坐地上。睡下铺的同学运气,腰一弯就上床了。上铺的就不好玩了,费好大劲上去,想下来却难了,得象猴子一样双臂用力把自个儿挂住,一点一点挪下来,性急往下跳,保证没站住坐地上。练了一段时间有所好转,但也坚持不了多少时间。考试5分钟为满分,我只坚持到4分半。那时的想法:“就是奖我一万块钱让我再坚持半分钟,我也不蹲了”。所以嘛,以前看大成拳的书要站桩,我就没试。现在的松静桩桩架高,第一次开始时也有点怵,估计最多站半个小时,定时40分钟。后来逐渐加到70分钟,其间酸痛、抖动均出现,但没有以前蹲马步时那样的难受。现在倒过来,体会到了站桩的好处,也有了一点小小的乐趣!
      4、不算效果的效果。长这么大,从来没有这样清晰地用身体去体会一个小时的长短!
      六、练功体会
      1、练功得循序渐进,讲究次序。要领不是一二次、一段时间就能掌握的,就能做到的。要一个一个地去求取,做到了一个再求取下一个。刚开始时不懂这些,可能是看到了相关的内容也没记牢。站在那里忙着检查,“下颌收了吗?”“肩胛前贴了没有?”“肩松了吗?”……等等。忙到最后,哪里来的松和静。具体次序,按照《参训必读:内家拳初学要旨——宁静以致远》、《习武自助手册之三:站桩》和《初学答疑贴大汇总》等贴所示如下:
      站松静桩的次序:安静——松肩——手沉(肩松则手沉)——贴圆肩胛(在松肩和手沉的基础上)——命门后贴(在空胸圆背肩松手沉的基础上)——翻胯。
      放松的次序:肩颈——腰背——腹(丹田)——胯。
      2、巩固要领要找感觉。虽然感觉不可靠,但它就象学生的考试成绩一样,是没有更好的办法之前的好办法。对于各种要领,要学会在自认为已经做到的时候,找到身体的相应感觉,然后将此感觉固定下来,下次做要领时,不是默记要领的具体内容,而是找到这种感觉,能快速地进入状态。但有两种情况要注意避免:一是感觉松下来了,就不能再加重放松的意识,加重则会取得相反的效果,要进入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二是感觉到了心静,就不能专注于心静这种状态,同样要进入一种似静非静的状态,否则,心猿意马立马就不客气,绝对会跳出你意想不到的东西。在桩架不变的情况下,在松静的基础上找舒服,找到了舒服,就更松更静了。出现不舒服的情况,往往是桩架有问题:4月3日早上,站桩开始时总体上还是比较轻松的,但不久右脚掌又有点疼,到中间时整条右腿自己向外侧稍微动了一下,脚也外撇了一点,右脚掌马上不疼了。是不是桩架自己在调整?
      3、多看《教程》和相关指导贴子。每个人兴趣点不同,看一二遍是记不住所有的内容的,理解也不是一二次就会到位的。反复看,每看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比如“脚麻、膝盖疼”,好长时间才知道“桩架放高点,抖一抖,活动活动”,而《教程》里明明白白写着,可见初看时并未记牢。《教程》编写得简洁明白,有些地方没有详述,必须参看《炎龙文萃》以求详解。比如指天划地的两手臂如何上举。《教程》里是“从松静桩开始,两臂举起”,而《燕园集训后的思考——2005年“十一”内家拳推广活动札记》中,明明白白地写着“用腰背的劲带动单个手臂往体侧慢慢抬起,抬至手与肩平时,劲意断开,肩断筋连,让胳膊顺着小臂的重力自然下落”。
      4、要参看其他人的练功日记。重点放在指导老师的意见,了解《教程》所没有的内容和细节。比如:关于“站桩的距离”,《教程》未说明,查看指导意见后是“横一个半到两个脚长,竖五个脚掌宽”;关于“重心”,看《教程》时我的理解是“上身前倾”,看了指导意见才知道“坐胯跪膝调重心,上身前倾是不对的”;关于“命门后贴”,怎么都做不到,看了指导意见才发现“命门后贴不要单独找,想着后面有个高凳子,再往下坐一点,屁股刚刚挨上凳子面就好,那时候命门肯定是后贴的”(其实《教程》里也提到了),或者“先不用管它”。要
      5、练功要溶入生活。把松静桩两大要领“松”和“静”带入生活中。我的体会,不管能不能真正做到,只要有这个意识,时时注意一下,保持自己认可的松和静,就有非常舒适的效果。
      关于松肩:为什么平时要松肩?我的理解,站桩时肩能松下来只是第一步,要逐步过渡到练动功时肩也能保持松的状态,最后的目标应该是实战中肩也是放松的(也就实现了换劲)。要达到这个目标,平时能做到松肩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如果在平时不经意的状态下没能做到松肩,养不成自然松肩的习惯,那么在精神身体都比平时紧张的实战中,就更不可能做到了。如何松肩?我现在在试的方法是:坐着或站着不动时,比较容易,稍加意识就行了;身体移动时,特别是手臂在做动作时,只要留意一下,就会发现肩是端着或紧张着的,这时候,也是加点意识,把肩松下来,再发现再放松,如此循环。
      关于静:静在平时是最难做到的,人有七情六欲,心境随时受自己身体和外界影响而变化。平时能做到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则站桩时就很容易做到。如何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我的做法:喜怒等情绪来的时候,不要刻意地去阻止它,一阻止问题更大,只是在它们来了之后,不要纵容它过多地停留(实际上我说了等于没说)。
      6、面授是必须的。真心喜欢内家功夫、想练出点功夫的龙友,不能仅凭网络的远程教学,必须接受老师的当面指导。没有老师的当面指导,要领完全凭自己的感觉在做。人的感觉经常会发生变化,同样的练法会有不同的感觉,有时觉得已经做对了,“唔,这个感觉很好!”,下次可能又觉得不对了,然后是糊涂,“到底该怎么做啊?”。自己练肯定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对,而且时间越长,调整越困难。途径:直接奔刘快庄找老师;参加集训;参加龙友聚会。
      七、存在问题
      网络远程教学有其特殊性,没有老师当面的指导。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遇到的问题?我的原则是: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保持这种状态;认为是错的,或不知道是对还是错时,求舒适。集训时向老师请教,接受老师的指导。或在练功日记里写出来,让老师书面指导。
      八、功法评估
      松静桩健身效果十分明显,在这一层面上内家功夫优于常规武术锻炼方法。
      目前练功状况:满意。

    莫把松静桩看简单了,莫把松静桩练复杂了

    —— 对松静桩的一点浅见

    东海后学


    在炎龙学习一年多了,感谢各位老师的无私指点和各位兄弟的热情帮助,让东海初步领略到内家功夫的风采。炎龙对东海的培养之恩无可回报,东海只能尽自己的能力给新来学习的朋友以帮助,一方面减轻各位老师的负担,另一方面让新来的朋友如东海当年一样感受到炎龙的关怀和温暖,尽快步入神奇的内家功夫世界。在和很多新来的朋友交流中(练功日记、炎龙Q群等方式),东海感觉目前有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把松静桩看简单了,同时又把松静桩站复杂了。

    很多朋友刚一接触炎龙,读了几个精华帖子之后,往往热血沸腾,恨不得马上就开练,可是炎龙却订了一个古怪的要求:必须在线10小时才能得到免费的教材,真是让人着急啊。你就看吧,每有新人来的时候,总是灌水帖子漫天飞,都是在攒在线时间的。心急火燎的拿到了教材一看,哇,这么简单,就是往那一站,摆开姿势去放松啊,这也算练功?这样就能练出那么神奇的内家功夫?估计很多人站几天后就开始犯嘀咕了,老实说,当初东海也这么想过。这样想就把松静桩看简单了,往往就不能正确认识到松静桩在内家功夫训练体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松静桩是炎龙各位老师为了远程教学的需要从无极桩简化出来的。那么这个无极桩有多重要呢?我们来看一看老前辈们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李存义先生原述、董秀升先生编辑的《岳氏意拳五行精义》[1]里开篇第一式即为无极势,“无思、无欲、无形、无像、无物、无我,一气浑沦,无所向意,顺天地之自然,茫若扁舟泛巨海,静若木鸡植中庭,是之谓无极。”;孙禄堂先生在他的《形意拳学》[2]里总纲即为“形意无极学”,讲解的第一式就是无极式,“此式是顺行天地自然之道,谓之无极形式”;薛颠先生著的《象形拳法真诠》[3]里在“象形拳法真诠 上编”第一节就是“虚无无极论”,附一无极图,并说“此势顺行天地自然化生之道,又谓之混元一气,取一气含万象,以后无论演各法象,皆以此而开始。”。以后无论演各法象,皆以此而开始!原来无极式就是形意拳的起式,无论各拳、各形,皆由此而开始啊!其实在太极拳中也有类似的说法,杨澄甫先生在他写的《太极拳体用全书》[4]中开篇即讲“太极拳起势”,其要领与松静桩类同,杨澄甫先生在书中特别强调“人皆以此势易为忽略,殊不知练法用法,俱根本于此,望学者首当于此注意焉。”

    关于起式的深入讨论请大家参考热血龙魂老师的帖子[5],东海在此想说,各位武学大家都这么重视无极势(式),肯定是有他们的道理的,我们大家应该在思想上充分认识松静桩在内家功夫训练体系中的重要性,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去练习,切不可看了两天教材,掌握了姿势要领,就以为自己学会松静桩了,就不耐烦去练它了,老想着我怎么还不挑出大筋啊,我怎么还不升浑圆啊,我是不是可以站三体式、站大字桩了,我是不是可以打五行拳了。这些浮躁心理的产生就是因为在我们的思想深处并没有把松静桩真正的重视起来。

    重视松静桩,并不是说就一直站下去,站一辈子,其他什么都不用学了,形意拳的学习当然不是站一个松静桩这么简单的事情,也没有“万法出于松静桩”的说法,松静桩只是我们入门的基础,就像学会数数是我们上学的基础一样。那么松静桩站到多久才能开始练习其他的东西?对这个问题东海也不敢做肯定的回答,只能根据自己的体会谈一点看法,请大家多指正。

    以东海的体会,具有内家功夫的人在运动的时候,他要保持一种与常人不同的身体框架结构,在这种特殊的框架结构下,身体才能发出神奇而又厉害的内家拳劲。我们普通人因为日常生活习惯的养成,身体的框架结构和内家拳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站松静桩的第一步就是要站出这个框架结构来,如空胸圆背、沉肩坠肘、命门后贴等,用热血龙魂老师的话说,就是“要象自然长成的一样”,而不是要打拳了才用力去摆姿势。关于身体框架结构的深入讨论,请参考飞龙在天版主的帖子[6]。要想练出这个身体框架出来,需要从放松入手,通过长时间的练习,体验到身体放松的感受,把握松紧僵懈的区别,逐步达到“骨撑、筋绷、肉松”的状态。除了养成一个新的身体框架结构外,我们还需要通过松静桩的练习全面提升我们身体的基本素质,如骨胳硬度、韧带强度等[7],这些都是内家功夫的物质基础。此外大家还要在站桩中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情绪,能初步做到在静止情况下长时间保持心平气和、神气安宁的精神状态。

    大家都知道形意拳又称为心意六合拳,讲究内三合、外三合。内三合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是肩与跨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以东海的理解,这内外三合并不是要到打拳的时候才开始练的,其实在松静桩阶段就已经开始练习这内外三合了,只是降低了强度和难度,仅仅是在静止的状态下进行练习。松静桩的外三合就是练出上面说的身体框架结构,即松静桩的松,内三合就是在站桩过程中的精神训练,即松静桩的静。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就可以开始其他内家功夫的训练了,比如三体式、五行拳等。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理解为什么说松静桩是练习内家功夫的基础了。其实不一定非要站松静桩,通过其他的训练方式也可以步入内家功夫世界,比如狸猫上树老师在Q群里就讲了一个方法:“盘架子,打大架子劈拳,论小时来打,每天打2个小时”。不论哪种入门方式,我们普通人要想步入内家功夫天地,总要有一个身体的转变过程,这个过程因人而异,或漫长、或短暂、或痛苦、或轻松,但是关总是要过的。这也许就是无极势(式)命名的一种含义:从无到有。我们需要通过这么一种入门的训练,在身体里生成一棵种子,有了种子了,才有可能通过浇水施肥种出一颗参天大树,否则空空的一块土地,再怎么耕耘也不会有收获的。在此借用灵山老师的一段话请大家体会

    “其实各种技术的最重要,最核心的东西,都在基本功里,如果你在基础阶段都弄不明白你所练习的拳术的本质,那么你怎么敢相信自己会在高级阶段突然大彻大悟呢?就象一个人,说话都说不利索,但是他非要做一个演说家,可能吗?”[8]

    前面说到很多人开始的时候往往在思想上把松静桩想简单了,落实到实际,又常常把松静桩给练复杂了,即自作聪明的添加很多其他的东西进来,例如为了追求肌肉酸痛的感觉,把马步桩的东西拿过来;还有的斤斤于膝盖弯曲的角度、手臂的位置等;也有把气功啊、意想啊什么的往里掺,目的就是尽快达到别人讲到的身体感受,以为这样自己的功夫就会长进了。这些行为都是错误的,太急功近利了,往往适得其反,过犹不及。我们上面分析了,松静桩的训练是把一个普通人改造成一个内家功夫人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是漫长的。你想啊,要改变骨胳硬度、韧带强度、身体结构这些东西,能快了吗?我们不是用水泥堆个模型,而是通过日积月累的训练来改造我们的身体,就像大海里的珊瑚虫在慢慢的填海造岛一样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简单的生长、死亡,亿万次的重复,千万年的持续,微小的珊瑚虫就演变成了大海中一座座的岛屿。松静桩也一样。

    初学站桩的朋友,只要把握了教材中基本的姿势要领,身体中正、自然放松、收颌坐臀,就那么放松的去站吧,懈了、累了、变形了,再调整回来好了,就这么简单的姿势,就这么枯燥的煎熬,挺住了,坚持下来了,身体一日一日悄无声息的发生变化,忽然有一天,好像美丽的蝴蝶破茧而出了,你会发现自己步入了一个神奇的新天地。

    一点陋见,请各位老师和兄弟指正。

    注:松静桩的站桩要领请以教材和各位超级版主老师的帖子为准,例如狸猫上树老师的精华帖子[9],对其他人的体会最好只做参考。

    致远兄的设想是很好的,值得进一步整理和完善。
    推崇的话我就不多说了。提一点建议:
    应该避免文字产生的歧见和误导。
    所谓“先天之炁”或者说“内在能量”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不是一般人想象的那样,是一种独立存在的气、光、能量团之类。
    它和人的本体分不开。就好像我们评论一篇文章,说它文气贯通、文采飞扬,并不是另外有“文气、文采”那么个东西,而是这篇文章的文字结构及它内在的信息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
    放到人身上,人细胞的质量、骨骼的硬度、韧带的强度、内脏的机能、神经系统(含大脑)的发达程度等等,再加上他们之间的协调性这个关键因素,综合在一起,就是我们所谓的“生命力”或者说元精元气元神。
    所以我认为,能量内外之分,优劣之别,不应以是否主要靠肌肉做功来划分,也不应把肌肉的能量和其他因素对立起来。筋劲骨力离开了肌肉也无法单独存在。

    如果从训练和运用的层面开始做区分,似乎更易说清楚。一般体育运动主要考虑如何高效的运用或说释放人体能量,练—用为主,养是种副产品(主要靠超量运动后的自然恢复),甚至被忽略。内家拳是养—练—用,特别注重养的作用和价值。另外,内家拳比较注意研究运动时人体内的工作状态,尽量优化节能,也就是我提出的“内运动模式”。
    这是我自己的一点见解,供致远兄参考。

    武术理论系统化是比较困难的,关键就是大家采用的概念、定义,各不相同,常常是为了说明自己的理论,自己对一些名词进行“个性化定义”,造成同词不同意的现象。希望从炎龙始,逐渐弥合歧见,探索出一套大家都能理解和接受的概念。在这个共同的理论框架下展开交流,才能避免一些莫名其妙的争论和是非。
    松静桩

    灵山云

    这个系列,是我在整理访谈录2时的一些印象、思考和感悟。说实话,整理访谈录2的过程,等于我自己又上了一次提高班。刘洪师兄展示的很多东西,是常看常新的。

    但是这些内容对一般龙友来说,可能有点“超纲”,如何理解、掌握好访谈录2里的功法,提高自己的功力?灵山把自己的经验体会介绍出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另外,我希望大家能够就此展开讨论,多提问题,咱们一起把访谈录2吃透——好,闲言少叙,开聊。

    这开头嘛,还得从松静桩讲起。
    松静桩在炎龙的免费推广教程和“炎龙武学访谈录第一辑”中已经详细的介绍过了。因此外形的细节就不在此重复了。
    我主要讲一下松静桩的内在要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心法”。我们曾反复强调“肌要松、筋要绷、骨要撑”九个字。这九个字可以说是内家桩法的入门通用法则。那么,九字训练法的内在要义是什么呢? 今天告诉大家,就是要求出骨架的内在结构支撑力,什么叫“骨架的内在结构支撑力”呢?
    从李旭洲所传的基础训练体系来说,就是要建构一个人体大弹簧。
    具体来说,头—双脚,是一个三角形支撑;尾闾—双脚,是一个三角形支撑;大椎—双手,是一个三角形支撑;四肢,各是一个小三角形支撑,周身骨架就像一付钢筋架一样。而骨节之间筋腱组织,就是弹簧!
    有了骨骼结构的内部支撑,肌肉才能得以真正放松,气血才能运行无阻,才能慢慢滋养韧带、筋膜,使其强度不断增大,弹性不断增强,最终达到象真的弹簧或者说象弓弦一样。(按一按练习有成者的肩头,会感觉到像按一个大弹簧)这样我们说人体弹簧就算初步建立了起来。大家可以给自己拍个照,对照一下,看看这几个三角具备了没有,形状是否规则饱满?再请朋友按一按,看看周身骨骼和各大关节是不是构成一组弹簧组?
    这个弹簧组是用来干什么的?
    大家看,首先,肌肉放松,逐渐就能体会到骨头的松沉。但是光有沉重,还远远不能应付实战的需要。就好像有了弹丸,还得有弩弓一样。
    因此,只有找到一张弓,才能把梢节弹射出去。
    这张弓在那里?就在你自己的身体里!或者说,就是你的身体!拳经常说的“一身备五弓”,就是此意。
    因此,由松沉劲到弹簧劲,就是深入练习松静桩的训练目标。
    弹簧劲的具体表现,大家可以从访谈录2中刘洪师兄的动作里去体会,我就不罗嗦了。
    主要谈求取它的方法。

    松静桩的关键点是松肩坐胯。咱们先说松肩,内功经说“松肩以出劲”。人体最容易紧张的就是肩颈部,肩颈部一紧张,周身都会发滞,运动都会困难,更不要说完成高质量的发劲了。肩颈放松了,身体其他部位才能把力量送到手头。在内家初始阶段,要求做到手似锤头、臂似锤链、膀似执锤之手,出手就象一枚流星锤。(用手拨动练习者的手臂,看其是否能够自由摇摆)开始,这个锤子是悠出去的,将来就是射出去的,再将来就是炸出去的!

    再说坐胯,一般朋友们理解蹲低就是膝盖弯曲加大,这是一个误解。我们要求的蹲低,实际是在骨盆上翻的基础上产生的一个下坐,两者是一个统一动作,就象人坐在椅子上一样。坐胯达标的标志,是腹股沟出现两个凹陷,也就是术语所说的胯窝,这是骨盆和大腿骨之间的筋腱放松后自然出现的,不能强做,强做就容易出现挺胯的现象。只有胯窝的“弹簧”具备了,你举手投足,才轻松灵活。大家可以看看刘洪大哥的自由式崩拳,不要光看他的拳,注意他的胯,当解我意。

    然后,在肩井穴和胯窝之间,要拉两条虚拟的连线,好象背带裤的两条背带。在身体转动时,不得扭曲这两条线,这是初步的肩与胯合。大家可以看看网络上流传的视频,例如姚老这个级数的高手,他到什么时候,这两条线都没有“折”,即便是发生扭曲,内在的劲力也没有断!做转丹田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松静桩的训练阶段主要是求取松沉劲和骨架的弹性三角支撑,练习者只要牢牢掌握住“放松”、“三角两线”、“松肩坐胯”就可以了,其他的内容,暂时不要考虑,避免分散精力。
    这也是炎龙武学研究的训练思路:初级阶段,一个瓶子里就装一种酒,让大家先把这一个味道品透。
  5. 我见到很多新人,经常说自己会站到双腿酸痛,想来是没有抓住腿部的诀窍,所以在这里发个帖子,来补上老贴子沉掉后的空缺。

    其实瓜瓜也问过腿部的问题,当初发了桩照后,有师兄说,瓜瓜没有‘坐’这个感觉,让瓜瓜调调,然后突然有某师跳了出来,说了一句话。

    ‘我还嫌他站的不够高呢,还低下去干什么?’

    为啥,因为当时瓜瓜的膝盖已经超过脚尖了。

    然后根据几位老师师兄的指点,瓜瓜对‘做出大型’这四个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做出大型的要求是什么?做出大型的要求就是,你只要有那个意思就行了——‘膝盖微弯’那你只要让膝盖弯了别让它直着就行!

    或者有人会疑惑,这样真的能够站出功夫来么?

    瓜瓜这里无耻一下,说说自己。

    我站的时候,就是只做到膝盖略微向前而已,整体感觉就如同站军姿,累了以后为了不让教官发现于是略微活动膝盖那样,只是略微弯了一点儿,整个腿的感觉和直着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就这一点儿,也让我有了一丁点儿的小进步——大腿上的筋已经显形了。

    其实这就是一个强度的问题,太多新人不爱看老贴子、精华帖子、高亮帖子,所以什么准备都没有就开始站桩,以为强度越大越好,其实这根本和松静桩的要求相违背,松静桩的要求是要放松,彻底的放松,从外在的肌肉身躯,到内在的心灵情绪。

    然后引用黑月大的话作为结尾:
    引用:
    原帖由 天风黑月 于 2009-5-27 14:01 发表

    注意不要人为的去耗胯,不要加一点外力,就那么站着,开胯并不是前期的事情,后期在你身体其他方面改变到一定程度后那儿才会开始有感觉.记住,筋骨不是耗开的,你要舒服的站,把气血养起来到一定程度,筋骨开始内动.

    引用:
    原帖由 天风黑月 于 2009-5-27 16:28 发表
    注意,所有的要领都不要调的绷起来,那就是过头了,过尤不及这四个字一定要注意,所有的要领,都是有个意思就行,哪里用力,哪里就是错了.
  6. )
  7. 第一,先安静下来,心情不要太激动,脑子里不要想太多,像准备休息一会儿一样,放松。把姿势基本摆正,各大要领粗粗的走一、两遍——肯定到不了位,没关系,不驼背、不挺胸、不前俯后仰,就可以。

    刚拿到教程的朋友,肯定心情特别激动,恨不得今天练,明天就出功夫,在这里老灵得先给泼点冷水,内家拳这东西,跟种树一样,得按月、年算,踏踏实实的练,一定可以成功,想一步登天,反而是欲速则不达。

    第二,先松肩。想象两臂脱臼了,挂在身上,可以轻轻左右摇晃一下身体,看看胳膊是不是那种柳枝随风摆的感觉

    这是入门第一关,把这个找好了,后面特别顺,有的朋友跳过这一折,直接找腰胯,就好像想直接从一楼上三楼一样。
    第三,手沉,慢慢体会,手是不是发沉、发胀。如果没有,继续从松肩上找。

    有了手沉的感觉,就等于摸到门了,这时候应当勇猛精进,千万别两天打鱼,三天晒网

    第四,贴肩胛,手沉了以后,肩部会进一步放松,这时候要体会肩胛贴圆了没有。这个同时会出现空胸圆背的状态。

    刚开始贴,胸背肩会紧张,在这种状态下,再次放松。

    这时候可能出现一系列不舒服的现象,那是胸背一些平时不吃劲的肌肉开始被唤醒的缘故,这时候不能怕,得积极的调,调好了,过去了,又上一层楼。抖一抖,是自然调节的好办法。

    第五,等空胸圆背要领固定住,而肩松手沉的感觉仍然存在的时候,开始调整命门后贴,这个时候同时会出现翻裆拧胯,丹田前卷。

    前几步,腰就放松就行,现在可以动腰了。提醒初学的兄弟一点,臀是内敛的,别上翘。

    第六,胯翻到一定程度,会感觉翻不过去,这时候,适时地往下蹲一点,膝盖有上提之意,这时候胯也翻过来了,同时会出现五趾抓地的现象。

    这个不多说了,以前说得太多,也没几个能练出来,后来不说了,有几个特别下功夫的兄弟自己就找出来了。看来关键还在一个“练”上。

    这个过程很长,可以每次都找一遍,但不要想一次做到位,要一步步来。
    呼吸不要着意,通畅就好。一旦发现,呼吸不畅,就证明你现在求的要领超过你身体的负荷,应该减小强度,或者加强上一阶段内容的训练。

    其实说到底就四个字“大道至简”,戒骄戒躁,踏踏实实的练就是了。内家拳的技术体系比书法、绘画、杂技都简单,过去很多高手,就是农民、车夫、匠人,没什么学历,也练成了功夫,练出了智慧,所以大家应该有自信,每天坚持一个小时,一定可以成功。

    浅谈内家功夫(一)——松静入门


    灵山云


    首先内家功夫是什,……我仅就个人的经历谈一点体会。所谓内家功夫,就是开发应用人体内在潜能的一套方法。说白一点,就是琢磨自己、研究自己、认识自己、提高自己、支配自己的一套东西。

    看到这大家可能会笑,说我自己还不能认识支配自己吗?别笑,这还这不是个简单的事。举个例子,大家就保持现在看帖子的状态,突然给自己来个“定格”,告诉自己别动!哪都别动!

    可是过一会儿你就发现,其实身体还是会自己动,一般首先是眼珠子,然后是身体某个部位,不自觉地就动了,再然后动的地方越来越多,你想让某处不动,可是往往同时另外一个地方就动了。

    这还是简单的,如果你命令自己,什么也别想了!那你就会发现,脑子更不听你的,你这一管,脑子杂七杂八地想的更多了。

    说到这大家可能明白,为什么炎龙的功夫体系以松静桩为根基了。武术本来是杀伐之事,身体就是你的军队,脑子就是你的司令部。基层的士兵不听使唤,到处开小差。司令部的人员不务正业,乱七八糟,何以临阵?何以御敌?因此松静桩的第一步要求就是放松身体、安静心神。如同一只初建的军队,第一步要把将士召集起来,最起码士兵列个队,长官阅阅兵,上下级互相熟悉熟悉吧。将兵相知,才能谈的上操练与作战。

    这一步其实不难,难就难在有些人把它看玄了,有的人把它搞偏了,有的人则把它站死了。

    怎么回事呢?

    所谓看玄,是一看松静二字,就把它理解到佛道修行上去了,老想入静,禅定,虚无,真空等等。虽然内家拳属于道家体系,松静桩的心法秉承的清净无为的路子。不过,拜托这类兄台想一想,古往今来,有哪一位一打坐就成仙成佛了?说的更俗点,有给刚上幼儿园的孩子讲哲学课的吗?刚学会划火柴就惦记做满汉全席,好高骛远者,结果如何,不言而喻。

    所谓搞偏了,就是觉得这么站着无聊,非得把其他的功法体系的东西硬安进来。比如把气功的腹式呼吸法、周天呼吸法安进来,把健美练肌肉块的方法安进来,把浑圆桩、三体式的要求安进来,或者把其他拳种的某些要求填进来。等于新兵连队列还站不齐呢,就开始练刺杀打靶去了,程序错乱,为害尤甚。已经有多位朋友,因为不自然呼吸,结果导致胸闷、腹泻、失眠等状况,因此特别提醒大家注意。

    所谓站死了,是把松静桩给僵化了,绝对化了。松静桩本名无极桩,内家功夫起于无极、归于无极,中间还有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呢。如前所说,松静桩的主要功能是放松身体、安静心神,便于下一步正确的运用身心,由内而外的自我调节强化,必须接八桩、八架、五行、十二形等法。如同军队的初级阵法训练,求得是千百万人整齐划一,如臂使指,但是到了实战的时候,还要会变阵才行。有的朋友觉得会了一个松静桩就可以万法归一了,结果就死抱着一个桩形回家“闭关”去了。殊不知不尽阅万法,谈何归一?说到底还是懒汉思想作祟。

    说到这,还得说一说所谓“傻站”的问题。最初提出“傻站”一说,是因为初学松静的朋友们往往因为知识太丰富,自觉不自觉往桩法里“加料”,又或引申出各种奇思妙想,什么求个气感啊,看个内景啊,相对于此种自作聪明之举,顾而以“傻”劝之,实乃去躁心妄念之意也。不料有些朋友把这个便宜之法给理解绝对了,真的不加思考的去站,即便有什么问题也视而不见。其实真的是只要傻站就行,我们何必设置“练功日记”区,供大家提问答疑之用?进一步说,内家拳是开启智慧之学术,岂有真的凭傻可以入门之说?因此,松静桩正确的练习方法,是按照教程,循序渐进,有问题就问,有了好的感觉有印证,没问题就别给自己创造问题。

    说道问问题,还得啰嗦两句。虽然炎龙在网络世界,不是现实的武林门派,但是起码的社会道德和个人修养还是要讲的。有些同志,提问题一没有营养,二没有礼貌,已经回答过多少遍的问题,还在那里问来问去,而且张嘴就问,连个敬语都没有,有时候还带着牢骚,嫌这个怨那个的。虽然说在老龙友们素质一般都比较高,再小白的问题大家也会尽量解答,但是被N多人心里评价一句“这个人问的问题够不动脑子的,浪费大家的时间精力”,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吗?这在现实的传统武术门派中,恐怕早就被师父和同门视作“朽木不可雕也”了,什么后续功法,进阶诀窍,你想都别想了。

    言归正传,明白了松静桩的功能,下面说说驾驭它的方法。很多朋友苦恼站着松静,既不松也不静,身体上到处别扭,心里乱乱哄哄。

    我说这就对了,你要是已经到了松静自然的境界,何必还站松静桩。有些人还奇怪,说是不是我练功练出毛病来了。说实话,就冲诸位所下的功夫,没个几年时间,您还真练不出什么毛病来。身上别扭心中乱,就是你此刻的真实状况,只不过平时忙忙碌碌,不自查而已。一旦静下来,就显现出来了。能感觉到自己身心不适,就是一大进步,下一步该干什么,才有个目标。好比一个亏损企业,能察觉它经营不善之处,才能谈改革的方向所在。内家功、内家功,由外转内的契机,也就在此。

    下一步干什么?停业整顿。平时下了飞机上火车,谈判完了写报告,精气神亏损,肌体逐渐产生病变,但是大脑都在关注外界的事,怎么也感觉不出来。现在,静下来了,能察觉自己不对劲了。就该歇一歇了。秦末汉初,提倡以黄老无为之术治国,休养生息,就是这个道理。

    至于怎么个整顿法,其中很简单,就是你别管,让你的身体自行调理。有些人不理解,我换个说法大家就好懂了。如果你病了,你会给自己看病吗?敢给自己开方子下药吗?不会,你就别管这事了,交给医生吧。

    相对武者而言,一般人的体质只能算作病体。你不会诊病,就别瞎弄。其实人人身体里都有一套自我修复机制,相当于自带的医生。你只要不干扰它,它就能正常发挥作用。当然,将来日久功深,你体内的感应越来越强,知道它是怎么运作的,那就可以配合它了,不仅发挥他的修复功能,还能启动他的强化功能,那时另当别论。

    初学阶段,一站一静,身体的自我修复功能就会启动。只不过一般人体能感应不强,无法自查而已。这个阶段确实枯燥。不过没有这个磨练过程,恐怕满大街都是武林高手了。这时候,可以用各种方法转移注意力。听听音乐,看看风景,都行,只要别干扰体内那位医生就行。说实话,磨练筋骨的阶段,对心性没什么特别高的要求,真的是摆对姿势在那耗点就行,功到自然成,拉锯就有末啊。

    但是切忌拔苗助长。一定要循序渐进。举个例子,就说松肩,很多人疑惑,说裹肩以后,肩松不下来。其实肩胛前贴是一个动作,双肩裹到位是一个结果。

    初学者现阶段应该去完成这个动作,但是不必强求那个结果。当先尽量放松肩部,感受手的沉重感,手沉之后,会把肩部筋腱抻来开一点,有了那点活动量,就可以再做一点前贴,贴完再放松,感觉手沉,就会再把韧带沉开一点,如此循序渐进,等关节活动量到位了,那么肩胛自然完全到位,而且肌肉不再紧张,如同木榫镶嵌,不用铁钉。没有活动量,硬去求到位,肌肉必然紧张,紧张了就失去松静的锻炼意义,那站的就不是松静桩了。

    最近想到的就这么多,有没说清的地方希望大家谅解。现在我们几个都处于事业和生活的爬坡阶段,在网上活动的时间少了,不可能像前几年那样一天到晚呆在网上。而炎龙的练习者越来越多,光靠我们几个人回复日记是不可能的。一方面,我们在协助老师积极培养更多的教学人才,另一方面,就要靠大家自修自悟和互相帮助了。衷心希望每个朋友都能从传统内家功夫的修炼中受益!

  8.  
  9. 松静桩要领

    作者:東海后學

    1-1 收下颌

    要领:颈椎要放松,不要用力,头要自然下垂,像是被绳子挂上的似的。

    做法:头慢慢后仰,到最大极限,肩背要放松,不要用力,然后,以下巴为动点,慢慢画圆,头自然垂下就行了。眼要平视,有上瞟的感觉。

    强调:保持收下颌的姿势很重要,这是龙魂老师特别强调的。我在身体大动时,很容易头前后摇动,龙魂老师说,无论身体怎么抖,都要保持收下颌的姿势,这样可以保证不会伤到脑子。切记,否则会伤身。

    认识:上面收下颌、下面命门后贴,好像就把住了脊柱的两端,如果保持身体正直,不弓腰,脊柱有就被拉直的感觉,有种弹性,就比较容易体会到“杆子插在沙子里”的感觉。

    1-2 裹肩

    要领:不是肩头向里裹,这样很容易鸡胸。应该是两个肩胛骨向两侧推,自然带动肩向前裹。注意不要耸肩。裹肩是达到平背圆胸的关键。

    龙魂老师给大家演示的他的肩背部,不论怎么摸,都没有棱角,不论是在站桩、还是在推手和运动中,他的背都是平的,按照龙魂老师的话说:“要练到象长成的一样,就行了”。

    1-3 膝盖

    大家应该都知道了,膝不过脚尖的技巧。可是龙魂老师似在教学似在自言自语:“我也不知道是谁先在炎龙提出‘膝不过脚尖’的,教材上应该没有,这不应该作为初学者的注意事项,应该是练功自然达到的境界”。

    1-4 命门后贴

    大家集体站桩的时候,几位老师来回给大家调桩,一个基本的动作,就是用手从颈向下平后背,一遇到屁股后翘的,老师就提醒要命门后贴。拼音特别帮助我感受了一下命门后贴的感觉,应该是向前敛臀,同时注意保持收下颌、平背圆胸,特别是不要弓腰。感觉上就象从两端压脊柱,同时中段要拔直。

    命门后贴的难度是比较大的,至少我现在是做不到的,腰根本没有感觉,没法做到紧哪块、松哪块。入门阶段的龙友们最好不要追求,还是先松肩,慢慢松腰松胯,就可以体会命门后贴的感觉了。

    1-5 手臂

    老师们对手臂没有特别要求,就是放松就行了,拼音兄指导的细一些,两个虎口要对着胯,手和腿之间要留有空间,开始时不用太大,别挨着就好,功夫深了,自然离得远了。

    1-6 胯窝

    两腿内侧大腿根部就是胯窝,下蹲时,两膝相对收紧,大腿就会形成胯窝。个人体会是胯窝是下蹲的要领,做好了,腿部可以比较舒服,而且对翻胯应该有帮助。

    1-7 眼睛

    站桩对眼没有特别要求,最多是收下颌时保持视线水平,微上瞟。也可以闭眼。不过刘洪大师兄教了一点,可以让眼睛盯住一点,不论远近(最好不要太近了),越小越好,盯着它,可以练习眼力。累了可以闭目休息。

    1-8 身体中正

    身体对外要保持中正,对内就是脊柱要拔直,不能左右倾斜,也不能弓腰、后仰。我因为长时间坐着,有点轻微的颈椎增生,站桩时,不自觉的有点偏头,还自以为比较正,拼音和龙魂老师多次给我纠正后我才意识到这个问题。感觉虚灵顶劲这个要领也是针对身体中正的。

    1-9 手掌

    手掌应该自然弯曲,如果不好把握力度(不能用力,自然放松),可以先让手掌完全张开,然后不用力,让它自然收缩就可以了。掌心平时练功都是内收的,只有发劲时有一点外吐之意,要掌如瓦陇 。

    松静桩调整
    1、呼吸放松法:先吸满气,慢慢由口吐出,同时由胸到腹部节节放松,反复几次后,保持呼气完成时空胸实腹的状态,开始站桩。
    2、尾闾上翻,带动骨盆如挂在一横杆上往上翻,保持命门后突。
    3、两肩要有抱人之意,尽量向侧前方伸展,有这个意后保持住桩架,慢慢松掉肌肉的力量,特别是肩头部位。体会如挂衣架的感觉。
    4、扣脚趾,用脚趾、脚外侧和脚跟着地,把涌泉穴的位置空出来。体会“海中舟,风中旗”,但不要自己主动的去晃悠,

    初级阶段 基本原则

    灵山云

    第一,不要过多考虑细节,就舒舒服服的站去。体会一下站在辽阔的平原上,一眼望出去,心胸开阔,杂念俱销的感觉。站桩就是休息是滋养,不是体能锻炼,更不是思考!!!心态上要保持轻轻松松。别把练功夫当负担,宋世容老先生说“要玩而求之”,这是内家拳入门的钥匙。大家要往轻松愉快里练,往神清气爽里练。站桩的时候可以听轻松的音乐,可以看风景。刚开始诸事不问,累也不管,错也坚持!先在姿势大概正确的前提下保持时间。最起码冲到三十分钟,然后再往里面转。

    第二,重心在前脚掌上,保持下肢三节(胯、膝、踝)的弹性,千万不要把腿站死了。不要把重心压在脚跟上,不然容易伤后脑。因为脚跟联着后脑的神经。

    第三,颤抖是好事,出汗是好事,不用担心。长辈说“出完大汗出臭汗,出完臭汗出细汗”,到了只细细出汗,但不疲不喘才算进门。刚开始大汗淋漓的关是一定要过的。

    第四、肩的问题不要问,先站去。松肩涉及的要素太多,说不明白,越说越糊涂。其实就是耗的肌肉没劲了,筋就抻开了,筋一开就不用别人给讲了,自己就明白了。

    第五、调整桩架的时候可以用点劲,站桩的时候不要用劲了!调整桩架,肯定是要用点力气的。但是调完之后,要在保持桩架的基础上,把肌肉慢慢放松下来,一丝丝的放松。刚开始一放松,桩架就散了,又恢复原状了。不要急,也不要怕,这是正常的。千万别为了保持桩架,把肌肉绷得死死的。那就失去桩法的灵性了。怎么办?架散了?再调。又散了?还调! 一遍一遍,来它个千百遍就这么跟自己做游戏,找找到底是哪的肌肉还紧张着,碍着自己桩架定型?把它松下来。就这么一遍一遍的碰。碰来碰去,咔嚓一下,骨头对上了,肉一下就松下来了,血也就通了。

    注意事项:

    1、练功前后,别沾冷水!口渴可以喝热水。
    无论是喝冷水解渴,还是练功前后用冷水洗身洗手,对身体都不好,严重了,会落下病根。不但是冷水,还有其它类似的东西,也不能沾。不信冬天练功之后用冷水洗洗手,估计洗完一会,骨头就不舒服,时间长了得个关节炎,可不是闹着玩的。 所以,练功前后半个小时为限,避冷水!为了你的健康!

    2、在此特别强调,以上功法虽然简单,却是内家功夫入门的根基,大道至简之说既是如此。望大家刻苦练习,细心体会,成功取决于您迈出的每一步!

    3、特别注意不要憋气,呼吸通畅自然是第一位的。
    在最初的一个月里,大家不要急着调骨盆、腰椎,先放松了站,站得丹田四周的筋骨肉有感觉了,自己就会慢慢调整了,那时侯又省力又舒服。现在如果强做,肯定会别扭。命门后贴,可以自己背靠着墙找一找,但是不要拿到桩功里来较劲。咱们的第一目标是放松、养神,然后是丰盈气血,滋养筋骨,再然后才是调整筋骨结构。虽然这些都是揉在一起的,但是大家意识里还是要分个先后的。象含胸拔背、提肛敛臀这些要求,没事的时候可以动一动,找一找。但是在正式站桩的时候,以舒适温养、心情愉快为第一要领,做不到的先不要强做。

    4、大家一定要克服急躁冒进、急于求成的心理。
    内家桩法里“调顶树项、含胸拔背、提肛敛臀、松肩坠肘”这些要领,不是能一次就做完了的。它贯穿于一生的修炼之中。你只要坚持锻炼,就会发现自己昨天这些还没做到位,今天就做的比较好了,明天会做的更好!所以不要先存对、错的概念,我们这种运动不是改完错马上就对了,而是逐步趋近于正确。先把肌肉松下来,把心静下来,慢慢去体会。不要把练功当负担,一定要用休息、享受的心态去练功,不要求任何效果,出来好感觉就留下什么,没了就算了。

    5、有不适的感觉,要及时调整。
    练功的时候,只要感觉哪里紧张,就马上放松哪里,随时调整,这就是站活桩的第一个前提。怎么调整?腿酸了就走两圈,膝盖疼了就按摩一下,活动活动。胳膊僵了就抡一抡、抖一抖。脊椎发酸,就左三圈、右三圈晃一晃。就这么简单。

    6、练完以后最好是散步。
    找一个空气清新的自然环境为好,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在屋子里也可以,但是要注意通风,而且练功之后不要马上吹空调。避风如避箭!千万别在空调底下练!电扇都尽量别直接吹,一定要找自然通风的场所。

    7、遇到站桩的时候膝盖酸疼,发硬,肘关节也酸痛,如何解决!?
    这个问题就是松不下来的问题。解决办法:一个是苦练,熬过疲劳关,咬牙忍,达到一定的时间,训练量上去,把拙力耗干净,也就松下来了,这个办法见效快,但是前提是你身体要好,还要能吃苦。

    另一个办法是降低强度,比如你可以看看自己身体下坐的是不是低了点?可以把身体提高,减轻腿部的负担,避免因为腿部负担过重产生紧张僵硬,进而引起全身的僵硬,这样越紧越紧,陷入恶性循环。你把身体提高,腿部强度小了,你就可以多体会上身的感觉,循序渐进的再把身体一点一点调低,因为你这时上身的感觉已经稳定了,上下身不会在相互促使紧张了,在加强下身的强度,这也是一个好办法,这是养练,边养边练,比较适合身体弱一点或者是工作繁忙身体疲劳的学员。

    至于酸疼则属于比较正常的疲劳反应,能多坚持就多坚持,不能坚持就下桩走走,站完桩要多走多溜,走的时候不是为了走而走,而是在走这样的身体运动中回味刚才站桩的感觉,这样最长功夫。

    8、做到背部正直之后必须放松背部,千万不可用力挺直。
    重心放在前脚掌。背部先不要顾及太多,只要身体中正就好。命门的位置就在肚脐对应后背的地方,很好找。不要驼背,即使背部有微弯,也不是驼背,而是命门部位后凸产生的微弯。

    9、呼吸的问题只要把气下降就好,关键就是胸部放松,小腹放松,把气放下来就可以了,追求呼吸绵、长、匀、静。对于呼吸方式,本功法不做强制要求,只求自然呼吸,慢慢将呼吸规范,绵、长、匀、静是追求的方向。

    10、饮食:一定注意营养!另外平时多喝水,(刚练功结束后的休息时间不要大量饮水)。多吃点含胶原蛋白的食品,含胶原蛋白的食品主要有肉皮、猪蹄、牛蹄筋、鲜鱼等, 而且以蹄筋和牛羊肉最好。
  10. 几大关节放松的方法及问答

    作者:panghui

    顶头悬:将颈部肌肉放松,颈椎自然舒直,头部因为肌肉舒松开而自然座于颈椎上。头顶似有绳悬,头部有微微的悬空感。找到那个可以让头做到脖子这个架子上,扒掉舍掉脖子上的肌肉。比较形象的:都看过放在车上的小人偶、小动物吧,车子一动,他们的头就轻盈盈,随车摇曳。
    在做不到真正的顶头悬之前,脖子很容易僵硬,在体会到脖子僵硬的时候放松肌肉,摆正头颅,利用地球引力,把头放在颈椎这个架子上。有这么个位置,可以让头颅不偏不倚,仿佛悬空,轻盈灵活。找到这个位置。
    要点:头颅放正,此时眼睛平视,舍掉脖子上的肌肉。

    关于顶头悬的疑问:

    问:听人说练太极时,下巴要收一点,不知是何道理?这跟‘顶头悬'有没有冲突?是不是‘顶头悬'时,下巴自然就是收的?

    答:顶头悬,很多人都是由外向内找,比如说头上如顶着个小木棍,脖子向后帖衣领,下巴微收让百会顶天等等。解释的五花八门。

    本来是从内而来的东西,却让后学迷惑在小木棍、衣领,下巴。其实实质就是让头颅虚灵。反听自己找到这个虚灵的感觉就是了。

    思考问题方向应该是由内向外,听己正己。少看书,多听听自己。
    ------------------------------------------------------------
    脸部:

    放松眼眉之间,眼皮、嘴。
    要求:放松到抬抬眼皮好像都不大容易。
    原因:练拳时最容易紧张的还有脸部,而脸部的紧张还反映身体的僵硬,只有脸部真正做到放松了,你的精神才能真放松,能够沉浸在反观内听。
    ------------------------------------------------------------
    松肩:

    要松肩,首先要将胳膊松透。这样来体会胳膊放松:两腿站直后弯腰,两臂如吊环一般自然下垂,与地面成九十度角,感受一下此时的肩部、肘部、腕部的感觉。此时手指会有肿涨的感觉,用腰带着手臂晃一晃,体会一下肩的感觉,记住这个感觉。

    缓缓站直身体,每移动一分重新体会一下,放松的状态如有变化就重新调整到松。胳膊能松开后,胳膊的重量都缀在肩关节,所以你会感觉到手臂是有重量的。有一定时间积累后肩关节会慢慢松开。
    松肩很重要。首先要知道松的感觉,如果有点困惑,如果恰好家里有小孩子,看看他们的手臂,找找感觉。如果直立后感觉不到手指的涨热麻,那就是还没有松透。检查肩关节。

    问:弯腰垂臂,是寻找感觉?还是练习?如果是练习,要多少次,每次多久?
    答:弯腰垂臂,是寻找胳膊放松的感觉。一般人也只有此时能感觉到手臂的重量,身体直立肩关节就又僵到一起了。
    这个练习的目的是松肩。如果直立的时候也能"肩、肘、腕有被拉伸的感觉,如果此时手被人往下拉一下,好象会脱臼",那就是说你的胳膊与肩关节能松开了。

    问:现在,当我坐着或站着入静,就想象:这两条手不是我的,是两件身外物挂在我的肩上,手指就会慢慢有肿胀的感觉,如果微微把手指张开,感觉更强。一旦想别的,或被打扰,感觉就一下消失。要这样一直练习吗?我是这样理解:手指肿胀是因为各关节放松,气血贯通到手指产生的感觉,对吗?

    答:很好。有没有麻的感觉?如果没有,说明肩关节还没松到位。没事的时候就想着,挂着。看现在需要挂的有脸、脖子、手臂、肩膀,只要想起来了,就检查一下这些是不是在理想的状态
    现在,在保持上述感觉的前提下练练起式。(就是手臂平举到胸前再放下,着重作两臂平举)

    做法:仿佛有细绳拴在手腕处,来牵动两臂上移。
    要点:肩膀不能上提,手臂上移的时候,能感到肩关节的开展。
    此时的手臂仿佛有千斤重。

    问:手指有麻,还有丝丝凉意,像微风吹拂一样,正常吗?是不是在做起势时,也想着手不是我的?
    答:每个人对气的感觉可能都会有点差别,总的说来有热涨麻的感觉算对了。

    我前面提到的和后面要讲到的身体的放松,都是像生活中的一部分一样,成为习惯。
    起式的时候照看自己的全身,每移动一分,就检查一下脸、脖子、肩膀、胳膊上的肌肉是不是放松了。所以这个简单的抬手的动作应该在1分钟以上完成。现在一点也不要加意念,把自己完全倒空,不但胳膊,整个身体都是空的。随着你对身体放松程度的提高,你也许会听到身体里有一些细微的从没有过的感觉,不要控制这些感觉,也不要强求,让他们来去自由,你就静静的听着。

    问:这次有难度,主要是一想别的,或眼睛一睁开,涨麻的感觉就消失。没办法,只好每移动一点,就停一下,找回涨麻感觉后,再移动。另外,好象肩关节有涩涩的感觉,且手心有微微发热。还有,手臂放下时,也要这样找感觉吗?还是,像自由落体似的落下?

    答:"每移动一点,就停一下,找回涨麻感觉后,再移动"。对的,因为你的神意一次能够笼罩的范围有限,所以要一点一点的检查。在平日生活中多想多找,在集中练的时候进步会快些。

    肩关节不舒服,如果胳膊放松的好,肩关节比较疼。因为,肩关节的骨与骨之间缝隙会因此而拉大,连结骨与骨的韧带会因此受力,而一般人很少有机会让韧带有被拉扯的机会,所以会感觉很不舒服。等练久了,不舒服的感觉,酸痛的感觉会减轻。

    起式的第二步:肘尖平着向两侧牵扯,胳膊的其他部分不自动。
    第三步:慢镜头自由落体运动,手臂缓缓下落。

    要点:检查手腕,手腕松开,手指舒展,手腕与小臂在同一平面上,不要有角度。

    问:"肘尖平着向两侧牵扯"是什么意思?小臂与大臂之间会有小小弯曲吗?还是只是意念上的向两侧牵扯?在放松状态下,手腕会自由垂落,手指朝地,所以手腕不可能与小臂在同一平面上?还是我做的不对?

    答:意思就是曲肘。但容易用小臂带动曲轴,应该是用肘尖带动。你做的很好。一般来说,手腕是比较容易被忽略的,手指会不自觉地僵硬。手臂跟肩平行的时候手指慢慢抬起,与小臂处在同一平面。

    问:今天上了一趟街,路上我任凭两条胳膊挂在肩上晃来晃去,手指感觉很强,后来我试着把手放入口袋中,那感觉还在。接着我就试着做收放练习,心想挂上,感觉就出来,心想不挂,感觉就消失。这样做对不对?是不是以后都要经常这样练习?

    答:对,能想起来,有空闲的时间就找找感觉。这样的练习要经常作,练拳时容易找到感觉。

    答:肩关节好松,肩胛骨不容易松。但只要肩关节能够由着地球引力松开,由着肘尖的开展而开展,不久肩胛骨也会开。肩胛骨松开后,两手臂才能相通,棚劲才能生出。

    但这不能执著的去想,因为会引起后背、脖子僵硬。所以不到时候又难做到的还是不知道的好,时候到了,一点即通。
    -----------------------------------------------------------
    松腹

    拳彦有云"腹内松净气腾然"。腹部不松,则上下双重。运动的时候容易不容易平衡。腹部很容易紧张,尤其是在运动的时候。腹部不容易放松。在想松却不能松的时候就吐一口气,找找松的感觉。运动也好,静止也好,随时检查。

    问:松腹感觉不好找,但不知这算不算:用腹式呼吸慢慢吐一口气后,觉的胸部和腹部很祥静,很平衡,没有郁积。
    答:对。找到松腹的感觉后,在平日生活中多检查。再检查呼吸的时候气能沉降到什么地方。如果到胸膈处就下不来了,再在呼吸的时候慢慢调整。慢吸慢呼,受到阻碍就调整放松。

    问:这里的"气"是呼吸的空气,还是用意念来行气的气?还有,我的腹式呼吸,不完全用腹部,也有胸部。我是先腹部吸气涨起,到尽头后,胸腔接着吸气涨起,然后胸腔先开始呼气,接着是腹部;结束后,再从腹部吸气开始,循环往复。不知对否?
    答:指的是空气,太极拳中的腹式呼吸是自然配合上的,不需要自己去想着配合,着意配合,气必滞。

    这里的检查呼吸是否通畅,还是在放松的范畴。放松胸腔、隔膜、腹部。只要吸进来到空气能自由落入腹部就可以了。

    一般来说开始会气短,呼吸急促,慢慢松开了,就可以深呼深吸。这需要个过程,没事就挂着,想起来了就检查一下。

    问:这就是气沉丹田吗?是空气的气吗?
    答:不是。只要你能松下了,气会自然沉入丹田的。气能沉入丹田,却不一定呼吸的时候能腹式呼吸,大部分人都是用胸呼吸。
    -----------------------------------------------------------
    松腕:

    脚腕不松,腿部不会真松。松脚腕,如同脚腕处的皮肉虽连,但筋已断开。即使地面不平,身体中正也不会因地势原因受影响。与松手腕相同。
    ------------------------------------------------------------
    松胯:

    1、稍息站立,将虚腿(右)松开,慢慢轻提右膝,膝盖似有细线向上牵引。
    2、使右腿慢慢离地。保持立身中正,不可因提膝而身体有些微歪斜,胯始终保持在原来的水平位置。3、大腿、小腿肌肉松开,小腿自然垂直地面,脚腕松开。
    4、每向上提一分,就重新检查腿上的肌肉是不是松开了。
    5、直到提腿至大腿小腿夹角90度。
    6、此时着意松开腿上的肌肉,也就是骨架子支撑着,而意念扒掉腿上所有的肌肉。(跟起式抬臂的意思一样。)
    7、放下腿,让腿自由落体运动。就在腿落的一刹那,听听是否感觉到了胯关节的存在。

    问:放松时抬腿,站得很稳,地不平也一样;腿自由落地的一刹那,胯关节有响声。
    答:是不是只响但不没有不适感?或刺痛感?很好,想起来了就练一练。
    能感觉到胯关节在哪里吗?另外,肩关节现在是不是也响?这些都是关节开始松的表现。一开始响声可能比较频繁,后来就渐渐少了。

    问:胯关节没有不适感,就是响,肩关节不明显。胯关节是不是就在响的位置?我有试过,不放松时,站不稳,难平衡。
    答:如果能感觉到响声的出处才是听到了胯关节。

    答:再来一个动作帮助松胯。1、左腿弓步站好。2、将左腿意念成实腿。右腿虚掉。3、左腿小腿垂直地面。4、重心慢慢前移。收右腿。

    要求:
    1、运动的时候,尤其是收腿的时候,注意尾闾托丹田。尾闾托丹田,就是尾椎骨的尖端微微向前向上托。比较容易感受的是:屁股下面有椅子,在落座一瞬间的尾椎骨。
    2、收腿的时候,左腿10分力,右腿0分。仿佛从泥沼里拔右腿一样。体会右腿胯关节。

    问:"左腿弓步"是高架,还是低架?"收右腿"是右脚不离地(或叫拖地)收回,还是抬脚收回?
    答:高低架都可以,高架易松好找,低架对腿的要求比较高。拖地收回。好像从烂泥塘中艰难的拔腿。松开全身,全靠左腿拖带,右腿仿佛掉环,保持胯的水平、立身中正、脊椎骨的延长线垂直于地面。
  11. 直接用这种绷力来抗衡,对方根本没有办法攻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