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北疏通马桶:老弄堂里的“红色记忆” A2叠1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01:54:25

老弄堂里的“红色记忆”

2011年6月27日   A2叠16:A2叠16-副刊·发现   稿件来源:新闻晚报   作者:崔翼琴/邬思蓓

  撰文/摄影 崔翼琴 制图 邬思蓓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纪念日临近,市民探访 “红色之旅”的热情也和天气一样,一浪高过一浪。

    其实除了中共一大会址、毛泽东故居等热门红色景点外,还有些隐匿在寂静马路或闹市弄堂里的名人故居或故地,同样也能让市民充分体会“红色热情”。它们有些坐落于老石库门建筑弄堂中,有些已经成为民居,但我们依然能从那斑驳的墙面和典藏的历史文物中,感怀革命先驱自强不息、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

中共四大会址

发现地:东宝兴路254弄28支弄8号处

票价:免费(现为民居)

交通:66路、轨交三号线等

    中共一大、二大会址已为大家熟知,可另一处隐匿在东宝兴路弄堂中的中共四大会址却不太为人所知。

    由于中共四大会址毁于战火,许多当事人又先后去世,使得确认中共四大会址成为一个历史难题。为了解开这个谜团,虹口区委、区政府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历时3年多方验证,终于确认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为:今虹口区东宝兴路254弄28支弄8号处。

    在查找中共四大会址的过程中,郑超麟起到了关键作用。当年他是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四大召开时,他作为工作人员,除了负责会议记录外,还担任向导工作,曾多次带领出席会议的同志赶赴会场。在他撰写的《怀旧集》和《郑超麟回忆录》两本书中,都提到了中共四大。后经郑超麟实地辨认,终于确定了在这条民居弄堂里的新工房就是当年“四大”的会场所在地。

    如今我们在弄堂里能看到一块“中国共产党第四次代表大会遗址”的碑牌,斑驳的痕迹依稀能让我们想象起当年的场景。

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陈列馆(刘长胜旧居)

发现地:愚园路81号

票价:免费

交通:20、37、40、15路、轨交二号线等

    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陈列馆暨刘长胜故居是中共上海局的秘密机关旧址之一,也是刘长胜同志1946年至1949年在沪从事地下革命斗争时的居住地。

    该宅是一幢沿街的砖木结构的三层楼房,外墙采用卵石墙面。陈列馆设有三层展览区,底楼复原了文委筹建左联的地点公啡咖啡馆;二、三楼展馆通过油画、雕塑、实物陈列、影视合成等一系列的表现手法,展示了刘晓、刘长胜、张承宗等同志领导下的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发展、斗争的历程。

陈独秀旧居及《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发现地:南昌路100弄2号

票价:免费(现为民居)

交通:轨交十号线、926、911路等

    在南昌路的一条小弄堂里找到了这栋两层砖木结构的石库门建筑,该旧址初为安徽都督柏文蔚私宅,陈独秀入住后,楼上厢房为陈夫妇卧室,统楼为书房,楼下客堂为会客厅。厅内挂有小黑板,上面写着“会客谈话以15分钟为限”。旁边厢房是《新青年》编辑部。亭子间是当时《共产党》月刊(由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创办)的编辑室,编辑陈望道、沈雁冰、李汉俊等,一并在此办公或居住。

    该旧址是革命者聚集的地方,李大钊、魏金斯基、毛泽东等都曾来此。这里还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和《劳动界》周刊及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共中央局所在地,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史迹之一。此外,1921年和1922年,陈独秀于此两次遭法租界拘捕。

    该旧址现为民居。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周公馆)

发现地:思南路73号

票价:免费领票

交通:42、17路、隧道八线等

    周公馆和如今思南路上的 “潮地”——思南公馆紧挨着,这里过去叫作义品村,是个名人荟萃之地,而这里的建筑也有着统一的结构和风格。其中73号曾经是中共代表周恩来旧居,这是一幢一底三层的西式花园楼房,建于二十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设立于1946年6月,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谈判期间,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上海设立的办事机构。由于当时国民党的限制,办事处对外称周恩来将军寓所,简称周公馆。办事处设立后,周恩来、董必武等曾多次在这里会见各界人士并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阐述我党对和平民主的一贯主张。

    在这栋洋房里,我们可以参观周恩来曾经的起居室和办公区,以及办事人员住的宿舍等,洋房前延伸出一个大花园,是个留影和静心缅怀的好地方。

蔡元培故居

发现地:华山路303弄16号

票价:免费

交通:927、20、40路、轨交二号线、七号线等

    从车水马龙的华山路拐进小弄堂,曲曲弯弯地走进民居小区,近代学界泰斗蔡元培先生的故居就坐落于此。这是一幢黄色的三层花园洋房,外形采用较陡的两坡屋顶,深灰色卵石墙面,加上红瓦屋顶,显得亲切而高雅。整幢建筑采用不规则布局,南面有一大片草坪,左侧有一间矮小的花房,两侧屋旁种有龙柏、芭蕉、罗汉松和盘槐。现在,宅子的楼下已被辟作蔡元培故居陈列室。

上海孙中山故居

发现地:香山路7号

票价:20元

交通:17、36、96、920、大桥一线、轨交十号线等

    幽静的香山路上,坐落着我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1918年至1924年在上海的寓所。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继续在此居住到1937年。

    孙中山故居有主楼、辅楼各一幢,毗邻在一起,都是砖木混凝土结构。这里环境幽静,楼前是一片正方形草地,东西南三边由广玉兰、香樟、松柏及其他四季常青树环抱。楼下是客厅、餐厅,楼上是书房、卧室、一个中型会客室和室内大阳台。室内的陈设都按照宋庆龄生前的回忆,按二、三十年代的原样布置的。

    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时的会客厅、书房、《二十四史》书箱等摆设,这里还陈列着一把大元帅指挥刀,这把指挥刀是孙中山任海陆军大元帅时使用的。另有一套孙中山亲自设计的中山装,1924年11月,孙中山穿着中山装从广州启程北上。到达上海后,他穿中山装在寓所会见群众代表;召开记者招待会;重申北上宣言。后来这套中山装一直珍藏于此。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孙中山文化馆》还辅助以电子仿真书、原声重现、电子沙盘、馆藏文物三维电脑仿真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孙中山的革命历程。

邹韬奋纪念馆、旧居

发现地:重庆南路205弄53号、54号

票价:免费

交通:24、933、大桥一线、隧道八线等

    走进重庆南路的万宜坊弄堂,我们在一片民居中找到了邹韬奋旧居。 1930年,邹韬奋和夫人沈粹缜一起设法租下此地作为自己的寓所。这一寓所是一幢联排式、富有现代气息的两层楼住宅,砖混结构,外墙用混凝土拉毛,屋前有两米高的围墙围护。二楼是韬奋夫妇的卧室,落地门窗外是用铁栏杆圈着的小阳台,室内是普通的木地板,墙上挂着几幅家人的生活照片。后面亭子间是韬奋的工作室,靠窗有一张写字台,靠墙是两只装满外文书籍的书柜。邹韬奋在这不满七平方米的斗室,写下了大量抨击国民党黑暗统治的犀利檄文。 195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出资修复邹韬奋的故居,并在隔壁53号建立了韬奋纪念馆。纪念馆包括韬奋故居和韬奋生平事迹陈列两个部分。故居仍保持着20世纪30年代韬奋一家居住的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