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苍莽人生txt:学者分析研究朱德对山西抗战的五大贡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2:04:11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六十五周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华北首当其冲成为抗击日军的主战场,而山西又处于华北主战场的中心地位,因此,以山西为中心发动和领导全民族抗战,就成为中国共产党战略方针的重中之重。山西具备建立抗战基地的各种有利条件,无论自然环境还是政治环境,都是其他省份无法比拟的。所以党中央一开始就把目标瞄准山西,立足于开创山西抗战局面。历史表明这一决策是完全正确和无比英明的。九十二岁父亲崔培民回首畅谈当年朱德、彭德怀率领八路军将士近三年浴血奋战山西战场的不朽业绩,令人感叹和振奋。父亲说:这是朱德光辉一生里“大写意”的浓重一笔。  现试将朱德对山西抗战的五大贡献作一分析研究,以就教于同行。  一、高瞻远瞩、身体力行,支持和贯彻东出山西、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决策。  朱德是红军、八路军的总司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历史舞台上,他和毛泽东等主要领导人相互配合,导演出许多威武雄壮的活剧。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提出把山西作为坚持华北敌后抗战战略支点的构想,朱德则根据对抗战总体局势的观察判断,适时提出了八路军应尽早开赴华北并在华北坚持持久抗战的主张。在1937年8月22日至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洛川会议上,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八路军挺进山西与日军作战须坚持的“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朱德坚决支持毛泽东的决策,指出:“持久战不能单凭消耗,主要的是发动群众,军事上是发动广大游击战争。为了争取国民党军队能在前线阻止敌人一个时期,要在国民党军队还能抵抗时,及早布置工作,争取华北的持久战;我们的中心工作是支持华北。重点争取太行山及其以东地区。红军出动,其他工作人员也要出去,这是争取前途胜利的重要一环。”①朱德的这些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确定正确的持久战战略方针和作出相应的战略部署起到重要作用。  洛川会议之后,朱德于1937年8月29日就任八路军总指挥,随后亲率所属部队东渡黄河,挺进山西抗日前线。朱德认为,党中央把红军行动和苏区发展的主要方向放在山西,也就是把抗日的基地放在山西。首先在山西发展抗日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就是以山西为支点,带动、影响整个华北敌后抗战。由于国民党军队对日作战节节败退,而八路军的武器装备又远不及国民党军队,对于这样一支部队的作战取胜能力,许多人不免表示出怀疑和动摇。对此,朱德坚定地认为,“日本并不是那么可怕的魔鬼”,我们能够打败日军! 在山西抗日前线的近三年时间里,朱德直接指挥八路军对日作战,先后取得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著名战役的胜利,同时领导华北抗日军民取得了无数次的“反扫荡”斗争的胜利。  平型关战斗之后,朱德指挥八路军部队迅速实施了战略展开。根据中共中央的部署,八路军各部队在战区的配置,迅速由集中改变为分散,并大体上划分了各部队的工作地域。第115师控制五台山、恒山,活动于晋东北,着手建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第120师控制管涔山,活动于晋西北,并以一部兵力到冀西活动,这里是即将沦陷的地区。9月28日,朱德致电中共中央,根据战场形势的发展,表示“我们应有决心争取晋东、西两大山脉,巩固游击区,使入晋之敌陷入我群众重围中。我们应以一切力量争取抗日运动的扩大。”②他还建议:“129师应即出动,暂以娘子关南北为目的地。”③根据朱德的建议,中央同意第129师立即出动。随后,刘伯承率第129师先遣队进入正太路以南的平定地区,然后着手创建以太行、太岳山脉为依托的晋冀豫边根据地:这样,八路军各部队在山西展开的格局,就大体上确定下来了。  如果说,山西各抗日根据地是一盘好棋上的若干棋子的话,那么朱德就是纵观全局、布兵遣将的好棋手。1938年春,朱德抓住华北日军南下兵力空虚之机,部署晋察冀军区、120师、129师分别在平汉路、同蒲路、正太路同时展开破袭战。三路大军相互策应、连续作战,取得辉煌战果。3月,为策应120师和115师作战,朱德又令129师回师晋东南机动作战,先后取得了神头岭、响堂铺伏击战的胜利。进入相持阶段后,平原地区成为日军的进攻重点,斗争日趋艰难。朱德及时调遣贺龙率120师主力挺进冀中,刘伯承率129师主力东出冀南,罗荣桓率115师主力向冀鲁豫平原及山东发展,巩固发展了平原地区抗日根据地。  反“扫荡”是根据地的主要斗争形式,关系着根据地的生存与发展。1938年9月,日军以5万人“扫荡”北岳区。正在延安参加六届六中全会的朱德致电聂荣臻和各边区领导人,提出晋察冀边区必须动员群众积极参战,应以小部队与敌周旋,而集中主力于有利地区待机歼敌。晋东南、晋西北部队要积极配合作战。按此方针和部署,晋察冀边区在兄弟边区配合下,粉碎了日军的这次“扫荡”,使北岳区走向巩固。八路军总部所在地晋东南,是华北抗战的中心。对该区的反“扫荡”斗争,朱德更是予以直接的指导。他综合各方情报资料,判定日军在1938年春将对我军有大的举动。果然,日军于4月以3万重兵在太行山四周,分九路向我晋东南根据地合击,妄图吃掉八路军首脑机关。朱德战前召开各种会议,动员和部署军事行动,反复讲解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讲解了坚持持久战,开展游击战、运动战的必要性。随之领导部分国民党军队与八路军一道并肩作战,经过26天的奋勇抗击,连克县城19座,歼敌4000余人。这是我军第一次运用运动战、游击战相结合的战法取得的重大胜利。  朱德与彭德怀率领八路军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后,依托五台山、吕梁山、太行山建立起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等敌后抗日根据地。此后,三晋大地燃起了长达8年的抗日烽火。从1937年11月到1938年4月,山西4区进入全面创建抗日根据地的阶段。朱德率部在粉碎日军进攻的同时,扩大兵源,发展党的组织,改造旧政权,建立统一战线组织和群众抗日团体,实行减租减息,合理负担,把根据地真正建成开展人民战争的铜墙铁壁。到1938年5月,山西4块抗日根据地的军民,连续粉碎日军的轮番“围攻”和“扫荡”,歼灭了敌人,发展了自己。各抗日根据地普遍建立党、政、军、统、群各组织系统,党员发展到1万余人,八路军扩展到7万余人,山西新军扩展到50个团,牺盟会、战动总会、工农青妇各群众团体的成员达20万余人。对此,毛泽东在作《论持久战》讲演时,有一个生动的描述:“在山西,我已三面包围了同蒲路(路之东西两侧及南端),四面包围了太原城”,“我之包围好似如来佛的手掌,它将化成一座横亘宇宙的五行山”,把“法西斯侵略主义者,最后压倒在山底下,永世也不得翻身”。④包括山西在内的华北各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克服困难,依靠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粉碎了敌人的“扫荡”和“蚕食”,连续挫败了敌人的5次“强化治安运动”。至1943年,整个华北敌后根据地进入了恢复和再发展的新阶段。  面对敌强我弱的战争局面,朱德将毛泽东创建敌后抗战战略支点的构想付诸实践并获得完全的成功。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以山西为基点所创造出来的华北四大抗日根据地,即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以及山东根据地的广大抗日军民共歼灭日军约43万人、伪军约90万人,解放了华北绝大多数的被占领土和人口,成为推动中国抗日战争走向胜利的“中流砥柱”。正如一位著名历史学者所言:“延安道路”——中国共产党抗战与革命的道路是通过“太行道路”实现的,而“太行道路”则又铺平了通往中国革命胜利和中国现代化的道路。进一步说,山西正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奠基石,朱德为这块基石的锻造付出了心血和汗水。
本篇文章来源于 www.xilu.com 原文链接:http://junshi.xilu.com/2011/0211/news_382_140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