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活了无删减全文阅读:[自然风光] 新 叶 古 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08:19:35
晚秋枫林欢迎您!2011-06-29-05:50 新 叶 古 村 新叶村从什么时候形成聚落,已经无从考证了,从五圣庙初建于中唐,以及新叶古老的中原方言推测,新叶形成村落很可能在第一次大迁徙的晋时。最早居住的是白姓村落,后来是夏姓,至夏姓时,新叶周边形成了十八个小村落,其中卢家还出了两个进士。宋代嘉定年间(1208年)叶氏先祖入赘夏家,居住在村子里侧,因而名曰“白夏里叶”,后夏姓人外迁,留下来的叶氏后裔历经宋、元、明、清及民国800余年的漫长岁月,竟成繁衍二十九代、人口2800余人的庞大氏族聚落,现村名于1951年后改成,寓意有万象更新的意味。

新叶村虽然历经800年的变迁,但奇特的是新叶人保留了中原古老的语言文化与风俗,新叶村的方言是中原古文化的活化石,有一种颇为离奇的传说,是在四川彝族地区新叶人能直接听懂当地的方言,也有人在比较新叶方言的发音与日语发音后发现两者有一定的关联!我在搜索资料时意外发现,新叶人的土曲酒制作工艺与广东客家黄酒也有着惊人的相似。因此,到新叶旅游,除了建筑,除了村落布局,寻访新叶的古文化,或许会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2009年由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和中国文物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乡土建筑文化抢救与保护暨建德·新叶古村研讨会上,与会者们一致肯定了建德市政府和当地居民对于新叶村的保护意识和保护方法,并归纳出具有典型推广意义的认识和经验的《建德新叶共识》,新叶村确立了中国古村落保护活标本的地位。
      村子水口边的抟云塔、土地祠、文昌阁,现在已经成了新叶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玉华叶氏心目中的乡徽。这一组建筑紧密结合,缺一不可,完整地反应了农业时代人们代代传承的“耕可致富,读可荣身”的理想。

 

 抟云塔

 

 

  新叶人热衷于科举,但整个家族史上也仅出了屈指可数的几名进士。新叶村的文运不旺,使得族人希冀通过建造风水塔以振文运,恰好村东南的水口地势太低,巽位不足,于是为有堪舆师提议在此处建塔。这类塔与佛教的浮屠有所不同,被称为“文峰塔”,在南方的乡村中常可见到,用于速发科甲。抟云塔如文笔峰,道峰山亦为卓笔峰,玉华山如砚,有序堂前的南塘为墨池,四者共振文运,可见玉华叶氏对科甲寄予了多少希望。

  抟云塔据说落成于明万历年间,应该算是新叶村现有的最古老建筑了(西山祠堂、有序堂虽于元朝创建,但几经重建,现有建筑已非当年原物)。塔为六边形、七层,秀丽、端庄,有很强的上升动势。

 

 

 文昌阁 

 

 

  抟云塔建成后的三百年里,新叶村的科举仍然不见起色。于是村民又集资在塔下建造一座配套的文昌阁。文昌阁为重檐歇山式,四条戗脊前端各饰有鲤鱼,鱼首向上,意为“鲤鱼跳龙门”,正脊两端饰有鳌形吻,意为“独占鳌头”。文昌阁是全村最为华丽的建筑,尤其是骑门梁和牛腿,雕刻构图巧妙,内容丰富。可惜文昌阁的大门紧闭,无法进入一窥洞天。

 

 

 土地祠

 

  土地祠是民国年间文昌阁修复时建造的,外形并不起眼,比较简陋粗糙,与文昌阁相比,显得疲弱无力。 但远望文昌阁与土地祠,却如同笔架般衬着文峰塔,三者是如此协调。

 

 

 玉泉寺

 

 

 

 

  玉华山与道峰山之间峡谷中的分水点上,是新叶村的水源,堪舆上称其为“天门”。天门与水口不同,不宜闭锁,但要有庙宇来装饰。于是就在这里建了一座玉泉寺。而玉泉寺、有序堂、抟云塔连成一条直线,恰好是玉华山、道峰山两个主峰连线的中分线。这种风水布局显得精细而又大气。

  玉泉寺实际上包括三部分,最西侧红色墙面的,是最初的玉泉寺本身。另外两部分都是三进的院落,白粉墙。寺内供奉释、道和民间杂神。在新年村三月三这个最重要的节日上,当地人都要将庙中的协天大帝、白山大帝、周宣灵王三圣像请到村中,到次年二月二再请回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