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水滑肉的做法:不良心态催生软治理 强调幸福体现执政思路嬗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1:13:09
         “民心”即“天下”,“天下”即“民心”

  人民论坛:夏教授,您曾在本刊指出,在当下中国有浮躁等八种不良的社会心态值得关注,引起了社会广泛讨论,也让一些官员对不良社会心态产生的负面影响有了足够的重视。

  夏学銮:不管什么样的社会心态,是积极的抑或是消极的,它都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必须承认它,研究它,引导它,化解它,使之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增加助力、动力,减少阻力、抗力。古代善治者,无不重视对民心即社会心态的研究,简单地说,“民心”即“天下”,“天下”即“民心”;社会心态即社情民意,社情民意即社会心态。因此,重视社情民意,就要认真研究社会心态。

  周晓红:像经济和社会结构的转型一样,中国人社会心态的变化不仅范围广、影响深,而且因其前所未有的创造性和独特性,在给中国人五千多年的精神嬗变历史打上鲜明烙印的同时,也为世界各地的发展中国家从传统向现代迈进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心理范本。尤其是改革开放带给中国人的主观感受和心理积淀,在精神层面上赋予中国独特发展道路以完整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嬗变

  人民论坛:为何中央现在如此强调健康社会心态的培育,而社会心态的变迁又有着怎样的轨迹,我们如何才能把握趋势?

  夏学銮:转型期中国社会结构特别是经济结构巨变迭起,从农村生产责任制改革号角的吹响,到城市国有企业重组、工人下岗,再到养老金、住宅、医疗、教育等一系列福利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其核心是市场化和去政府化。这一改革旋涡激荡起多少次社会思潮的波涛汹涌,让人惊心动魄。

  显而易见,转型期社会心态的变化是受转型期价值取向的变化所左右的。为了考察转型期社会心态的变化,对转型期价值取向的变化首先进行一番审视是必要的。转型期价值取向的变化表现为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

  从动态方面而言,转型期价值取向的变化表现为五个转变趋势:第一,从传统价值向现代价值转变的趋势。 第二,从他人导向向自我导向转变的趋势。他人导向就是让他人为自己做主,这个“他人”是广义的,包括他人、家庭、组织和政府;自我导向就是自己为自己做主。这种转变主要表现为“从过去的找市长到现在的找市场”。 第三,从义务导向向利益导向转变的趋势。第四,从集体取向向个人取向转变的趋势,主要表现为社区精神、社会团结、社会资本瓦解,个人中心、个人利益考虑增强。第五,从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的趋势,主要表现为拜金主义兴起,共产主义信仰退潮。

  从静态方面而言,转型期的价值重构表现为6个选择优先——现代价值优于传统价值,个人价值优于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优于政治价值,感情价值优于认知价值,人文价值优于器具价值,器具价值优于评价价值。

  周晓红:自1978年起,中国社会又走到了历史转折的新关口。伴随着“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而开启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改革开放的新国策,为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在随后30年来的巨大嬗变铺平了道路。综观这后30年的变化,以某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作为里程碑,可将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嬗变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传统价值观的断裂是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嬗变的第一个阶段。造成中国传统价值观断裂的真正原因是“文化大革命”这场历史悲剧。

  传统价值观的断裂的直接后果是价值观的空白状态。这是嬗变的第二个阶段。整个社会出现了一种由于旧的偶像破灭、新的人生目标尚未确立而产生的迷惘感和失落感。

  嬗变的第三个阶段是现代价值观和社会心态的萌生。催生现代价值观与社会心态的力量来自改革和开放两个方面。

  嬗变的第四个阶段是顿挫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第三个阶段的必然结果。拂面而来的改革开放之风使相当多的人变得浮躁起来。加之随着改革的深入,许多深层次的矛盾不断暴露出来,诸多新事物泥沙俱下,它们既可能使一群人兴奋,也可能使另一群人不满。

  第五个阶段是价值观和社会心态复苏期,其标志是邓小平1992年2月的“南方讲话”。市场经济的大潮在中国大地上不可遏止地奔腾开来,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的嬗变重新进入复苏阶段,一个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价值体系和社会心态开始孕育而生。

  从1997年开始的中国人价值观和社会心态嬗变的第六个阶段为发展期。在这一时期。中国人价值观和社会心态嬗变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再出现改革开放前20年中所出现过的大起大落,中国人民的社会心态变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稳健从容。

  个体需要正常化矫正,社会需要理性化回归,改革的步伐不能停步

  人民论坛:社会心态的变迁催生了“软治理”命题,您认为有哪些路径可以选择?

  夏学銮:对不健康的社会心理,个体需要正常化矫正,社会需要理性化回归。针对我上次提出的八种不健康的社会心理,我相应提出理性、沉思、敬畏、诚信、怜贫、中庸、祥和、热情等八大应对方法:

  理性。理性是剪除一切浮躁杂萆的利剑,是衡量问题轻重和事体大小的秤砣,它使飘浮的心不再飞翔。

  沉思。沉思是治疗喧嚣的良药,沉思可以沉淀浮躁、过滤喧嚣、获得恬静。沉思是灵魂的自我观照,是洗涤一切私心杂念和虚荣野心的智力体操。沉思同时是发展思想和智慧的方法。

  敬畏。忽悠在当下变成了一种社会顽症,它不仅是一种个人品质,而且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进一步变成了一种社会文化。因此,治疗忽悠这种低俗文化,非下猛药不行。敬畏就是治疗忽悠顽疾的一剂猛药。畏能生敬,敬能生诚,诚能生神,神则不怒而威、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所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只要人们都能敬畏起来,忽悠便无容身之地。

  诚信。炒作之风盛行,其因皆出于社会缺乏诚信,其果进一步加剧社会信任危机,切不可等闲视之。古人把诚信当作安身立命之不二法门,认为“言语之道”、“行为之道”、“感通之道”、“相比之道”、“事君之道”都必须“以诚信为本”,以致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是最重要的传统价值,也是国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绝对不能忽悠,容不得任何炒作。

  怜贫。怜贫敬老是传统美德,炫富厌老是现代恶行。弥尔顿说:“心灵是一个特别的地方,在那里可以把天堂变地狱,把地狱变天堂。”同理,心灵可以把人变成天使,也可以把人变成魔鬼,差别只在一念。在此情景下,怜贫敬老者是天使,炫富厌老者是魔鬼。要知道,使人富有的是思想、精神而不是金钱、财富。

  中庸。中庸是治疗装穷的良药。装穷是一种过度的情感,是一种恶行,取而代之的只能是中庸。

  周晓红:从强调GDP,到强调幸福感,也是执政思路改变的一个表征,中央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创新,在多元主体应对多元化和多样化客体的当今社会管理中,必须明白,加强社会管理,需要加强更多的创新,而非加强控制。从人民论坛的调查中,也可以看到,一些地方对于如何创新管理,培育良好心态还存在一些误区,我们的社会管理,需要从控制思维转向服务思维,需要从政府管理走向社会组织、公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一个社会普遍存在着怎样的社会心态,更本质、更主要的是与吏治、法治、社会治理的局面息息相关。社会心态的改善与重塑,取决于社会生活的改革与再造。和谐社会心态的培育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尽快克服旧体制的弊端,尽快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制度规范体系,尤其是社会分配体系和机会公正,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平正义环境,从而有效地缩小贫富差距,缓解人们的相对剥夺感,使社会心态趋于一种良性健康的发展态势。

  (嘉宾: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导 夏学銮 南京大学社会心理学系主任、教授 周晓红 人民论坛记者 王慧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