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有毒千金:黄沙鳖的养殖技术电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03:10

 

    黄沙鳖品种特征及小水体生态养殖技术要点;黄沙鳖原产于广西境内的左江、右江、郁江、邕江、西江流域,是广西地区优质的淡水水产品之一。十多年来,尽管中华鳖市场经历了由高价格下跌至低价位的过程,而黄沙鳖却由于其特有的品质而使其市场价格稳定在200元/kg以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加入WTO所面临的机遇,国内外对黄沙鳖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黄沙鳖的养殖生产前景必将广阔。本文是作者最近两年来对广西黄沙鳖养殖生产的跟踪调查结合自己在进行黄沙鳖养殖实践中的体会综合而成,谨供广大水产养殖生产者参考。 一、黄沙鳖品种特征;1.外部形态(1)稚鳖(体重3g--50g)。外观形态近似圆形,背部随脊椎隆起,表皮外观呈橄榄绿色或土黄色,分布有清晰可见的黑色斑纹,沿脊椎两侧对称分布有相同数量弯曲排列的皱褶线,裙边宽厚且边缘呈金黄色,腹面呈橘红色上有清晰对称排列的黑色斑块,数量一般为7对--8对。(2)幼鳖(体重51g--150g)。外观形态近似圆形,随个体的生长,背部逐渐趋向扁平,体表外观颜色逐渐转呈浅黄色,分布的黑色斑块变大变浅,腹部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原有的黑色斑块也随个体的生长消退为暗纹状黑灰色斑块,裙边宽厚,边缘呈金黄色。(3)成鳖(体重150g以上)。外观体型钝圆扁平,背部呈浅土黄色,背甲上清晰可见脊椎骨和肋骨的结构排列形状花纹,脊椎两侧间断或不间断纵向弯曲排列的表皮皱褶线非常明显,裙边宽厚较硬,鳖体后部的裙边边缘呈金黄色,尾裙上分布众多疣粒,手摸有沙粒感,背甲前端边缘表皮分布的疣粒较稀少。腹部呈红黄色,胸腹表面清晰可见密布的毛细血管。随着个体的生长,腹部的暗纹状黑灰色斑逐渐隐退,体重达500g以后,只在腹甲上留有2对暗纹状的灰黑色斑块,其它斑块全部消失。2.可数性状 (1)鳖体背部脊椎两侧纵向排列的间断或不间断的皱褶线数8条--9条,多数为9条。(2)稚鳖和幼鳖腹部斑纹数:7对--8对,多数为7对;成鳖腹部暗黑灰色斑块数:2对。(3)成鳖背甲外观上清晰可数的脊椎骨和肋骨花纹数:脊椎骨8个,肋骨8对。3.含肉率(包括结缔组织的裙边)。体重1000g--1500g、生长良好的个体,含肉率为50%--55%。4.分布范围。黄沙鳖主要分布在广西左江、右江、邕江、郁江、西江流域的崇左、龙州、百色、田阳、田东、平果、邕宁、宾阳、横县、桂平、平南、藤县、苍梧等县市。5.生长特性。体重150g以下,生长缓慢;体重达150g以上,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体重400g以上,进入生长高峰规体重达1500g后,又进入生长缓慢期。6.繁殖特性。3龄鳖达性成熟,受精卵重3g--8g,一般受精率为80%--90%。二、繁殖技术要点 黄沙鳖的繁殖技术与中华鳖繁殖技术一样,完全可以参照中华鳖繁殖技术进行黄沙鳖的人工繁殖,但是为了得到特征明显、生长特性良好的黄沙鳖苗种,在实际生产当中,还要特别注意把握如下技术要点:1.亲鳖的挑选与放养比例。要挑选体型外貌符合“一、1.(3)”的特征、年龄3冬龄、体重1.5kg以上、四肢完整无畸形、体质健壮无伤痕、背部朝地时能迅速翻转的鳖作为繁殖用亲鳖,雌雄亲鳖的放养比例4--5:1,并要求雌雄亲鳖的个体大小基本一致。2.受精卵的挑选要点。卵体近似圆球型,一端有一圆形的白色半透明区,卵径1.5cm--2.2cm,卵重5g--8g,大小均匀,卵壳完整光滑,色泽柔和,光洁度高,无杂纹。三、小水体生态养殖技术要点;本文所指的“小水体”是指养殖水体面积在1亩以内的人工养殖环境,“生态养殖”是指模仿自然界中黄沙鳖靠捕食螺、鱼、虾和蚯蚓等动物来维持生活和生长的条件,在养殖黄沙鳖过程中,配套养殖饵料动物,即养殖黄沙鳖的全过程均投喂鲜活动物饵料,同时对养殖水体水质采用定期投放生物制剂来调节,对鳖病的预防主要依靠中草药进行。人工养殖黄沙鳖的操作技术完全可以参照人工养殖中华鳖的技术方法,但是,在进行小水体生态养殖黄沙鳖生产时,除了参考人工养殖中华鳖技术方法外,为了达到“生态养殖”的目的,还要特别注意掌握如下技术要点:1.环境条件(1)水源:水质清洁无污染的水库水、山沟水、井水、河水、溪水等。(2)养殖池:建造养殖池时,要选择环境安静、有符合要求的水源、进排水方便、底质为红壤或黄壤泥沙质的地方建池(最好是选择能建成自然流水条件的地方建池)。养殖池面积不宜过大,如果是庭院养殖,每口养殖池面积一般以50平方米--80平方米为宜;如果是池塘养殖,则每口池塘面积一般以1亩左右为宜。养殖池池壁、壁顶要用砖或水泥板砌成沿池壁顶周围朝池水水面一侧垂直出檐10cm--15cm的防逃装置。(3)晒背台:面积100平方米以下的养殖池,在池内向阳的一面用竹板或木板设置3个--4个面积为4平方米--5平方米以15度角斜入水面下20cm左右的平台,作为鳖的晒背台。面积100平方米以上的养殖池,可以直接用宽20cm--30cm的竹板或木板制成长为10m--30m的浮桥2条--3条浮于水面,作为鳖的晒背台。(4)饲料台:面积100平方米的养殖池,在池四周离岸边1m左右的水面上固定设置3个--4个面积1平方米--2平方米的木板平台作为饲料台,饲料台一侧以10度角左右斜入水面下20cm。饲料台上钉上若干枚露出板面长6cm以上的钉子,用以固定饲料团。(5)配套的鲜活饵料生物养殖池:饵料养殖池的建设按养鳖池和鳖饵料养殖池1:5--10的比例来配套建设,主要用于福寿螺、田螺、泥鳅等的养殖。2.幼鳖培育 (1)养殖池大小及培育前的处理:培育池面积以20平方米--30平方米为宜,池底底泥经翻耕耙熟,池水经肥水培育浮游生物,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5cm左右,池中1/3的水面投放水浮莲,以供稚鳖晒背、活动,饲料台要设置在没有水浮莲的水面上。(2)严格挑选稚鳖:稚鳖的出壳体重3g以上,卵黄囊收敛良好,不发炎,泄殖孔洁净;体形完整健壮无畸形,头颈伸缩自如,四肢有力,平地上背部朝下放置时数秒内立即翻正。(3)培育密度:10只/平方米--15只/平方米。(4)饲料投喂:鱼、虾或福寿螺剁碎搅成肉糜投放在饲料台上,日投喂量为鳖体体重的8%,分上、下午2次投喂。(5)日常管理:每天注意巡池查看鳖体的活动情况和摄食晴况,每天测量水温、气温和培育池池水的透明度,每隔15天左右测量稚鳖的体重、背甲宽和鳖体体高,以了解稚鳖的生长情况,对检查测量的结果要做好详细记录,建立生产档案,以备日后查询。每隔15天左右,向培育池泼撒生石灰1次,以保持培育池池水的pH值在7.5左右,生石灰用量为20g/立方米--30g/立方米。每隔10天左右向培育池中施放光合细菌1次,用量为投放原菌液浓度为30亿个活菌体/g的菌液150g/立方米--200g/立方米。3.成鳖养殖 (1)挑选幼鳖:严格按照外部形态要求挑选幼鳖。(2)放养密度:3只/立方米--4只/立方米。(3)饲料投喂:福寿螺等贝类去壳取肉或小杂鱼、虾洗净剁碎,鳖体体重在100g以内,要将螺肉或鱼肉剁成粒径为0.3cm--0.5cm大小的碎肉投喂;鳖体体重在100g--150g以内时,要将螺肉或鱼肉剁成粒径为0.5cm--0.8cm大小的碎肉投喂鳖体体重在150g--200g以内时,要将螺肉或鱼肉剁成粒径为1.0cm大小的碎肉投喂;鳖体体重在200g--350g时,要将螺肉或鱼肉剁成粒径为1.5cm左右的碎肉投喂;鳖体体重在350g以上,即可直接投喂去壳福寿螺肉或粒径为2.0cm左右的碎鱼肉。每年5月--10月上旬,水温在25℃--30℃,日投喂2次,日投喂量为鳖体体重的5%;每年的3月--4月和10月中旬--11月,水温在25℃以下,鳖体活动量少,摄食量也较少,每日只投喂1次,日投喂量为鳖体体重的2%--3%;当水温低于15℃时,鳖体处于冬眠状态,不投喂。(4)日常管理:与幼鳖培育管理相同,只是当鳖体体重长达500g以后,除了投喂去壳螺肉和鱼、虾肉外,可直接向鳖池中投放一些鲜活福寿螺或活泥鳅,让鳖自行捕食,投放量约占总投喂量的2/3,这样可以锻炼鳖的野性,提高鳖体肌肉的品质。四、黄沙鳖常见病害的中草药防治;1.红脖子病。病原体是单孢杆菌(Aeromonas sp.),主要症状是鳖体腹部出现红斑点,喉部及颈部肿胀,肌肉水肿,行动迟缓,红肿的脖子伸长而不能缩回;病情严重时,口、鼻出血,肠道发炎糜烂,全身红肿,眼睛浑浊发白而失明,不久即死亡。此病传染极快,往往造成成批死亡。该病的预防措施是保持水质清洁,勿使病鳖混入;分别用车前草、七叶一支花、穿心莲等煮水拌饵内服或浸泡;或将马齿苋搅碎后拌饵喂鳖,同时常煮水浸泡有得病危险的鳖体,也可起到预防作用。2.白斑病。又称毛霉病,病原体是藻菌目、霉菌科、毛霉属的一种霉菌。主要症状是鳖体的四肢和裙边等处出现斑点,早期仅出现在裙边部分,后逐渐扩大形成一块块的白斑,使得鳖体表皮坏死,产生部分溃疡。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使池水保持嫩绿色,可减少此病发生。每日用两面针、穿心莲、马齿苋等中草药煮水浸泡病鳖4小时--5小时,连续5天--6天。3.水霉病。主要症状是病鳖体表出现如棉絮状般的附着物。防治方法是用烟叶5kg/亩或每100平方米池塘用4盒--6盒香烟泡水全池泼洒,或香烟泡水取汁浸泡病鳖15分钟。4.肠炎病。细菌感染引起,主要症状是肛门红肿,腹涨,挤压鳖体背部则肛门有脓状液体排出,解剖可见鳖体有腹水,其肠道充血。可用大蒜抖烂拌饵投喂,用量为10g/kg--30g/kg,连用5天--6天,或用五倍子全池泼洒,用量为4mg/L。此外,用黄岑、黄柏、苦参、大黄或穿心莲拌饵投喂或浸泡对此病均有疗效。5.黄沙鳖互相咬伤或运输碰伤后,常采用七叶一枝花、虎饵草、火炭母等几种草药煮水浸泡,以预防炎症。   

鳖池的建造

    1.稚鳖池 
 
    刚出生至10克以下者称稚鳖。池面积为2平方米~8平方米,长方形,深0.3米~0.4米。水深保持在0.1米~0.15米,池底铺细沙,池上搭盖高出池顶1~1.5米的遮荫棚。两端需建宽约20厘米的休息台。休息台与水面相交处建一个30°的斜坡,以便其上下。
 
    2.幼鳖池 
 
    体重10克~100克左右的称幼鳖。池面积为20平方米~200平方米,池深0.6米~0.8米,水深保持在0.3米~0.4米,池底铺细沙8厘米~10厘米,池两端设休息台。
 
    3.成鳖池
 
    体重100克以上称成鳖。面积为30平方米~300平方米。由于100克~1500克或更重的个体均属成鳖,应多建几个池,按大小分开饲养。池深约1.5米,水深在0.8米~1.2米之间,池底铺5厘米厚的细沙。
 
    4.亲鳖池 
 
    面积在50平方米~300平方米,池深1.6米,水深保持1.2米左右。池底铺25厘米的细沙,在池的一边或四周设产卵场地,约占池面积的四分之一,并高出水面20厘米,场内细沙约35厘米,并设置一些曲回小道。池要坚固,防逃、防漏。
   

怎样选种鳖

    种鳖指作为繁殖用的鳖。在自然条件下,因气候的影响,天敌危害,鳖不但生长发育缓慢,而且成活率低,加上多年来滥捕滥捉,野生资源几乎频临灭绝。因此,采用人工方法强化对种鳖的培育,是解决鳖种来源,发展养鳖生产的主要关键。种鳖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年龄:江苏地区一般3龄以上即0.25公斤以上的雌雄鳖就有交配行为,性腺发育基本成熟。而在台湾南部、海南岛等地只需2―3龄;华北地区则需6年以上。本人认为,适合做种鳖的鳖龄应该雌鳖性成熟年龄加1龄,作为最小繁殖年龄,一般5龄适中。野生鳖的年龄较难测定,因此选择时注意体重在0.5―1公斤以上为标准。这种规格的鳖产卵次数多,(每年产卵3―4次),每次产卵数量也多(每次9―22枚),孵化率高(95%以上),孵出的稚鳖健壮(成活率98%以上)。

  2.体质健壮:首先看外形是否正常,皮肤是否光亮,还要注意种鳖应体大、体重、裙边肥厚、背甲后缘硬有皱纹。这种鳖营养状况好,体质强壮,繁殖力强。另外,在市场购买种鳖时,应注意鳖是否受伤,活动情况是否正常。

  3.选用人工养殖的鳖:全人工养殖的种鳖有利于提高繁殖率,经人工培育出来的鳖基本适应人工养殖的条件和环境,鳖龄易鉴别,所以比选用野生鳖做种鳖好,野生鳖和全人工养殖的鳖的区别特征见(表1)。若野生鳖人工饲养时间长、密度合理、水质清新,则较难以与人工养殖区别开来。

   4.鉴别雌雄:选优良种鳖要严格鉴别雌雄,按1:3标准合理配比。鳖在稚鳖价段很难区分,到幼鳖阶段从外表特征很容易鉴别雌雄(表2),因此,可根据表2的特征来区别。
 

冬季养鳖加温三法

    人工养鳖,最适宜的温度是30℃左右。如果温度降至10℃以下,鳖就不吃不喝,停止生长,进入冬眠状态。因此,在冬季养鳖,如果能够采取加温措施,就可以防止鳖冬眠,促进鳖的生长。  
    
  一、利用温泉或火电厂废热水加温 温泉水含有钠、钾、碳酸氢盐和多种微量元素,有利于鳖的生长。将温泉水经过掺兑,把水温调至30℃后养鳖,鳖在冬季不冬眠,6月龄的稚鳖可达100克,12月龄可达800克~1000克。如果没有温泉,也可采用火电厂废热水。  
    
  二、利用太阳能加温 如密闭式太阳能温水器、循环式太阳能温水器和流动式太阳能温水器等再配备冷暖空调设备,使冬季鳖池水温保持在30℃左右。这样,在每平方米饲养20只~25只稚鳖的情况下,经6个月~7个月的养殖,只重可达130克上下,然后每平方米饲养6只,再经10~15个月,只重可在1斤以上,最大的可达1公斤。  
    
  三、用电、油或煤气加温 可采用双层烫料温室或蒸气直接加热式锅炉加温装置,使鳖池水温一直保持在30℃左右。若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3只左右,经过一年的饲养,只重同样能达到1斤的商品鳖规格。  
    
  这三种冬季养鳖的加温方法,以第一种为最好,利用温泉或火电厂废热水给鳖池里的水加温,方法简单,容易控制,成本低廉,效果显著。有条件的地方应优先考虑采用。  

鳖必康

  鳖必康是由鳖病专家根据鳖病特点而精心研制的新型高效治疗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鳖体利用度高,吸收快等特点。对鳖的多种常见细菌性病有较好的疗效。

  适用范围:鳖的红脖子病、红底板病、腐皮病、疖疮病、穿孔病、白点病、越冬死亡症、出血病等。

  用法:把药物与饲料拌匀,加少量水粘合后投喂。

  用量:每10公斤饲料用药100克,连续5天为一疗程。

  备注:

  1.用药期间,使用我厂的水体消毒药(鱼菌清、鱼菌清~2号、顶氯、博灭等)消毒水体,效果更佳;

  2.上市前15天停止使用。

  贮存:阴凉干燥处保存,保存期18个月。 

饲养成鳖的几个技术要素

    成鳖对饲料要求和投喂方法基本上和幼鳖相同。为了保证投喂适量的鲜活饲料,可在池中繁殖泥鳅、螺蛳等。一般在入春后,加深水位30~40厘米,施肥培育好水质,然后每0.07公顷投放5~10千克泥鳅和50~100千克螺蛳,待其产卵繁殖后,再放入成鳖,并逐渐加深水位。这样能较长期、稳定地为成鳖提供一部分天然饲料。此外,也可人工养殖蚯蚓和福寿螺,作为成鳖的动物蛋白源。
 
  成鳖的摄食量大,粪便多,容易污染水体(富营养化),要加强对水质管理。饲料一是要投于食台(或池边斜坡)上,不能乱投,这样可及时清除残余饲料,减少对水质的污染。同时,每10天要加水一次。此外,每月每0.07公顷泼洒生石灰1.5千克(浆水),以调节水质和杀灭病菌。 

  为了保持适宜水温,在不同季节调节不同水位。春季保持50~80厘米,有利于水温提高,使成鳖早开食;夏季加深水位,起降温防暑作用;秋季要保持高水位,减缓水温下降,利于越冬时的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