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高中学上线率:越南人为何连续出现反华抗议游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9:36:40

 

                                                                越南过去连续四个周日出现反华游行。 (作者:林泉忠)昨天6月26日中國駐越南大使館附近出現了連續第四周反華抗議遊行,而在中國網上「忍無可忍」、「必須懲罰」的「開戰」呼聲,則繼續延燒。中外媒體對這次中越衝突的報道與評論,似乎都把焦點放在涉及美國以及其它國家利益錯綜複雜的國際關係上。惟筆者以爲這次中越交鋒本身具有不可忽視的歷史性意義,而其最大特徵在於兩國民族主義的首度直接交鋒。

 

                21世紀中越交鋒的時代特徵

中越兩國的歷史糾葛由來已久。近代以來兩國各自受到西方列強的壓迫,並曾在民族解放與邁向社會主義的道路上並肩作戰。隨著新中國的成立與東亞冷戰格局的迅速形成,基於相同的意識形態,中越兩國互稱兄弟,雙方關係在胡志明最後二十年的五、六十年代甚至進入了蜜月期。然而,胡志明在一九六九年逝世後,中越矛盾逐漸浮出台面,並於一九七九年兵戎相見。

中越戰爭之發生,與該時期的時代特徵,即圍繞在意識形態上的分歧與對立息息相關。具體而言,在中蘇交惡中,越南並沒有跟隨中國與蘇聯保持距離,在後胡志明時期更倒向蘇聯,不僅於一九七八年與蘇聯簽署了具有軍事同盟性質的《越蘇友好合作條約》,還容許蘇聯海軍進駐金蘭灣;與此同時,越南支持從赤柬逃來的韓桑林勢力,並於一九七八年協助出兵柬埔寨,推翻北京扶持的波爾布特政權。因此,中越戰爭可視爲中蘇在意識形態角力下的產物,具有冷戰時期「代理戰爭」的特徵。相形之下,民族主義色彩並不濃厚。

隨後,中國走向改革開放的道路,越南也步中國後塵,於一九八六年開始推動「革新開放」。在引進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後,兩國人民的意識形態也不約而同地發生變化。作爲有效的意識形態,取而代之的是民族主義,或稱「愛國主義」。

                   冷戰後中越民族主義興起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民族主義興起的軌跡已有不少討論。民族主義在和平時代,即使不存在真確的敵人,然而為來凝聚人民對國家的向心力,仍需要假想敵的存在。顯然,這三十年來,中國民族主義的主要假想敵是日本和美國,越南則從未成爲中國民族主義使力的對象。

不僅中國民族主義者沒有把越南「放在眼裏」,在中國注重「大國外交」的對外政策影響下,中國社會也甚少把注意力放在包括越南在内的東南亞鄰邦身上,因此當越南這波罕見的反華聲浪湧現後,尤其是三度、四度出現數百憤怒的越南青年聚集在中國大使館前抗議「中國侵犯越南主權」的場景後,不僅中國的「愛國憤青」受不了,對當年兩個社會主義兄弟國的親密關係仍記憶猶新的老一代也頗感到錯愕。

作爲身處中國周邊的小國,越南人則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更常意識到中國的存在。近代以來越南民族主義是在反抗法國殖民主義的解放鬥爭中得以凝聚,並在抵禦「美國紙老虎」的越戰中進一步確立了它的正當性。另一方面,北越雖然在一九七五年統一了南越,建立了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然而統一後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並不長。隨著八六年開始的「革新開放」,以及隨後蘇聯與東歐陣營的瓦解,強調民族自尊與國家利益的「愛國主義」得以捲土重來。

越南的民族主義過去在反法與反美戰爭中壯大,然而如今當遠在千里之外的法國與美國不再成爲敵人後,揮不去的歷史情結,加上西沙群島的領土與資源等現實利益的競爭關係,鄰近的中國便一躍成爲越南民族主義的首號假想敵。

                    民族主義也應換位思考

此次中越交鋒,是後冷戰時期兩國民族主義在沒有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干擾情況下的首度衝突。對中國人而言,這次衝突,是認識越南民族主義的特徵,也是瞭解越南人中國觀的良機。

中國民族主義的一個重要特徵是:愛國主義者一直傾向認爲中國是受害者、不夠強大,並因此長期受到強權的欺淩或不平等的對待,因此衆多的中國人堅信自己的「愛國主義」等同正義,具備了無可置疑的正當性。然而,此一信念並非中國獨有,越南民族主義也具有同樣的思維特徵。因此,許多中國人萬萬沒想到,自己向來高舉的譴責他者的慣用語如「霸權」、「壓迫」、「侵略」,會有套在自己頭上的一天。

近年來,中國與日本仍不時在「歷史問題」上發生衝突。在中國人眼裏,日本人向來對過去那場侵略戰爭反省不足,也從不願意真心地向中國道歉,因此日本自然地成爲中國民族主義攻擊的對象。然而,對越南人而言,中國人也一樣:不僅從未反省歷代王朝對越南的侵略與壓迫,對一九七九年發動戰爭、入侵越南,至今仍不願意道歉。

雖然客觀而言,日本對中國的侵略與中國和越南之間的歷次摩擦與衝突,無論時空還是情境都有所不同,未必能同日而語。然而,如果以民族主義的視角觀之,中國人眼中的日本,與越南人眼中的中國,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中越歷史觀南轅北轍

中國與越南如今各自都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各自掌握了對雙方歷史關係的解釋權。因此,兩國對相關歷史論述的南轅北轍,也就不難想像了。

長達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越南時而是中國王朝直接統治的領土,時而是獨立或半獨立的自主國家。近代以前的東亞地區以中國皇帝為中心,建立了相對安穩的「天下」制度,稱爲「華夷秩序」。越南在「北屬」時期是中國皇帝直屬的「地方」,在自主時期則是皇帝冊封的屬國或稱朝貢國。在「華夷秩序」的年代,中國擁有許多朝貢國,朝鮮在滿清滅大明前一直對中國恭恭敬敬,而琉球對中國從無二心的忠誠度更是屬國之中的表表者。因此,無論是過去歷朝的士大夫還是現代的中國菁英,多將在歷史上屢次「冒犯」天朝的越南視之爲「叛逆兒」。這種歷史沉澱下來的「中心—邊陲」史觀,牢牢地刻在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頭腦裏,這也是爲什麽既使是高舉「反霸權」旗幟的社會主義中國在論述一九七九年的「自衛反擊戰」時,也毫不諱言是對越南的「懲罰」。

被近代中國視爲「中華民族旁支」的越南所抱有的史觀又如何呢?

當下越南駐中國大使館網頁中的「越南歷史」有如此記述: 公元前111年,甌雒國(越南最早的國家名稱)遭受中國漢朝的侵略。自此,越南置於中國封建王朝統治長達十多個世紀。在北方封建統治下,越南人民英勇頑強,反抗統治者的起義風起雲湧。公元10世紀,越南人民終於建立了獨立的國家,名為大越國。公元1010年遷都昇龍(今河内)。自此,大越國進入長期的獨立紀元。在此期間,越南人民還多次面對外國的侵略者,包括中國宋朝、元朝、明朝和清朝。(節錄)

顯然,這種史觀充斥著現代民族主義對民族與國家思維的特徵,這也是其中沒有任何論及當年中越之間的宗屬關係以及相關的「冊封」與「朝貢」等方面的緣故。此外,越南人至今仍津津樂道的「徵氏姐妹」(或稱「二徵夫人」)英勇抵抗漢朝侵略的故事也是另一例子。對於這段歷史,中越之間的論述也是大相徑庭。越南史料強調徵氏姐妹是因中國官吏的壓榨而起義,中國史書則稱二人乃因詩索(姐姐徵側之夫婿)犯罪被處死,為洩私憤而反叛。

本文探尋了中越民族主義的歷史也論及了民族主義現象中人爲建構的特性期望有助於理解當今中越民族主義衝突的本質。筆者也冀望國人也能在這次中越之間的歷史性踫撞中,獲得換位思考的機會。

〈歡迎閲存本人博客,地址如下〉
      林泉忠博客 http://blog.ifeng.com/1305287.html

〈歡迎續閲其它近期拙文〉

驳“大陆朋友到台湾一定不要做的十件事”

日本有可能第三度崛起嗎?

日核恐慌與媒體責任兩岸“稱謂”政治學:從世衛“中國台灣省”秘函風波說起

馬英九「六國論」暗藏的玄機

台灣將加速「香港化」?

兩岸已開始邁向“柔性統一”

「台灣史觀」還是「中國史觀」?--馬英九「台灣論述」

馬英九「六國論」暗藏的玄機

中南海對馬英九全面設防

解讀《海角七號》中的「國境之南」語境

轉型期的台日關係---馬英九「特別夥伴關係」論

兩岸和解氛圍下的「雙十節」

解剖馬英九「兩岸特別關係論」

北京重掌兩岸主導權的「三步棋」

解讀馬英九520演説中的兩岸思維

如何到位地提出钓鱼岛主权之主张?(上)(下)

解决钓鱼岛争端的新思路?----剖析琉球地位新议

从“边陲”看“中心”的傲慢----冲绳与日美的无奈关系

中日交鋒後釣魚島離中國更近還是更遠?

中國對琉球的主權歸屬立場如何?

琉球的主權歸屬爲何變成“懸案”?

琉球故事:何謂“祖國”?

中日交鋒後釣魚島離中國更近還是更遠?

中國對琉球的主權歸屬立場如何?

琉球的主權歸屬爲何變成“懸案”?

日併琉球:一百三十年的省思

琉球故事:何謂“祖國”?

日本核灾有被夸大吗?

日本会从此“沉没”吗?

香港政改方案通过的意义

香港历史性电视辩论与政改博弈

从“中国威胁论”到“中国主宰世界论”

文明的洗禮:上海世博啓示錄

抄襲風波與世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