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白公馆图:亚瑟?叔本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1:18:32

一、生平简介
    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1860年),德国哲学家,生于今波兰境内的旦泽。父亲是非常成功的商人,后自杀,其大部分遗产由叔本华继承,他死后都捐献给慈善目的;母亲是当时颇有名气的作家,与歌德等文豪有交往。叔本华早年在英国和法国接受教育,能够流利使用英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多种欧洲语言和拉丁语等古代语言。他最初被迫选择经商以继承父业,在父亲死后他才得以进入大学。1809年他进入哥廷根大学攻读医学,但把兴趣转移到了哲学,并在1811于柏林学习一段时间。在那里他对费希特和施莱艾尔马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以《论充足理由率的四重根》获得了博士学位。这四重根分别是“因果性”、知、存在和行为(或行动)。据称他和他的母亲之间的关系非常不好,他母亲曾揶揄说一本以“四重根”命名的书原本是医书。叔氏的主要著作《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起初并没有获得认可,但帮助他在柏林获得了助教的职位。在这里的一件著名的事情是他选择与自己认为是沽名钓誉的诡辩家的黑格尔同一时间授课。但黑格尔当时正处于他声名的顶峰,叔本华自然没能成功,在大学里受挫之后选择了隐居于法兰克福。他出版了多种著述,但是只有两卷的,以格言体写成的《附录与补遗》在1851年使他获得了声誉。作为一个著名的悲观主义者,他的生活却并非完全隐遁,并且有些自私。但在某些方面他可称为性情中人:谈过恋爱;也曾被称赞为一个诙谐且能侃侃而谈的人;他每天阅读伦敦的《泰晤士报》;脾气火暴,曾把一个女裁缝推下楼梯(因为受不了她的吵闹并且多次劝阻都没有效果)并造成她残疾,因此叔本华需要按季度付给她终生补偿。在此人过世时,叔本华写到:“老妇死,重负释”。叔氏生命的最后十年里,他终于获得了名望。

二、所属哲学流派
    叔本华是西方唯意志论哲学流派的先驱和主要代表,他的理论奠定了唯意志论的基石。唯意志论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万物存在和运动的根源是求生的意志, 这种意志是人的生命的基础,人的每一器官甚至是细胞都是意志的产物,“身体的全部存在,以及它的各种机能的总和,只不过是意志的客观化”。意志也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肠胃、利爪、肌肉、性器官都是意志促使生物发展出来的。理性是意志的奴仆和工具,如没有理性的动物照样生存得很好,人之初并无理性可言,只是后来需要体现意志时意志才造出了理性。但理性是不可能认识到世界的本质的,直觉才是认识世界的唯一途径。
    叔本华研究过印度哲学,受印度佛学影响较大,认为科学和哲学在意志领域达到了极限,只有依靠神秘的洞察力才能领悟到意志的本性。因此人的最高目的是以禁欲为起点,尔后忘我,最后忘掉一切,进入到空幻境界,这样才能超脱生存意志及其一切烦恼。

三、主要思想
    归纳、总结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可以由下面几句话来描述:人生即意欲(或称之为意志)之表现,意志又是无法满足的渊薮;而人生却又总是去追求这种无法满足的渊薮。所以,人生即是一大痛苦。
    叔本华抛弃了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辩传统,力图从非理性方面来寻求新的出路,提出了生存意志论。人生就是一种痛苦,一个人所感受的痛苦与他的生存意志的深度成正比。生存意志越强,人就越痛苦。要摆脱痛苦的途径只有一条,就是抛弃欲求,否定生存意志。他认为一个人可以通过艺术创造和欣赏来暂时解脱痛苦,但最根本的解脱办法是,进入佛教的空、无的境界。
    他认为哲学回答的是世界和人类的本质、本源问题,而真正的本质、本源应当从人的内心深处去寻找,这就是人的意志或下意志的生命本能的冲动,或生存。他说:生物所最珍视的就是生命,只要求得以生存,其他一切都可以忍受;反之,其他一切都失去意义。生物如此,其他一切事物亦如此。他用这种生存意志来解释若的一切以致宇宙的一切,解释人性,智慧,性格,以致人的身体各个部分,都是生存意志的表现.在他看来,每一个人作为意志的一种表现,又是整个意志世界的一部分,但作为主体又都有一个依赖于他自己的对象世界,这就是存在于其表象中的世界,即现象世界。对于现象世界,他认为人是利己主义,但人们利己的生存意志,在现实生活中又无法满足,因而又产生人生即痛苦的悲观主义的消极人生哲学。

四、著作简介
    1、《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全面阐述了叔本华唯意志主义的哲学观,是叔本华的哲学代表作,著作分为认识论、自然哲学、美学、伦理学四个部分。
    这本书不光是叔本华哲学思想的完美展示,也是他对人类的看法的完整记录。他的哲学主旨是宇宙唯一的真正的本体是意志,那些可见的、可触摸的现象只是真实存在的意志的表象。他的体系不可避免地走向悲观主义。
    书中一开篇就说“世界是我的表象”,即外在世界只是感觉和表象的世界。但在表象世界的背后,还存在一个意志世界,“世界是我的意志”。意志是万物的基础。整个世界就是意志,意志是唯一的,不可分的实体,人的认识和理性就是意志客观化发展到一定级别后的产物。
    2、《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
    在《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中,叔本华指出“同情”是道德的起源和基础。认为 “伦理体系得以建立,乃是源于有组织的群体希望创造社会生活的起码条件的强烈愿望。制定社会道德规则,就是为了约束全体间的过分行为、减少掠夺性行为和违背良心的行为,培养对邻人的关心,从而增加和谐共处的可能性。”

五、叔本华哲学思想语录

    意志是世界的本质。
    身体是意志的客体化:牙齿,食道肠的输送是客观化了的饥饿;生殖器是客观化了的性欲;至于攫取物的手和跑的快的腿,所契合的已经是意志比较间接的要求了,手和脚就是这些要求的表出。

    审美观是把握意志的方式。
    音乐表现了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就在于它的意志有所追求。一个追求满足了,又有新的追求。如此永远不息。满足了就是快乐,不满足则是痛苦,缺少愿望就是苦闷和无聊。而音乐恰恰表达了欢愉,抑郁,痛苦,恐怖,快乐,心神宁静等。它所表达的不是个别的感情,而是这些感情的纯粹本质。因此如果将音乐只看做表示唱词的手段,那就是严重的本末颠倒。

    人生作为意志的肯定:痛苦
    一切生命本质上既是痛苦,意志的肯定就是不为任何的认识所干扰的,常住欲求本身。一般弥漫人类生活的就是这种欲求。人生做为意志的肯定,其结果就是痛苦,没有持久的幸福。欲求和挣扎是人的全部本质,完全可以和不能解除的口渴相比拟,但一切欲求的基础却是需要的缺陷,也就是痛苦,所以人从来就是痛苦的,由于他的本质就是落在痛苦的手心里。

    人生作为意志的否定:痛苦的摆脱
    摆脱意志对自我的控制。自杀并不是对生命意志的否定,相反自杀是强烈肯定意志的一种现象,自杀者只是对轮到他们头上的生活条件不满而已,并没有放弃生命意志,只是在他毁灭了个别现象时放弃了生命。绝食则不同,是对欲求的控制,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放弃了意志。

六、叔本华哲学思想的影响
    近代,有许多大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如尼采、瓦格纳、托玛斯.曼等人,无不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叔本华哲学的影响,其中尤以尼采所受的影响最为突出。这位狂傲不羁的存在主义的先驱者,在回忆购买、阅读《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华的代表作)的情景时,是这样写的:“一个不知名的鬼灵,悄然地对我说:赶快去把这本书带回去!我一回到家,随后就把我的宝贝翻阅起来,我屈服在他那强力、崇高的天才魔力之下了。”他花了14天的时间读完了此书,几乎是废寝忘食的沉浸在那本书中了。之后他又说:“我像一般热爱叔本华的读者一样,在读到最初一页时,便恨不得一口气把它全读完,并且,我一直觉得,我是很热心的注意倾听由他的嘴唇里吐出来的每一个词句。”因此,尼采在1874年发表了一篇论文,题目就是《教育家叔本华》。把叔本华视为教育家,是因为他使一切现代人得以发现“真正的自我”。瓦格纳也把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献给叔本华。莫泊桑成他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梦想破坏者。”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思想亦深受叔本华的影响,在其著作《人间词话》中以消化吸收的叔本华理论评宋词;还曾借助其理论发展了红学,成就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