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美国1974:你为何举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58:43

你为何举刀?

夏季,真的是一个多犯罪的季节,伴随着高温的影响是情绪的异常波动,没错,我们可以为自己找到很好的脱罪借口——在这样的环境下,换作是你,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借此逃脱法律的严惩,而这种事情,国外也并不是没有先例——所谓无意识犯罪动机——我国也未尝不是如此,只不过民心所向,要你死,你不得不死,杀人偿命,天经地义,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而这似乎是一种公正,但又会造成另一种不和谐——冤冤相报何时了——只可惜百姓愚昧无知,自认倒霉,然后又将责任推给自己的祖宗,回看自己的心酸路,果真是事实,这种自欺欺人的把戏我们每天都在玩。我们幸福吗?从我们总的生活轨迹上看,的确,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的长辈总是给我们灌输他们的“幸福观”,并滔滔不绝地劝我们当代青年人要好好珍惜当下幸福的生活;然而,这种哄骗小孩子的“理论”,在现实面前,怎么就那么不堪一击?我们承受了到底多少的东西,即便是每天满脸堆笑的人们,你们难道每天就过得那么美滋美味,况且我们还是些基本不问世故的青年人?我们压抑了太多的东西,我们不曾怨恨,却时时在怨恨;我们更是在后悔过去,恐惧未来,我们的幸福经不起一点点的挫折,虚伪,真的是我们每个人自出生起就印刻在脸上的名字。不知道其他同时代的人们活着时有没有这样的观念,如果有,我们活着倒不是什么坏事;如果没有,那就是我们这一代人本身出了问题。

谈到攻击行为,不得不援引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些理论建树,以此来支撑本篇文章。

什么是攻击?攻击就是指伤害他人的身体行为和言语行为。攻击有敌意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之分。敌意性攻击是源自于愤怒,以伤害为目的的攻击;而工具性攻击是以伤害为手段,冠之以其他目的的攻击行为,比如说恐怖袭击。我们日常多见的就是敌意性攻击,这种冲动性的攻击行为的大量存在,也就是当前为什么加强惩罚力度却减少不了犯罪的原因——没错,只要人还是情感类动物,我们的情绪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是否犯罪的导火线,而不是其他(性别、受教育程度、文化)。攻击的理论有本能论(人有攻击本能,我伤害你,在所难免)和进化理论(攻击行为是成功繁衍后代所不可或缺的行为)、基因理论、神经理论、生物化学理论(酒精的作用、男性激素的影响)、挫折——攻击理论(因目的受阻,比如女友被抢,而造成的内在攻击或外在攻击、直接攻击或是替代攻击)、社会学习理论(攻击行为的回报,即攻击后可以得到奖赏,观察学习理论,即我之所以成为一名攻击者,是因为蝙蝠侠教我的)。至于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可以有以下几点:厌恶事件(疼痛,炎热的天气,攻击,即以牙还牙)、唤醒(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颤抖、血流量增加)、攻击线索(身上带刀,近水楼台,对方真不走运)、媒体影响(色情小说与色情文学、电视、电子游戏,比如罪恶都市,确实能把人教坏)、群体影响(去个体化与群体极化)。抑制攻击行为的方法主要有宣泄和社会学习方法,前一种方法已被证明无效,反而会滋长攻击行为,即攻击导致攻击,而后一种方法,即奖赏与惩罚,似乎很有效,不过要想抑制攻击行为,任务任重而道远。

说了一大堆废话,旨在要引出下面要谈论话题——你为何举刀?

因为前几天风声很紧,于是推迟了几天谈论这个话题,但也无所谓,又不是就事论事,东谈西扯是我一贯的作风,上面的心理学常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稍微做下笔记,老外写的东西就是不一样,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反而国内教材编得真够扯淡——抄袭吧,又怕有辱身份;不抄吧,又觉得自己理论功底不行。但我可没崇洋媚外的意思,各位卧底们,可不要在这上面大下文章,大家都是做学问的人,花一点时间多搞搞学问,或是上上网,浏览浏览激情网站,发泄发泄自己内心的偏见,还能学点知识,不是很好?偷偷摸摸搞地下工作的人真不招人待见。你应该学学人家真正有品位的人,不时来上一句,“来,战个痛快”,既显得自己光明磊落,又可体现幽默风趣,岂不更好?

倘若真刀真枪发生命案,只因那一句“来,战个痛快”,可就真是丢人丢大了。刀,本是个好东西,它的出现让我们生活得更加惬意,切西瓜需要刀,做饭需要刀,做手术需要刀,只不过是惬意之后的无聊之举令刀这种东西成了另一种“陶冶情操”的工具。就和板砖一样,不去搞建筑却用作拍人,只怕是用的人多了习惯了,“这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经典的句子却有了另一种含义——没有路不要紧,我踩了就有了路。真佩服那些“大无畏”的青年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依旧淡定,只可惜无数冤魂令两国人民至今隔阂颇深。损人不利己之事说白了显然不是定个罪那样简单,破坏的是关系,而关系一旦破坏,你会发现,在很多事务上都会举步维艰,日常生活是这样,国际事务也是这样。一把屠刀如此,无数把屠刀更是如此。中国人好面子,谁也不愿意先张嘴认错,说是有血海深仇,可也就是说说罢了,显得自己很有原则性,其实谁对谁错大家心知肚明。而动刀子这种事最好不要做,因为一旦做了恐怕连动嘴的功夫都没了,千错万错都是你,骂的是你,死的也是你,而你的家族,你的事业也会因此受到牵连。想一想你的儿女在学校里被千夫所指的样子,退学还是小事,倘若是因此患了精神性的疾病,断子绝孙,倾家荡产,你的后事还真是波澜壮阔,“此生无憾”一词当真这样解读?因此,动刀子切记要小心为上,要不就不要用,要用就一定要造福子孙。电影《垂直极限》一直是我所钟爱的片子,就因为里面那一幕幕用刀割绳索的情节着实令人感动,为了自己的子女、为了下一代的幸福,父亲(长辈)在危急之时割断救命的绳索,这样的人才是伟大的,这样的刀才是有价值的。

我一直坚信着这样一种理念——刀是用来救人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有感而发,也许是看了那部电影之后吧,而我现在依旧坚持着。但电影是电影,现实却是现实,我们的世界的确没有影视中所描写的那样罪恶,就像现实生活中的爱情没用影视中所描写的那样童话般一样。有时我们所坚信的往往都是无法实现的,别以为看过CSI,就以为自己俨然是个刑侦专家,我们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但起码要先学会明辨是非。

人是脆弱的,受害者如此,行凶者亦是如此。要记住一点,任何犯罪都不是单向的。要么是杀害受害者有利可图,要么是受害者有意无意激起了行凶者的邪念,总之,受害者并不是“无辜的”。想一想夏季里多发的性犯罪,除了媒体的作用外,女性某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会使男性产生幻想,这种“女性喜欢被侵犯”的想法,相信每个男性或多或少都有,只是一些人行为走得过于极端罢了。这种本能论所谈的攻击行为是否可以为男性减轻刑罚提供依据呢?倘如如此,是否体现了公正呢?但显然,现在的刑罚只看结果,不看过程,所谓的人道,也只是嘴上说说罢了,犯人也是脆弱的,这一点现在到底还有多少人在关心?我们公众怂恿了死刑,这一点确实不假,打打杀杀的年代已经过去,倘若死两个人可以比死一个人更能令领导者坐稳宝座、更能令一个普通百姓过得幸福,那么死刑确实是必要的。

当然,我并没有在为所有的死刑犯人开脱,我只是在说一些因一时冲动犯罪的人们,相信现在的法律也是宽容的,给这些人改过自新的机会,也正是当前法律所倡导的。那么我们就“一时冲动”去犯罪吗?法律显然不是在鼓励这种行径。

有时候,刀意味着怯懦。随身带刀的人缺乏安全感,有刀在身可以起到威慑作用,在危急的时刻还可以自救。当然,并不是说,不带刀的人就不怯懦了,他们可能因怯懦而怯懦,自甘沉沦。还有一些人,标榜自己为武松,可以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用刀那叫自贬身份”,可真到打架的时候,竟然径直冲向五金店,拿5元钱买下一把水果刀,再冲入打群架的人群当中。更有一些人,抢过对方的刀就到处乱捅,结果发现捅了这么多下,捅伤(死)的竟是自己的搭档,怎一个“囧”字了得!

可见,举刀捅人的发生往往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①身上有刀(或是有买刀的钱)。在国外,杀人案多是一些枪击案,尤其在美国,一方面美国允许公民持枪,另一方面,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枪支的持有拉大了罪犯与受害者的情感距离,扣动扳机远比拿刀捅人来得爽快得多。看看电视里向我们所展现的,当一个愤怒的男子杀死了一个第三者之后,呆坐在地,脸色惨白,嘴里不住地再念“我杀人了……”、“我真的杀人了……”、“我真的真的杀人了”,有的人一坐就是一天一夜,伴随着受罚的恐惧,“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句话果真有威慑作用。所以说,当我们身边存在有攻击线索(刀)时,更容易激发我们的攻击欲望,让我们变得疯狂,一阵血雨腥风过后,人世间已无什么可以留恋,除了那许诺终身的对象,现在的年轻人还会想到什么?父母吗?真是笑话!你恨他们还来不及呢!“谁让你们逼我上这个破学校!”

②同伙。应该说是同伴,说是友情。友情这种东西,我已经强调好多次了,倘若无利益可寻,就不要过于重视,大家一起自自习,上上厕所,也就可以了,打架这种勾当,也只有古惑仔会玩,你们这群小屁孩儿懂个什么?以为打架就多高尚、多帅是不是?法治社会容得下你们这群败类?试想,倘若是你一个人,你敢打吗?你不敢,有刀也不敢,你怕,你怕有个万一你会被一群人打个半死,真是懦夫,要么就别打,哪里TMD有那么多顾虑,还说自己是哪哪哪儿的扛把子,真是笑话。但有个人在身边就不一样了,尤其是一个强壮的男人,至少可以帮自己分担点儿伤害,自己也好趁机ks几个人头。但说实话,有同伙在身边确实可以壮胆,至于什么举刀杀人的举动就更不在话下了,乱军之中取对方首级,只因对方是“裸的”。友情有时候确实是一剂毒药,尤其是对于懵懂的少年来说,有时候卖的就是你们这种把友情当饭吃的人,中国的关系学博大精深,你我学都学不过来,竟敢用来打群架,后果自可知晓。

③愤怒。“冲动是魔鬼”,这句话一点都不俗。想想你愤怒时的身体体征吧,是不是有种胸腔快爆炸的感觉,见到什么都不顺眼,见到什么都想破坏,用你那有力的小拳头,在毛绒玩具上打个小窟窿,或是用你那脆脆的小指甲,在自己的胳膊上写几个阿拉伯汉字。没错,愤怒导致我们攻击或是自残,因为我们憋得难受,就像那些开车的家伙在路上随便撞人一样,为的就是一个身心的痛快。于是,我们的刀神,拿着那把十几块钱的破刀就把人捅了,也不知道衡量一下两者之间的差价,何止“算不清”来形容?愤怒令我们丧失了理智,在那时,人命什么的在大脑中的概念网络中已经是找都找不到了,相反,提取到大脑中的概念都是一些攻击性的词语——“**”、“**”、“**”,我们在那时已经超越“人”而存在了,我们已经是畜生级的生物了,回归的感觉真好!

④耻辱。为了面子而举刀,这种事情有可原,尤其是对于男性而言,但异性的羞辱要比同性的羞辱猛烈得多,性无能的男性多半在职场上风光无限,而一进家门就像丧家犬一样,回还是不回,那真叫一个纠结。自卑的男人最好永远自卑,这样的世界才安静点,否则的话,要么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要么世界末日就将来临。当一个男性在炎炎夏季被人问候了祖宗,又是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这样的男性不反抗那简直就是奇闻了,况且小刀在手,伙伴在旁,睾丸激素是你十倍多,那还不天下我有了?但是,反抗的手段有那么多,兄弟,你为何偏偏选择了永远都回不了头的那一个?

⑤自我。当一个人自认为丢了面子的时候,往往是周围人多的时候。比如,你一不小心在走进教室的时候摔倒了,那简直就成为你人生中永远都摆脱不了的阴影,在与人闹矛盾时一定要在这方面大做文章。这种焦点效应,令我们必须小心翼翼地做事,否则一旦出现意外,我们偿还内心不平衡感的手段一定是极端的,为了证明“我”的存在,为了证明“我”能做好,为了证明“我”比你强,“我”什么都干得出,就看你承不承受得起。

人类相互理解的时代终将到来,自来也老湿如是说到,可似乎这样的时代离我们的距离还很久远。我们的教育,告诉我们要宽以待人,告诉我们要互帮互助,可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人能做到?网络、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的观念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慈善事业也面临着信任危机。我们坚信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我们有民族自豪感,可我们是否想过,在其他民族看来,我们也是在坚持一种民族主义,只是视角不同罢了。我们谈幸福,正因为我们还不幸福,我们每天都在和别人抢资源,做一些很丢脸的事情,比如抢座位,比如抢女人。我们有时候要扪心自问一下,我们缺这些东西吗?缺女人还可以理解,毕竟当代女性是稀缺资源,但抢座位这种事情,你开玩笑吧?抢座位干什么?看书?自慰?玩女人?搞得貌似不抢就愧为人似的。没错,人人都在抢,抢就意味着竞争,竞争就意味着一方要吃亏,一方要蛋疼,疼痛引发攻击行为,于是便有了流血牺牲,变成了家常便饭。眼红了,任何人,任何事都干得出。

当今社会强调和谐,强调共赢,可冲突在所难免,相互理解的时代难道真的是一种幻想?还是本应该活在虚幻之中才是我们的宿命?期待《火影忍者》给我们一个满意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