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惊世亡妃:人类关系的基本理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0:17:04
1977年我和内子一男应邀参加一项由美国工商界和教育界名流夫人主办的「了解中国」的午餐会,因为她们不久将与丈夫去中华人民共和国访问三周,正忙着阅读各种旅行手册、中国简史和地理等。她们当时已经知道在中国不流行给小费,但是想要知道对导游应该赠送什么礼物表示感激,以及要如何做才不会冒犯中国的主人。

  据说有位能说流利中文和中国人颇有交情的朋友曾写给其中一位太太一封建议信,她在会中影印分发给大家,但因原信太长,我仅简要摘录如下:

  我真替你高兴!我也希望现在能和你一样束装去中国旅行,而不是去瑞士。记得两年前我自己曾去过中国,亲眼目睹了我童年时代曾经住过的市集街道,内心充满激动。我相信你目前一定接获多如潮水般的建议。因此我下面要提出的意见也可能多有重复:

  胶水──带一小瓶或一小管备用,因为在中国大多数邮票都不上
胶的,而在当地买的胶水很差劲。

  纸面火柴──中国火柴都是木盒装,笨重不好携带(一个国家生活程度高低可从火柴盒的品质衡量),有人曾经报导说最不开发的国家都是使用木盒装火柴。

  然后信中继续列举其它应该携带的物品,包括茶叶袋、速溶咖啡
、肥皂及面纸,最后提到令她情绪激动的中国关系:「因为我们到中
国的目的是商务旅行,所以中国方面坚持要我们多看现代的中国,然
而我个人的兴趣则在于过去古老的中国。当年我与妹妹在北京天坛广
场跳踢踏舞的甜蜜回忆,因此我坚持要去老地方参观。」

  身为人类学者的我们无疑都会同意写这封信的作者对于有关
中国与中国事物的了解,与许多白人探险家到非洲打猎,将猎获的兽头运回制成标本装饰在客厅墙上示众的心理没有什么不同。奇怪的是,这封信竟受到要去中国访问相当有分量的许多美国人之重视。

  稍后我发现这封信作者所提幼年在天坛的回忆,与马林诺斯基早
年在吐布瑞安岛作研究时写的日记有很多雷同之处:「有一天我在山脚下散步,山边景色美丽如画,夕阳玫瑰般色彩映照着山边和海湾上,一时无名的伤感笼罩着我,我情不自禁地高声背诵崔斯丹王子与艾素德王妃(Tristan and Isolde)相恋不成殉情悲剧的诗篇」(1967年)(1)。当然马林诺斯基这一段日记并没有明白告诉我们他与岛民之间的
关系,不过日记中其它部分所陈述的事实也多半如此,可见绝非意
外了。

  马林诺斯基日记第二百三十页记述在一次阵雨中他高歌华格纳旋律(Wagnerian melody),又有一次受到授奖之歌(Prize Song)、军队进行曲(Marche Militaire)、玫瑰骑士(Rose Kavalier)挑动怀念起音乐,怀念起崔斯丹与艾素德,一时间好像真的可以听到乐音。

  例如,「昨天好像听到第九交响乐」(63─64页),「如果我有
钢琴,我想可以照谱出来」(192页),「当我和一些当地土著在晚间行走内心紧张时,我竟套用华格纳旋律,自编自唱『谁怕谁』来驱鬼」(157页)。在马林诺斯基整篇日记中,只有一段提到当地土著用来配舞的音乐「紫罗」(tselo)相当好听(37页)。

  马林诺斯基是一位受过训练的人类学家,他对吐布瑞安岛上土著
人的生活,包括他们的巫术、呼拉圈、偏好与表妹亲上加亲的习俗等
各方面数据记载周详,但是他与写信的美国女士最大不同之处,乃是他不会幼稚的将文化程度深浅与木盒火柴使用之间连上关系。不过两者之间的相似处也颇使我迷惑。

  这一点在马林诺斯基日记(167页)也提出了线索:

  关于人种学,我认为土著的生活完全缺乏趣味和重要性,他们
的生活好像一条狗,距离我们非常遥远。

  在散步中,我特别将我在此间的工作予以崇高化,因为我将在此
搜集很多资料,我对土著的生活多少有些了解,对他们的语言也有些
认识,因此如果我能将这些数据予以记录,则我将获得很有价值的材
料,所以我必须集中精神努力完成目标。

  可见马林诺斯基与美国妇女不同之处是:马林诺斯基有系统的将土著生活作息与他们的物资环境资料搜集起来;不过马氏与美国妇女相同之处则是:两人都缺乏与相处对象建立起真正人际关系──不管是与中国人或与吐布瑞安人。

角色与感情之区别

  什么叫做真正人际关系﹖我认为真正的人际关系,区别在于有感情(个人感受)因素在内称为人际关系;若祇有角色(实用性)的关系,就不能称为人际关系。

  在角色中我们知道有所谓熟练劳工或生手、白领阶级或蓝领工人
、牙医或钻石割切手、家庭主妇或政治家。当社会发展日趋复杂,则
角色的数量与种类也随着增大。事实上,角色的区分是因为社会发展复杂化之必然结果。

  比如说,今日在美国的每位公职候选人背后都有一大批包括新闻撰稿人、公关人员、社团专家、会计师及一般事务打杂人在内的各类专家,这种复杂性不是半世纪前任何候选人所能想象的。某些国际企业集团所雇用的不同种类人员或专家,甚至比联合国某些小国政府所用的人还多。所以这种角色扩大的发展随着社会越来越工业化之后
是无法避免的。法律和工作的种类不断增加,政府部门、犯罪方式、
问题产生和机器尺码的繁复也都不断增加。就以一架现代化的喷射机来说,本身零件就超过两百万件。这就是为什么需要计算机来处理,因为人脑和双手已无法有效处理这种工作。因此计算机和文字处理机在美
国社会如此普遍受欢迎绝非偶然。

  角色在复杂的工业社会中变得又多又繁之际,感情却不变。我们这批现代人与活在数千年前的祖先仍拥有相同的感觉,诸如爱、恨、愤怒、失望、忍耐、希望、焦虑、忠心、欺骗等等,这些形容感觉的字眼并不太长,其中某些字眼彼此还相当类似,或者彼此之间部分或全部都具有相属性。

  这就是为什么与古老的科技书籍相比,那些老掉牙的东西现在
都已不合时宜,只有像李约瑟那些研究科技发展的史学家还有兴趣
,然而像伟大的文学(小说、诗词)、艺术(绘画、雕塑),甚至古代哲学、伦理学等则经久不变流传至今,主要就是因为我们现代人所遭遇的内心痛苦、欢乐、忠心、欺骗等感受与先人无异,可以在自己生
活中重验古人书籍里的描写。如果古人至今仍活着,他们也必能与我们讨论我们所深受的与父母、子女、朋友、仇敌、雇主、雇员、情人与配偶之间的烦恼。

  玩计算机的人常喜欢说计算机发展太快,隔不了几年新一代的计算机就
诞生,不仅古代人无法想象,就是我们的父兄要想不断追上现有科技
发展的速度都常有力不从心之感。所以,在科技发展领域中心的若干新概念,不太容易受到一般科学家或普通外行人所接受。比如,伽利略的太阳中心说,富顿发明的汽艇,门德尔的遗传基因说,巴斯德的细菌腐败发炎理论,当时都给当事人造成很大的困扰,就是很好的例证。

  许多科学家拒绝接受科学发展的新知识,除了理性原因外,还有
感情因素,这项因素对名人、伟人、贩夫走卒影响都一样。

  角色与感情并非完全相互排斥,不过两者之间却是很容易厘清,
好像我们说「公事公办」或者说「金钱无法换取情谊」。

  角色是我们目前扮演的身分,然而感情影响了我们自己角色的选
定(如果有选择的话),如何表演我们的角色及享受到从角色演出的
满足感。角色固然可以使我们名利双收,但是感情才决定我们功成
名就后如何去享受、如何去肯定自己的成就与存在的重要因素。目前机器人已不断取代人类角色的演出,但是我们之中又有几人肯接受机器人作为我们的伴侣、朋友或父母﹖

社会心理和谐

  首先我要提出,人类的角色与感情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遵循
一定的规则,我提出的「社会心理和谐」(Psychosocial Homeostasis, 简
称PSH)学说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些一定的规则。我们要先从人类
生存的元素开始,为了这个目的,让我先谈谈「社会心理理论图
」(Psychosociogram, 见图1)(2)。



  在没有更好办法之前,我将许多元素放在不规则的许多同心圆中
,中心第七层和第六层包括弗洛伊德公式说明「无意识」(unconscious)与「前意识」(preconscious)两类,它们包含压抑与半压抑的精神物
质在内。这种观念大家比较清楚,在此不再赘述。

  同心圆第五层名为「非表达意识」(unexpressed conscious),内容多半由个人自己保留,其中的精神物质并不与其它人类同伴交流,理由有:

  一、内心畏惧:好像一个人惟恐丢了饭碗不敢直言顶撞上司;


  二、因怕别人不了解,谈了也是白谈而作罢:例如某些孩童
时期养成的对某些事物极度厌恶心理;

  三、某些感觉可意会不可言传:比如日本人在讲茶道时茶
的发音为「查」,但是在其它有关茶的用语则发音为「撒」,其实毫
无理由,但是日本人则认为「查」的发音使人觉得「更高级」、「更纯
洁」;

  四、羞于启齿:很多读者若能按照耶稣基督所标示的犯罪
标准就会体会出这种羞于启齿的心理。耶稣说:「只是我告诉你们,
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理已经与她犯奸淫了」(马太福音
第五章二十八节)。斯迪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说过类似的
话:我们每人内心都存在有一些感觉,而这些感觉会使我们
羞愧无地自容。换言之,个人在考虑到某些行动的后果后,而不愿
意脱离第五层面。

  同心圆第四层定名为「表达意识」(expressible conscious),这
一层面包括的意念与感觉如爱、恨、贪婪、嫌恶、恐惧或正确与错误的做事方法(依据个人社会道德文化的标准),都可以在个人间相互交谈。若完全以个人来讲,在这一层面即使餐桌礼仪、男女为何交往等枝微末节的小事都可以谈论。若以整个国家来讲,则包括爱国主义、自由、孝道、妇女贞操,如何使黑人不逾越,对皇室的效忠,对魔鬼、巫术、共产主义的畏惧也都能谈论。所以第四层的特色是它的内涵不仅可以相互交谈,而且可以很容易被人了解、接受或响应。

  当然在同一社会中,某些感觉的交流对某些特定族群也会产生一
些限制,例如大多数中国人就很难了解为什么美国人认为不同宗教
信仰会形成婚姻的绊脚石。而在另一方面,全人类不管什么文化,几
乎都可以认同对于亲人死亡的悲哀。

  同心圆第三层主要包括人类中享有亲密关系的个人,这里所谓的
「亲密的社会关系与文化」(intimate society and culture)指的是
个体可以不需要相互防卫,可以彼此推心置腹、可以互相支持同情、
协助而无虞遭受拒绝。

  在这第三层内的同居人,可以算得上帕森斯(Talcott Parsons)所
指的「具有重要影响意义」的他人(1964年)(3),
因此父母、兄弟、配偶都可能在这第三层内占有重要位置,第三层同
时包含文化规范(例如印度教强烈的阶级污染观念,美国男人嫌恶与
另一男人身体接触)及人工物品(访问远东的美国人常对日式厕所产
生文化震撼),宠物(某些主人坚持要为宠物修剪昂贵发型并要求单
独分隔坟墓)及物品收藏(例如艾略特著名小说中所说的玛纳钱财等
),所以第三层的特征是感情浓度很高。这也就是说个人与其它人类
、动物、人工物品及文化规范之间的关系多半构筑于感情而不是用途
上,或者至少感情的成分要大于用途。

  与第三层相比,则同心圆第二层的特征是以角色为主的「操作的
社会关系与文化」(operative society and culture),因此第二层中的个人与其它人群的关系差别,端视他们对他有用与否,而不计较他对他们的感受为何,至少他们对他用途的重要性超过感觉。

  老师必须要有学生、商人必须要有顾客、雇主一定要有雇员、君
主自然要有臣民、办公室主管通常有秘书或助理,在上述的人际关系
中,我们看出至少有两种角色参加,但是参与上述关系的角色彼此间
并不要求任何亲密关系。

  在这种不同角色交往沟通时,常会发生沟通不足的危机,此
乃1960年代美国大学校园发生示威抗议事件原因之一。不过沟通不
足实际上只是许多基本困难的表征而已,例如某些白人教堂不管
黑人讲道能力多强,都是不接受黑人的,劳资双方许多问题
也不是仅靠良好沟通就可以解决得了的。

  在第二层中的个人在处理文化规范或人工物品时并无强烈的情绪联系,比如说:文化规范中的交通规则、参加考试、入境随俗(在日本访友时送豆沙包、在美国访友时送花)、问好致意,讨价还价(不
二价或讲价)及机器的使用方法等,另外在人工物品中如车辆、烟灰缸、现款、风扇、厨房用具等,我们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角色去使用它们,而且不太在意这些用品的遗失或改变。换言之,在第二层中的个人比第三层中的个人不在乎改变。当然在不同社会份子中,在第二层或第三层同心圆中会有共同的人物或事物的存在,好比配偶对于大多数美国成人来说,一定是附属于第三层内,但对成年的阿洛人(Alorese)或杜本人(Dobuans)来说,至少根据杜伯伊斯(Cora DuBois)(4)及弗廷(Reo Fortune)(5)的报导,则可能列属第二层。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耕地。对于大多数传统中国居住的中国人来说
,农地是一个人成功安定最重要的象征,不仅关乎他个人,并且直
接影响他对于祖先及后代关系的感觉。因此,许多中国农
民在出售土地时的伤感不下于参加亲人的丧礼,所以有时为
了尽可能不卖田地,而用不合经济效益的办法予以保留。

  土地在传统中国个人心目中的地位无疑是在第三层内,这种
态度与一般美国人把土地所有权当作投资的一种,像买公司股票一样
的态度是大相径庭的,所以土地在美国个人心目中是在第二层。

  在我早期1963年的文章中,(6)曾经检视各种人类需要的不
同说法,结果发现有三种:社交、安全和地位。为了配合目前的
分析,我们可以根据角色与感情的区分来看看人类的需要。

  举例说:角色安全简言之就是一份好的工作、好的同事及有保障的退休金。但是感情安全则是需要一种倚赖别人的同情与支持的关系,即使本人的可用性已经消失。

  同理,在鸡尾酒会中角色社交情况也会出现。1950年瑞斯
曼(David Riesman)(7)就将在酒会中闹酒者列为孤独的群众。因为感情社交只可能在两个知心朋友安静谈话中产生。若以此标准来衡量,夫妻两人能彼此忠诚互信、共享感受,则此两人必列属于对方的第三层
内。

  角色地位则代表了个人努力工作取得的象征:例如车库中有两部汽车,富有地区的巨宅,出入均与名人相伴等等;不过感情地位的取得,却是要从亲密的家庭、朋友或同事处寻求。

  同心圆第一层「远离的社会关系与文化」系指存在于我们的社会
文化中但却远离我们的他人、物品、观念及事物。这些人事物我们
既无感觉亦没有去使用。例如直到不久之前,以白人为主的美国人即一直把黑人放在此一层次,而几乎所有白种美国人至今仍把印第安人或者有钱美国人把阿帕拉契山穷乡巴佬列在第一层内。

  美国人一向把拥有汽车当作自然法则那样普遍,可是很少人懂
得内燃机运转的道理,这情形很像日本人虽然都崇拜天皇,但是却不
知道代表整个日本国家象征意义的起源。另外的例子则如万里长城对
于中国人,金字塔对于马雅人,田纳西水利局对大多数美国人的情形


  某些中国、马雅及美国人,可能分别担任万里长城的卫士、
金字塔的导游或田纳西水利局的发电工程师,在这种情形下,前
述的宏伟建筑就应该列入那些不同个人的第二层。当那些宏伟建筑在民族意识高涨,被用来形容国家或文化伟大代表之际,则几乎所有中国人、马雅人及美国人都会将它们列入第二层,否则一般中国人、马雅人或美国人仅会在国外受到无数外国人好奇追问什么是万里长城、金字塔和田纳西水利局问题时,才会发生些微关连。

  同心圆最外层的「外在世界」(Outer World)系指其它社会的
不同民族、风俗及人工物品,而我们对于不同于本身社会这些东
西不是无知就是有误解。例如很多美国人至今仍认为中国男人留
辫子,中国妇女缠足。在1968年的一出电视西部片就是根据这种错误认识,将一名美国蒙大拿州牛仔娶的中国妻子,描绘成因为缠足而寸步难行的女子。

「不变的人性常数」与「人」

  在图一中你可能已经发现第四层的圆圈比其它圆圈要厚,
那是因为这一个圆圈代表传统中人的人格界限。心理医师及心理人类学家在谈到人格组成、人格适应、人格改变、人格表现、基本或人格模式时,其实谈的就是这一层。这一圈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自我的外围,而文化的认知及道德价值就发生在这一圈内层,所有的心理测验即以肯定这一层的内容与组织来设计的。

  有些学者鉴于对人类行为观念了解的不足,已开始进行新的解说。帕森斯企图综合弗洛伊德及涂尔干(Emile Durkheim)两人的见解,指出经由社会交往的程序才能得到超我(super ego),而这个交往程序就是人格与文化的桥梁。(8)卡普兰(Bert Kaplan)特别强调个人认知部分的性质,而不是指整个人格作为他自创「社会人格」(social personality)名词的定义。社会人格着重于「那个人正在做什么,而不在乎那个人有什么」(9)。华里斯(Anthony Wallace)提升了语意结构学(Mazeway)的理论,强调「学习与维持极度复杂语意结构能力的重要,由于此项能力使得需要文化认知的各项任务得以实现」,更同时促使「文化参与者在无需相同动机之下根据已获知之语意进行活动」(10)。

  我个人认为华里斯的努力方向正确,但是不够深远;我们一方面
必须仔细说明获得语意,完成需要文化认知的各项任务,究竟是个
人动机中的那一部分,另一方面也需要更精确的查明,个人与所
属世界中的其它人类、神明与事物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仅在语意结构及认知任务上,而且更要查出感情介入的深度。

  要了解我们这个新理论的第一步,必须先将「人格」(personality)这个名词搁在一边,专心注意图表一中阴影部分,阴影部分包括第三、第四层,并少许渗入第二层与第五层,这阴影部分代表个人有社会文化属性的中心要素,这就是「不变的人性常数」(human constant)。在此一不变的常数下,每一个人都力求在其精神及人际关系中维持平衡的满足。在此同一情况下,每一有机活体也力求在其控制下的器官组织维持一致及有利的生理稳定。我们将此不变的人性常数中这个过程定名为「社会心理和谐」(PSH)。(11)

  PSH活动的基本特征有下列几项:

  在正常情况下,个人采取行动及与他人交往的精神来源是在第四
层。为了不愿意产生人际关系的紧张,个人不会动员第五层中的内容
,理由正如前述。个人也不会刻意去动员第六层及第七层的内容,因
为那些内容都是被压抑的,或者即使受到动员,因为内容特别也很难
为外人知悉或明了。再从另一方面来谈,照前面定义,每一个人都愿意和另外一个人或一群人发生亲密关系才能使自己的存在有意义,而此等个人即共同居住在第三层内。这种对第三层需求的重要性,不亚于对食物、空气和饮水的需要,因为这样才能使个人达到舒适的感觉。如果第三层中的同居人一旦丧失,其精神创伤可能导致个人的生活空虚,甚至自杀。有的即使第三层内的变化只发生在文化规范或人工物品上,也会令人极难忍受。如果上述变化强加诸于个人身上很长一段时间,而无其它可以接受的替代办法,很可能会造成个人心理或精神的病症。

  因此要解开文化冲击与稳定的秘密,对于社会大众承受压力,面
对暴政征服者,对于慈善行为、对于自尊、自信和享受成功的种种反
应,如果缺乏对于个人与第三层关系间自然法则的认识,则是很难完成的。

  借用中国的一个字来形容图表中阴影部分(包括延伸到第五层内
的部分),我称之为「人」(jen)。人的意义就是「人类大众」,与英文中的personage相当。我故意用中国字的「人」(日本人也有相通的意
义),是源于个人与其它人交往的观念。(12)

  当中国人说某人「不是人」时,意思并不是否认他具有动物人的身分,而是指这个人的行为不能为他人所接受。相同的,中国话指「好
人」、「坏人」也都具有相同的意思,惟一不同的是说某人「不是人」
时指其行为更甚于「坏人」。例如某人弃养父母,则其行为可形容为「不是人」,但是某人欺骗朋友则只能算是「坏人」。另外一个用法是「做人」(尽人的本分)或「学做人」(学习为人之道)(13)。

  所以「人」与「人格」观念有极大差别:「人格」观念着重于个人内部复杂不安的精神状态,而个人外在行为则由意见表达或明示等力量表现出来。通常最复杂不安的状态就拥有推动全部精神的效力,因此如何重整这种复杂不安状态,被视为解决个人问题之钥匙。

  但是「人」的观念注重人际之间的来往,并考虑到个人内在复杂不安的精神状态,顾到个人外在行为表现是否符合社会与文化的人际关系标准。

  所以好与坏被认为是社会产物「人天生善良,但本性则受到外界
影响而改变」(14),因此西方思想中的重要「原罪」观念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在PSH理论中我希望特别强调的是角色与感情两种元素,这是人际关系连锁不可分之两种成分。感情成分创造出亲密情况,在此情况下个人可自由自在畅所欲言,寻求援助而无虞遭拒造成负担,因此是满足个人喜乐的重要成分。所以我认为我们需要感情成分的重要,不下于食物、饮水与空气。

  既然我们渴求感情联系的需求一如饮水、食物和空气,所以
对它的追求从不停息。一旦有所不足即会寻找代用品,也就是
说我们可能延伸到第一层或零层(外界较大的社会),或退却到第六层或第七层(前意识及无意识)。

  在前一种情况,如果他不喜欢某一种人,会找第二种人,如果
找不到,则会寄托在神祇、信仰、动物、事物或传教活动去布道、去征服世界。而在后一种退却情况下,个人经由内在的心理分析、冥想或透过不同药物。总之不论内伸或外延,个人对其他个人的需要是永不放弃的,在外延情况下个人会利用PSH中心的非人性元素作为与其它人联系感情的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古时期的欧洲人自焚而死以求得灵魂救赎,或为了民主或专制世界和平体制而发动的无数次残酷战争,都被认为是理所当然应该付出的代价。这也是为什么在
艾略特名著小说,失去一切金钱财物之后的主人翁玛纳与走失到
他家的小女孩相依为命的原因。同样在内伸情况中,参加嬉皮运
动的人认为只要尊重相信玛哈利希(Maharishi)真主将可永远通灵有助。美国诗人、散文家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曾经希望为喜爱孤独的人成立俱乐部,而且他也为此事写了无数个人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