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房博士电话:美国10位驻华大使的中国缘 2011.06.27. BZRXZ zhuantie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7:44:10
美国10位驻华大使的中国缘
2011.06.27.  BZRXZ  zhuantie
2011年06月27日 08:38:39  来源: 新华国际



23日,美国参议院同意奥巴马总统提名商务部长骆家辉出任下一任驻华大使的提名。美国媒体报道,华裔骆家辉可望顺利通过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的同意,数周内来中国赴任。
从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至今,加上骆家辉,共有10位驻华大使,他们和中国都有很渊源,而且有的渊源很深。首任驻华大使伍德科克在北京喜结良缘;第二任驻华大使恒安石出生在山西汾阳;还有像李洁明、芮效俭都出生在中国。刚离任的洪博培不仅会说流利的汉语,而且还收养了一位中国女孩……

骆家辉
骆家辉,华裔民主党政治家;
1950年1月21日,骆家辉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祖籍中国广东台山二区明塘乡湾头吉龙村(现广东省台山市水步镇长塘吉龙村);是这个移民家庭的第三代。
1997年至2005年间担任美国华盛顿州第21任州长,是首位当选为美国州长的华裔美国人,曾任第36任联邦商务部长。骆家辉被视为“温和派民主党人”。不少民主党人士曾经批评他接受共和党所提出的保守财政政策,包括“不开征新税种”和“减少州府开支”等。
2011年6月23日,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举行表决,批准骆家辉出任美国驻华大使。
美国历任驻华大使

伍德科特
居住州:密歇根州
任命日期:1979年2月27日

恒安石
居住州:马里兰州
任命日期:1981年7月30日

洛德
居住州:纽约
任命日期:1985年11月6日

李洁明
居住州:马里兰州
任命日期:1989年4月20日

芮效俭
居住州:宾夕法尼亚
任命日期:1991年7月2日

尚慕杰
居住州:田纳西州
任命日期:1995年12月19日

普理赫
居住州:田纳西州
任命日期:1999年11月16日

雷德
居住州:康涅狄格
任命日期:2001年7月12日

洪博培
任命日期:2009年8月

骆家辉全家对赴华兴奋  问奥巴马“要全家都搬到中国吗?”
骆家辉说,奥巴马当初找他出使中国时,他一开始有些错愕,“要全家都搬到中国吗?”
骆家辉说,他的父亲如果仍健在,绝对会感到他能回到父母亲出生地担任大使,是无上的光荣。
他说,现在他全家人对于要去中国都很兴奋,只有14岁的大女儿比较不情愿,她想在美国上高中。
而他本人,则只是对北京的天气及交通“比较感冒”。
骆家辉说,他要学普通话了。骆家辉的父亲来自广东台山,骆家辉只会说台山话。
《政治日报》描述了骆家辉在商务部受欢迎的程度。他在前往国家标准局道别时,舞台上打出“谢谢你骆部长”的字样。国家海洋及大气署的员工,则把他出生当日天气制成匾额送给他。人口普查局员工举了“骆部长再见”的牌子,大家都让他很感动。
骆家辉说,他希望美国多发签证,让更多中国观光客能够来美国访问。
履新前努力学中文
美国驻华大使候选人骆家辉22日告诉当地华人侨领,在等待“出使”中国的这段日子,他会努力学习中文,并对中国日益流行的微博很感兴趣。
前奥巴马竞选团队亚裔顾问、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主席薛海培透露:骆家辉表示,前任美国驻华大使、能说一口流利中文的洪博培是自己的学习榜样,他希望赴华履职前争取“多学点中文”。
迄今骆家辉在公开场合几乎从未“秀”过中文。据信祖籍广东台山的他可以讲几句简单的台山话,也会讲一点粤语,但完全不懂普通话,最习以为常的语言还是美式英语。
“他还说自己正在研究洪博培担任驻华大使时的各种经验心得,自嘲不能跟洪博培差太多。”与骆家辉相识多年、曾为他组织过政治活动的薛海培说。
薛海培还透露,与热衷使用微博等社交媒体的洪博培类似,骆家辉也对在中国日益流行的微博很感兴趣,但坦言现在对中国微博了解不多,需要进一步熟悉情况。
骆家辉与孙中山“沾”亲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被奥巴马提名为商务部长的美籍华人骆家辉和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孙逸仙),有“拐弯抹角”的关系。

骆家辉夫人李的祖母蓝妮(学名蓝业珍),是孙中山独子孙科的二夫人。蓝妮1912年在澳门出生,1929年在上海嫁给上海名门李调生之子李定国,生有3个子女,1934年离异。
1935年,蓝妮嫁给孙科,两人后来生下女儿孙穗芬。
蓝妮和李定国的一个儿子李振亚从事金融业,娶王安玲为妻,旧金山湾区居住多年,他们的女儿即李。
李1986年在柏克莱加大求学时曾参加加州亚裔小姐选美夺冠。毕业后在西雅图第五频道电视台任记者,1994年嫁给骆家辉。
骆家辉曾数次求婚未果,后来他租了一架直升飞机,在李工作的大楼外飞翔。飞机拉着一条长幅,上面写着,“Mona Lee,I love you”。求婚成功。至今传为佳话。
1986年,经周恩来遗孀邓颖超安排,蓝妮返回上海定居,1996年去世,享寿85岁。 骆家辉:美国历史上首位华裔州长

100多年前,骆家辉的祖父从香港移居美国,在距华盛顿州州长官邸不远的地方给一家殷实的白人家庭做佣人。100多年后,1950年1月21日出生在西雅图的骆家辉,作为第二代华裔,于1997年1月15日昂首挺胸地跨进那座官邸,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州长。
赢得总统高度评价
骆家辉工作非常勤奋,当议员时,总是那个最后关闭议会办公室灯的人。他会工作也会休息,任州长8年,总是要求下属平时安排公务时留意日程,不要无端占用彼此的周末假日。
在他的领导下,华盛顿州失业率跌至历史最低点,工资和公司利润屡创新高。凭着优良的政绩,2000年11月,骆家辉再以大比数击败共和党候选人卡尔森,顺利连任。
早在1996年骆家辉当选州长时,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曾说,骆家辉是数百万美国亚裔移民中值得骄傲的人,“这些亚裔移民用他们的辛勤劳动、他们的家庭价值观和他们作为公民的良好表现,增强了美国的力量。他代表着我们大家都能够实现的未来。”
架起美中沟通桥梁
血管里流淌着华人血液的骆家辉似乎对产自中国的东西格外垂青:电脑、书籍、手机、DVD、微波炉、庭院里的家具、孩子的玩具、全家人的衣服,甚至他的钱包都打着中国的烙印。他说,正是来自中国的物美价廉的商品,使得美国人能够将节省出来的钱用于教育、购房、旅游甚至养老。所以在任州长期间,骆家辉积极推动中美之间的经贸发展。
当选州长后不久的1997年10月,他即率领州政府22位官员开始了第一次中国之旅。此后,他还多次率团访华,会见中国领导人,签订各种经贸协议,推动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正是因为他的努力,中国在他任期内成为华盛顿州第三大贸易伙伴,美国对华出口的1/7来自华盛顿州。
卸任州长一职后,位于西雅图的美国知名律师事务所——戴维斯律师事务所成为骆家辉职业转换的新舞台,戴维斯合伙人祝嘉汉说,骆家辉的特殊作用在于,他能够在美国政治家和中国政府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

1979年2月27日国书递交日:1979年3月7日使命终止日:1981年2月13日离职
1978年1月31日,伍德科克应邀在华盛顿举行的全美汽车工会的代表大会上发表演讲。他说,美国过去的对华政策一直是以台湾代表全中国, 这“显然是荒谬可笑的”。美国应该“有勇气采取明显的步骤”,“正常的美中关系对这个世界的和平是绝对必须的,我对此深信不疑”。
——伍德科克
居住州:密歇根州
非职业被任命人
任命日期:1979年2月27日
国书递交日:1979年3月7日
使命终止日:1981年2月13日离职
伍德科克(1911年2月15日——2001年1月16日)是位美国工会领导人, 曾经于1970年到1977年期间担任美国汽车工人联合工会主席。1977年,他从工会职务上退下来之后,被卡特总统任命为美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联络代表团团长。伍德科克在卡特政府任期内在实现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而进行的协商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伍德科克于1979年被任命为美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并帮助实现了1979年美国驻中国大使馆的开业。他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首位美国驻中国大使,其任期一直持续到了1981年。伍德科克后来在密歇根大学教授政治学。
伍德科克 北京娶佳丽
伍德科克到北京任联络处主任前,已与前妻分居15年之久,尚未办离婚手续。到北京后,他与在联络处内工作的护士姗伦相识,两人由相识而相知相恋,情投意合,不到一年就互订终身。伍德科克遂于1978年1月初返回美国,公事之外,办理与前妻的离婚手续。
伍德科克于2月中旬返抵北京,立即到美国联络处附近的中国民事机构办理结婚手续。4月12日他通知外交部,将于4月22日举行结婚庆宴,邀请外交部及有关部门领导出席。此事在北京外交界尚属首次,一时传为佳话。外交部有几位负责人出席了这次别具一格的喜庆宴会。黄华外长赠送伍德科克夫妇咖啡具1套,外交学会会长郝德青、国际贸易促进会会长王耀庭、外交部副部长王海容等都赠送了礼品。姗伦39岁,比伍德科克小20多岁,温文尔雅,俏丽端庄。伍德科克老年得佳偶,满脸笑容,春风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北京晨报)
伍德科克“炮轰”万斯
1977年5月,卡特总统任命伦纳德·伍德科克(LeonardWoodcock)为美国第四任驻华联络处主任。
7月26日,伍德科克抵达北京。几天后,黄华外长接见了他。伍德科克说,他愿在上海公报确定的原则下推动与中国关系正常化,但由于美国国内还有困难,这一目标未能实现,但他深信,中美建立正常关系是世界和平所需。
1977年8月22日,万斯国务卿率团访华。这是伍德科克最忙的时期。万斯同中国领导人讨论了两国关系正常化问题。万斯提出,美国愿按上海公报确定的“一个中国”的原则实现关系正常化,但提出须同时保证美台间的贸易、旅游等私人联系不受影响,并允许美国政府人员“在非正式安排下”继续留在台湾。这一设想被中方认定是个“倒联络处”方案而予以拒绝。邓小平副总理向万斯明确表示,要解决问题,干干脆脆就是三条:废约、撤军、断交(指美国与台湾断交、从台湾撤军和废除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点击详细
伍德科克轻松渡过难关
1978年2月7日,伍德科克怀着要受批评的心情去见卡特。
卡特一见面就说,”我从报纸上读了你关于中国的讲话”。伍德科克的心突然下沉,但卡特接着说,“我同意你的讲话”。卡特解释说,他现在忙于巴拿马运河条约的事,估计3月份国会将通过条约。从那时一直到1978年底,这是一段机遇期,他期望在此期间完成两件大事:同中国建交和同苏联达成军控协议。他还顺便借这个机会谈了自己的私事,他已与使馆的护士姗伦小姐相爱,准备结婚,这次回国也是为了与多年分居的前妻办理离婚手续。卡特马上表示衷心祝福他们的婚事,并为此为他们写了封祝福的信。>>>点击详细

2001年1月18日,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首任美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伦纳德-伍德科克因患肺病,医治无效,16日在密歇根家中逝世,享年89岁。
伍德科克原是美国有名的联合汽车工人协会的主席。1977年被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任命为驻中国的首席联络员,1979年两国正式建交后,出任驻中国大使。
时任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莱特发表讲话,高度评价了伍德科克,说他是从卡特到克林顿的美国历届总统的忠实顾问。他为中美两国的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二任:恒安石

任命日期:1981年7月30日国书递交日:1981年9月24日使命终止日:1985年9月24日离职
恒安石 (Arthur W. Hummel, Jr.)
居住州:马里兰州
职业外交官
任命日期:1981年7月30日
国书递交日:1981年9月24日
使命终止日:1985年9月24日离职
恒安石(1920年6月1日——2001年2月6日)在中国出生,其父母亲为美国传教士。恒安石在获得芝加哥大学中国研究专业硕士学位之后,于1950年加入了美国国务院,之后担任过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以及驻多个国家的大使,包括缅甸、埃塞俄比亚和巴基斯坦。他于1981年被任命为职业大使,其职业生涯的顶峰出现在1981年到1985年,期间他被任命为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恒安石大使是1982年《有关美国售台武器美中联合公报》的主要谈判人,根据该公报,美国表示愿意逐步减少对台军售数量,并重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在其退休之后,恒安石就任位于华盛顿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 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内一个咨询委员会的主席。
恒安石 1920年出生在山西省汾阳县,因为仰慕北宋政治家王安石为自己取中文名为恒安石。
恒安石是第一个拥有汉语姓名的美国驻华大使,也是第一个出生于中国的美国大使。
恒安石是历届美国驻华大使中和中共打交道最早的一位:1945年抗战胜利,他作为盟国被解救人员代表,曾参观淮北解放区,受到新四军四师师长张爱萍的接见。
里根任命恒安石为大使接替伍德科克,本意在于“纠偏”,但身为中国通的恒安石很快意识到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并在两国高层的沟通中起到积极作用。
恒安石任上最大贡献,是促成中美八一七公报的达成,这一公报至今仍对两国关系起到重要作用。
恒安石卸任后继续从事与中国有关的工作,他不但经常出席中美关系研讨会,还积极促进两国文化交流,并出任南大-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培养了大批精通英语、熟悉美国思维方式和沟通习惯的中国青年人才。

1981年5月底,美国政府才物色到一位新任驻华大使———恒安石(ArthurWilliamHummel)。恒安石当时还担任美国驻巴基斯坦大使,7月中旬才能离任,因此一直到当年9月他才到北京就任。这期间中美之间已就美国售台武器问题展开了唇枪舌剑的争论,甚至到了要关系倒退的地步。恒安石可算得是“受命于危难之际”。
恒安石的经历颇不平凡,而且与中国有密切缘分。
恒安石于1920年6月1日生在中国山西省汾阳县。他的父亲中文译名为恒慕义,原为德国后裔,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恒安石的母亲毕业于俄亥俄州的奥伯林学院。恒慕义夫妇二人于1910年到山西汾阳,为基督教教会办学。恒慕义担任汾阳“铭义中学”的校长。
1923年,恒安石3岁时,其父移居北京,在“华北协和华语学校”任教。1928年恒安石随父母返美,其父应聘担任华盛顿国会图书馆东亚部主任,他连任此职达30多年。恒安石也随父母同住华盛顿,后去费城读高中。中学毕业后,恒安石考入俄亥俄州的安蒂奥克学院。他在学校不太安分守己,仅待了一年半即辍学,走向社会自谋生路。他在两年内先后当过推销员、医院看护,并干过其他杂活,过着游移不定、自食其力的生活。
1940年9月,恒安石计划随父踏上返回中国旅程。恒安石先到北京,其父则因有变故而未来成。恒安石在北京成了孤身一人,先在“华北协和华语学校”学习中文,同时为了糊口又在“辅仁男子中学”教英文。
当时的北京已沦落在日本铁蹄之下,恒安石开始并未受到日本人迫害,但1941年12月发生了“珍珠港事件”,美日进入战争状态,恒安石被日本人作为“敌国国民”加以拘留。
恒安石在潍县拘留所被关押一年多之后,在英国难友的安排策划和中国人的协助下,于1944年5月成功逃出魔爪,加入了当地国民党的一支抗日游击队“山东挺进军第15纵队”,在山东胶东地区的高密、昌邑一带和胶济铁路沿线进行抗日活动。恒安石与中方人员交谈时曾多次提到自己的这些苦难经历,晚年退休后也曾想把这一段经历写成书出版,留给后世。但“壮志未酬身先死”,生前未能完成此心愿,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恒安石与游击队一起一直待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在一年多时间里,他与这些抗日战士一起生活,与当地老百姓朝夕相处,由于拘留营生活艰苦,游击战环境恶劣,部队缺衣少食,终日奔波,他在这些日子里得了哮喘病,以后这一病痛一直伴随着他。他在游击队中肩负协助仍被拘留人员与外界联系的任务,在行军之余也教战士英文。作者1984年在外交部美大司工作时,曾收到一位山东老乡的来信,说他曾与恒安石在同一游击队战斗过,很想再见他一面,共叙旧谊。我当时已准备赴驻美国大使馆工作,基本脱离了岗位,只好将来信交上级处理,因此不知来信者是否如愿以偿。我相信他们已取得了联系。
日本投降后,恒安石留在中国,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工作了一年多。1946年他结束了在华长达六年的传奇经历,回到美国,加入了设在美国的“联合对华救灾会”,不久考入在华盛顿新成立的霍普金斯大学国际问题高级学院。此后又入芝加哥大学研究生班,取得硕士学位。
恒安石之名由何而来?开始我们都以为从其英文名字的谐音转变而来,这是美国“中国通”的通行做法,恒安石应当也不例外。但据金先宏先生在其《影响白宫对华政策的“中国通”》一书中披露,据恒安石自己解释,除了“恒安石”与英文名字谐音相似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父亲叫恒慕义,他只能也姓“恒”,另外,他喜欢北宋时期锐意改革的宰相王安石,于是取名“恒安石”。这一来历使他与中国又多了一份文化情缘。(东南早报) 第三任:温斯顿·洛德  基辛格秘密访华的高级随员

2011年6月6日,美国前驻华大使洛德在新华社照片前向记者介绍1971年随基辛格访华的情景。 新华社记者 朱炜
洛德(任期1985~1989年)1972年基辛格秘密访华时,他是打开中美关系大门的代表团中最年轻的外交官。
洛德 (Winston Lord)
居住州:纽约
非职业被任命人
任命日期:1985年11月6日
国书递交日:1985年11月19日
使命终止日:1989年4月23日
洛德(出生于1937年8月14日)目前是国际援救委员会的两位主席之一。1993年到1997年期间,他是克林顿政府的东亚和太平洋事务助理国务卿。在担任助理国务卿之前,洛德担任全国民主基金会主席、国际救援委员会副主席以及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美国和新世界委员会的主席。
洛德在1985年到1989年期间担任美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在此期间,中国这个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经历了剧烈的动荡。
1977年到1985年期间,洛德担任外国关系委员会主席。他还曾经是亚洲协会、美国外交学院、美中协会以及亚斯平著名人士研究所的成员。1973年到1977年期间,其担任美国国务院政策计划处处长。在担任该职位之前,从1969年到1973年间,他是国家安全委员会职员以及国家安全顾问特别助理。洛德从1967年到1969年期间在国防部工作,担任国际安全事务政策规划处职员。此外,在1961年到1967年间,他还在国务院担任多个职位。洛德1959年以优异的成绩从耶鲁大学毕业。1960年,他在塔夫斯大学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获得硕士学位。
有一位华裔妻子
他有一位华裔妻子、颇有名气的小说作者包柏漪,又是基辛格秘密访华之行的高级随员,素有中国通之誉,他于1985年11月上任之际,是中美关系最好的时候。 美国外交界的“中国通”

1979年1月1日,中国和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0年来,在几代中国领导人、七任美国总统和中美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福祉,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先于美国已故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亨利·基辛格1971年7月9日秘密访问中国,随行人员之一是后来出任美国驻中国大使和助理国务卿的温斯顿·洛德。
洛德时年33岁,现年71岁,这几十年间一直参与和关注美中交往,在美国外交界获称“中国通”。
回顾:秘密访华启动对话
基辛格秘密访华,缘起于时任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1970年11月访华,向中方领导人转达时任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的口信:美方愿派高级人员与中方高级人员对话。
叶海亚·汗协调下,美中商定基辛格访华日程。
基辛格1971年7月8日飞抵伊斯兰堡,在叶海亚·汗举行的晚宴上以肚子不适为由离开,前往巴方总统别墅“治疗和休养”,次日乘坐巴基斯坦航空公司专机飞抵北京南苑机场,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到访的第一位美国政府高级官员。9日下午,基辛格在住地钓鱼台国宾馆开始与中国总理周恩来会谈。
洛德作为基辛格的得力助手,负责美中双方会谈内容的记录和整理。
同年10月10日至26日,基辛格公开访华,为尼克松访华作准备,包括草拟尼克松次年2月28日结束访华时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共和党人总统尼克松访华,基辛格和洛德随行。这以后一段时期,1973年11月、1974年11月、1975年10月和12月,洛德分别随基辛格和已故前美国总统杰拉尔德·福特访华,受到毛泽东和邓小平接见。
1973年以后,基辛格转任国务卿,洛德出任国务院政策计划司司长。
1985年11月,洛德重返北京,接受共和党人总统罗纳德·里根的任命,出任美国第六任驻华大使。截至当时,他已先后11次访华。时年48岁,他是美国历届驻华大使中最年轻的一位。
感言:两个大国握手言和
在纽约接受专访时,回顾30年前往事,洛德感慨道:“我认为,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对中国敞开大门和30年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是过去五六十年间最重大、最有积极意义的国际事件之一。”
“一个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另外一个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洛德解释道,“这两个国家在经过几十年彼此孤立和敌对后,最终握手言和。”
谈及现状,洛德笑着说,双边关系正处在一个良好阶段。“我必须说,积极正面因素占81.5%,而消极和负面因素占18.5%。两国关系总体而言非常积极,尽管在贸易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四任 李洁明:从美国特工变身驻华大使

李洁明 非职业被任命人任命日期:1989年4月20日国书递交日:1989年5月8日使命终止日:1991年5月10日
李洁明 (James Roderick Lilley)
居住州:马里兰州
非职业被任命人
任命日期:1989年4月20日
国书递交日:1989年5月8日
使命终止日:1991年5月10日
李洁明1928年1月15日出生于中国青岛。1981年到1984年期间,他担任美国在台协会会长。1985年,他被任命为东亚事务副助理国务卿。1986年到 1989年期间,他还是美国驻大韩民国大使,1989年到1991年期间,他担任美国驻中国大使。他是唯一一名曾经担任过美国驻中国和台湾机构领导的美国人。2004年,他出版了名为《中国通:亚洲冒险、间谍与外交生涯九十年》的回忆录。在其于国务院任职之前,李洁明在中央情报局驻老挝、东京、香港和台湾的办事机构工作。从政府部门退休后, 李洁明成为美国企业协会的高级成员。李洁明于2009年11月12日去世, 终年81岁。
李洁明拥有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学位和耶鲁大学学士学位。
李洁明(任期1989~1991年)出生于青岛,14岁才返回美国。20世纪70年代 老布什出任美国驻中国联络处主任时,李洁明以中情局情报人员的身份一起赴华工作。
洁明:1928年出生于中国青岛,14岁时返回美国读书,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加入中央情报局,效力长达25年。
20世纪70年代老布什出任美国驻中国联络处主任时,李洁明以中情局情报人员的身份一起赴华工作。
1989年再次以美国驻华大使的身份重返中国,至1991年离任,其间经历了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最剧烈动荡的阶段。
2004年5月4日,李洁明的回忆录《中国通:亚洲冒险、间谍与外交生涯九十年》在美出版。
出生于中国、与两岸三地结下不解之缘的李洁明,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个合法进驻北京的中情局特工,也是美国亚洲外交的目击者和参与者。美国近代外交史上不乏特工出身的外交官,但没有一个人的经历像李洁明那样多彩多姿、那样富于传奇性;也没有一个美国外交官像李洁明那样,对中国具有如此深厚复杂的感情。
在中国当上特权阶级
近代美国外交界和学界崭露头角的许多“中国通”,大部分都出身于传教士家庭,李洁明则例外。他于1928年1月15日生于山东青岛,父亲福兰克·沃尔德·利利是美国美孚石油公司驻华营销代表,曾驻足芜湖、烟台和宁波等地。
由于中国开始全面抗日,李洁明一家人于1937年至1941年期间,陆续离开已居住了25年的中国,返回美国。李家在中国住了四分之一世纪,但他们在贫穷的中国是属于特权阶级,很少和一般中国人来往,中国话亦不灵光。就像李洁明在回忆录中所说的:“我们在青岛却过着如同王侯一般的生活……有时候,我们根本没有住在中国的感觉。中国,或者是中国人,很少闯进我们的日常生活。”
投身中情局当对华特工
回到美国后,李洁明的哥哥法兰克先进了耶鲁大学;过了几年李洁明亦进了耶鲁,主修俄文。兄弟两人都是在大学毕业后,再回耶鲁学中文的。法兰克对亚洲国家的关注,对李洁明影响很大。他在耶鲁大三升大四时朝鲜战争爆发,这场战争决定了他的人生取向和事业前途。他在耶鲁选修了饶戴维教授(Prof.David N.Rowe)所开的课程“中国与世界列强”。多年后饶戴维指导一位台湾留学生撰写博士论文《朝鲜的开放:1876至1885中国外交的研究》,这位留学生就是日后在台湾“外交”界肩负重任、并曾与李洁明多次交手的台湾当局前“外交部长”钱复。
饶戴维不仅是个右翼学者,而且与美国中情局关系极深,曾担任过中情局外围组织“亚洲协会”驻台代表,有些资料甚至指饶戴维根本就是中情局隐身特工。冷战时期,大批美国知识青年响应政府号召加入情报界,以“报效国家”、“防堵共产主义的扩张”。李洁明即由饶戴维引荐投效中情局。
1951年11月7日,李洁明在东京羽田机场走下泛美班机。他说:“当时我年仅23岁,预备开始中情局地下工作人员的生涯……我已经加入中情局,投身美国对抗中国的秘密战争……不过,我的武器不是炸弹,而是传单、拦截无线电讯和特务间谍。”
李洁明说:“朝鲜半岛战火炽烈。而我正要开始成为美国反共秘密作战的马前卒……初到日本,我奉命在横须贺担任内勤工作,负责翻译和协调对华情报作业。我们在台湾和香港也有据点……”李洁明于1952年5月被调至中情局台湾工作站,任务是协助训练谍报人员,与台当局“保密局”密切合作。
1958年,李洁明被调至菲律宾美国大使馆担任中国事务官员,抵达马尼拉之前,中情局为了李洁明能在菲国华侨小区做好工作,派他到耶鲁中文学校密集学中文两个月,他说这两个月“却是我终身喜爱讲、读、写中文的开始”。

“毛泽东钦点李洁明”
1961年,李洁明调至柬埔寨,几年后再被派往老挝。1968年5月,李洁明出任中情局香港站副站长。中情局香港站自1968年起即开始收到据称是当时中国驻港外围组织人员的情报,李洁明说:“这些情报乃是中国经历近20年和美国的敌对关系后,最早透露有意和美国交往的迹象之一。” 李洁明于1970年自香港调回美国弗吉尼亚州兰格利中情局总部,担任远东组中国科副科长。但他认为既然无法到中国大陆工作,不如退而求其次,于是转到罗马尼亚。没想到1973年2月美中开始互设联络办事处,双方同意在办事处互派一名情报官,美国派出李洁明,中国则派了谢启美。当美国国务院对李洁明的任命表示异议时,时任白宫国安助理的基辛格吓唬国务院官员说:“那是毛泽东钦点李洁明的!”
1973年7月,李洁明从香港跨过边界罗湖桥,成为1949年后第一个合法进入中国的美国特工,主要工作是为白宫和中国领导人传递信息,亦即为基辛格效力。
1974年10月30日,《华盛顿邮报》内幕专栏作家安德逊在专栏中,首次公开泄露了李洁明的特工身份。1975年3月,李坐火车离开中国,从此脱掉“秘密”外衣,变成公开的情报分析官。1979年1月,李洁明自服务28年的中情局退休。

参与“八一七公报”风暴
1981年1月里根就任总统,李洁明出任白宫国安顾问艾伦的助手,翌年初调至台北担任美“驻台办事处处长”。李洁明驻台期间,美台关系最大的风波,是美方于1982年8月17日发表将逐年减少对台军售的声明,亦即当时台湾当局“外交部次长”钱复在回忆录中所称的“‘八一七公报’风暴”。钱复与李洁明代表双方在第一线传递信息和表达各自立场,二人曾数度大动肝火、相互对吵。
1989年5月2日,李洁明偕妻子莎莉抵达北京,出任驻华大使,实现了多年的愿望。1991年5月,李洁明离任返美,出任国防部助理部长,退休后一直在共和党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AEI)担任资深研究员。
从特务到外交官,从亚洲到美国再回到海峡两岸,李洁明在半个多世纪的风云激荡中历经艰险,看遍河山变动,亦参与外交上的折冲樽俎。他是目击者和参与者,同时也是历史创造者。在今天的美国外交界和特工界,像李洁明这样的传奇人物已少之又少。
第五任:“通”中国的芮效俭大使

芮效俭 (J. Stapleton Roy)
居住州:宾夕法尼亚
职业外交官
任命日期:1991年7月2日
国书递交日:1991年8月20日
使命终止日:1995年6月17日
芮效俭1935年出生在中国南京,他的父母亲是美国传教士。他于2001年1月份从驻外事务处退休,之前他在美国国务院服务了45年。他的职业生涯大部分都是在东亚度过的,期间曾经在曼谷、香港、台北、北京、新加坡和雅加达担任过职务。他曾经三次担任美国驻外大使,分别是美国驻新加坡(1984年到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991年到1995年)和印度尼西亚(1996年到1999年)大使。1996年,他被提升为职业大使,这也是驻外事务处的最高级别。芮效俭大使在国务院所担任的最后一项职务是情报与研究助理秘书。在从国务院退休之后,芮效俭大使于2001年加入了基辛格事务所(一家战略顾问公司)并成为该公司的执行董事。
1956年,芮效俭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历史专业并被选举为美国优等生之荣誉协会会员。
芮效俭出生于中国,他的父亲曾在南京金陵大学任教,他本人直到1950年才随父回中国,被认为是司徒雷登后对中国最有感情的驻华大使。
芮效俭通晓中文,曾担负情报工作,1959年在驻香港总领事馆工作,1962年又被派驻台北,是唯一在两岸三地都任过职的驻华大使。
1978年,芮效俭被派任驻中国联络处副主任,是伍德科克最得力的助手,在促成中美建交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中美建交后他被任命为驻华使馆副馆长,是建交早期的重要美国驻华代表,1981年离职转赴泰国,1991年,他赴任驻中国大使,为中美关系的“第二次正常化”起到筚路蓝缕的开拓作用。
芮效俭离任后直至退休,一直在国务院外交口工作,被认为是美国外交圈最重要的中国问题专家之一,2001年,退休后的他加入基辛格事务所,继续从事与中国相关问题的研究。
芮效俭被认为是“实干家”,尽管公认他对中国事务谙熟,对中美关系的恢复、发展起到过重要作用,却很少留下其工作和努力的痕迹。
第六任:尚慕杰
尚慕杰 (James Ralph Sasser)
居住州:田纳西州
非职业被任命人
任命日期:1995年12月19日
国书递交日:1996年2月14日
使命终止日:1999年7月1日
尚慕杰(1936年出生)于1961年到1977年期间在纳什维尔Goodpasture、 Carpenter、Woods和Sasser律师事务所担任律师职务。在1977年到1995年连续十八年期间他在美国参议院担任初级和高级参议员。在离开参议院之后,尚慕杰于1995年加入了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1995年9月到1999年期间,他接受克林顿总统的任命担任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职务。
尚慕杰1958年从范德比尔特大学毕业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961年从范德比尔特法学院毕业并获得一级学位。
1996年2月上任的尚慕杰是律师出身,资深参议员,来华前和中国并无深刻关系,当克林顿竞选获胜,邀请他出山时,他声称只接受“有挑战性”的驻华大使一职,当他获得任命后表示“仿佛充电一样”。
此前并不了解中国的尚慕杰有其前任不具备的优势,即没有成见,他在国会时曾多次附和针对中国的提案,但上任后却积极促成中美领导人多次互访,并尤其注重“培养两国民间感情”。为此他曾坦率指责中国官方媒体对美国“报道存在偏见”,也曾直率地指出美国政坛对中国“缺乏起码的常识”。
他曾在克林顿访华期间安排后者赴西安和村民座谈,自己也曾应邀观摩中国农村基层选举并走访特区;他也曾为江泽民、朱镕基的访美提供公关建议,指出“中国领导人应对外展示亲切、亲民形象”,要注重公关效应,甚至声称为让美国国内多了解中国情况,不惜“被打得鼻青脸肿”。“中美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这个有建设性的提法,据说也是尚慕杰的发明创造。
尚慕杰是戈尔副总统的密友,和白宫关系密切,被称为“唯一可以直接和白宫随时打电话的大使”,也是第一个国会出身的驻华大使,这些都为他的工作带来许多便利,基辛格曾说“我不知道在促进美中关系方面,还有哪位大使工作做得比尚慕杰更为出色和更富有激情”。他曾坦承美国对华外交“犯过4次大错”,也曾直言批评“两国论”。
尚慕杰在离任后闲居,但仍关注中国事务,曾在“李文和案”等多次事件中为中国辩护。
尽管如此,尚慕杰曾被称为“最不值得羡慕的大使”,因为在他任上发生美国军机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事件,使得美国大使馆被示威围困。1999年7月1日,尚慕杰离任,为表示对中国的念念不忘,他特意将在华收养的一只土猫带回国,结果仅两天后就因踩到猫背而摔落楼梯,导致左臂骨折,这只可怜的猫也以“尚慕杰猫”名噪一时。

1995年6月,克林顿总统任命前国会资深参议员詹姆斯·拉尔夫·萨塞(JamesRalphSasser)为新任驻华大使。萨塞大使虽有个中文名字尚慕杰,但过去几乎与中国无缘,更不是一名“中国通”。他的经历与伍德科克大使相近,属于政治性任命。
尚慕杰在国会民主党议员中介于温和派和自由派之间,与总统克林顿和副总统戈尔关系密切,按美国媒体的说法,他是一位能与总统和副总统直接通话的人,地位之显赫,由此可见。
中方接到美方通知尚慕杰任大使的时间是1995年5月31日,当时克林顿已宣布允许李登辉访美,两国关系十分紧张,中国政府一直拖到9月22日才答复美方同意这一任命。
1996年2月10日尚慕杰与夫人马丽·萨塞一同到达北京。他的女儿伊丽莎白·萨塞和儿子詹姆斯·格雷·萨塞后来也来到北京。当时中美关系已逐步走上正轨。江泽民主席于1996年2月14日会见尚慕杰,接受了他递交的国书。2月27日尚慕杰会见了钱其琛副总理,随后还会见了其他中国领导人。尚慕杰自诩“我成了北京最重要的外国人”,足见他对这些会见的满意之情。
尚慕杰不会讲中文,但到中国后即开始学中文。1996年2月14日向江泽民主席递交国书时,尚慕杰坦率地说,自己不是中国问题专家,近20年都在国会,熟悉美国的政治运作,他愿利用自己和国会的关系,增进中美的相互了解。尚慕杰自称来中国前到哈佛大学对中国历史进行了补课,也读了不少关于中国的书。
尚慕杰很注意阅读中国的报刊(通过译员),几乎每天都把当天报刊摘要看完。由于中国报刊当时对美国在世界各地的霸权主义行动不断进行抨击,尚慕杰感到很不舒服。他每天看到的是“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字眼,有些按捺不住了。1996年8月21日,他向中国一位高级外交官提出了这一问题。中国外交官很有礼貌地回答他说:中国的媒体发表的评论文章,不一定代表政府的表态,这说明了中国言论自由,而且有些报道也并非空穴来风。美国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就帮助蒋介石打内战,近几年又对华制裁,不断施压和干涉中国内政,这必然会影响中国的舆论,美国应以实际行动改变自己形象,争取中国人民的理解。从另一个角度说,美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十分消极,只说黑暗面,不谈光明面,甚至无中生有,编造谎言。希望大使多做美国媒体工作,使其摆脱偏见,实事求是。这一席话使尚慕杰对两国媒体的距离有了现实的理解,同时也对中国外交官员的犀利口才和敏捷反应有了新的感受。
1997年中国广大农村进行基层选举,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国际上引起广泛注意。尚慕杰来自美国的农业州,对中国农村的发展表示有兴趣。中国外交部主动邀请尚慕杰大使和美国驻华使馆官员到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陈各庄参观基层选举活动,尚慕杰欣然接受。尚慕杰在华期间,还于1997年率使馆部分人员访问了西藏。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届美国大使都要到西藏考察一番,这已成了惯例。
尚慕杰在任期间,中美间最重要的外交活动是1997年克林顿总统访华、1998年江泽民主席访美和1999年朱基总理访美。他不但参与了这三次访问的筹备事宜,还为每次访问提供了颇具建设性的建议,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精确制导炸弹袭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中国驻南记者3人以身殉职,另21名中国驻南外交人员受伤,大使馆建筑被炸毁。这次事件点燃了中国人民举国抗议的怒火,纷纷以各种形式同声谴责美国的强盗行径。北京的大学生和各界群众自发地前往美国驻华大使馆门前示威,声讨美国的暴行。身为驻华大使的尚慕杰当时首当其冲,每天目睹呐喊而过的愤怒示威群众,身边虽有近10名海军陆战队成员保护他,但仍心惊胆战,生怕部分群众扔向美国大使官邸的地砖瓦块会伤着自己或打向躲在使馆内的家人。由于中国政府采取保护措施,他才感到安心。后来他回顾这段经历时向美国记者说,他对群众的激烈反应感到意外,“轰炸的消息激起了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特别是在大学生中”,在中国有一种民族主义的信号灯,一遇意外事件就会点燃起来,这是过去150多年中国的历史造成的。他认为对这次事件要从事件的背景来考量。
尚慕杰的最后一件公务是接待克林顿总统派到中国的对轰炸事件向中国政府进行解释的代表团。
尚慕杰事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了中美关系的历史。他说美国在对华政策上犯过三次错误:第一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支持消极抗日的蒋介石,把积极抗日的共产党推到苏联一边;第二次是1949年,美国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对中国实行敌视政策;第三次是不顾中国的警告,美军越过了朝鲜的三八线,引发中美的冲突。1996年3月,台湾海峡发生危机,美国派航空母舰干预,几乎要犯第四次大错误。
尚慕杰完成这次不值得羡慕的接待任务(皮克林率领的美国政府解释代表团)后,于1999年7月1日离京返国,结束了长达三年半的大使任期。 第七任:普理赫
普理赫 (Joseph W. Prueher)
居住州:田纳西州
非职业被任命人
任命日期:1999年11月16日
国书递交日:1999年12月15日
使命终止日:2001年5月1日
普理赫(出生于1942年)于1999年11月到2001年5月期间担任美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在担任该职位之前,他是斯坦福-哈佛预防性防卫项目的顾问教授和高级顾问,以及海军分析中心的高级职员。在1999年5月退役之前,普理赫上将在美国海军一共服役了35年,并且从1996年开始至退休,一直是美国太平洋司令部总司令。
普理赫获得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学位以及美国海军学院海军学学士学位。
普理赫
最早提议建军事热线
普理赫1996年担任太平洋美军总司令,统领包括第七舰队在内的10万官兵,1999年3月离职卸任。普理赫在担任太平洋美军总司令期间,7次访问中国,对中国有较完整的认识。2008年4月10日,对于中美两军交流的历史而言,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这一天,两国防长使用刚刚建立的国防部直通电话进行了首次通话,这标志着中美之间的军事热线交流机制正式启动。而最初提议在中美之间建立军事热线的人正是普理赫。
1999年,57岁的普理赫成为美国派驻中国的第7任美国驻华大使。在上任当天,他就通过一名懂中文的发言人宣布,美国新任驻华大使决定舍弃先前使用的中文姓名“普吕厄”,改名为“普理赫”。“普理赫”极力主张与中国“接触”。
首次披露1996年台海危机内幕
1995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迫于国会亲台势力的压力,允许李登辉访美,李借机在美公开鼓吹“台独”。为警告李登辉不要一意孤行,我解放军随即在台海进行了军事演习。1996年3月,我宣布在台湾海域附近进行导弹演习。害怕局势失控的美国急忙派遣两个航母战斗群在台湾以东游弋。这就是著名的“1996年台海危机”。
当时,普理赫到夏威夷美国太平洋司令部上任刚刚5周。他回忆说:“华盛顿的时间比夏威夷早6个小时。那天早上,我一到办公室,就接到了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沙利卡什维利让我尽快回电话的留言。几乎就在那时,我看到了助手放在办公桌上的情况报告。我觉得不妙。这会成为导火线,我们得采取行动。”
普理赫说:“当时沙利卡什维利那边是下午1时。我告诉他,我们会在三四个小时之内提交一个方案。”其实,沙利卡什维利并不是最高决策层的一员,他只是普理赫与国防部长佩里交流的“中介”。当时,在华盛顿说什么话的人都有,有些议员甚至说:“我们派5艘航母去,炸了他们的港口。”普理赫认为,那些都是“不负责任的人”。
在短时间的磋商后,普理赫决定向台海调遣航母战斗群。他说:“我们当时在菲律宾部署有‘独立’号航母战斗群。那天下午,我命令这些战舰向台湾东部移动,而不是向中国大陆这边。”不难看出,普理赫之所以命令美军绕开台湾海峡,一是避免过分挑衅大陆,二是为了保护航母安全。
令人惊讶的是,在调动“独立”号时,他们对下一步怎么做心里一点底都没有。“调动舰队以后,我们开始思考到底该怎么做?我们希望得到最好的结果,同时也做了最坏的打算。”后来,国防部长佩里对普理赫说,派遣一组航母舰队还不够,需要再派一组。于是,他们又从波斯湾调来“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
航母调遣完后,美军开始评估大陆可能的反应。大陆会不会借此对台动武,成为白宫和国会辩论的焦点。当时,共和党议员们趁机宣扬“中国威胁论”,给克林顿出难题。克林顿政府则认为,美军的行动应有所收敛,否则两国关系将倒退到敌对状态。普理赫说:“我们按兵不动,密切注视着局势。我们肯定大陆不会攻打台湾。”
在向台海派遣航母战斗群的同时,美国也通过相关渠道,警告台湾当局不要轻举妄动。普理赫说:“我们通过外交方式告诉台湾,我们这样做不是给你开空白支票。我们是在阻止事态继续发展,这并不意味着你就可以为所欲为。”
第八任:雷德
美国驻华大使雷德(左)大使夫人雷婷(中)大使的女儿雷雷(右)
雷德 (Clark T. Randt, Jr.)
居住州:康涅狄格
非职业被任命人
任命日期:2001年7月12日
国书递交日:2001年7月28日
使命终止日:2009年1月
雷德是美国历史上任职于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时间最长的人。1982年到1984年他在北京居住,期间担任美国大使馆的一级秘书和商务参赞。之后他在香港居住了18年,最近的职务是社曼·斯特灵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并负责律师事务所的大部分中国事务。他是纽约和香港律师团的成员,并且被认为是中国法专家。
1974年,雷德担任美中贸易国家委员会驻中国代表,在1968年到1972年期间,他在美国空军安全事务处任职。
雷德1968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975年从密歇根大学毕业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他还加入了哈佛法学院并获得东亚法律研究访问奖学金赴中国就学。
雷德:驻华大使是美国政府最好的职务
“我认为驻华大使是美国政府最好的职务。”雷德诚挚地表示,“担任这一职务,我很荣幸。”
雷德此番再次对中美关系作出高度评价,在七年半中,中美外交关系不断地向前发展。
“中美两国的共识扩大了,分歧妥善处理了。”雷德表示,“我感谢中国外交部同行们的友谊,也对他们的职业外交官风范表示欣赏。”
“在1979年,使馆有67名工作人员。当我2001年到达北京时,有大约500名员工为12个不同的美国政府部门工作。”雷德表示,“在我离任之际,有超过1100名员工在我们的新使馆里,为29个不同的美国政府部门工作。”
雷德表示,在过去的30年中,两国之间保持关系,不仅需要高层领导经常性会晤,还需要强有力的双边对话机制。“我们拥有超过60个这样的机制。”雷德表示。
“中美关系显著改善将成为布什总统最持久的遗产之一。”雷达表示,“布什四次正式访问中国,比历史上任何一位在职时期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的次数都要多。”
作为美国前总统布什的耶鲁大学校友和同睡一个宿舍的“兄弟”,雷德由布什任命为驻华大使,并成为美国历史上任期最长的驻华大使。
在美国驻华使馆官员陪同下,经过几道关卡,在新使馆大楼的会客室内才见到了两鬓斑白、神采奕奕的雷德大使。不到半个小时的采访中,雷德思路清晰,语言幽默,并时常发出爽朗的笑声。
用电邮和布什沟通“小问题”
《国际先驱导报》:您是任期最长的美国驻华大使,是因为您和布什总统同为耶鲁大学校友,并住同一宿舍的关系吗?
雷德:(停顿很久说)我想,可能是我能更容易地执行他的政策吧,因为我清楚地明白这些政策是什么。我可以和他沟通。这是我的优势。
《国际先驱导报》:您怎么和他沟通?飞回华盛顿,还是给他打电话?
雷德:如果我去华盛顿,我可以马上找到他。我知道总统时间宝贵,我当然不会滥用友谊。但如果我有问题,我可以直接和他谈。值得高兴的是,我要和他谈的都是些事关两国关系发展的长期问题,不是很着急,可以等到我回华盛顿再说。至于一些短期的小问题,我可以通过电子方式告诉他。
《国际先驱导报》:是电子邮件吗?
雷德:(笑)是的。
看残奥会几乎流泪
《国际先驱导报》:您任期内见证和亲历了很多大事,比如两国建交三十年、北京奥运会、美国驻华新使馆落成等,哪件事最难忘?
雷德:事实上,是北京残奥会。每个人都期待奥运会不同凡响,当然,实际结果也的确不负众望。但真正震撼我的是残奥会。中国对残疾人的关心和照顾水平一直不是很高,中国残疾人身处艰难的处境。但是,残奥会精彩绝伦,令人备受鼓舞。我和美国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交谈,他们说他们从来没有参加过如此组织有序、规模空前的比赛。
《国际先驱导报》:您去现场观看了比赛?
雷德:是的。开幕式、盲人足球赛、篮球、游泳等。太感人了。
《国际先驱导报》:怎么感人?
雷德:我几乎流眼泪。开幕式那天,坐在轮椅上的中国运动员侯斌,费尽气力爬到顶,点燃了火炬。我还看了篮球、游泳。他们都是盲人,但他们踢足球。他们滚球,但是完全依靠声音。观众必须屏住呼吸。那些运动员的热情和精神令人震撼。
谢谢中国人民的好客与善意
《国际先驱导报》:什么时候开始和中国结缘?
雷德:我高中毕业时,我父亲就让我学汉语。你知道,那个年代,两国都没什么往来。但我父亲说,如果我还年轻,我一定要学汉语。我惊奇地瞪着他,老爸没出什么毛病吧。如果我是一个中国孩子,我肯定会乖乖地听爸爸的话,那现在我的中文就会很棒。可惜,我是个美国青年,我对父亲的话置之不理,最终选择了英国文学为专业,因为那对我容易多了。
《国际先驱导报》:后来怎么又学了汉语呢?
雷德:1968年,我大学毕业后到空军服役。他们招人学汉语。当时,根本没有人主动愿意学汉语。这时,我想起了父亲当年的话,于是我学了一年。但郁闷的是,虽然从40年前开始学,我的汉语到现在还没什么进步。
《国际先驱导报》:离别之际,您有什么话想对中国人说?
雷德:谢谢中国人民的好客与善意。在中国这些年,我们结交了很多中国朋友。我们珍视这种友谊,谢谢他们的支持。我们在北京度过了愉快的八年。
《国际先驱导报》:您到了中国的很多地方,有没有统计过,是否中国的各个省份全都走遍了?最想去哪里?
雷德:我的足迹遍及中国大江南北,但我还没有去过宁夏和安徽。希望下一次作为游客回中国,能去游览黄山。
第九任  洪博培
洪博培(Jon M. Huntsman, Jr.)
美国驻华大使
2009年8月至今
洪博培于2009年5月被巴拉克·欧巴马总统选择出任美国驻中国大使,他的提名得到了美国参议院的一致确认。洪博培在辞去犹他州长一职后,于2009年8月11号星期二上午11时30分,立即宣誓就任大使一职。
现年51岁的洪博培32岁出任美国驻新加坡大使,成为美国一个世纪以来最年轻的外交使节。
2004年他当选犹他州州长并成功连任。
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时,洪博培是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肯恩的竞选指挥官。奥巴马当选后任命他为驻华大使,美国媒体当时就认为奥巴马的任命除了显示重视美中关系和跨党派合作的意愿外,似乎还有有意避开未来竞争对手的意思。
发表离任感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当地时间29日离开中国返回华盛顿,他将在美东时间4月30日午夜正式卸任美国驻华大使职务。
据报道,4月28日,洪博培在美国驻华大使馆官方微博中发布了一张他与工作人员在一起的照片,并发表了离任感言。
洪博培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今天将结束作为驻华大使的工作。”
他对使馆工作人员说:“和你们在一起是了不起的两年,感谢你们为促进健康的中美关系所做的一切。”
洪博培曾担任前总统里根的白宫助理,在上世纪80年代访问北京,为里根访华打前站。随后,洪博培担任美国商务部部长助理帮办、美驻新加坡大使,成为美国近100年来最年轻的驻外大使。他前年出使北京,任内经历了美、中两国元首互访。 第九任  洪博培
洪博培(Jon M. Huntsman, Jr.)
美国驻华大使
2009年8月至今
洪博培于2009年5月被巴拉克·欧巴马总统选择出任美国驻中国大使,他的提名得到了美国参议院的一致确认。洪博培在辞去犹他州长一职后,于2009年8月11号星期二上午11时30分,立即宣誓就任大使一职。
现年51岁的洪博培32岁出任美国驻新加坡大使,成为美国一个世纪以来最年轻的外交使节。
2004年他当选犹他州州长并成功连任。
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时,洪博培是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肯恩的竞选指挥官。奥巴马当选后任命他为驻华大使,美国媒体当时就认为奥巴马的任命除了显示重视美中关系和跨党派合作的意愿外,似乎还有有意避开未来竞争对手的意思。
发表离任感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当地时间29日离开中国返回华盛顿,他将在美东时间4月30日午夜正式卸任美国驻华大使职务。
据报道,4月28日,洪博培在美国驻华大使馆官方微博中发布了一张他与工作人员在一起的照片,并发表了离任感言。
洪博培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今天将结束作为驻华大使的工作。”
他对使馆工作人员说:“和你们在一起是了不起的两年,感谢你们为促进健康的中美关系所做的一切。”
洪博培曾担任前总统里根的白宫助理,在上世纪80年代访问北京,为里根访华打前站。随后,洪博培担任美国商务部部长助理帮办、美驻新加坡大使,成为美国近100年来最年轻的驻外大使。他前年出使北京,任内经历了美、中两国元首互访。
美国候任驻华大使收养扬州女孩


杨乐意,女,出生于1999年5月19日,美国新任驻中国大使洪博培在中国收养的女儿。49岁的共和党人洪博培是共和党内的政治新星,被视为奥巴马在2012年大选的竞争对手。
1999年12月15日下午2时,洪博培夫妇从中国江苏省扬州市的社会福利院收养杨乐意(Gracie Mae)。洪博培表示,取名杨乐意,是因为她在菜市场被警察发现时还笑容满面,不知道自己出生才两个月就被遗弃。“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个孩子是最重要的,比公司的工作还重要。”洪博培说,“杨乐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非常大的变化,我们希望孩子长大以后做美国驻中国大使。”洪博培常带着杨乐意参加活动。现在小乐意已经是盐湖城一个小学的4年级学生。
1999年的一天,在扬州某农贸菜场门口,一名刚出生一两个月的女婴被遗弃在菜场门口。一个热心市民发现后,立即向当地派出所报警。民警检查发现,女婴非常健康,但关于她的来历与身世,却丝毫没有线索。无奈之下,民警只好女婴安置到福利院。杨乐意到福利院后很快就融入到了这个大家庭,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就给她取名杨乐意,“杨”则是扬州的意思。据当时的工作人员回忆,小乐意不仅长得可爱,而且很乖巧,吃饱了就睡,几乎不哭。

12月3日,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夫妇与中国女儿杨乐意在扬州游览。
1999年12月,扬州市福利院接到中国收养中心的收养信息,通过照片配对,小乐意的外形和洪博培及其夫人有几分神似,洪博培一家觉得他们跟小乐意很有缘分,于是向中国收养中心提交申请,希望能够领养小乐意。中国收养中心很快确认洪博培一家具有收养条件,通过了他的申请,接到通知后,洪博培到江苏省民政厅办理相关收养手续,后来他还来过扬州,办理一些手续和证明。经过一系列法定的程序后,1周岁还不到的小乐意成了洪博培的养女。
12月3日,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夫妇与中国女儿杨乐意展示按压的“手模”。
参观瘦西湖,看着融南方之秀、北方之雄于一体的风景,在熙春台上听着古筝《茉莉花》的现场演奏,杨乐意融入其中。

洪博培大使夫妇和中国女儿杨乐意游览瘦西湖,了解扬州的历史文化。

洪博培大使夫妇和中国女儿杨乐意游览瘦西湖,了解扬州的历史文化。
洪博培大使夫妇和中国女儿杨乐意游览瘦西湖,了解扬州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