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最强高手日暮:质疑《王芗斋拳学》100例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7:25:25
十月号的《精武》刊登了韩起的文章“武术与假说”,讲现今的武术理论假说多于科学的论证,要使武术假说成为真正的理论尚需要进行大量科学的实验与论证。文章的观点对如何认识武术及现今许多争论不休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视野,好文!摘录几段:

武术至今尚处于“提出问题”的阶段,众说纷纭,没有谁能拿出一个论证严密的体系,李小龙如此,王芗斋也如此。
    倘若将来发现,目前的武术理论中谬误多于正确,那绝不是什么令人吃惊的事,而是必然的,毕竟我们才只打响一个科学的信号。

王芗斋拳学处于古典假说阶段。偏重体感与直观的武学理论,即使可以称为假说,也只能归为古典假说类。
    武学,即使像被一些人赞为“融进了更多的现代科学内容”的大成拳,仍是被体感支配,所谓的科学内容,仅是借用了一点边边角角。许多拳家渴望着与科学更亲密地融合,无奈,有这个心,没这个力。
    王芗斋仍是大成拳学的顶峰人物,熟悉王芗斋拳学的读者都清楚,王芗斋的著述充斥着体感,其阐释偏好形象化的文学语言。
    王芗斋想用新的语言、新的理论,特别是科学,无奈,他也如现今的拳家一般,力不从心。他扶着科学的大门往里张望而无力迈进的姿态,坦白说,令人感慨。
    大成拳、八极拳等等,我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突破古典假说的层面。
    从形成假说需要经历的两个阶段——初始阶段和完成阶段来看,武术理论又处于刚刚起步的初始阶段。
    比如对武术的核心问题——发力原理的解说,各家观点何其多也。
    有人称:“某某功发现了人体‘能量源’(力源),揭示了内力从力源传达至四梢,再由四梢合于力源的内力运动规律。”
    有的拳学则认为:发力系手臂、身体、脊柱三重圆直线排列同向运行。
    有的则把发力解释为:“整体间架的各个关节一齐转动,以脊柱带动臂膀旋转发力。”
    另外,假说在形成的初始阶段,偏重于使用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仿佛是在印证这一特征似的,有的人前几年在论述发力、身体各部之要求、三节四梢等问题时,频频使用不完全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其它新拳学也常用类比推理谈拳议脚。
    离不开归纳和类比推理,虽然令有些新拳学的研究难以深化,但却使他们领先于纯思辩和借用几句科学术语。其实,这也是时代发展的结果。
    武学缺论证,各家拳术,如今最该做的是科学论证。论证是不能以什么“武林普遍认为……”做判定对与错的标准。论证也不该受某拳的追随者多寡影响,像大成拳虽说引起武林瞩目,追随者众多,但众人的崇拜与偏好所造成的声势,与论证不是一回事。武术论证的标准只能是:将科学实验和技术相结合的武术科学实践。也许有人早就忍不住要提出:“李小龙打败了谁谁,王芗斋力挫过某某,这些范例难道不是对其武学的最好论证吗?”
    我回答,技击实例只是论证所需要的证据之一,远非全部。因为这种直观的实例,无法反应理论与技击事实之间的内在因果关系。比如李小龙的拳脚十分凌厉,但截拳道的指导理论和训练方式、程序与技击能力之间具体存在什么样生理效应,我们一无所知。由于缺少实验测定,我们不知道功法是如何改变人体生理的,又改变到何种程度。又由于一切出于体感和猜测,我们无法断定哪些功法有效,哪些功法效果微弱或根本就是多余的,另外,正确的部分是否有可能加以完善?每一项功法所需的时间、强度是否可在测试后做些调整?其实,要是换了科学家来提问,肯定还有无数问题。
    正因为缺乏科学检验,具有高强武功的武术家们,便依据自己的体验,提出曾在自己身上行之有效(并非完全有效)的功理功法。但对某人有效的东西,不见得具有钦遍性,读者肯定已注意到,大成拳练得最好的是王芗斋,八卦掌呢,无人超过董海川。截拳道至今没练出个“赛小龙”,这不奇怪吗?与跳水、足球等等的一代更比一代强相比,武术是多么奇怪啊?                 
    武术太需要科学介入了,以尽早结束理论泛滥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