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胶带:职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6:02:23
根据本人从事企业管理实践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出了一些处理与上司关系的注意事项,借用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格式,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考和实践的思路。

    处理与上司关系的“三大纪律”:1、请示不越级;2、汇报要及时;3、交代事情马上办。

    所谓“八项注意”:

1、锋芒不可太露;

2、不当面顶撞;

3、不背后议论;

4、不与上司抢功劳;

 5、用建议的方式提意见;

6、带着答案请示,让上司作决定;

7、重要信息沟通用书面形式;

8、与上司保持适当距离

 

 

 

三大纪律之一:请示不越级

 

 

    无论是企业抑或是机关和事业单位,都是一个科层式的金字塔结构,一级管一级,并由此形成了一个组织的正常秩序,不到万不得已,是不允许挑战和破坏这种组织秩序的。

    越级请示,首先否定了直接上司的权威,架空了他的存在,肯定会招致直接上司的不满;

    其次,由于你的工作是直接上司安排的,越级请示间接上司反而使他无法回答,陷入尴尬境地;

    第三,由于直接上司和间接上司所处地位不同,掌握的信息量不同,作出的判断有异,发出的指示也很难一样。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下属就会无所适从。本来想讨巧给领导擦皮鞋,结果反而弄巧成拙;

    第四,越级请示会助长某些人以“特殊员工”自居的不正风气,这种人存在的价值,就是要提醒他的直接上司:我是你上司的嫡系,你要小心点!虽然有时候某些不成熟的领导为了掌握所谓第一手资料会有意无意的鼓励这种行为,但总体来讲是得不偿失,因为在一个组织内部有这样的特殊员工存在,部门主管随时随地都要担心自己的言行稍有不当便会直达天庭,哪里还敢放开手脚从事管理?其他员工也会对其避之唯恐不及,其结果必然会导致整个组织体系的涣散乃至崩溃,影响工作效率和目标的达成。

    如果间接上司越级向我们布置工作,我们也不要得意忘形,应尽快向直接上司汇报,让你的工作随时随地置于他的监控范围之内。

 

三大纪律之二——汇报要及时

 

 

    有些知识型员工或有一定业务能力的员工不喜欢上级干涉过多,错误理解结果主导型的“目标管理”——你只要交代我做什么,到规定时间来验收好了,至于这中间我是怎么做的就最好少管。

    我们不能说这些人出发点有什么不对,但他们却忽视了大多数领导的一个共同心理,即领导不单关注你的工作结果,也需要知道你工作的过程。虽然有些领导口口声声会说:“我只管方向,具体事你自主决定,不要什么事都来烦我”。但那并不是真心话,你若傻乎乎的信以为真,果真很长时间不向他汇报,让你的领导不知道你现在做什么,工作进展到何种程度,有没有做错,他势必会陷入焦虑的陷阱,任其发展肯定会带来对你不利的后果。

 

 

    我主张少请示、勤汇报。

    在一个管理规范的组织内,都应该有完善的业务流程和工作说明书,依据这些文件,每个人很容易的就会明确自己的主要工作职责和要求的标准等,并不需要大事小事都要向上级请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该组织的规章制度不健全,让员工无所适从,要么是员工本人主动性和执行力差,不会自动自发的去工作。所以,正常情况下,员工没必要时时处处向领导请示。只有当那些业务流程没有覆盖,或者工作职责不明确的突发事情出现后,因为没有章法可循,或者责任重大的事情,我们才有必要临时向上级请示。

    但汇报就不一样了,不论你作的工作是常规性工作,还是领导临时安排的工作,我们都应该始终遵循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要让你随时随地处于你领导的掌控之中,只有这样,领导对你放心,我们自己也才安心。

    当然,及时汇报并不等于老是跟着领导屁股后面转,事无巨细都端给领导,这样做再霸权的领导也会不胜其烦。什么时候汇报?都汇报什么内容?要紧的是掌握好一个“度”,这个“度”在咨询行业叫“里程碑”,在建筑行业里叫“节点”,也就是把工作分成一个个阶段,每个阶段完成后总结一下,都做了哪些事,还存在什么问题,下步你打算如何做,这就是向领导汇报的内容。

 

三大纪律之三——交代事情马上办

 

 

    上级的领导地位靠下级的服从来维护和支撑,军队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虽不是军队,但纪律不得不讲,效率不得不讲。这和发扬民主并不矛盾:领导征求你意见时你可以畅所欲言,当领导发布指令时你要马上行动,不折不扣的去执行。

    这是因为:第一,现代市场瞬息万变,机会稍纵即逝,领导安排的事情你如果拖拖拉拉,错过了最佳时机,会给组织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第二,领导和被领导之间最大的区别之一体现在信息差上。上级参加的会多,知道的事多,掌握的信息量大,他就具有了和下级的“信息不对称”,这种不对称使下级有时候会不理解上级的某些想法和做法,甚至否定上级的智商。作为下级你认为上级不对,并不一定真的是他错了,我们不理解他,恰恰是我们没有换位思考,所以我们要勇于否定自己的观点;

    第三,作为上级,每个人都会非常在意他在下属心目中的地位,如果他的话总是得不到你的积极反应,那你就会被上级视为是对他的挑战和蔑视,其后果可想而知。

    有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一次老板误会了一个客户,当着秘书的面发了一顿脾气,最后又给那个客户写了一封声色俱厉的信件,让秘书马上发出去。

    秘书知道上级误会了客户,担心这封信发出去后会给公司造成无法弥补的信誉损失,便自作主张压下了那封信。

    过了几天,老板醒悟误会了那家客户,便问秘书那封信何时发出去的,秘书说,“我知道你迟早会后悔,所以那封信我根本没有发出去。”

    几天后,秘书被解雇了。她很委屈:我是为公司着想,为什么反而没好报呢?但她没明白她的做法犯了一个职场大忌,那就是对老板指示阳奉阴违,擅作主张,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八项注意之一——不可锋芒太露

 

 

    初入职场的人,尤其是刚刚毕业的学生,没有认识到职场和学校的根本不同,仍把职场当学校,刻意表现,张扬个性,以为只要表现出自己的才能,就一定会得到上级认可,得到同事们的尊重。更有甚者,工作稍有成就,受到了一些赞扬,便不知天高地厚,自高自大,骄傲自满,甚至对上司表现出不逊,最后落得身败名裂。

    职场和学校不同,在学校师生之间、同学们之间没有根本利益冲突,大家都知道现在的相处只是暂时的,一毕业大家就会各奔东西,所以大家相互不必戒备,各人尽情发挥自己才华,展现自己的个性,没有人会怪你。但职场同事们之间、上下级之间,大家表面上一团和气,你好我好,但在实际上都是潜在的竞争对手关系。人人都想往上爬,但往上爬的通道永远属于稀缺资源,如果某人表现太过出色,这对于其他同事来讲就意味着堵住了一条通道,对于领导来讲就意味着他的位子有可能被别人取代,大家能不紧张吗?

    有一句话叫“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自古以来盖莫例外。想想看,如果李斯不是表现的锋芒毕露,怎至于死的那般惨烈?如果彭德怀在一九五九年庐山会议上不是上万言书,直陈三面红旗给全国带来的巨大灾难,而是象其他人那样,违心赞扬毛的极左政策,一代横刀立马、叱诧风云的彭大将军何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当兵时我是连里文化程度最高的战士之一,一年不到就当上了文书,连队的总结、汇报,指导员授课的讲义,连长讲话的发言稿,都是出自我的手笔。后来又被借调到师部写材料,还经常代表部队到当地学校、企业作演讲,讲中国革命史,赢得了无数的掌声。同时还忙中偷闲,在当时很有影响的报纸上发表了一些不大不小的文章。别人称我是“才子”,我也自命不凡,对于那些大老粗干部我还真没放在眼里。在这表面光鲜背后,却有一条我始终百思不得其解:和我同年入伍的战友不少都提了干部,唯我还在没完没了的接受着所谓的组织“考验”,最后不得不黯然离开了我喜爱的军营。很长时间以后,我问起当时的老连长,他反问我:“你以为每个人都愿意提拔一个能力超过自己的人作下属吗?”一下道出个中玄机,直到此时我才恍然大悟,但悔之晚矣。

    一个人不能不表现,不然会被别人看成“窝囊废”,但也不能展示过度,要张弛有度,见好就收。聪明人之所以聪明就在于知道进退,随时审时度势,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在上司面前锋芒太露,遮了他的形象,损了他的权威,威胁了他的前程,你注定死路一条。只有时时刻刻注意“勤勤恳恳做事,夹住尾巴做人”,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八项注意之二——不当面顶撞

 

    在职场难免会受上司批评,有时候还会受到误会甚至冤屈。出现这种情况,最是考验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时候。有人城府不深,一遇委屈便暴跳如雷,与上司激烈抗争,非要弄个一清二楚,非要辩个我是你非,尤其在大庭广众之下,搞得上司下不来台,颜面尽失。最后也可能你会在表面上占上风,得了便宜,但因此得罪了上司,埋下了被报复的种子,随时都会结出你不希望的苦果。要知道,你的上司也可能某些方面不如你优秀,但他也绝非等闲之辈,否则他怎么能领导你而不是你领导他呢?领导手里掌握有我们不具备的资源,他要和你较起劲来,你绝对不是他的对手。中国民间有很多这方面的俗语提示——“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别拿村长不当干部”、“人在房檐下,不得不低头”、“胳膊拧不过大腿”等等,你还真的不能不信。

    小刘是某公司办公室主管。公司要举办成立十周年志庆,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小刘忙得白天晚上连轴转,连吃饭的空都没有。正在这时,办公室主任又交给他一项布置专题图片展的任务,说是总裁亲自安排的,一定要让小刘负责。仗着主任脾气好,自己又和主任私交不错,小刘一口回绝了主任。没成想主任发了火,说他不服从分配,又撂下狠话:“这活你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

    主任的强硬激怒了小刘,小刘与他吵了起来,““我手头上的哪一件工作你负责得起来啊?哪一件工作离得开我啊?我这么忙,凭什么还要给我加工作,你有本事自己去干……。”可怜的主任脸涨得通红,急得说不出话来。最后,主任只好自己去做图片展。

    活动结束后,小刘负责的项目受到了公司通报表扬,而主任因为根本没做过,他亲自负责的图片展效果不好,结果受到总裁批评。

    几个月后,主任找小刘谈话,说现在公司要进行机构调整,小刘的工作由一个新来的员工负责,小刘当即成了多余的人。小刘找总裁反映情况,得到的回答是:既然你们主任决定了,我也不好干涉。最后,小刘不得不灰溜溜的离开这家公司。

    后来小刘反思:“哪怕自己能力再强,平时关系再好,领导脾气再和善,也不能在不恰当的场所贸然对抗,顶撞上司,这是致命的职场大忌!”

 

八项注意之三——不背后议论

 

    广东话里有一个词叫“八婆”,专指那些整日东家长西家短到处“三八”搬弄是非的人。

    职场上也有一些这样的人,专门喜欢背后议论人,尤其是对自己的领导,平时在上司面前碍着权威装得服服帖帖异来顺受,转过身去便对上级评头品足出言不逊。孰不知,你觉得只不过是在自己同事面前发点牢骚而已,但十有八九你的同事会向领导出卖你,而且会比你的原话严重十倍!因为“东西越捎越少,话越捎越多”,做些添油加醋的加工是难免的。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单位里同事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潜在的竞争关系。有人想向领导表忠心苦于没有机会,你对领导的背后议论正好给他提供了觐见领导的见面礼。这对他来说并无不妥——既非无中生有,又没污蔑陷害,顶多不过来个断章取义,何错之有?在领导那里说不定还能落个“坚持原则、是非分明”的赞扬。请相信这一点:你背后说领导的好话不一定会传到他的耳朵,但你要说他的坏话就一定会传到他的耳朵,只是迟早的区别而已。不要不信,屡试不爽。

    事实上,几乎每个人都有当评论员的欲望,总觉得“世人皆醉我独醒”,有这么深刻的见地不及时发表出来对不起自己这个聪明的脑瓜。所以抑制自己背后议论的欲望,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它需要顽强的毅力。当你想这么做时要对自己猛击一掌:这样是不道德的行为!悬崖勒马,及时打住。久而久之,养成了习惯,那么你就向“成熟、正直”的人格标准迈近了一步。

    人应当光明磊落,坦坦荡荡,人前背后,赤诚相见。人有毛病一点都不奇怪,更何况见仁见智各人不同呢。我们的上司如果有什么不对,既不要当面顶撞,也不要背后议论,无足轻重的小事情即使你看不惯也要学会睁一只眼闭一支眼,大事情也要找准机会,讲究策略,巧妙提示。

 

八项注意之四——不与上司抢功劳

 

    不少人有这样的经历:明明是自己的功劳,最后却被上司据为己有,受表扬时没自己的份儿。有人因此和上司对簿公堂,有人找上司的上司投诉,最后或者不了了之,或者从此在单位混不下去,总之基本上都没有好果子吃。

    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能激动,要冷静对待。

    首先,不与上司争功是维护组织秩序的需要。组织秩序的特点是一级对一级负责,不论下属出了成绩还是犯了错误,其直接上司统统都要负责任。想想看,如果上司的上司问起他负责的工作,得到的回答都是“下边做的,和我没关系”,果真如此,那他就不是谦虚,而是渎职!上级能放过他吗?做出了成绩,你的上司表扬你,上司的上司表扬他,乃天经地义,这是组织内部逐级负责制的体现,并不存在间接上司表扬你的直接上司就意味着否定了你的功绩。同样,如果你做错了事情,间接上司也不会直接批评你,而是会首先找你的直接上司算账。犯了错误想让领导出面帮你摆平,有了成绩却想独享荣耀,世界上哪有这等好事?

    第二,每个人作出的成绩都有上司的功劳。工作成绩都是团队协作的结果,其中当然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但同时也包括同事们的帮助,更包括上司的支持和指导。尤其是上司,他很有可能就是你所做成绩的导演和策划者,没有他给你提供资源支持,很难想象你会如愿以偿。所以,你所取得的工作成绩里有上司的功劳,是客观的反映。

    第三,在组织内成长,最好就是和直接上司一起成长。必须正视一个事实,我们和上司并不在一个竞技场上,因此不存在“你死我活”的竞争,除非你具备了明显超出上司的优势,或者他恰巧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否则,你想试图对他取而代之,一般来说很难。这样并不是说你就没有了上升的希望,你的领导也不满足当前的职位,他也想继续进步。明智的选择是:帮助你的上司进步,把功劳让给上司,为他的业绩增加光彩,把他送到更高的位置上。因为你帮助了他,他不会心中无数,他会利用适当的机会向有关方面推荐,这样你晋升到他现有位置的几率就大多了。

    当然,也不排除在组织内的确存在个别品质不端的管理者,只知道肆无忌惮的攫取下属的功劳,剽窃下属的成果,却从不考虑下属的利益。

    对于这种人,作为下属,第一是要忍,“多行不义必自毙”,这种小人只能得益于一时,但不会永久得意,终有一天会栽跟头;

    其次是向上反映。但投诉要讲策略,弄不好会落个“刁民告刁状”的坏名声。比较好的办法是利用单位布置写总结的机会(几乎每个单位一年都会有几次这样的要求),将你所做的工作实事求是、详详细细的写进总结,既不邀功,又不捼过,不加任何评论,原汁原味地呈报给上级,让领导自己去判断,相信领导都有这个鉴别力。

 

八项注意之五——用建议的方式提意见

 

    人无完人,领导也有决策失误的时候。作为下属,如果眼睁睁看着领导犯错误,容忍集体的利益受损失,显然不足取。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及时提醒领导。况且在有些时候领导会点名要你提意见,你要闭口不语领导会怀疑你有抵触情绪;但是真要给领导提意见那可是个技术活,搞不好会“一片好心落个驴肝肺”。更有甚者如一九五七年反右派,先在鼓励大家向党提意见,然后一下子把提意见的人打成右派,被专了二十多年的政,很多人含冤而死,这种做法还被美其名曰“引蛇出洞”,成为一个时代的悲剧。

    如何给领导提意见呢?

    首先,选对时机。最好不好当众给上司提意见,要照顾上司的面子,不要让他威信扫地,这样,你提的意见正确他也很难接受;

    第二,要以赞扬上司的优点开头。领导优点毕竟是主流,否则他早被干掉了。虽然有问题我们也不能以偏盖全,一上来就气鼓鼓的一顿炮轰,很容易造成双方的对立。即使上司当面不好发作,心里也不会高兴,你提的意见自然也不会接受。

     当然赞扬上司要讲究方法,因为你是下级,表扬方法不对容易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错位感觉,过于直白又让人产生庸俗、拍马屁的印象。简单的方法是以诚恳的态度认可上司的长处,赢得他的信任,为下一步提意见做好铺垫;

    第三,用建议的方式提意见。这才是最根本的。虽然前面对上司做了赞扬,解除了他的武装,但关键的一步方法不对仍会前功尽弃。所以我们在正式提意见时还要对意见本身进行精心的包装,也就是说将欲提意见变成建议说出来,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某上司独断专行,事必躬亲。在一次民主生活会上,一个部下的意见就比较中听:“主任啊,您是我们部门的主心骨、顶梁柱,我们部门之所以取得了这么好的业绩,与您老人家呕心沥血、亲力亲为的工作作风是分不开的。但是我们眼看着您为了工作忙得吃不好、睡不好,一天天消瘦,心里很愧疚。您以后可要注意点自己的身体,把粗活累活多分给我们下边的人做,您好腾出时间考虑大事。”主任当然听出了弦外之音,立马表态:“我接受你的批评,以后是要注意授权,发挥大家的作用。”

 

八项注意之六——带着答案请示,让上司作决定


    老板让佩佩带几个人去200公里外的一个城市谈判。佩佩合计:一行好几个人,坐公交车不方便,人也受累,会影响谈判效果;打的吧,一辆坐不下,两辆费用又太高;还是包一辆小面包车好,经济又实惠。
    主意定了,佩佩请示老板:“老板,您看,我们今天要出去,”佩佩把几种方案的利弊分析了一番,接着说:“所以呢,我决定包一辆车去!”汇报完毕,佩佩发现老板的脸不知道什么时候黑了下来。他生硬地说:“是吗?可是我认为这个方案不太好,你们还是买票坐长途车去吧!”佩佩愣住了。

佩佩合情合理的建议为什么被打了“回票”?其实这还怨佩佩请示方法不得当。她的这次请示既有优点有优缺点,优点是她并非简单的向老板请示怎么办,而是拿出了上、中、下三个方案,并且向老板阐明各自的优缺点,表明她考虑问题比较全面,这点很好。接下来,她应该把最后的决策权交给老板:“具体怎么办,我还吃不准,请老板定夺。”老板肯定会毫不犹豫的赞成包车去,但由于佩佩自己替上司作出了决定,就把老板逼到了一个不得不同意的墙角,老板心里肯定在想:“既然你已经决定了,还来问我干吗!”所以说出了令佩佩吃惊的话。

我们在向上级请示工作时切记两点:

    一、请示前先换位思考,如果你是上司,会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站在组织高度设想出两个以上的方案,并且分析出每个方案的优缺点。切忌简单的把问题踢给上司,让他陷入被动;

    二、请示时先把自己设想的方案分析汇报给上司,然后征求老板的意见,让老板在你提交的方案中拍板选择一个。不论老板选择哪一个方案,实际上都不出你的所料。即使你的提议遭到老板否决,他在设计新方案时通常也会在考虑兼容你的方案。

    这样做,我们既向上司表明了我们的倾向性意见,同时又给足了领导面子,实为上策。  

 

八项注意之七——重要信息沟通用书面形式

 

    信息沟通一般有口头交谈和书面沟通两种形式。然而很多人通常喜欢口头交谈而不太注重书面沟通,自然是因为口头交谈具有简单、快捷、效率高的优点,但口头交谈也有其缺点。其一是不正规,哪里说哪里了,尤其是两个人之间的个别交谈,如果两人理解不同,变成了一桩永远说不明白的无头案;其二是口头沟通效果受沟通双方当时心情、语境和表达能力影响,有强烈的感性色彩,很难从众多词语中分辨出哪些当真哪些是随口说说而已。

    基于上述理由,我建议重要的沟通要用书面形式,这样可以避免口头沟通容易出现的弊病,使领导可以有足够的时间从容斟酌你提出的问题,消化你的观点,作出理性的决策,而且也便于存档,随时查阅,一旦出了问题,也容易查找责任。

 

八项注意之八——与上司保持适当距离

 

    有些上司为了表示他的平易近人,有时会和下属称兄道弟、呼朋唤友,我们当然不能说他这样做是别有用心,但是作为下属你要是当真以为你和上司是哥儿们、姐儿们、朋友,可以亲密无间,那就大错特错了。

    首先,组织秩序靠层级维护。如果你和上司打成一片,便破坏了这种层级秩序,这是不被允许的。孔子毕其一生都在宣传“克己复礼”,他说的这个礼就是君臣、父子尊卑有度,长幼有序。按孔子说法,只有恢复了周朝的礼制,才能彻底解决当时混乱的社会局面,可见秩序的重要。

    第二,上司的权威需要距离来表现和维持。适当的距离才能产生美,就象我们看模特表演,在T型台上身着华服,似露未露,摇曳多姿,顾盼生情,让人浮出无限联想,那种感觉真的很美;但你要让模特退掉铅华,脱光衣服,赤条条的站在你的面前,这种美就大打折扣。人与人之间是需要安全距离的,如果靠的太近,双方都会感到尴尬。下属和上司之间距离太小,知道了太多不该知道的事,上司的潜意识中就会感到他的隐私受到侵犯,权威受到挑战,进而产生抗拒心理,双方的关系就有可能恶化。古今中外有不少这方面的案例,所谓“伴君如伴虎”,前车可鉴;

    第三,和上司走的太近会树立对立面。在工作单位,不管某个上司如何对你表示关心,你都应该把这视为是组织上的关怀,而不要试图发展和他的个人特殊关系。有人喜欢在同事面前刻意炫耀他和上司的亲密关系,孰不知这样做无缘无故的就为自己树起了一帮对立面。因为每一个人在单位都不可能得到所有人好感,你如果和这个上司走的太近,他的反对者自然就成了你的对立面,我们没理由无缘无故的使自己陷进复杂的人际矛盾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