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房院:长期用将致癌的物品(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51:52
  内外有别,双重标准

2011-04-22 10:03  来源: 半岛网  【 大 中 小 】 网友评论 进入论坛  http://news.bandao.cn/news_html/201104/20110422/news_20110422_1248417.shtml 

  

  多年数据显示中国出口食品比内销食品合格率高,暴露出中国食品安全标准“内外有别”的尴尬,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背后也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标准质量不高、滞后的问题,中国标准向国际标准看齐、标准的制定去掉企业的声音成当务之急。(漫画/吴结)   

在外就餐须绕开3大陷阱

2011年06月13日 17:18
来源:凤凰网论坛 作者:海小皮    http://fashion.ifeng.com/travel/food/detail_2011_06/13/6980920_0.shtml 

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食物都有加添加剂,为了让食物看上去更可口诱人,更为了把廉价食物变成优质食物,很多食品制造商和非法的小作坊大量的使用增白剂、婴粟籽、牛肉膏、羊肉膏、芝麻油精等等一系列危害人们健康的非法添加剂。由于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在家做饭,近期的食品安全隐患越来越大,真不知道有什么是安全能吃的,在外就餐图个省事、开心,常常会被商家“忽悠”,最好的办法就是了解真相、聪明应对。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重申非法添加剂名单,包括47种可能在食品中“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22种“易滥用食品添加剂”等涉及农产品的名单。对此,东莞市有关部门认为,“部分非法添加剂欠缺统一的检测标准,导致相关部门检测不出来,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部分非法添加剂检测无统一标准

食品和饲料使用非法添加剂的事件层出不穷,东莞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指出:“部分非法添加剂欠缺统一的检测标准,导致相关部门检测不出来。”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有些非法添加剂连统一的国家标准都没有,更不用说地方标准,从而容易让不法分子钻空子,“不得不说,目前我国在检测添加剂标准以及技术方面还不够完善,眼下违法违规添加非法添加剂的行为发生在前,我们也只能随尽快跟上去”。他表示,此次国家公布的151种食品和饲料非法添加名单中,仍有一到两成尚无统一的标准,“不过目前上至国家,下至地方,各相关部门都在加紧制定监管标准,对食品安全的把关肯定会越来越严”。

“目前我们已经收到了省里关于严厉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的执行通知,接下来我们将理顺前阶段农产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具体的专项方案进一步明确禁用物质的名单以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及生产主体等。”东莞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科长苏杰湘告诉记者,目前全市农产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现象,主要发生在生猪养殖领域。“

由于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在家做饭,近期的食品安全隐患越来越大,真不知道有什么是安全能吃的,在外就餐图个省事、开心,常常会被商家“忽悠”,最好的办法就是了解真相、聪明应对。

热推菜材料快过期

餐馆门口挂出的“热推菜”招牌恐怕大家都不陌生,它们大多是为了招揽顾客推出的“赔钱菜”,但也有饭店推荐一些用快过期材料做的菜,甚至可能已经稍有腐坏、变味。餐馆处理不新鲜原料的办法主要有两个:一是加重口味,用红烧、酱焖等做法,掩盖不新鲜的口感和气味;二是和其他原料放在一起,甚至把主菜变成配菜。比如炒肉丝一般要用新鲜的肉,但肉末豆腐里的肉就未必了。还有海鲜煲、素什锦等原料复杂的菜,里面也可能隐藏着某种不新鲜的原料,吃的时候不易察觉。

专家支招:如果你心仪的“热推菜”做工复杂,可能就要考虑一下了。不妨选择“简单”的菜。如果原料只有一两种,不超过三种,那么其中就很难混入不新鲜的了。 

活鱼虾小心被调包

不少餐馆都声称鱼虾“全场活杀,现吃现做”,为了证明其新鲜度,还会将活蹦乱跳的鱼虾拿给顾客看。其实,猫腻可能在厨房里,以水煮鱼为例,一些中小餐馆为降低成本,往往捞起欢蹦乱跳的活鱼给顾客看,回到厨房,却找一条与活鱼大小相近的死鱼进行加工。经过各种配料烹煮一番后,消费者已无法分辨出鱼的死活。除了“调包计”外,端上桌的鱼虾也有可能被“瘦身”。如果你发现鱼头只有一半、螃蟹缺胳膊少腿,很可能是商家在烹饪时做了手脚。

专家支招:一般来说,鱼眼突出、表皮完整的大多是鲜鱼。水煮鱼若用活鱼烹调,鱼肉片会微微卷起,肉质有弹性。如果挑选虾、蟹等海鲜产品的话,可以在服务员将海鲜捞出来查看时,用小刀或其他器具在蟹壳上做个记号。

   

到底是食品还是农产品? 小小豆芽身份尴尬

2011-05-21 09:13  来源: 大众网--生活日报  【 大 中 小 】 网友评论 进入论坛  http://news.bandao.cn/news_html/201105/20110521/news_20110521_1317870.shtml

关键词:            毒豆芽 豆芽 备案      
      [提要]            豆芽这种再普通不过的百姓餐桌菜品,是食品还是农产品?到底归哪个部门管?这些问题相关职能部门仍然说不清楚,我省的豆芽生产也仍然缺少一个让人放心的统一标准。           [/c][c]已经有超市重新销售无公害豆芽,销量还不错。

[/c][c]市民选购豆芽。

  无公害豆芽销售难题基本解决,但豆芽到底是食品还是农产品?它的身份仍然成谜。

  □本报记者 李萌博

  有关部门不再要求进超市的每批豆芽都出质检报告,“佐乐香”无公害豆芽受毒豆芽牵连的问题算是解决了,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豆芽这种再普通不过的百姓餐桌菜品,是食品还是农产品?到底归哪个部门管?这些问题相关职能部门仍然说不清楚,我省的豆芽生产也仍然缺少一个让人放心的统一标准。

  问题
  豆芽不在卫生部门备案 意味着企业标准得不到承认
  受“毒豆芽”事件影响,本来主要供应超市的“佐乐香”牌无公害豆芽受到严重牵连,工商部门要求超市出示每批次豆芽的质检报告,但检测一次豆芽须3天时间,而3天过后,这一批次豆芽就全烂了,因此,省城多家超市都不再销售豆芽,造成“佐乐香”豆芽一天就要烂六七千斤。
  如何让无公害豆芽重新回到超市销售?这些天,“佐乐香”牌无公害豆芽负责人魏成实费尽周折。5月9日,魏成实先是来到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希望能将豆芽的企业生产标准在省卫生部门进行备案,因为按照规定,食品如果没有地方性标准,可先将企业标准在省卫生部门进行备案。
  然而,省卫生部门相关负责人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很无奈地表示,豆芽不在备案的食品范围之内,所以不能进行备案。豆芽不能在卫生部门备案,也就意味着豆芽的企业标准得不到承认。“豆芽这么平常的百姓食品咋就不在备案的范围内呢?”魏成实感到很纳闷。

  迷惑
  到底是食品还是农产品? 小小豆芽身份尴尬
  实际上,豆芽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不仅让魏成实感到纳闷,济南市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也同样感到很困惑。19日,济南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专门牵头组织了一次会议,农业局、工商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督局、商务局等多个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都参加了会议,会议的议题之一,就是不应该让质量过硬的好豆芽受少数“毒豆芽”的牵连,不能因此让市民吃不上好豆芽。
  但具体到“豆芽是什么”这个问题,各部门之间却仍达不成一致意见,如果把豆芽定为“农产品”,那么豆芽应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归农业部门负责;如果定为“食品”,则适应《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归质监部门负责。但问题的焦点是,目前全国范围内对豆芽到底是食品还是农产品,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所以豆芽也就无法明确适应什么法规,到底归哪个部门管理。
  经相关部门查阅,发现国家卫生部在2008年曾制定过《豆芽卫生标准》,于2009年6月1日开始实施,但中间有些规定却与同时开始实施的国家《食品安全法》有所冲突,比如后者要求对食品每批次都要出质检报告,而前者并没有类似的规定。

  解困
  谁“护绿”谁“打黑” 亟待明确
  至此,“佐乐香牌”无公害豆芽遭遇的销售难题基本解决,魏成实告诉记者,预计他们生产的无公害豆芽将陆续在省城各大超市恢复销售。但是,对于豆芽的身份归属问题,魏成实仍然感到很困惑。
  据了解,目前我省尚没有豆芽生产标准,那么济南市是否能制定此类标准?济南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有关人士告诉记者,食品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三类,其中地方标准必须由省里统一制定,济南市没有制定食品地方标准的职责。
  “现在需要明确的是,豆芽到底是食品,还是农产品?到底归哪个部门来管?”魏成实表示,在他看来,豆芽的身份不应该成为各个部门谁也说不清楚的难题。在确定豆芽的身份后,我省应抓紧制定统一的豆芽地方生产标准,来规范全省豆芽企业的生产,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让老百姓吃到真正放心的豆芽。

  ◎相关链接 由农委全权牵头处理 沈阳毒豆芽基本绝迹
  沈阳市食品安全办公室日前表态,本地市场上的毒豆芽已经基本绝迹,打击毒豆芽行动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沈阳在全国监管领域首次明确规定,豆芽由农委监管,称得上是破冰之举;其次,又计划出台芽菜类制品生产管理标准,在全国也很少见。这两项含金量很高的刚性举措,都有理由让沈阳人对豆芽质量重燃信心。 
  据报道,在4月19日沈阳市研究处理毒豆芽的专题会议上,监管职责也一时无法明确。工商部门表示,对食品生产领域的监管,应由质监局而非工商部门负责;质监部门表示,豆芽菜属于初级农产品,归农业主管部门监管合适;农委部门则表示,豆芽菜不是初级农产品,是初级农产品的加工品,不应由农业行政部门负责监管。
  由于目前法律法规没有详细规定,什么样的豆芽算是有害乃至有毒,沈阳警方在查处时也面临法律法规的空白。沈阳市公安局副局长、市打假办领导小组副组长安锦荣介绍,他们认定黑加工点、非法加工点,有三个依据:一是不具备基本卫生条件;二是无必备的工商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三是添加了有害制剂。
  对于部门职责的争议,4月24日,沈阳市副市长、公安局长许文有对记者说,事情绝非像网络上说的那样“不抓不管”,而是要找出依据,依法、严格管理。沈阳市委、市政府对食品安全高度重视。市长陈海波已明确指示,涉及农产品安全的事情,在国家、省、市有关部门没有做出明确规定之前,由市农委全权牵头处理。
  据《人民日报》
  ◎他山之石 看看浙江的无公害豆芽省级标准
  据《钱江晚报》报道,早在2007年3月,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制定的无公害豆芽的省级地方标准在全省范围内实施。该标准规定,生产豆芽的场地应建在交通方便、水源充足,远离粉尘、烟雾、有害气体及污染源的地区;生产区应与生活区分开,配有单独专用的原材料仓库;生产区应具有良好的通风、排水条件,配有加温、降温、排污以及紫外线杀菌灯等设施和防蝇、防虫、防鼠等设施。
  豆芽采收后,在清洗过程中不得使用保险粉(连二亚硫酸钠)等增白保鲜剂。在0℃—10℃贮藏环境下,保质期为3天。上市的豆芽,有关部门将进行抽检。从感官上看,有霉烂和不良异味的豆芽,就被定为不合格产品。     

青岛涉"塑"食品已封存 首批检验品未流入市场

2011-06-05 05:15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 大 中 小 】 网友评论 进入论坛  http://news.bandao.cn/news_html/201106/20110605/news_20110605_1352975.shtml

位于城阳的青岛美中天然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台湾“塑化剂”引起的食品、保健品安全问题,再次波及岛城。城阳区一家企业生产的美中清素牌多种氨基酸片,因含邻苯二甲酸酯(塑化剂)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紧急叫停。记者6月 4日采访获悉,该企业生产的首批涉“塑”保健品,目前尚在送检阶段。本市有关部门已经介入,并将该公司的全部产品及原料就地封存,不会流入市场。

通报

“护肝保健品”涉“塑”被叫停 
    6月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暂停生产销售含邻苯二甲酸酯(塑化剂)的两种保健食品,其中一种名为美中清素牌多种氨基酸片(国食健字G20100217),市场上正在销售的产品也要立即下架。

    6月4日,本报记者多方查证获悉,美中清素牌多种氨基酸片系青岛美中天然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该产品对应的保健食品文号也属该公司所有。该公司官方网站上的宣传资料显示,公司成立于2006年5月,“天然生物工程药物美中清素”项目同年被列为本市生物工程重点科技计划,并进行了成果发布。2010年5月,“美中清素”获得了国家批复的保健食品文号。

    根据该公司发布的招商信息,美中清素牌多种氨基酸片的成分有甘氨酸、精氨酸、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等,“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

回应

产品尚处于送检阶段 
    4日下午,记者来到城阳区双元路218号,只见该公司的大门紧闭,办公区域有几个工作人员在上班。门卫室的来访人员登记表上显示,该公司最近正在招聘员工,前来面试者多数涉及科研和生产岗位。“今天本来是放假,但由于公司的产品含有‘塑化剂’被通报,负责人连夜赶回来配合监管部门查处。”该公司的门卫说,从3日晚上开始,市、区两级药监部门已经有人员赶到厂区。

    该公司陈姓副总经理告诉记者 ,涉“塑”的美中清素牌多种氨基酸片,是由该公司创始人——一位美国留学回来的博士,联合国内部分科研单位研发的,厂区内只是研发团队的科研场所,目前尚未引进生产设备和车间,仅有一条中试生产线。“产品获得国家批复的保健食品文号后,目前只是试生产了一批产品,用来到省市各科研机构和主管部门检验。”陈副总说,目前检验结果尚未出来。

    “原本计划下一步就开始量产,与岛城一家大型制药企业进行了接洽,准备委托生产。”陈副总表示,公司正招聘员工计划展开营销,不料却被紧急叫停。“连我们自己都在疑惑,产品尚未生产,怎么就被叫停了。”陈副总说。

说法

塑化剂能让药片光滑 
    据陈副总介绍 ,该公司正准备量产的美中清素牌多种氨基酸片,在向国家申请批号时,产品成分中确实列入了“邻苯二甲酸酯”。为了能使药片的表面光滑一些,就需要在药片的表面进行“包衣”,塑化剂就存在于“包衣”中。“‘包衣’不是药品的主要成分,只是一种辅料,含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陈副总说,如今被有关部门叫停,该公司只能配合。

    青岛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柏建超表示,得知国家的紧急通知后,他们立即组织工作人员连夜进驻青岛美中天然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厂区,同时向各区市通报情况,对涉“塑”保健食品拉网清查。截至4日下午,他们确认,涉“塑”保健食品并未进入量产阶段。“该企业首批生产的1004瓶产品,除15瓶送至科研机构检验外,其他产品以及剩余的原材料等全部已经封存,未发现有产品流入市场。”柏建超说,目前查处的情况已经向上级部门做了汇报,等接到有关部门的通知后,再对此事做进一步处理。

    文/图  记者 马正拓

■提醒
保鲜膜塑料盒遇高温放毒 
    “冰箱用PVC保鲜膜,因含有大量的塑化剂,变得非常柔软和有黏度。但装油食的话,食品容易受染塑化剂……”中国国际包装协会会长董金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广州食品添加剂相关专家也建议,最好不要用塑料器皿盛装油脂食品且最好不要把耐高温塑料盒放入微波炉里加热,或放入冰箱冰冻,因为这样都容易导致塑化剂渗透到食品当中

保鲜膜塑料盒均易渗塑化剂

    据介绍 ,塑化剂是一种常见的软化剂,塑化剂不溶于水溶于油,因此与油脂类食品或容器接触时,只要一接触就会渗出,但渗入或转移的量与接触的时间及温度有关 。而塑化剂在与非脂肪性食品的容器或食物接触时,基本不发生转移。

    董金狮表示:“聚氯乙烯(PVC)的保鲜膜使用比较普遍,其一定不能用来包装含油脂的食品,因为这类塑化剂一旦接触油脂,就会释放有毒物,污染食物;放到微波炉加热,更会导致塑化剂融化 ,渗入食物中”。

    来自广州食品添加剂研究行业的专家也称,耐高温微波炉塑料盒,一旦盛着油食去加热,塑料盒中的塑化剂很容易污染食物。建议市民最好用高温瓷皿装油食后,再加热。

    那么,塑料制品中是否含有塑化剂?普通百姓要如何识别呢?董金狮介绍 ,塑料包装一般出现一个箭头的三角形标志,里面标有1至7的数字,不同的数字代表不同的材料。聚氯乙烯(PVC)制品最易释放塑化剂,消费者要认清“03”的字样,因为该数字编号代表PVC ,看见该数字标识的塑制品,最好不要购买来装食品。

酱料或含塑化剂致方便面受染

    对于方便面遭塑化剂污染之争,董金狮认为,这未必是包装含有塑化剂,而是塑化剂添加到酱料包造成的。酱料包里如检出塑化剂,在酱料本身没问题的前提下,人们可能会想,是从塑料包装上转移至酱料内。不过,方便面含塑化剂也存在人为添加的可能,因为方便面酱料包装一般是PE(聚乙烯)料,不含塑化剂,因此没必要用塑化剂。而把塑化剂添加到酱料之中的话,则可起到增加油脂均匀度的作用。

低碳环保生活可远离塑化剂

    “如果你真的害怕塑化剂,那就远离塑料制品,从改变日常生活习惯做起。”中国第一批环保专家、中国能源环境专门委员会委员张天立建议,避免用塑料袋装热食物;避免用微波炉加热食品;居家生活减少使用塑胶制品等,“这些都是尽量避开塑化剂的好方法,也和近年来我们主张的环保生活不谋而合。”据《新快报》

■相关新闻

台湾又有46种产品被大陆暂停进口

    国家质检总局4日更新了受塑化剂污染的问题企业及其相关产品名单,与3日相比,又有46种产品因受塑化剂污染而被大陆暂停进口。

    根据台湾地区公布的情况,国家质检总局通报的企业截至4日晚已达到255家,相关产品也上升到858种,当天新增的产品主要为果汁饮料和胶囊锭状粉状食品。在此前的3日,被通报的企业已上升至245家,相关产品增加到了812种。

    当天被大陆暂停进口的产品包括松晖食品有限公司的芦笋汁、橙子汁C,源室国际有限公司委托顺贾森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代工的Menuwise蜂胶胶囊,富懋全球科技(股)公司的三宝燕麦奶,中一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黄金植物酵素胶囊等。 据新华社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郭新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