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12315网上投诉:中国不改革也会持续增长20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1:59:10

“要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一有机会就会强调这句话。他的意思是说,中国不应再停留在“世界工厂”的阶段,应该跃升为“创新枢纽”。
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方向非常明确。即,通过科学发展实现自主创新。中国领导层分别于2006年和2011年公布的第11个和12个经济发展规划中,最优先的课题就是自主创新。可以说,中国很快就会实现类似硅谷、苹果、谷歌那样的革新。
中国的革新战略存在三个推动要素。出发点是中国自身认为过去20年的经济发展依靠的是低科技(low tech)和模仿,缺乏高科技(high tech)和创造。与此同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进军世界市场并在短期内取得成功的日本、韩国等后发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经验可以当作参考。另外,如果不推出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的新技术,就会从发展中国家的队伍中掉队、无法成功步入发达国家行列的危机意识也形成很大压力。
因为忠实信守传统经济发展理论,中国的革新战略一直受到西方学界的积极评价。但是最近出现了值得关注的反对意见。即,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国际关系系教授丹•布莱兹尼茨与他人共同撰写的书籍《Run of the Red Queen》(耶鲁大学出版社)。

布莱兹尼茨反驳说:“按照中国政府和学者的说法,如果不立刻打造出硅谷、苹果和谷歌,中国就会提前衰老。但这种想法只是‘革新焦躁症’、‘革新强迫症’。”他还指出:“中央政府强迫企业‘立刻创造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会导致政府财政浪费、企业效率降低。”
布莱兹尼茨的书被英国经济周刊《经济学家》评价为“谈论中国的创新问题时应该参考的重要书籍”,在世界学界被公认为应当关注的少数意见。
布莱兹尼茨逐一攻破了中国革新战略的三个推动因素。他评价称,中国在过去20年里作为世界工厂创造的经济成果是符合全球化时代且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的结果。他分析称,从当今的世界经济结构来看,中国不能原封不动地效仿日本、韩国过去采用的大企业集团四处扩张的发展模式。
他还预测称,拥有13亿人口庞大内需市场的中国依靠当前的革新水平至少能继续增长20年。
《Weekly BIZ》本月1日在美国亚特兰大采访了丹•布莱兹尼茨。42岁的布莱兹尼茨身穿牛仔裤、T恤衫,背着黑色斜挎包出现在记者面前。他说自己就是以这种打扮从2007年开始在中国大陆到处转了三年。
“中国的现实和坐在书桌旁想象的完全不同。我意识到,西方看待中国革新的大方向本身就是错误的。”
布莱兹尼茨撰写的书籍《Run of the Red Queen》封面上画着一幅红色女王举着象征人民币的Y字型指挥棒奔跑的图画。
这本书的题目来自于《爱丽丝梦游仙境》的作者路易斯•卡洛尔的另一部作品《爱丽丝镜中奇遇记》(原题《Through the Looking-Glass and What Alice Found There》)。《爱丽丝镜中奇遇记》中的红色女王带着爱丽丝吃力地向某处奔跑,但无论怎么跑还是停留在原地。因为,树木、房屋等周围事物也以同样的速度移动。
“Run of the Red Queen”原本是经营学领域的术语。意思是说,A企业提高革新速度,其他企业也会提高速度以防落后。A企业进一步提高速度,其他企业也会跟着进一步提高速度。这样一来会顺其自然地出现所有产品和服务都得到改善的效果。
而布莱兹尼茨口中的红色女王是中国。女王的奔跑指中式革新。即,中国跟随周边事物(先进技术)的变化速度生产更优质、更低廉的产品。虽然没有超前,但绝对没有在变化中落后。中国将技术革新伴随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并根据市场要求快速行动。这不是“创造性革新”,而是“做得更好的革新”。

▲图为,本月1日,布莱兹尼茨教授在亚特兰大一家咖啡厅里谈论中国的革新问题。他从2007年开始对中国进行三年的实地考察后,推出了书籍《Run of the Red Queen》。朝鲜日报记者 摄影
◆不是只有发明才是创新
问:中国政府认为只有“创造性革新”才是生存之道,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人们总会混淆发明和革新的概念。大家都误以为只有创造出全新的技术、服务、产品才是革新。例如,谷歌的搜索引擎、iPhone和iPad、生命科学以及新再生能源技术等,大家认为这些才是革新,而且相信这些会带动经济发生划时代的变化。革新中有一种‘程序革新’。即,提高生产流程的效率,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并以低价快速投放市场。这就是中国实现的革新。”
布莱兹尼茨指出:“中国不是世界的实验室,而是可以作为工作室(workshop)实现中长期的经济发展。”他提到了《爱丽丝镜中奇遇记》中出现的白骑士。在小说中,爱丽丝遇到的白骑士不断地发明东西。打开盖子挂在树枝上,结果里面的东西全部掉出来的纸箱子就是一个例子。白骑士骄傲地说:“这是我自己的发明,这样里面的东西就不会被雨淋湿。”他发明的东西就是这样,全都毫无用处。布莱兹尼茨说:“新技术和新创意是经济增长的优秀素材。但其本身并不能保障经济增长,尤其是在现在这种专门化的世界经济中,更是如此。”
问:什么意思?
“就是说,特定产业的所有流程聚在一处,在稳定的产品循环模式下有条不紊运转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每个国家擅长的部分已经详细分工。例如,哪个国家做显卡最专业,哪里做内存芯片价格最低。苹果公司并不直接参与iPhone和iPad的生产。就连设计都是从外部购买的。戴尔、Sun、思科、微软等大型IT企业都没有固有的生产设施。在当今这种时代,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在生产的特定领域实现专门化、成为领军者。这就是中国实现的‘程序革新’。”
◆全球化助中国创新一臂之力
问:中国正在实现的创新有何具体事例?
“富士康在深圳工业区内生产iPhone、iPad以及英特尔、戴尔、摩托罗拉、索尼产品。美国企业过去也曾试图开展这样的大规模事业。但他们都不像富士康这样灵活,可以根据需求生产各种品牌的产品。这种灵活性就是中国的‘程序创新’。”
问:为何只列举IT领域的创新?
“因为IT领域是中国国内规模最大的全球化尖端技术产业。2007年,IT硬件的零配件出口在高科技领域出口总额中占95%。2006年,中国出口产品中的27%以上是IT硬件的零配件。中国仍然以代工(OEM)的方式生产产品,没有大品牌或跨国IT企业。但不能因此而低估中国的能力。如果中国不愿做世界工厂,整个产业都将受到影响。”
问:中国一直以廉价劳动力为基础不断增长。但随着中国的平均工资提高,企业利润开始逐渐减少。这种情况下似乎很难实现长期增长,不是吗?
“中国存在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幸运的是专门化在全世界不断推进。跨国企业在生产方面对中国的依赖程度会进一步提高。身为‘世界工厂’的20年里,中国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水平不容小觑。中国大学正在培养科学领域的学生,研究矿业、重型设备等已经被西方发达国家遗忘但却是经济增长所需领域的主题。中国沿海地区有很多中小企业控制着规模非常小的缝隙市场。之所以相信中国在目前这种状态下仍能实现中长期经济增长就是因为这些原因。”
问:您所说的中长期经济增长是指什么?
“指低工资和高工资劳动者都能获得丰富的机会,数百万人口进入中产阶层的状态。也就是说,城市和农村地区都能出现充裕的工作岗位。
◆结构化的不确定性成为良药
问:您说全球化是中国技术创新的有利因素。这个条件对所有国家都有同样的影响。有没有促进中国成功的内部因素?
“中国的发展模式一直不同于其他亚洲国家。亚洲新兴国家都是政府设定明确的目标,完成目标的方式也是固定的。但中国不是这样。中央政府的目标和地方政府的想法不同。地方政府规模较大,他们拥有并经营地区企业。他们相信企业利润能使地方政府变得富有,因此专门发展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我们将这种情况称为‘结构化的不确定性’。”
问:这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经济政策的决定过程不按照上级计划进行。在中国,只有最大的企业受中央政府的控制。中国经济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崛起,研究这个问题的学者们指出,中国的成功得益于地方分权。地方政府不照搬照抄中央政府的计划,而是找到自己的专门领域展开竞争。中央政府现在号召‘自主创新’,但地方政府和企业家并不理会。同时还应观察中国企业的特征。过去,亚洲国家一直依靠大企业集团等几个国家代表性企业,而且这些企业掌控着生产的全过程。但中国的情况不是这样,而是不同企业发挥专长,参与产品的生产。”
◆中央不要强迫进行“创新”
问:其他国家会很快超越中国的技术吧?
“应该考虑到中国内需市场的规模。中国有13亿人口。只有中国企业可以了解他们的喜好并让他们打开钱包。利用先进技术生产本土化产品也能大幅促进增长。这也是中式创新。联想懂得向平民层出售廉价电脑,百度和谷歌差不多,但却比谷歌更受欢迎。”
问:但还是存在依靠发达国家技术的弱点,不是吗?
“中式‘程序创新’没有生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那么复杂。但这绝不是一项容易的工作。虽然是别人做好的东西,但还要跟随最新研究结果,及时满足供应跨国企业所需的量。只要一步出错,红色女王就会被淘汰。重要的是,不只是中国依靠先进技术,外国企业在生产其产品方面也是完全依赖中国。”
问:红色女王会奔跑到何时?
“按照目前这种模式,经济增长还会持续20年。最大的障碍是中国中央政府强烈要求的‘创新’。中国政府希望降低对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依赖度,提升价值链。所以现在就向未经验证的领域投资,以求创新。但由于目标和现实之间有距离,投入的很多资金都白白浪费。如果强迫民间企业放弃现在的利润,从长远角度出发进行创新,他们的欲望就会减弱。中国政府强迫中国企业通过和跨国企业合作学习引进尖端技术。这样会导致跨国企业不信任中国,转向印度等其他地区。”
问:印度是不是中国的最大竞争者?
“得益于可以大量生产的基础设施、丰富的技术力量以及广阔的内需市场,中国比印度更有优势。中国要想追求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就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有利条件。中国总有一天会实现‘创新’目标。但现在不能强求。应该从认为技术创新能解决一切的西方式‘技术主义(techno-fetishism)’中清醒。”
北京(创新头脑)、上海(商业内脏)、珠江三角洲(奔跑的两腿)构成“创新三角”
布莱兹尼茨将北京、上海、珠江三角洲指为中国的创新枢纽。
其中,北京站在“红色女王奔跑”模式的最高处,负责追赶不断变化的先进技术。微软、谷歌在这里开设了最尖端的研究中心,被誉为中国硅谷的“中关村科学园”内聚集着20400家高科技企业。北京大学通过名为“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项目支持大学生创业。2007年,北京IT设备出口额在该地产业出口总额中占74%以上。

▲被誉为中国硅谷的北京中关村街道上,提着IT设备的人来来往往。朝鲜日报记者 摄影
但是,北京的研发(R&D)工作并不是为了开发创新技术。布莱兹尼茨指出:“联想等北京主要IT企业是为了满足内需市场的需求而埋头研究。”
北京市现在的目标是鼓励软件产业创办代工服务公司,以追赶印度。2006年,北京市的研发投资在中国投资总额中占14.4.%,比率最高。
如果说北京是创新的大脑,国际都市上海就是干实事的商业内脏。通用电气和中芯国际(SMIC)等大规模跨国企业已经进军这里,上海芯片产业在中国的发展速度最快。在上海,国内企业通过和跨国企业之间的合作投资及技术转让提高能力。上海从外部引进的不只是技术和市场知识。2007年,上海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达80亿美元。这一金额在中国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中占10%以上。如果说北京是研究(R)枢纽,上海就是开发(D)基地。
工业园区鳞次栉比的珠江三角洲看起来似乎和创新相距甚远。但中国IT业的三大龙头企业——华为、中兴通讯(移动设备企业)和腾讯公司都在这里。布莱兹尼茨指出:“在红色女王奔跑的模式中,珠江三角洲相当于快速奔跑的两条腿。”他表示:“北京和上海仍然迷恋创新,而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开始利用非常实用的方式走向创新。”因为到处都是工业园区,所以能及时反映现场的需求,实现创新。在这里,研发工作不是由大学或研究中心来主导,而是由企业来主导。得益于此,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深圳、东莞地区持有的专利数量在全中国占7.4%。其中大部分都是根据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创造的。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集群工业园区非常发达。因为不同地区生产特定产品,所以供应商、生产商和顾客之间能够保持紧密的纽带关系。这样能提高决策速度和效率。