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第三帝国的崛起:苏州的红豆书庄与红豆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8:44:07
  唐代诗人王维一首“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的五言绝句,使红豆树名传遍大江南北,令众多俊男倩女为之倾倒。
      红豆树乃珍稀树种。苏州历史上曾有四棵红豆树。据清·顾震涛《吴门表隐·卷九》记载:“铁树即红豆,郡中只有四树,一在元墓山寺内;一在城东酒仙堂(东禅寺),宋白鸽禅师手植;一在升龙桥南惠太史周惕宅,周惕少从酒仙堂分拆栽成;一在吴衙场明给谏之佳宅内,后易宋、易彭今为吴刺史贻谷所居。”

      其中,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当属惠周惕红豆书庄的那一株了。
      惠周惕(?-1695年后)苏州吴县东渚人;原名恕,字元龙,号砚溪。清·宣统《吴县志稿》云:“红豆书庄,惠吉士周惕宅;在城东南冷香溪之北。先是,东禅寺有红豆树,相传白鸽禅师所种,老而朽,复萌新枝,周惕移一枝植阶前,生意郁然,因自号‘红豆主人’。僧睿目存,为绘《红豆新居图》。周惕自题五绝句,又赋《红豆词》十首,属和者有二百余家。四方名士过吴门,必停舟访焉。传子及孙,六十年来,铁干霜皮,有参天之势。庚申兵燹,树被伐,遗址仅存。”
      惠周惕因喜爱红豆,移东禅寺红豆树的一枝植于宅内阶前。树发生意郁然,周惕愈加喜欢,故题宅名为“红豆书庄”也称红豆山庄,自号“红豆主(老)人”。
      惠周惕的父亲名有声,字律和,以九经教授乡里。儿子,士奇,清代学者,诗文学家,字天牧,又字仲懦,号半农居士,学者称其为“红豆先生”。孙子,惠栋(1697-1758)清代学者,散文家;字定宇,号松崖,人称“小红豆先生”。惠氏四代研授经学,但真正创立吴门经学,形成一派,则从周惕开始。父、子、孙三代秉承家学,各有建树,都有著作存世。故史志和学者有“吴门三惠”、“三世经学”、“四世经学”的赞誉。
      红豆书庄的红豆树逐渐长成铁干霜枝,参天之势。惠周惕自题五绝一首,又赋红豆词十首,和者二百余家。当时的四方文人雅士经常会聚书庄,研讨经学、作词吟诗、切磋文章。可惜到庚申年间即咸丰十年(1860年),红豆书庄和红豆树一起毁于清兵与太平军的战火之中。
      根据以上分析,惠周惕的“红豆书庄”遗址应在苏州古城东南,官太尉桥的东面,干将东路升龙桥的南面,古东禅寺的西面,冷香溪的北面。古东禅寺已毁,遗址当在现甲辰巷东的苏州大学内。冷香溪又称冷水湾,已填废,原是现唐家巷南面的官太尉河的支河。
      现在苏州历史上曾有的四棵古红豆树,只剩下吴衙场37号原属明代刑部给事中吴之佳故居的,现划归迎枫桥弄苏州电化教育馆管理的一棵红豆树了。近年来的一些报道和介绍将吴衙场37号吴之佳故居与惠周惕的红豆书庄混为一谈,是“张冠李戴”的谬误,应予纠正。同时,有关方面应十分注意保护这棵有四百年树龄的,苏州仅剩的古红豆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