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鬼眼神算微盘:管理是一门实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2:31:04

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1. 彼得德鲁克说,管理是一门实践。这已经是在管理界普遍达成的一个共识。管理是实践,就意味着管理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灵活权变。而且,管理实践的课题随着时代的变迁始终在变,相应地对管理者的实践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像现在很多人都在关心的:80后员工的管理、知识型员工的管理、独生子女一代的管理、富二代的培养和管理等问题就是典型代表。所有这些新课题,都对管理者提出了新要求。以21世纪的最引人关切的知识创新型企业的管理为例,在这些企业中,知识代替了权威。这一新特点要求管理者的管理方式、管理实践都要做出根本性的改变,要求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建立信任、沟通、承诺、学习的互动方式。那么,我们就需要问标准委一个问题:你一次标准化的、静态的考评如何衡量职业经理人临机应变的能力和“与时俱进”的动态实践?

 

2.     管理是与情境密切相关的事情。不同的企业战略、不同的企业文化、甚至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要求它的管理者具有不同的能力素质。各个企业纷纷成立自己的企业大学、培训中心,想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因此,我们有理由再问标委会一个问题:你一刀切的衡量标准测评出来的“职业经理人”,如何证明他能够适应不同的企业需求?

 

3.     有管理实战经验的人都知道,作为一个管理者,你经常需要做出很多的选择、判断与决策。而在现实的管理决策实践中往往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很多的决策需要的是管理者的“权衡”与“决断”。因此,在管理中软能力比硬学历更重要、经验比分数更重要。但是,软能力和经验常常是无法显性化的(更别提标准委打算在测评后进行的“分数化”了)。那么,我们有理由三问标准委:你怎么能够判断什么样的情境下,什么样的“权衡”与“决断”是“有效的”(注:不是“正确”而是“有效”。)?你又如何用“分数”来量化评价甚至都不能显性化的软技能呢?

 

4. 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张亚勤在回答《世界经理人》的相关访谈时曾经说,“管理有两种:一种管理是我们平时理解的管理过程、优化过程、提高效率,后天很容易培养,MBA就是一个很科学的系统的培养方式;另外一种其实不是简单的management(平时理解的做管理),而是领导(实施管理)”,“更多的其实还是从工作中来,从实践中来的。事实上,大学所授予的学位是某一特定领域的,但管理却是不分专业的。我们都知道,所有的管理者首先都应当是人力资源管理者。那么,非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要不要测评?如何测评?由此,我们有理由再问标准委:几年系统的、专业的管理训练的成果(即:经过学历教育后得到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尚且不能确保持有证书的人就是“有效的管理者”,凭什么一场考评后的“纸片”(资格证书)就能证明你鉴定后的管理者是“合格”、“称职”和“卓有成效”的?更何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需要的还是跨专业领域的综合管理技能呢?

 

5.     更为重要的是,既然管理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实践,我们那些没有做过企业管理、没有管理实践“考官老爷们”,他们凭什么让人相信他们对那些真正在管理第一线操刀实践的管理者们的评价是可靠的?更何况,我们都知道,所有的测评都是基于某种假设的,而所有的假设永远只是对现实的某种简化的、近似的认知。但是,无论是企业的现实,还是管理者个人的现实,管理对象的现实,以及诸多管理因素交互影响的现实都是极其复杂而且千变万化的,更何况它们组合在一起的现实呢?所以,这种“外行”用“近似的方法”如何评价内行的有效性就更值得怀疑了。

 

6.     而如果上述疑问不解决。很难不让人怀疑,中国职业经理人考试测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的为加快培养一支具有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市场意识和经营管理能力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提供保障和支持”的目标是不是“镜花水月”?是不是仅仅“看上去很美”?更进一步地,它推出的这个对职业经理人测评的是不是某些当 权 者借以“渔利”的新招数呢?。而这种统一的、标准化的、一刀切的全国经理人考试测评,在它的背后是不是还有“计划 经济”的思想、“精 英管理”的思想在作祟呢?

 

7.     海尔在很多年前就提出了“赛马而不相马”的人才评价和选拔办法。因为,管理的有效性的验证在“结果”——经营管理实践的结果,而不是资格考试后的“那张纸”。因此,在我看来,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职业经理人的评价问题。比如,职业经理人的人才交易市场就是更好、更有效的评价方法、手段和平台。所有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职业经理人都在这个市场上亮相。在这里,他们曾经的经营管理业绩、既往的工作史、领导/同事/客户的评价等等信息都将公之于众;他们的前雇主、现雇主、未来雇主都能够在这个职业经理人的人才交易平台上充分的交流和交换信息;而政 府所做的唯一事情,就是建立相关的平台运营和管理机制,保证平台信息的真实性。我想这样的解决方案比你做个什么标准化的考试要有效地多。我们有理由相信,那些珍惜自己职业生涯的职业经理人、那些关切企业经营绩效的企业家——那些真正的职业经理人人才市场的交易主体比那些外行的考官们更“聪明”。如果真的这样去做了,国标委,你又“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