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北:让人惊诧的一碗长寿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5:42:41
文:网络     编辑:荷花小女子           郑博士相信只要是中国人就一定知道,坊间有生日吃寿面的习俗,其由来已久。郑博士查资料得知这个习俗源于西汉年间。
相传,汉武帝崇信鬼神又相信相术。一天与众大臣聊天,说到人的寿命长短时,汉武帝说:《相书》上讲,人的人中长,寿命就长,若人中1寸长,就可以活到100岁。”坐在汉武帝身边的大臣东方朔听后就大笑了起来,众大臣莫名其妙,都怪他对皇帝无礼。汉武帝问他笑什么,东方朔解释说:“我不是笑陛下,而是笑彭祖。人活100岁,人中1寸长,彭祖活了800岁,他的人中就长8寸,那他的脸有多长啊。”
让人惊诧的一碗长寿面(供图:东方IC)
图片由东方IC供本网专稿,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东方IC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
众人闻之也大笑起来,看来想长寿,靠脸长长点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想个变通的办法表达一下自己长寿的愿望。脸即面,那“脸长即面长”,于是人们就借用长长的面条来祝福长寿。渐渐地,这种做法又演化为生日吃面条的习惯,称之为吃“长寿面”,这一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面条是我国粮食食品之一,历史悠久,分布甚广。面条烹调简单,并可根据各人的口味和地方习惯,加入不同佐料制成咸面、甜面、辣面以及牛奶、鸡蛋、番茄、可可等多种花色的面条,并可采用煮、蒸、炒、拌等多种烹调方法,因此很受消费者欢迎。地方传统产品也很多,如福建的龙须面、棋子面,江苏的空心面,山西的刀削面、浙江的馄饨面等,各具特色,驰名全国。
郑博士讲到这里,想起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是毛泽东主席的生活管理员吴连登先生说的。
吴连登陪伴毛泽东度过了最后的12年,人称“毛主席管家”。他是江苏盐城人,1942年生,种过田,务过工,当过服务员。1961年,在颐年堂第一次见到毛泽东。由于紧张,他端的茶竟洒掉了一半,却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1964年,二十二岁的吴连登,被毛泽东要去管生活和家务。吴连登把这看成是自己的使命,尽心尽力地做。毛泽东家里的人,都喜欢这个年龄不大的“小管家”。毛泽东心情好的时候,有时开起玩笑来就没准了。吴连登的家乡是盐城,毛泽东就喊他“咸城人”,因为“盐是咸的嘛”!吴连登的“登”和电灯的“灯”是谐音,毛泽东就说他“是自己身边一盏不灭的灯”。虽然吴连登的年龄比毛主席的女儿李敏和李讷还小,但按毛主席立下的“家规”,她们还得叫吴连登“叔叔”呢!
1975年12月26号,毛泽东82岁生日,也是他老人家的最后一个生日,这是个凄凉的生日。事隔多年,吴连登披露了一件至今鲜为人知的故事:
那天,陪主席吃饭的只有张玉凤等两三个人。主席的餐桌也很简单,只是比平时多了几样菜。吴连登给田树滨师傅打电话的时候,老田正在电话边上守着。田树滨是中南海的面点师傅,面食点心做得特别好,主席生日的长寿面,每年都是田师傅给做。田师傅接了电话说“哟,你现在才来电话,今天主席生日,我一直守在电话旁边哩。”吴连登说“你过来吧。”
田师傅拿上工具到主席厨房擀面条。没多久,主席说要吃饭。田师傅把面条下锅,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面条碎了,一节一节的,没有一根整的……这一幕惊呆了主席厨房的庞师傅、于师傅、韩师傅和吴连登。田师傅流泪了,说不得了了,从来没有这样的事,他这辈子从来没做过这样的面条。”吴连登强烈地感受到厨房里伤感的气氛。
“外面都以为毛主席满面红光,其实我们知道主席的身体已经逐渐衰弱了,随着年龄增长,主席渐渐有些体力不支,疾病伴随着他,他时常痛苦地咳嗽,吃饭的时候也容易呛着,也开始吸氧了……”吴连登说,“面条碎在锅里,这是天意,还是巧合,真的说不上是什么道理,但那的确是主席最后一个生日。”
主席吃饭的时间短,菜又少,再擀面条肯定来不及。吴连登说,那就煮挂面吧。厨房里的挂面是师傅们自备的,因为主席吃饭的时间不固定,师傅们很有可能赶不上食堂开饭的时间,就在厨房自备了挂面以便充饥,没想到这时候竟派上用场。
“主席临终也不知道这件事,他哪里知道这最后一碗长寿面不是手擀面而是挂面,但他吃得还是很香。”吴连登说。
郑博士特别提醒:
年龄过了六十甲子的朋友,要谨慎大张旗鼓地过生日。
您已欣赏本作品  分 秒  感谢光临荷花小女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