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涅磐笔趣阁:加拿大之温哥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7:31:44
 加拿大之温哥华 (2011-02-14 20:24:47)转载 标签:

杂谈

温哥华是一个天然良港,毗邻太平洋,航运也很是发达。这张照片是从市中心这边遥望河对岸的北温哥华。其实这条所谓的河更应该说是入海口处的海湾。

这是著名的五帆酒店,前面是酒店,后面那五面帆下面是会展中心,从高处看去好像杨帆欲航的大船

 

这张照片是从靠海的一间写字间里拍摄的,因为没有窗户可以打开,所以只能隔着玻璃,照片的色彩就失真了。

 

这一张也是隔着玻璃拍摄的,市中心一角而已。

 

拍这两张照片的街道,在市中心,是一个日本人的聚居区,也有不少韩国人,于是周围就有很多日本人和韩国人的店铺。
  
  在市中心,这样的老公寓楼很多,看一下第二张的建筑上有一个年份,1926年建成。

 

拍这张照片是为了给大家看看背后那栋建筑,好像叫香格里拉,建成后是温哥华最高的楼吧(应该是),刚刚听到新闻好像说这栋楼的开发商破产了,难道会成为烂尾楼?拭目以待。

 

再来一张,从北温哥华向市中心看去,也就是我上个周六贴的那张图的对面。已近黄昏,光线不好

来一张,照片上这条街叫做Main街(老移民翻译成缅街,难听的要死的名字,不提也罢),这条街是温哥华市东西两部分的分界。这里所说的温哥华市,就是正儿八经的温哥华市,而不是日常所说的温哥华。日常所说的温哥华,一般是指大温哥华地区,简称“大温”,大温哥华地区是由“温哥华”、“列治文”、“本拿比”等多个城市组成的(以上皆为老移民的翻译,个人认为大多翻译都无比恶俗,但无奈沿用已久,已成为通用名字)。而真正的温哥华市被分成西区和东区两部分,而图上这条街就是西区与东区的分界。
  
  该条街道历史非常古老,估计与温哥华市共同诞生,因此两边的店铺大都很古老。

再来,这张是想让大家看看大温的油价。油价上涨由来已久,尤其是前段时间,持续疯长,非常离谱。温哥华的油价曾经一度突破150加币一升(加拿大还是以每升的价格为单价,跟美国按加仑计不同),按照当时的汇率来讲,大概10块人民币每升。这个价格一般是指中间标号的汽油,最低标号的油会比这个价格低一点。
  
  后来油价一路下跌,但是温哥华的油价却没怎么变化,于是就有电视披露温哥华的不良油商联合起来哄抬价格,以致油价高居不下。果不其然,报道后没几天油价就猛地降了下来。这两天国际市场的原油价格也一直走下坡路,于是温哥华的油价也稳定在110到120之间。我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是112.9,一般来讲,晚上会更便宜一点。

Main街开到市中心后就进入了唐人街,图片上这个桥就是进入唐人街的一个标志,大家可以看到桥上有个红色的招牌,就是欢迎大家来到唐人街的。唐人街的色调全部为红色,也就是说,路灯、车站都会被漆成红色。
  
  而温哥华还有一条街被人们默认为同性恋的聚集地,在那里,接到的主色调是粉色,而那条街每年都会有同性恋的游行活动,等有时间去给大家拍些照片,只是不知道能不能发在这里,哈哈。

夜幕将临的温哥华市中心一角。

今天离开家的时候,随手拍了一张小别墅的图。这个别墅(香港人喜欢翻译成独立屋,这个翻译其实不错)年纪应该不小了,估计要在40年以上,所以价格应该不会太贵。
  
  过去的10年里,温哥华的房价一直处于上升期,尤其是从04年以后,房价更是疯长,在到08年的4年间,很多房子的价格翻番也不止。图上这个房子的位置,可以算是温哥华西区最差的地方,它的价格也应该在80万加币以上。当然,这只是报价,因为在最近的几个月,随着全球经济的疲软,温哥华的楼市开始变冷,最近更听说已经出现了倒退。因此现在是理所当然的买方市场,虽然价格还没怎么下降,但是有的是房子让你挑,价格可商量的余地也很大。

又是等红灯时候拍得,很漂亮的公寓楼,虽然老,但是很有特色。

 

这间超市在温哥华众多的超市里面,商品价格和质量都算是中等。
  
  先来,门脸,熟悉的朋友估计能看出来,这是Richmond(列治文)三号路的那一家,规模中等。

这边规模比较大的商店,基本上都配备自动门,属于为残疾人服务的必须设施。停车场有手推车拿,但是需要投币,金额不一定,Save On Foods的手推车我从来没用过,好像是1刀吧。不过,大家别误会,任何超市的手推车所收的硬币,都会在你归还手推车的时候还给你,只是为了避免大家随便推走而已。这边的无家可归者喜欢推个手推车装着自己的家当。至于购物篮,可以随便取用

生鲜区一角。温哥华超市最大的好处就是,人少,即便是大减价,或者周末人比较集中的时候,一个收款台也就6、7人等。回想在国内,人多地时候,可以排一个小时的队。

开始给大家秀价格,大家可以自己比较一下,最近加币很疲软,今天(温哥华时间08年10月25日)1加币对换人民币5.36(又跌了)。图上的价格,如果我不专门解释,都是每磅的单价,一磅是454克。先来看看大白菜,因为温哥华华人众多,尤其是列治文,基本上已经是中国城了,所以这里老外的传统超市也会有中国人喜欢的商品卖。大白菜这里翻印成绍菜。

最左边是荷兰芹,一种调味菜,好像咱们的香菜。这三个价格都是“一把”(一捆)的价格。这边喜欢这样卖东西,一把、一个、一箱,虽然不会百分之百平均,但是也差不了多少。尤其是西瓜经常论个儿卖,我这个贪婪的人,就试图去分辨哪一个更大,往往看半天,看花眼了,看不出哪个大,还是随便挑一个走人

老外喜欢吃蘑菇,可是都很贵,只有这种白蘑菇最便宜。在国内最常见的平菇,在这边却少见,而且很贵。
  
  个人很喜欢Save on Foods的蘑菇,非常新鲜。

土豆可算是老外的主食,而不能算是菜,所以这边买土豆大都一买一大包。

这个Save on Foods只有很少的海鲜卖,而且价格不低,去中国人的超市会便宜很多。
  
  这里的螃蟹好极了,价格也很便宜。

 

成品三明治,价格不菲。这边人工很贵,只要是成品的东西,价格都不会便宜。

所以,还是自己买材料做三明治合适。这些就是三明治里面夹的肉。
  
  这里提一句题外话,听老外解释了才知道,只有夹牛肉饼的才能称为汉堡,一切夹其他东西的,即使长得再像汉堡,也叫做三明治。所以,麦香鸡、麦辣鸡、上校汉堡等都只是三明治。

刚刚忘记说了,上图中的价格都是每100克的价格,要是一磅两块多,他们赔死了,呵呵。
  
  再来熟食。

来生肉啦,先是鸡肉。
  
  这里的鸡肉很便宜,上次听一个老外讲,这边养鸡,据说可以一磅饲料长半磅肉,太夸张了,如果是真的,那成本是很低。
  
  这种鸡腿、鸡翅都相对便宜,如果是剔好的鸡脯肉或者鸡腿肉就贵一些。

加拿大的牛肉世界闻名(疯牛也闻名),而且分类十分细致,不同年龄的牛,牛的不同部位,产的肉质地都不同,他们都会详细分类。什么用来做牛排,什么用来烤,什么用来煮,也都会详细分类。

 

猪肉分类也十分细,但是正因为太细了,想找点国内常见的,炒菜用的五花肉,或者里脊肉,就难了,做出来菜的味道也就不一样,遗憾啊。

刚刚说了,这里常有中国人等亚洲人光顾,所以会有这些老外不吃的猪内脏,他们处理的也蛮干净

一直认为这里的牛奶很便宜,4升装的一桶才3到4刀,这不这里今天特价,一桶才不到3刀。
  
  这里的牛奶脂肪含量比国内低,直接喝的牛奶也就百分之三多一点的脂肪含量,还有百分之二,百分之一,和脱脂的。用来喝咖啡或者做饭用的奶,有百分之十和百分之十八的。

老外的另一主食,面包,老外的面包还是很好吃的,我尤其喜欢吃全麦和全粮的,白面包不喜欢。

老外喜欢吃沙拉,这些全是各种各样的沙拉酱。

看看面粉的价格,这一袋是两公斤半,就是五斤。
  
  加拿大的面粉质量很好,很筋道,好吃,不过揉面的时候也很累。

咖啡,我还是比较钟情咖啡的,想起在国内,好贵的一杯,还是这边喝起来比较便宜。自选咖啡豆,自己磨,磨多细自己选择,然后论重量收钱。
  
  我的另一个帖子有一篇专门写咖啡,这边的咖啡比国内要便宜。

那天去Richmond(列治文)的中心图书馆还书,便拍了几张。这个中央图书馆收藏了不少中文书,是个看中文书的好去处。
  
  图书馆坐落于列治文市中心地带,是个成熟的活动社区,还有游泳馆,冰球馆等。
  
  下图是图书馆一角,这些都是音像制品。

图书馆一角

图书馆完全免费,只需要带有效证件和一封最近你收到的信,去注册就可以了,那封信是为了确定你的住址,不能使私人对私人的信件,银行寄给你的帐户信息或者政府的信件都可以。
  
  图中所示是电子结帐台,借书卡在扫描器下一扫,每本书都扫一下,就可以拿走了,非常方便。

图书馆外的游泳馆,因为我不住在Richmond,这个游泳馆我只来过两次,记不清是多少钱了,好像是3刀多一点一个人吧。

这张图是Richmond市政府,就在图书馆的隔壁,它也有一个大厅专门用来办理市政服务。

对了,市政府不是在图书馆紧邻的隔壁,它们之间还有这么个部门,如图。叫它什么好的,应该算是市教育局吧,新移民可以享受很便宜的成人高中课程,就是来这里申请。就算是当地,如果超过了19岁就不能再继续呆在高中里了,如果还没有能够毕业,就要到这里申请进入成人高中继续学习。
  
  这个建筑的后面,就是Richmond警察局。说到警察局,多说两句。加拿大有一个皇家骑警(Royal Canadian Mounted Police,简称RCMP),隶属于联邦,分布于全国。但是有些比较大,比较有钱的城市,会有自己的当地警察局,例如温哥华市就有自己的温哥华警察局(Vancouver Police Department,简称VPD)。而像Richmond这样的小城市,就没有自己的警察部门了,那么就是RCMP行使治安职责。

加拿大的房子大部分是木头建造,钢筋水泥结构的很少,当然公寓还是水泥结构的。具体为什么会这样,我也不清楚,觉得应该是传统习惯造成的。加拿大是木材出口大国,用来建造房屋的木材都是良材,除了出口美国和欧洲外,还有很多去了日本。日本也习惯建造木制房屋,我觉得这应该是当年脱亚入欧时期,受西方国家影响的结果,瞎猜的。
  
  今天看到一栋还未完工的房子,拍来给大家一个直观的印象。房前那一方方的就是搭架子的木料。地基也是先用木料搭一个架子,然后浇灌水泥。最后要在墙中间放隔热棉,内墙用石灰板,外墙用防水材料覆盖。
  
  最近几年因为温哥华房价大涨,很多人会买一栋很老的房子,怎么也得50年以上的,那时候的房子都很小,但是占地很大,一般都是有很大的前院和后院。这种房子买来的时候会很便宜,因为房子本身不值什么钱了,值钱只是那块地。买来后,房主就把老房子拆掉,在原来的土地上再建,因为原来的地很大,往往可以挤下两栋房子,就算盖不出两栋,也可以盖一栋连排别墅(也是两套房了)。这样卖出去就是两套房子,可以挣一笔,不过最近房市明显不好,这样的情况也少了很多。
这个房主盖的算是一栋连排别墅,不过这个不是左右连的,而是前后连,就是将房子前后分割成两套独立的房子。香港人称其为孖(发“吗”音)屋,字面上看到是很直观,连体兄弟屋,呵呵。

下面是我路过一条街时拍得,很漂亮,温哥华的秋天很美,多彩的季节。

 贴两张“豪宅”,虽然不是顶级,但是也不是一般人能企及的了,个人估计,这两套房子要三百万加币以上。

再帮贴一张冬天的豪宅:)
  温哥华市区下雪的情况很少的。
  温哥华的有钱人还真的很多,可能因为环境不错,都纷纷在那买房子吧。这几年人口增加不少。

第刚刚看到一篇文章,作者称其本来在上海,普陀曹杨,2001年4000/平买得两室一厅,08年三月卖出18000/平,得235万RMB,接着就登陆了温哥华。由于今年10月加币下跌很厉害,他们最终在温哥华买了一套新连排别墅,45万加币,换人民币239万。看他们的贴图,我认为是在列治文(Richmond)。以上信息来自互联网,给大家参考,呵呵。
   第二家超市--Safeway,由于是晚上拍得,不太清楚。
  
  这家超市算是当地中档偏上水平,商品尤其是蔬菜、水果等时鲜,价格较贵。
  
  先来门头。

老外的牛奶制品分类很细,有用来喝的,有泡麦片的,有吃水果的,有喝咖啡的......
  
  这些是黄油,植物黄油一般用来直接吃,比如抹面包,锡纸包的是牛油黄油,用来做饭,也有少数人用来直接吃,但是脂肪含量高。

再来是奶酪,老外吃奶酪很多,有时就好像吃零食。这东西钙含量很高,对身体很好

这种奶酪用来做三明治,夹在中间,很多老外的主要午餐就是三明治,一点点肉,奶酪还有蔬菜面包,再带些水果和酸奶,营养很均衡。

两排冰柜,一边是冰激凌这类的东西,另一边是冷冻的速食品。老外很喜欢吃速冻食品,用微波炉或者烤箱一加热,30分钟搞定晚餐。尤其受单身人士欢迎。

蔬菜和水果区,很干净很新鲜,价格也的确高。
  
  到处写着“加拿大本土产品”,尤其是国内三聚氰胺事件后,这样的标牌就更多了。其实前些日子,加拿大也刚刚发生了严重的食品污染事件,当地著名的肉类品牌MapleLeaf出产的很多种肉类食品都被验出了李斯特菌,有10几人死亡。最后无数产品被召回,几千万的损失。
  
  其实国内三聚氰胺事件,在北美被议论最多的原因是问题没有被及时曝光,而并不是事件本身。像上面所说的李斯特菌事件,因为厂家动作及时,将损失控制在了最小,厂家本身并没有被大肆讨伐。

 

加拿大的百货商场比较少,主要的购物地点是Shopping Mall和超市。也有几个百货性质的商场,例如The Bay,加拿大本土品牌,不过据说已经被美国的公司收购了。
  
  今天的图片是另外一间店,Zellers,我也说不清它到底该算超市还是百货商场。Zellers除了不卖蔬菜、水果以及鸡鸭鱼肉,其他几乎什么都卖。服装、百货、日用品、办公用品、儿童玩具、体育用品等等。价格算是便宜,我今天去买了两条仔裤,因为想干活穿,捡便宜的买,17.99刀一条。看到有一大堆清仓货,都是断码货,李维斯的裤子也就20刀。

商场一角。服务人员很少,顾客也很少,即便今天不是周末,人也太少了些,我常想,加拿大的商场都怎么赚钱的,如果中国的任何一个商场这么少人,早关门大吉了。
  
  Zellers的试衣间是锁着的,怕有人偷偷进去搞什么不法活动,试衣间旁边有部电话,拿起电话,自动接到服务台,告诉他们你需要试衣服。接着大厅里就响起服务台的广播,“请服务人员速到试衣间”,再过一会儿一个服务员过来帮我打开门。服务态度非常好,但是这服务效率嘛......就不说什么了,也就是加拿大人少。

加拿大的超市大都有药店,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都有销售。

温哥华有个连锁超市,叫做“大统华”,据说是台湾人创立的,大一统的中华,呵呵,名字起得不错。好像只有十几年的历史,但是目前已经发展成了当地规模最大的连锁中国超市,分店也已经开到了加拿大中部和东部。
  
  下图这个地方,生活在温哥华的中国人一定不陌生,列治文的YoHan(八百伴)购物中心。里面有个超市叫做“大阪”,名字很日本吧,因为最早这就是一个日本超市,但是后来被大统华收购了,收购以后将老名字沿用至今。

购物中心大门

排大队的结账处,几乎全都是中国人,但是偶尔也有老外来买东西。

可惜的是,里面人太多了,我一拍照,一大群人就以异样的眼光看着我,也不好把大家都拍进去,拍进去还得给脸打码,所以,还是决定放弃。不过还是拍了一张寿司的图,记得在国内的时候,寿司都很贵,说实话,来加拿大以后我才第一次吃了寿司。
  
  这种米饭、海苔什么都能夹的日本传统食品,味道还算可以,但对我来讲并没有太大吸引力。寿司的成本很低(寿司师傅说的),在加拿大的销售价也不高,属于很大众的食品,国内还真是物以稀为贵。
  
  大统华的寿司也就是给孩子当午餐的水平,温哥华的寿司店大部分都是中国人开的,剩下的大部分是韩国人开得,很少数是日本人的店。以上各店,寿司的味道还真不同。虽然寿司店我也去了很多,但我并不是特别很喜欢寿司,所以也说不出谁家的好吃

大阪超市旁边就是八百伴中心的美食广场,这里叫Food Court。几乎清一色中国餐,只有一家韩国店,一家越南米粉店。

众多的中国餐中,有几乎清一色的香港味道,只有一家北方口味,卖大饼、包子。
  
  香港排挡基本上都是以合菜的形式销售(一份米饭,两份或者三分菜),我常去的是下图这两家。

一般来讲,对我来说两菜一饭就能吃饱,不仅仅因为量大,主要是因为太油了,油炸就是香港菜的生命,没有一样不炸的。虽然我口味清淡也不好油炸,但是因为这里吃饭方便,所以隔几个礼拜也会来吃一次。来看看今天我的午饭,四季豆、葱烧牛肉,5.50刀

 

这一张是为了让大家看看远处那个古典式的建筑,那是个流浪者的聚会场所,也是大麻等毒品的集散地。

看到这么多人了吧,那是个摆地摊的地方,乱七八糟什么都卖,是附近的流浪者们买东西的理想场所。有些东西是捡来的,有些是买来了,更多的是偷来的。
  
  我决不是危言耸听,在市中心东区,大部分的建筑都有巨坚固的铁门,从上面的图中可以看到一二。如果你在市中心停车,别管是东区还是西区,千万别在车厢内放任何东西,更不要放值钱的东西,否则你不光丢东西,还得修玻璃。这可都是温哥华警方给市民的提示,哪怕你车里有那么几毛钱,也会有人敲破玻璃拿走,他可不管你修玻璃要花好几百。有一次,在市中心,还是西区,大白天,看到一个老外MM的凯迪拉克的新SUV,挡风玻璃被敲了个粉碎,正在那里报警呢,这种事情警察才不管,只有你自己掏钱修玻璃。

上三张上次去温哥华岛,维多利亚市的时候拍得照片,都是那个Butchart Garden的照片。当时的相机更是老爷相机,所以清晰度很差。
  
  从地图上看,靠近加拿大西岸,有一个不算小的岛屿,那就是温哥华岛,岛上有British Columbia省的首府,维多利亚市。这个岛是BC省著名的旅游区,岛上风景十分优美,尤其是岛的北部。

温哥华确实是个好地方,三月象花海,即使是夏天空气也是湿润而不闷热,由于纬度较高的原因太阳下紫外线晒得人有点辣,但只要走到树荫下马上就感到凉爽,一阵小风吹来甚至有点凉意。
  
  温哥华在十月以后基本进入雨季,但是以小雨为主,真正的大雨倒不多,小雨后西区的道路上散步,参天大树下,踩在落叶上,呼吸着清新中带有土壤和树木的空气,心中一片宁静。
  
  温哥华的华人很多,据讲Richmond的居民六成是华人华裔,其饮食风格广东香港风味很重,近来大陆的风味也有发展,象川菜,北方大饼,天津酱鸡,主流仍然是广式,象广式早茶极有特点。国内菜系则有较大变味以适应本地习惯。另外大陆的食品调料几乎都买到。各种香港,韩国,日本产的方便面都有,也非常正宗。海鲜类品种丰富价格不高但口感较粗略有腥味,真正好的食品是香港人开的餐馆,早茶,海鲜和自助餐都非常的棒。
  
  温哥华的住房无论是“耗子”还是公寓本身一般讲比不上跟国内沿海较好的城市,层高较低,装潢一般,象老一点的木结构House内部未必有国内近年的建筑住得舒服,开玩笑讲从外面一脚能踹进里面。97年之前房价涨得厉害,到2000年左右跌得较多,03年以后到去年又涨了太多,西区的华人面孔愈来愈多。与过去相比,百万级的“豪宅”档次越来越差,地愈来愈小。
  
  West Pender St.附近靠近Stanley park的地区商业气氛很浓,当然商品价格也高,附近的公寓价格昂贵,新的公寓大概1W多加币一个平米,此街一东一西差别之大泾渭分明。
  
  北美地区的经济中心在东部,对加拿大人来说BC省和温哥华是遥远的西部靠近亚洲的边疆省,当然对此地的华人来说心中则又是另外一种全然不同的感受。
  
  至少对于生活基本无忧的人这里是个极好的去处,想发展或创业机会则在东部安省,社会的经济法律都很完善成熟,想发大财在加拿大是找错了地方。

 

今天来介绍这个超市,Costco,一家美国超市,属于仓储式批发超市,要想成为顾客,必须先成为其会员。会员费50多刀,通过某些渠道办卡有打折机会,我第一次办他们的卡就是打折价,37刀吧。这是最普通的卡,还有高级会员卡,每年按照你的购买额度退钱,200多刀?忘记具体价格了。该超市只收现金和借记卡,信用卡只收一种,America Express。
  
  该超市的东西是比较便宜,但是数量都很大,如果没有大包装,就好几个小包装包一起卖,不分开卖。如果每星期都得买那么几百刀的东西,再办个可以回赠现金的卡,就非常合适。因此家里有很多人的人喜欢到这里买东西,例如印度人和拉美人,他们一般都起码十几口住一起,经常看到印度人买4升一桶的牛奶,一次就十几桶。

仓储式超市,倒是什么都卖,家用电器、服装鞋帽、影碟书籍、电脑文具、电视数码、室内外家具、人粮狗粮等等等等。摆得全是货架,但是只有货架第一层的东西可以拿取,二层以上都属于仓库。
  
  回国的朋友常到这里买特产,一买一大包,再买若干包装袋,回家把大包装拆了,装进小包装,回国后挨家挨户发。里面也有个药店,其保健药品更是回国探亲人的最爱。

看看这牛肉,那么一大条,得几个人才能吃完?不贵,才20几刀。

新鲜蔬菜以及牛奶统统放在冷库,就是下面图中这个地方,夏凉冬冷,每次进去都是一身鸡皮疙瘩。

2010年,温哥华将举办冬季奥运会。冬季奥运会对于中国人来讲有些陌生和遥远,如果不是最近几年咱们在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上取得的成绩,估计我们所了解的会更少。
  
  但是冬奥会对于加拿大人可算是个盛事,因为加拿大大部分地区天气寒冷,因此加拿大的主流运动都是冰雪运动。例如加拿大的国球,冰球,还有滑雪、滑冰、冰壶等等,都是加拿大人的挚爱。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加拿大媒体曾经作过一次民意调查,了解加拿大人更喜欢冬奥还是夏奥,结果竟然有超过60%的加拿大人选择冬奥,冬奥会的地位可见一斑。更有意思的是,这次北京奥运会,加拿大代表团中获得奖牌的运动员大部分来自BC省,其原因就是,BC省是加拿大气候最温暖的省,所以有更多的人钟情于夏奥项目。
  
  下面这一图是Richmond(列治文)正在建设的冬奥滑冰馆。相比中国全民动员所创造的奥运会奇迹,温哥华的冬奥会就显得寒酸了很多。Richmond甚至因为冬奥而出现了财政困难,最后卖出了政府所有的几块土地才缓解了危机。

列治文(Richmond),名副其实的中国城,六成甚至七成以上都是中国人。其实这个小城市是建在入海口上的,用沙土填海填出来的。开始的时候,日本来的渔民喜欢住在这里,靠在海边。后来中国的老移民越来越多的迁移到这里,但是当地人并不惜喜欢,因为怕沙土地地基经不起哪怕一场小小的地震。
  
  可是从95年以后,随着中国移民越来越多,大家也都渐渐忘记了地基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华人选择列治文定居。跟华人有关的公共及商业设施越来越发达,也就吸引更多的华人落户。不管是政府、学校,还是银行、商店都有华语(普通话和粤语)服务。上个礼拜我去逛Richmond Centre,一个购物中心,在The Bay,这个加拿大历史悠久的本土百货商店里面,突然从大厅广播中听到普通话的促销介绍,一时间竟分不清自己到底身处何地了。
  
  有人笑称,如果你在列治文遇到了危险,喊“help”不一定有人听懂,但喊“救命”就一定惯用。
  
  住在列治文,市中心附近当然最方便。而列治文西部以及南部,因毗邻大海,也成为首选的居住地。下面就贴几张列治文西部的风景。
  
  在一处小区随便拍摄的。

即将进入大海,这算是一条河呢,还是仅仅一个入海口?
  
  长长的堤岸,是Richmond很好的活动场所,很多人喜欢在河堤上汽车、散步、遛狗,不过现在是冬季了,站在河堤上干得最多的也就是喝西北风了。
  
  向河对岸望去,是温哥华国际机场。从我所站的地方看,从机场那里一直往左去,也就是往东,是Richmond的北部,跟温哥华市隔河相望,是Richmond的工商业区,因为这一整条线都是飞机加速的范围,飞机加速时声音奇大,所以这条线上的居民房屋价格都偏低。

更正,上面的解释,应该是从机场往右边去而不是往左。
  
  上面图上有个水上飞机,这边玩儿这个的还是挺多的。我认识一个老外,在距离温哥华一个半小时的小镇上住,而在Richmond的南边的三角洲市(Delta)上班,他每天开一架小型飞机上班(机场离公司不远),因为不会堵车,时间也短,他说,比开车经济多了。
  
  靠近河边有一个自然生态公园,我也没进去过,不知道怎么样。
  
  靠近河的这一路过来,有很多很漂亮的房子,都有一个大大的阳台面对河的方向。当天气好的时候,在阳台上喝点东西聊聊天,实在是非常的惬意啊。

人还是不少的,但愿距离最近的这对母女,别向我讨要侵犯肖像权赔偿。

从楼梯看下去,下面一层都是些商铺。远处灯光比较亮的摊位是蔬菜店,品种很多,价格也便宜。但是个人认为他们的蔬菜不新鲜,价格差不太多的话,蔬菜还是新鲜的好吃,所以我很少去买

既然这两天总是在说Richmond,那今天就再上几张Richmond的图,来看看这个名副其实的中国城。
  
  Richmond南部是不错的居住区,中部多为公寓,往南一点就成为连排别墅为主,再往南就多为别墅了。今天正好去Richmond的Gardencity街办事,了解温哥华的人自然知道,这条街与Blundell街附近,最近几年新建了很多连排别墅,价格都不便宜。
  
  在温哥华,没个居住区附近都会有至少一个购物区,这个区域,一般会集中几个超市、银行和提供其他服务的店铺。其针对顾客主要为该居住区附近的居民,因为Richmond华人众多,因此哪个购物区都会有那么几个华人店铺。
  
  下面就是一个购物区。

再来一张,各种各样的店铺。
  
  题外话,因为受美国影响,加拿大人也偏爱SUV和MiniVan这样的大型车,虽然现在基于环境和油价的影响,这两种车的数量有所减少,但是数量仍然很大。大家可以从图上看出一二。

老外喜欢吃Pizza,温哥华到见到的最多的饭店,我总结有三种(排名不分先后),Pizza(比萨饼)、Sushi(寿司)、Chinese food(中国菜,广东菜为主),当然了麦当劳之类的汉堡店也很多。
  
  加拿大是由移民组成的国家,根本谈不上本地美食。记得有一个电视节目,随即采访路上的行人,问他们加拿大的本土食物是什么。所有的人都是想半天,说出了比萨饼、寿司和炒饭等美食,然后再笑笑说,这都是舶来品。
  
  下面两个比萨饼店都是今天拍的,一个购物区就有两个比萨饼店,老外喜欢吃比萨饼可见一斑。那个挂着中号比萨5块钱的店,我今天刚刚试了一下,按照他们的价格,味道还算不错了。另外一间,门口停着个红色邮差车的那个,以前试过,是那种很传统的意大利风味,我不喜欢。
  
  已经不知道现在国内必胜客的比萨饼是多少钱了,总之很贵。星巴克、必胜客这些国外的快餐品牌,进了中国都变成了针对中高档消费,真是很会做生意。

这里还有个中国小超市,价格还算可以。我买了点辣椒和龙眼,辣椒1.19刀一磅,龙眼1.89刀一磅。
  
  看那拼音,应该不是香港人的店。
  临走的时候又随手拍了一张,路口的连排别墅。我认识一家人,刚买了套连排,新的,记得好像是46万刀吧。

据说该店最早的老板是个大陆人,不过后来不做了,现在是个香港人接手了,不知是真是假。看它的英文名,Big Crazy,还真有够雷。我认识的老外,见到这个名字没有一个不乐的。
  
  名字虽雷,不过超市里面的东西还是很齐全的。基本不卖生鲜,只有很少的冷冻食品。大部分为加工食品,成千上万种,来自世界各地,当然以大陆为主。方便面、榨菜丝、午餐肉、瓜子果脯等等等等,这是我在温哥华见到的加工类食品最全的超市。
  

 该超市的基本感觉就是某个县的副食品批发市场,因为地方有限,能摆东西的地方基本上都被占用了,估计要不是温哥华对商场的防火措施有很严厉的要求,他们能把过道也摆满东西。
  
  不过能买到这么齐全的国产货,购物环境已经不重要啦,所以该超市我市经常去地。
  
  来瞅瞅价格吧。

再来一张,各种各样的咸菜,没办法,我还好这口儿,时间长了不吃还想,这里的咸菜种类还是很齐全的。

有钱人来这里,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国内有钱,来了不需要劳累打工,只是享受,当然很舒服。不过成了加拿大合法居民,同时也要履行居民的义务,交税,包括海外资产所产生的收入也要一并交税。当然了,如果能够聪明处理得话,是有很多避税措施的。
  
  如果在国内基本上什么都没有,又能吃苦,来加拿大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加拿大人少,社会结构比较成熟,因此只要是你肯劳动,就一定不会没饭吃,如果很勤劳,能够在某一个行业长时间辛勤耕耘,还可以过上很不错的生活。例如,很多人在国内并没有接受过什么高等教育,过来以后(过来的方法就不细说了),从事装修、建筑、电工、水管工、清洁工等等这些并不需要太高知识水平的工作,时间长了一样可以获得很不错的薪水,甚至可以自己给自己打工,即便只做中国人的生意,也足够过上在国内想都不敢想的生活了。
  
  还有些技术移民,本身英文水平就不弱(其实大部分技术移民是如此,基础很好,就是缺乏实践),发现从事原来的技术工作并不容易,于是就转行去了上述职业。又因为英文能够应付要求,慢慢就可以进入当地的技术学院进行该职业的培训,一年两年出来,有了从业证书。这样接触的客户面更广,层次也更高,收入也就更高,几年以后有了经验,自己成立个公司,也可以越做越大。
  
  但是,很多,甚至是很大一部分,技术移民很难放弃自己的专业去从事上面所说的那些行业,因为那些行业在国内都是很底层的工作。也有些技术移民,能够沉下心来提高英文水平,甚至回到学校从头再来,虽然也得苦几年(3到5年),但是最后可以融入主流社会,能重新回到在国内时所处的社会层次。
  
  所以,是否移民,之前真的要想清楚。第一代移民,基本上都是要辛苦伴终生的。
因为护照到期,前些日子去换了护照。顺手拍了两张中国驻温哥华领事馆签证处的照片,那位印度保安老大爷不允许我拍照,只是拍了这几张不成系统的,因此就没有给大家发。
  
  签证处所在的大街,Broadway,百老汇大街,是温哥华一条重要的街道,从东到西都是比较繁华的商业区。
  
  有机会去过中国驻外使领馆的朋友应该知道,各国中国使领馆外常驻一帮人,常年抗议国家对他们的迫害,是什么我不用说大家也知道了。按理说他们严格遵守使领馆的作息时间,一同上下班,参与者大部分是老人家,参与该活动是有收入的,不过今天距离使馆下班还有1个小时,他们就散了。关于这个就不多说了。
  
  温哥华的使领馆超级忙,不管什么时候去办事,都要早早排队领号,9点开门,很多人8点不到就在外面排队,不管一年四季皆是如此。温哥华领馆每天只发200个号,办完了就不再办了。递交材料需要领号,取件不需要拿号,排队即可。

领事馆并不在这里,而在距离这里不远的另一条街上。领馆外面有一个某功的聚集点,沿街搭了个临时窝棚,满墙贴的都是大字报,大照片。温哥华市长曾经提出该聚集点算是违章建筑,影响市容市貌(的确如此)。结果市长被该组织斥为被某政府收买,很是搞笑。
  
  这里只是领事馆签证处,签证处租用了一栋商业楼的二楼,该商业楼还有其他公司机构,因此从大门处就有明显标志告诉你签证处怎么走,如下。

为了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这句话说得真顺,呵呵),指示牌用得是繁体字,下面的铭牌就要用官方文字,简体字了。

刚刚才发现,这个做铭牌的,怎么不在people与s之间加单引号呢,汗一下。
  
  一早来排队的可不少,8点15就到了,才拿了个60多号,还有拿着小板凳来的。这么多人走廊里哪里装得下,下面这个牌子放在签证处门口,从这里往后排。后面不远就是后门了,因此大家都得排到马路上去。
  
  看门的印度老大爷跟我说,每天都那么多人,所有的人都想去中国。

使领馆都很牛,记得当初去过澳大利亚驻新西兰领事馆,也是无数人排队,只有两个人办公。
歧视华人嘛,应该说有一点吧,其实不仅仅是华人,我认为印度人、亚洲人、南美人以及非洲人都或多或少感受到歧视。我认为,这是移民国家的通病,白人在这里居住了2百来年,本来以为自己是老大,可是现在印度人、中国人越来越多,力量越来越大,他们中的某些人还能不感到恐惧?

今天跑了趟温东,是温哥华东区,不是那个臭名昭著的市中心东区。温东,我个人的感觉还好,但也是个老城了,很多地方的房子很老旧。今天正好看到几栋,拍来给大家看看,温哥华可不全是豪宅,呵呵。
  先来个公寓。


这是著名的Broadyway,百老汇大街的东区某地。

再瞅瞅这别墅,这可是正经八百的独立屋。在西区,一般老房子都小小的,但是地很大,前院后院的面积都很可观。可是在西区,即便是老房子,土地也很小。

上面这些房子也是临街却没有一个窗子像国内那样安装防盗网.....
  这一点真的让人感觉很是舒服.......
  在国内十几层楼的都有安装防盗网....因为据说小偷可以空中飞人
  -!-!!!!!!晕了吧........
今天来看看这间超市,住在加拿大的人,估计都对这间超市很熟悉,那就是........Superstore,大名是the real Canadian Superstore。虽然我不常来这间超市买东西,不过它的大众程度是毋庸置疑的。

我拍摄的这个店是在温哥华和列治文分界的那条河的边上,因为毗邻主要道路Marine Drive,因此人很多。而且附近的两条街道,Main St.和Freaser St.都算是温哥华比较出名的印度人聚集区,因此这个店的印度人很多,服务员也是印度人居多。
  
  上图远处那个老兄就是个印度裔。
  
  Superstore有自己的加油站,在店里买东西,按照你的购物总金额可以获得一定的金额回赠,但是这个钱不能兑换出来,只能用来去他们的加油站加油。但是他们油站的油不怎么样,我一般不去加。

每个超市都有自己的药店,这个也不例外。

看看纸尿布的价格,这个消耗量可是巨大地。

看看海鲜的价格,生蚝的标价,那是每个得价格。
  
  粉红色的三文鱼,每100克2.09刀。
  
  白色的鳕鱼,同样每100克2.09刀。

鳕鱼

一直认为,能算得上拥有美食的,只有三个国家,中国、法国、意大利。法国人的海鲜也是非常出名,还记得最新的那部豆子先生电影,豆子在法国吃大餐的场景吧,海鲜套餐。加拿大人也吃海鲜,但是做法都是舶来品。加拿大的海鲜质量还是很不错的。BC省尤其以三文鱼出名。
  
  连续20几天不放晴的天气的确很不好过,尤其是对我这样的北方人。记得一个老外跟我说,冬天在温哥华,经常性的感觉心情不爽,可又不知道为什么,直到有一天突然晴天了,心情也突然变好了,才发现原来是下雨的原因。
加拿大的生活,如果让我用一个词评价的话,应该是自由吧。集中体现就是,没有人会在意你做什么,你爱做什么就做什么,只要不影响别人。
温哥华市中心西区,有那么几条街道比较有名,West Pender St.和Geoger St.,还有West Hasting St.都是商业建筑比较聚集的街道。
  
  Robson St.是北美也算得上的购物街,我转过几次,没什么特别的感觉。的确是有些特别的店铺,卖些特别的东西,年轻人会比较喜欢。
  
  今天贴两张Goeger St.的图,只是市中心西区一角。说实话,我不是很想贴市中心的图,中国现在不缺高楼大厦,早就审美疲劳了,更别提温哥华这些半大不小的楼了。不过,市区有些老建筑,老教堂还是值得一看的。

温哥华市区,靠近Stanely Park这边的高层以居民楼居多,也算是一大特色吧,充分体现了温哥华的有钱人多,可都不是在温哥华挣得。
  
  其实这也只是个玩笑。在Stanely Park附近的高层公寓居住的人还大都是在市中心工作的白领阶层,都是有些小情调的人。这些人大都不开车,或者有车不开,下午5点多下班了,天还不黑,有女朋友的牵着女朋友,有男朋友的牵男朋友,别忘了这是加拿大,同性婚姻合法,所以如果见到男-男或者女-女互牵得,也别不理解。另外还有一些嘛,牵狗。总之啦,出来遛弯儿或者跑步,一般是往西围着公园跑,如果往东,正赶上下班高峰,就只剩下享受汽车尾气了。跑完了去吃饭,或者回家,或者去餐馆,在市中心的某些街道,来自世界各地的各色餐馆鳞次栉比。吃完饭就去酒吧,酒吧是加拿大人夜生活的主要内容。温哥华的确有几间非常不错的酒吧,风格各异。尤其到了周末,很多酒吧都得排队等座,在遍布市中心的各色语言学校里就读的外国留学生也都倾巢出动了,因此,这些酒吧的确是休闲、娱乐、消费、艳遇的绝佳去处。哈哈,跑题跑题。
  
  有人说,在温哥华,一个市中心西区,另一个就是Kitsilano地区,一个靠近市中心的居住区,与市中心西区隔河相望。这两个区是温哥华雅皮的聚集地。

上面一张图是Geoger St.东半部分的商业楼。
  
  下面两张是西半部分的居民楼。





周四是美国的感恩节,加拿大的已经过去了。据说因为美国经济不景气,各大商店都推出了超级大优惠,很多加拿大人都去美国购物了。
  
  温哥华,只有主要街道,或者市中心会有比较多人,其他地方人很少。
其实比起市中心西区,我更喜欢Kitsilano地区,等有机会拍照片来给大家看。市中心西区的公寓,号称百万公寓,虽然价格不菲,但其实只是那些面向大海的部分公寓价格超过百万,也称作百万风景,就是那风景最值钱,呵呵。上次去看过一个所谓的penthouse,就是高层公寓最顶端的套间,有自己的露天阳台,一般是错层的,两层或者三层。我看得那套是内部三层,最顶层就是露天阳台加一个小书房。整个布局感觉一般,每层的面积都比较小,总面积应该在200平米上下。价格是百万刚刚冒头。不过那栋楼的位置稍微差了一点,在市中心的中心,而不是西区,因此距离Stanely Park稍远,开车过去要5分钟。房间的风景还可以,面向西温哥华,有山有水。朝西,中国人可能比较忌讳,不过老外对朝向的要求一般都很低。
今天贴几张卖酒的商店的图。
  
  在加拿大,普通的商店是不能卖酒类饮品的,只有有酒牌(也就是卖酒许可证)的店铺可以经营酒类。例如,酒类商店、酒吧、餐馆。餐馆必须申请酒牌才能卖酒,酒牌分全酒牌和半酒牌,其区别嘛......俺不知道,请达人解惑,呵呵。
  
  作为酒吧和餐馆,其经营酒类饮品的责任之一就是监督顾客,不要因酒类犯错误,例如酒后闹事和酒后驾车。经常在电影里看到,某男在酒吧闹事,被牛一样的酒保扔出酒吧,原因之一是维护酒吧正常经营,另一目的就是如果该酒吧经常出现酒后闹事,肯定会被勒令关停的。我有朋友曾经在酒吧多喝了几杯,他的酒量还行,只是一喝就上脸。酒保就认为他喝多了,在他走的时候,酒保禁止他开车回家,否则就打电话报警,我朋友说坐公车回去,该酒保就一直跟他到停车场,确定他没有开车,才返回酒吧。我朋友溜达一圈,又返回停车场开走了车子。如果路上他被警察查到,警察认定他的情况不适于开车,那么受罚的不仅仅是他,还会有那个酒吧。
  
  酒类商店有官方的和私人的之分,私人的会有些特别的酒卖,但是价格往往比官方的要高。
  
  有一点,各个经营酒类的店铺都是一样的,就是只能卖给19岁以上的成年人,如果他们看你年纪较小,会让你出示有效证件。他们决不会马虎,因为有很多政府执法人员,专找些长得老成的年轻人去各个酒铺酒吧暗中执法,如果他们没查身份证就卖酒,麻烦就大了。该情况同样适用于烟类产品。
  
  好了,废话够多了,上图。这是离我家不远的一间酒铺,我偶尔回去买点红酒和啤酒。

加拿大的红酒种类很多很多,来自世界各地。欧洲的有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非洲的有南非,南美洲有智利、巴西、阿根廷,北美的有加拿大、美国。这种面对大众的酒店,没有很高档的酒,60刀以下的为主,30刀以下的也非常多。我询问过很多喜欢喝红酒的人,他们都认为这种大众红酒,反而是20几刀甚至10几刀的最好喝。
  
  至于啤酒嘛,种类很多,多数是易拉罐装,还有玻璃瓶,很多种玻璃瓶装的酒不像国内一样要用酒起子,用手一拧盖子就开。所以看到电影里老外手拧啤酒瓶盖,可不一定都是外功深厚的练家子。我喜欢喝下面这种Canadian Dry。在Richmond的酒铺里有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和珠江啤酒卖,尤其是珠江啤酒,这几年在温哥华铺货范围很大,主要是一些餐厅。

快出门了,看到有这种星巴克的酒卖,估计是咖啡味儿的甜酒,有谁喝过,给我脱脱盲。等改天我也买一瓶尝尝。


我对高贵林(Coquitlam)知之甚少,只能就我所知道的略说一二。
  
  Coquitlam属于大温哥华地区的一部分,在温哥华的东部,算是大温地区最东部的一个市了吧。从温哥华市往东走,首先是本拿比(Burnaby)市,接下来就是高贵林。Coquitlam是建在山上的城市,环境很好,过去很少人住,不过现在也是很繁华的地方了。中国人很多也住在那里,华人的商铺也有不少。另外,在Coquitlam和Burnaby交界的地方,Coquitlam一边,算是韩国人的聚居区,非常多的韩国人,其实总的来说,Coquitlam的韩国人是比较多的。
  
  值得一提的是,Coquitlam依山而建,十分亲近大自然,常有狗熊出没的消息,并有人受袭击的事件发生,政府也一再提醒住在山上的朋友们锁好门窗,以免熊,尤其是没见过世面的小熊,闻到吃的味道,溜进房子。别说我是吓唬你啊,呵呵。
上个星期彩票649又滚到上千万了,我本着不上千万不买的原则,自然试了试手气,周三开奖时是1600万,我就中了一个号,不过大奖没出,滚到下一轮,周六开奖2300万,我又是只中一个号。看来老天爷还没打算让我走这个运,还是老老实实上班吧。
  
  给大家发两张彩票的图。在温哥华,两种彩票最流行,一个是649,49选6,两块钱一注。另外一个是Super7,47选7,两块钱三注。两种彩票都有什么extra的数字,具体是什么我不知道,没研究过。我每次买最多4块钱,多了不买,5000万分之一的中奖率和1000万分之一的中奖率没区别。
  
  除了这两种彩票,还有BC49,玩法跟649差不多,只是限制在BC省。另外还有些一会儿一开奖的彩票,好像是叫Keno吧,看到有些人就坐在卖彩票的地方,盯着个显示屏看,随时等开奖,具体多久一开我没研究,请玩儿过的给大家解释解释。
  
  再就是无数即刮即开的彩票,中奖数额不大,可随时开奖,在酒吧里有其常见。有一次我跟朋友在酒吧聊天,一个女孩子去买这种刮刮乐(好像是港台的叫法吧),中了200块,兴奋死了,当时就说给酒吧里的每一个人买一杯啤酒,大家随后欢呼,呵呵。
  
  另外还有纯粹公益目的的彩票,有个给儿童医院筹款的彩票,整天在收音机里做广告,也是100万的头奖,很火。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加拿大的彩票显示的中奖数额都是税后的,这个跟美国不同,要知道美国中彩票后要交得税可不是个小数目。因此曾经有个美国人到加拿大玩儿,结果中了个大奖,于是乎这位老兄就再也不会美国了,留在了加拿大,因为只要他回去就得交巨额的税。道听途说来的,不知道真假。
  
  跟国内一样,彩票购买点遍布各处,下图就是一个典型的彩票购买点。图上方有个像迷宫一样花样的广告箱,那就是“此处有彩票”的标志。另外他们还会把最流行的两种彩票Super7和649当时的头奖数额,我来的这三年,见过649最高的一次是5200万,Super7好像是4000多万。649逢周三周六开奖,一周两次,Super7一周一次,周五开奖。

 649财大气粗,经常在户外的大广告牌上做广告,super7在电视上做广告,这段时间的主题是一个女主持人采访一个男性超级大富翁,向大家展示有钱人的魅力,口号是Super rich,很直很恶俗。
  
  下面是选号要填的单子。

看到提示语了吧,不要玩儿得太过分了啊,呵呵。
  
  填好以后,往机器里一放,接着就会给你一张打印出来的彩票,这才是正式的凭据,你可以在背面签字,别人捡了也无法兑奖。

我认出那个safeway了 是在 commercial drive & broadway 那里的! 我以前就住哪里 经常去哪里买东西.
  
  这里有个最大的华人超市 叫 大统华 (T&T) 中国有的东西里面的东西真的都有喔!! 而且这个超市在加拿大几个大城市都有
  vancouver, calgary, edmonton, toronto... 这里华人真的很多的
今天咱表一表这家店,这是间家具店,国际连锁,来自瑞典,在国内算是中高档水平,属于小资范畴。大家猜出来了吧,就是IKEA,宜家。
  
  温哥华有两家店,一家在Richmond,就是我拍的这家,另外一家在Coquitlam

记得当年宜家刚进中国的时候,媒体可是好一阵子吹捧,什么全新的家具理念,真是把我忽悠得云里雾里的。可惜俺们那地方没有这洋饽饽,也没去过。只是有些小资朋友搬家的时候专门包车去北京宜家买家具,被我好一通冷嘲热讽,呵呵。
  
  来到加拿大才正经八百的接触宜家,在北美,宜家是廉价货的代名词,大家都知道宜家的东西好看不中用,装好就不要想着移动它,否则一准散架。因为宜家主打小户型,充分利用空间,而且设计新潮,很受单身或者没孩子的小夫妇喜爱。一旦有了好几个孩子,有了个大House,再摆宜家的确显得小气,压不住。
  
  不过宜家的东西的确便宜,我家就有不少他们的东西。
  
  好,大家来看看这几张图,看看价格吧。
  
  顺便一说,宜家大部分东西来自中国,也有印度巴基斯坦、东南亚、俄罗斯等地的。


这天我去宜家是去吃中午饭的,宜家的饭可算是小有名气,尤其是早餐,每天11点前的早餐一份才1刀,所以来吃早餐的人总是趋之若鹜。午餐也算便宜,大家自己看吧。
  
  今日特价,瑞典风味肉丸子,20个6.99刀,15个5.99刀,10个4.99刀,该价格除了肉丸子外还加两个小土豆当主食,如果想喝点什么,加1刀,饮料随便喝。其他的套餐也都差不多这个价格。虽然不是太便宜,不过比吃麦当劳好多了。
  
  最下面是我点的,15个肉丸子,两个煮土豆被我换成了薯条。税后6.29刀。

除了这个餐厅,楼下还有个小的快餐厅,只卖热狗、蛋糕和饮料,当点心吃的。不过热狗超级便宜,以前是1.75刀一个套餐,两个热狗和一杯饮料。如今涨价了,套餐变成了两刀,见下图1。热狗的味道还不错,很受孩子欢迎。
  
  小餐厅旁边是一个专卖瑞典进口食品的小超市,见下图2。本人很喜欢,尤其是巧克力以及糖类,很好吃,价格也不贵。

看来温哥华的华人数量之多还真不是盖的,看宜家结账那张,明显华人多过鬼佬,呵呵!
加拿大大概有100多万华人(30多个人里面就有1个华人),大多伦多地区有40万,大温哥华地区有30万,两个城市就占据了70万。
上几张雨后Granville Island的图,早上拍得。

Granville Island就在入海口处,无数的海鸟在这里栖息,因为Granville Island有无数的美食。
发几张海鸟的照片,它们根本不怕人,我离它们这么近,它们也就是随便遛达到一边去,从不想飞走。

  
  有一次我在市中心东区停车等人时(晚上),去隔壁街区买了点东西,回来就发现我车子旁边坐着个流浪汉。他一见到我,就告诉我,刚才有人想砸我的车玻璃,要不是看到他在,我就得花好几百块修玻璃了。因此我应该给他点感谢费。在市中心要钱的人多了,大部分都是以坐车、买烟或者买咖啡不够零钱为由。保护别人的车子免受袭击,这么有创意的借口亏他想得出。看他这么有才的份儿上,我就掏了几块钱,这哥们儿一高兴,就跟我聊上了。正好我也等人,就瞎扯了几句。
  
  他说他的腿有毛病,是当初工伤造成的,但是WCB(工伤保险部门)只管了一段时间就不管了,原来的公司也推卸责任,最后没办法只有被lay off(裁员)领取失业保险,但是失业保险也只管10个月。后来他就越来越差,最后混到这样。这是个完整的故事,只是不知道真假。不过事实上,温哥华的确盛产流浪汉,原因不一而足,有些人是脑袋有问题(大部分是喝酒或者吸毒的后遗症),还有些人是就喜欢这样的生活。

 很难想象这样得高楼大厦下面藏着无数见不得光的内容。到了晚上,市中心的确不是什么太平地方,没有伙伴,别管男人女人,都别去没有行人的黑暗背街,这可是温哥华警方的忠告。
  
  温哥华一直被称为最适宜居住的地方,但是其犯罪率过高的问题始终困扰着每一届政府。色情、贩毒以及帮派活动都很猖獗。温哥华在整个北美都是有名的大麻集散地。去年在Richmond,一个月内发生两起黑帮火拼导致的枪战。前些日子,据说是个华人黑帮的头面人物,在温哥华西区的自家门前被人打成了马蜂窝。也是在前几个月,当地有名的黑帮头目被捕,按律应被遣送回其老家,多伦多。当时温哥华媒体普遍乐观,总算送走一个大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